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左茂轩实习生杜巧梅北京报道
介绍
对吉利来说,不仅资金需求高,整个系统能力、供应链、人才培养和企业管理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3月28日下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戴姆勒宣布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的转型。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
吉利和戴姆勒之间的合作在业内早已被寄予厚望。从去年2月吉利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到去年8月宣布在出行领域开展合作,再到如今Smart品牌的联合运营,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开始进入深水区。
根据合资协议,Smart品牌的新车型将在中国的一家全新工厂生产,预计从2022年开始上市并在全球销售。对于该产品,双方有明确的分工,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
吉利和戴姆勒合资企业Smart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第一家在多个方面由中国领导的汽车合资公司,唯一一家由外国领导的是设计。然而,在研发、生产、物流和营销等关键行业,它是由中国主导的。”4月1日,熟悉吉利汽车的业内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也就是说,对于新Smart品牌的成败,中方将承担更多的风险,这将是对吉利的巨大考验。
Smart能否重新焕发活力?
自去年2月吉利正式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以来,外界一直猜测吉利肯定会与戴姆勒在汽车制造业进行合作。双方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Smart,合作程度不言而喻。
通过与吉利共同运营Smart,这可能有助于戴姆勒解决Smart品牌长期亏损的负担。此外,通过中国市场和新的品牌战略,Smart品牌可以重新焕发活力。”3月28日,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自1998年戴姆勒创立Smart品牌以来,Smart在过去20年中从未实现盈利。根据美莱兹银行的估计,Smart品牌的累计亏损约为40亿欧元。在经历了2018年全球汽车市场的疲软之后,戴姆勒的利润增长首次出现了天花板。2018年,收入增长2%,达到1674亿欧元,税前利润为111亿欧元。不过,净利润呈下降趋势,同比下降28%,至76亿欧元。利润的下降和行业的转型正在加速传统车企的转型。戴姆勒也在加大在电气化领域的研发投入。
事实上,在戴姆勒的电动化战略中,Smart将是第一个进行全面转型的品牌。在2018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Smart品牌的电动汽车SmartEQfortwo正式发布,计划于2020年上市。此前,Smart于2018年宣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停产燃油动力车型,预计2019年在中国市场停产汽油版,而欧洲市场计划在2020年推出所有车型的纯电动版。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戴姆勒与吉利合资运营Smart品牌是双方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吉利拥有“复兴”沃尔沃品牌的成功经验,持有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使双方有着共同的经济愿望;
同时,作为2018年销量最高的国产品牌,吉利在实现戴姆勒中国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戴姆勒在此次合作中也给予了合作伙伴吉利更多的信任。
在股比问题上,戴姆勒有机会突破50:50的限制,但戴姆勒没有寻求对该股的控制。这个选择值得考虑。Smart在全球市场的未来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话语权的让步也意味着分担风险。事实上,由于吉利在戴姆勒集团的交叉持股,吉利在此次合作中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这也促使吉利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吉利更好地运营Smart品牌。业内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振兴Smart品牌需要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在他看来,成立多年的Smart品牌由于品牌定位不明确,在市场上并未取得成功,全球销量长期徘徊在10万辆的水平。双方共同运营Smart品牌后,必须再次为Smart建立明确的品牌定位。
如果我们继续生产这样的小型车,将很难满足其高端定价,消费者需求也将很低;
然而,如果我们追求大众市场的销售路线,可能会降低梅赛德斯-奔驰的品牌价值,”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当然,尽管合资后的Smart品牌将在全球范围内由双方共同运营,但中国将是其核心战场。选择与吉利合资,显然戴姆勒希望在中国市场寻求更多机会,中国市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吉利位列前三,戴姆勒已经与比亚迪、北汽、吉利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戴姆勒的全面布局,正是为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戴姆勒目前面临着如何分配资源和协调合作伙伴利益的问题。毕竟,戴姆勒有限的规模和过度分散的资源也可能导致此次合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上述行业专家表示。
吉利激进的“全球战略”
在过去的几年里,吉利一直在积极扩张,李书福正在建立自己的汽车帝国。从收购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汽车到英国跑车品牌莲花,再到马来西亚宝腾、美国飞行汽车公司泰利,再到现在与梅赛德斯-奔驰联合运营Smart,吉利的全球化步伐从未停止。
拥有百年汽车品牌的戴姆勒无疑成为吉利实现全球化战略的最佳合作伙伴。自去年2月成功收购戴姆勒9.69%的股权,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以来,吉利一直强调吉利集团是戴姆勒的长期战略投资者,而不仅仅是一项金融投资。
尽管Smart目前在全球的年销量仅超过10万辆,但它已经成立了21年,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用户遍布欧美。Smart的国际化品牌运营经验,对于一直寻求实现全球化的吉利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Smart弥补了吉利产品线的不足,逐步完善了吉利车型的“闭环”。作为整体新车开发计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的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型汽车细分市场。
其次,对于吉利来说,真正的重点在于戴姆勒的电动汽车生产平台和技术。通过与戴姆勒的合作,吉利可以迅速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尽管吉利推出了许多电动车型,但在中国市场仍落后于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同时,在小型电动汽车领域,吉利旗下康迪和知豆市场的反应相对一般。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的下降,小型电动汽车满足城市短途交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此外,移动出行领域也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领域,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像Smart这样的精品车非常适合作为共享汽车等移动出行工具。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通过双方合作,将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当然,对于正在快速扩张的吉利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根据吉利控股集团2019年初发布的最新品牌架构,该集团目前有五个子集团: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吉利集团、明泰集团。随着Smart品牌的加入,吉利将在全球管理9个汽车品牌,包括吉利、领克、沃尔沃、远程商用车、伦敦出租车、路特斯、宝腾和泰利飞汽车。如果仅从拥有的品牌数量来看,吉利的规模仅次于大众集团,后者在全球拥有12个品牌。
对于吉利来说,全球化的速度和步伐已经通过全球收购而加快。但庞大的品牌体系也蕴含着潜在的风险。
对吉利来说,不仅资金需求高,整个系统能力、供应链、人才培养和企业管理也将面临巨大挑战。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吉利很难确保有足够的系统能力和强大的资源来支持所有品牌的发展。
销量萎靡多款经典车型停产1夏利、宝骏560、甲壳虫宣布停产,销量下滑是共同原因之一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王远征近日,多款经典车型宣布停产,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左茂轩北京报道导读比亚迪目前还有进一步扩充产能建设电池基地的计划。3月27日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财报。
1900/1/1 0:00:002019年4月2日,周二无论在哪里,地铁上、商场中、餐厅里,都能看到的一个场景是,很多人都在刷手机,屏幕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但富人们却对此保持警惕。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纪伟北京报道制造业增值税下调政策公布后,近日,多家车企宣布下调官方指导价,最高降价幅度可达数万元。显然,车企的目的是为了多卖车。不过,降价潮过后,汽车市场会不会回暖仍不好判断。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彭苏平上海报道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落地。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何芳实习生杜巧梅北京报道3月28日,北汽股份公布了2018年财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