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我国智能网联乘用车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智能网联乘用车在新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逐年上升,预计2025年将达到50%以上。
另有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可达近5900亿元,发展空间和前景广阔。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显著。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技术改革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点,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产业发展环境越来越成熟
在国外,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出台了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政策,以相对清晰的技术路线和法规引导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国外各大龙头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也在争相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尤其是在智能网联的主要板块:感知层、执行层、决策层、网联车载通信系统,博世、德尔福、大陆等跨国零部件企业优势明显。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也成为国家和地方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2020年,由11部委牵头的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上规划了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在标准体系、技术实力、市场应用、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产品监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如今,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已基本形成可支持驾驶辅助和低级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十四五”末,将形成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支撑高水平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应用和管理。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会议上,中汽中心智能网联汽车首席专家秦介绍,目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核心企业在感知系统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二是决策系统成为各类企业竞争的焦点;第三,操作系统主要由跨国汽车电子公司掌控;第四,车载通信系统全球产业链逐步完善,实现统一标准。对于国内相关企业,关键的智能增量部件,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起步较晚,但已有部分企业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实现国内替代。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赛道上,除了企业只争朝夕,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落地密切相关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也在各个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修订鼓励载人货物示范应用,进一步细化了异地应用与测试互认规则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部署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多城市布局发展良好。
在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红利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投入越来越多,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示范和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平衡投入和需求,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中汽中心和行业组织共同打造并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城市发展指数(大东指数)(以下简称大东指数)是衡量智能网联产业投入与需求匹配程度的标准。
秦介绍,大东指数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对全国19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核心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以为更多城市更好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参考。大东指数的评价标准包括5个一级评价指标(城市政策、基础设施、城市产业、应用数据、城市影响力)和24个二级评价要素。运用熵权法和相关变异综合法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城市评价模型。
根据划分结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处于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杭州、苏州、武汉、沈阳、长沙、无锡等城市处于竞争力第二梯队;其余城市处于竞争力第三梯队。第一梯队在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应用数据、政策、影响力五个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第二梯队在政策、产业、研发、潜力等维度处于领先,发展态势良好;第三梯队在产业维度有一定基础,企业规模、研发相对落后,处于发展阶段。
秦表示,城市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区域发展重,政策促进作用明显,需要取长补短推动产业发展。
以排名第八的沈阳为例,从五个二级指标来看,沈阳的主要优势是基础设施和影响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沈阳已完成700多个5G基站部署,开通智能公交线路20多公里;同时,沈阳也在积极联系华为、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头部科研企业和研究所,开发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创新应用。
同样,沈阳的不足也很明显,主要集中在顶层规划、测试和应用管理、专项政策支持等方面。秦提到,前几天深圳确定了全国第一个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这对于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推动因素。深圳的举措对沈阳等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环境呈现“政策逐渐明朗、市场推广加速、技术迭代应用、竞争日益激烈”四大特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基于“车-陆云一体化”的全新发展路径,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互动与融合,共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格局。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地平线》杂志2022年8月刊“封面故事”栏目,敬请关注。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我国智能网联乘用车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智能网联乘用车在新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逐年上升,预计2025年将达到50%以上。
另有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可达近5900亿元,发展空间和前景广阔。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显著。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技术改革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点,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产业发展环境越来越成熟
在国外,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出台了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政策,以相对清晰的技术路线和法规引导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国外各大龙头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也在争相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尤其是在智能网联的主要板块:感知层、执行层、决策层、网联车载通信系统,博世、德尔福、大陆等跨国零部件企业优势明显。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也成为国家和地方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2020年,由11部委牵头的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上规划了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在标准体系、技术实力、市场应用、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产品监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如今,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已基本形成可支持驾驶辅助和低级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十四五”末,将形成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支撑高水平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应用和管理。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会议上,中汽中心智能网联汽车首席专家秦介绍,目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核心企业在感知系统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二是决策系统成为各类企业竞争的焦点;第三,操作系统主要由跨国汽车电子公司掌控;第四,车载通信系统全球产业链逐步完善,实现统一标准。对于国内相关企业,关键的智能增量部件,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起步较晚,但已有部分企业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实现国内替代。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赛道上,除了企业只争朝夕,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落地密切相关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也在各个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修订鼓励载人货物示范应用,进一步细化了异地应用与测试互认规则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部署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多城市布局发展良好。
在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红利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投入越来越多,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示范和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平衡投入和需求,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中汽中心和行业组织共同打造并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城市发展指数(大东指数)(以下简称大东指数)是衡量智能网联产业投入与需求匹配程度的标准。
秦介绍,大东指数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对全国19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核心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以为更多城市更好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参考。大东指数的评价标准包括5个一级评价指标(城市政策、基础设施、城市产业、应用数据、城市影响力)和24个二级评价要素。运用熵权法和相关变异综合法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城市评价模型。
根据划分结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处于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杭州、苏州、武汉、沈阳、长沙、无锡等城市处于竞争力第二梯队;其余城市处于竞争力第三梯队。第一梯队在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应用数据、政策、影响力五个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第二梯队在政策、产业、研发、潜力等维度处于领先,发展态势良好;第三梯队在产业维度有一定基础,企业规模、研发相对落后,处于发展阶段。
秦表示,城市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区域发展重,政策促进作用明显,需要取长补短推动产业发展。
以排名第八的沈阳为例,从五个二级指标来看,沈阳的主要优势是基础设施和影响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沈阳已完成700多个5G基站部署,开通智能公交线路20多公里;同时,沈阳也在积极联系华为、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头部科研企业和研究所,开发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创新应用。
同样,沈阳的不足也很明显,主要集中在顶层规划、测试和应用管理、专项政策支持等方面。秦提到,前几天深圳确定了全国第一个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这对于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推动因素。深圳的举措对沈阳等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环境呈现“政策逐渐明朗、市场推广加速、技术迭代应用、竞争日益激烈”四大特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基于“车-陆云一体化”的全新发展路径,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互动与融合,共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格局。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地平线》杂志2022年8月刊“封面故事”栏目,敬请关注。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作者崔秋阳编辑王妍身处销售一线,理想员工李磊从未想过,为了实现月销破万的成绩,理想ONE用了两年,但被市场抛弃,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1900/1/1 0:00:00最近的半个月,李斌有点忙。
1900/1/1 0:00:008月29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
1900/1/1 0:00:00近日,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为主题的第四届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1900/1/1 0:00:00头图来源:大疆车载官方作者崔秋阳编辑王妍官宣一年多后,大疆车载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宝骏KiWiEV2023大疆款终于卸下了伪装。
1900/1/1 0:00:00第一电动赵杰、叶然30年前的1992年,微软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之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