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奇瑞“拯救”李一男?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奇瑞接手巡演?当谣言被肯定,一切不言而喻。

到现在,距离上次自助游者“退休”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恍如隔世,百感交集,还留有些许遗憾。人们总说,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熬的,那个在黎明前跌倒的自我旅行者,似乎等待了新的转机。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前不久,车间里突然传出一个消息,一个自助游的NV人开车进了奇瑞商用车总部。本来怀疑两家公司会合作联合,好事近了。

面对“自助游已与奇瑞达成代工”的传闻,有自助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还在与对方洽谈中,尚未决定。”但奇瑞三缄其口,声称“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无论具体情况如何,对自助游者来说都是好消息。

回过头来看,自助游游客未能如期交付与生产资质和乘坐大乘汽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如果代工厂换成奇瑞这种强势车企,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乍看之下,自助游NV的车型和奇瑞品牌的调性差不多。但两者能否一拍即合,还要看奇瑞的决心有多大。换句话说,奇瑞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想怎么发展?

01

可能性、机遇和挑战

业界和消费者对自助游客的期待,其实也是对李一男的期待。头上顶着“华为继承人”、“天才少年”等诸多光环的李一男,从造车开始就吸引了众多目光。然而没想到的是,2023年交付前夕,一条小道消息和一纸公告将这位自助游者击到了谷底。

时间也,生命也。谁能想到李一男的自助游者连去桌的机会都没有?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回想当时,影响NV交付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

大乘拉了它的腿。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在审核大乘的资质时,基本上是牛创新能源在“跑来跑去”,大乘在充当傀儡,试图“逢场作戏”。

但是工信部怎么可能“忽悠”呢,资质审核的最终结果是“重新学习研究”。不知道是因为箭在弦上,急着变现,还是有其他原因。在被“研究”的前提下,自助游者选择“带病突破障碍”。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自助游NV新品发布会确实如期举行,但因为未能通过审核而无法正常生产制造,陷入了无法按期交付、解散到位的尴尬境地。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过去无法挽回,但未来可以改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奇瑞与李一男合作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尤其是在奇瑞新能源战略依然不温不火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被进一步放大。然而,仍然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两者将以何种方式合作。

市场传言,华为和奇瑞的智能车将于今年4月上市,新车内部代号为E03。根据星途汽车的消息,其将推出一款内部代号为E03的新车,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如果奇瑞是为了自助游的技术能力,那为什么要越走越远,而不是依靠华为的力量?反过来说,如果奇瑞只做个体户旅NV上班,那个体户旅NV为什么能让消费者相信一个已经“解散”的车企没有后顾之忧?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大洗牌模式。

当特斯拉正式拉开价格战的序幕……没有一家汽车公司可以幸免。魏小利等造车新势力,长安、吉利孵化的“新势力”,都将在这场价格战中跌宕起伏。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奇瑞如果接受所有的自助游,概率是喜忧参半的。机遇是奇瑞新能源战略有了新的跳板;然而,挑战在于奇瑞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讲述一个流浪者涅槃重生的故事。

02

产品力就是竞争力。

据自游内部人士透露,生产、研究、财务、人力资源等核心部门依然存在,但市场部的大部分员工已经离职。与奇瑞的合作,究竟是卖掉自旅及时止损,还是找主机厂“重启”,恐怕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一切正常之前,自助游NV还会有竞争力吗?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平庸!依稀记得,自助游NV上市的时候,市场给它贴上了“平庸”的标签。

无论是设计好还是智能配置好,都是平平淡淡,没有惊喜。简单来说,自助游NV的产品力与27.88万元起的价格不匹配。

再加上特斯拉的价格战,26万元起的Model Y树立了纯电动SUV的标杆价格。两者相比,消费者会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如果李一男真的解决了NV的代工问题,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市场的无情碾压。要么调整车型策略降价增配;要么拿出更多闪光点,增加整车产品力。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2月5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2年汽车行业收入92.9亿元,增长6.8%;成本7983.3亿元,增长7%;利润5320亿元,整体同比增长1%。

虽然与整个工业企业7%的平均利润率相比,汽车行业的压力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汽车行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企业。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全新的零部件产业链也被重构,包括电机、动力电池、车规芯片等等。在智能化、电气化的驱动下,整个行业市场越来越繁荣。

毫无疑问,机遇和挑战将永远并存。这片沃土足以支撑更多造车新势力茁壮成长,多一个自助游者也没什么不好。然而,挑战是齐头并进的。当自游者试图分得一口时代红利的时候,就要做好被时代淘汰的准备。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只有好的产品力才是真正的竞争力。”这句话在汽车行业永远适用。

事实上,奇瑞能否“拯救”李一男并不重要,因为前面还有更多困难和挑战。相反,更重要的是,自助游者能否真正用产品的力量说服并打动更多的消费者。

2023的考验已经到来,谁也救不了谁,比如奇瑞和自行者。在这个各种斗争的时代,只有一条路可以过河,从而达到你最终的目的。

期待看到自我旅行者翻身的那一天,也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奇瑞接手巡演?当谣言被肯定,一切不言而喻。

到现在,距离上次自助游者“退休”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恍如隔世,百感交集,还留有些许遗憾。人们总说,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熬的,那个在黎明前跌倒的自我旅行者,似乎等待了新的转机。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前不久,车间里突然传出一个消息,一个自助游的NV人开车进了奇瑞商用车总部。本来怀疑两家公司会合作联合,好事近了。

面对“自助游已与奇瑞达成代工”的传闻,有自助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还在与对方洽谈中,尚未决定。”但奇瑞三缄其口,声称“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无论具体情况如何,对自助游者来说都是好消息。

回过头来看,自助游游客未能如期交付与生产资质和乘坐大乘汽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如果代工厂换成奇瑞这种强势车企,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乍看之下,自助游NV的车型和奇瑞品牌的调性差不多。但两者能否一拍即合,还要看奇瑞的决心有多大。换句话说,奇瑞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想怎么发展?

01

可能性、机遇和挑战

业界和消费者对自助游客的期待,其实也是对李一男的期待。头上顶着“华为继承人”、“天才少年”等诸多光环的李一男,从造车开始就吸引了众多目光。然而没想到的是,2023年交付前夕,一条小道消息和一纸公告将这位自助游者击到了谷底。

时间也,生命也。谁能想到李一男的自助游者连去桌的机会都没有?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回想当时,影响NV交付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

大乘拉了它的腿。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在审核大乘的资质时,基本上是牛创新能源在“跑来跑去”,大乘在充当傀儡,试图“逢场作戏”。

但是工信部怎么可能“忽悠”呢,资质审核的最终结果是“重新学习研究”。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ar……w上线了,我急着变现,还是有其他原因。在被“研究”的前提下,自助游者选择“带病突破障碍”。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自助游NV新品发布会确实如期举行,但因为未能通过审核而无法正常生产制造,陷入了无法按期交付、解散到位的尴尬境地。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过去无法挽回,但未来可以改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奇瑞与李一男合作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尤其是在奇瑞新能源战略依然不温不火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被进一步放大。然而,仍然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两者将以何种方式合作。

市场传言,华为和奇瑞的智能车将于今年4月上市,新车内部代号为E03。根据星途汽车的消息,其将推出一款内部代号为E03的新车,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如果奇瑞是为了自助游的技术能力,那为什么要越走越远,而不是依靠华为的力量?反过来说,如果奇瑞只做个体户旅NV上班,那个体户旅NV为什么能让消费者相信一个已经“解散”的车企没有后顾之忧?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大洗牌模式。

特斯拉正式拉开价格战序幕的时候,没有一家车企可以独善其身。魏小利等造车新势力,长安、吉利孵化的“新势力”,都将在这场价格战中跌宕起伏。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奇瑞如果接受所有的自助游,概率是喜忧参半的。机遇是奇瑞新能源战略有了新的跳板;然而,挑战在于奇瑞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讲述一个流浪者涅槃重生的故事。

02

产品力就是竞争力。

据自游内部人士透露,生产、研究、财务、人力资源等核心部门依然存在,但市场部的大部分员工已经离职。与奇瑞的合作,究竟是卖掉自旅及时止损,还是找主机厂“重启”,恐怕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一切正常之前,自助游NV还会有竞争力吗?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平庸!依稀记得,自助游NV上市的时候,市场给它贴上了“平庸”的标签。

无论是设计好还是智能配置好,都是平平淡淡,没有惊喜。简单来说,自助游NV的产品力与27.88万元起的价格不匹配。

再加上特斯拉的价格战,26万元起的Model Y树立了纯电动SUV的标杆价格。两者相比,消费者会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如果李一男真的解决了NV的代工问题,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市场的无情碾压。要么调整车型策略降价增配;要么拿出更多闪光点,增加整车产品力。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2月5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2年汽车行业收入92.9亿元,增长6.8%;成本7983.3亿元,增长7%;利润5320亿元,整体同比增长1%。

虽然与整个工业企业7%的平均利润率相比,汽车行业的压力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汽车行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企业。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全新的零部件产业链也被重构,包括电机、动力电池、车规芯片等等。在智能化、电气化的驱动下,整个行业市场越来越繁荣。

毫无疑问,机遇和挑战将永远并存。这片沃土足以支撑更多造车新势力茁壮成长,多一个自助游者也没什么不好。然而,挑战是齐头并进的。当自游者试图分得一口时代红利的时候,就要做好被时代淘汰的准备。

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只有好的产品力才是真正的竞争力。”这句话在汽车行业永远适用。

事实上,奇瑞能否“拯救”李一男并不重要,因为前面还有更多困难和挑战。相反,更重要的是,自助游者能否真正用产品的力量说服并打动更多的消费者。

2023的考验已经到来,谁也救不了谁,比如奇瑞和自行者。在这个各种斗争的时代,只有一条路可以过河,从而达到你最终的目的。

期待看到自我旅行者翻身的那一天,也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标签:奇瑞特斯拉长安奇瑞新能源Model Y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传小米汽车接近获得生产资质 2024年量产

2月14日,微博博主“科技媒体电厂”发文称,小米汽车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而且这张生产资质来自于宝沃汽车。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大众集团2022年营收和利润双增长;比亚迪正探索在欧洲自建工厂;VinFast在北美裁员约80人

大众汽车集团2022年营收和利润双增长2月7日,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尽管供应链动荡拖累其净现金流远低于目标,但该公司2022年的营收和利润均较2021年有所增长,

1900/1/1 0:00:00
NTSB:2021年特斯拉得州车祸未发现Autopilot使用证据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在2月8日表示,在经过调查之后,该机构没有发现有证据表明,在2021年4月发生的一起特斯拉ModelS致命事故中,

1900/1/1 0:00:00
雷诺日产,重建“乌托邦”

经过几个月的谣言和闹剧,雷诺和日产两家公司达成协议,雷诺将在没有任何实际补偿的情况下放弃对日产的控制权。它将拥有日产15的股份,低于之前的43。

1900/1/1 0:00:00
又被强制执行超17亿,宝能旗下四款新车还能量产吗?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锐致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以及姚振华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7

1900/1/1 0:00:00
中国新造车,进入大逃杀

平心而论,从落笔开始,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近期所写最纠结的存在。一方面,看到中国新能源市场克服万难后,身处2022年实现巨大的井喷,的确非常来之不易,所以并不想过度唱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