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龚梦泽10月18日,由《证券日报》主办,华西证券协办的2019首届新能源汽车资本论坛在北京举行。主办方在论坛上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揭牌,长安新能源因其出色的表现被评选为这一荣誉。可以看出,从“香格里拉计划”的启动到自动驾驶在汽车领域的里程碑式成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中,长安新能源依托18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化推进,赋能了智能网联、,智能交互和智能驾驶。同时,近期研发出第三代智能汽车域控制器“长安智能芯片”,迅速跻身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新能源车企行列。“三连跌”尚未构成趋势,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长期保持高增长水平。我预计爆发期将在2023年至2025年之间。“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面对补贴退坡,长安新能源已重组产品结构,将于年底至明年一季度推出四款新车型,最大续航里程达到600公里在新能源领域,即“千亿元行动”、“万人研发”、“合作伙伴计划”和“极致体验”,长安先后推出了30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掌握了以第三代汽车控制器为代表的364项关键新能源核心技术,为品牌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2023年新能源市场或将进入爆发期。对于2018年初才独立的长安新能源来说,尽管成立时间短,外部挑战严峻,但凭借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多年积累的优势,以及自身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仍然赢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谈到做新能源车最大的感受,杨大勇表示,做燃油车更像是一次集团化的军事行动,分工明确,各部门可以按照既定的套路形成合力,晋升过程也非常规范。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首先,市场是不确定的。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相对较小。首先,生产和销售出现了大幅波动。其次,价格和政策补贴是不确定的。此外,消费者对该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对于汽油动力汽车来说还远远不够。“杨大勇解释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仍有许多担忧和不信任。其次,存在产品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与汽油车相比在规模经济上存在巨大差距。所有这些不确定性加在一起将给运营带来巨大困难整个企业的配给。杨大勇表示,他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在规模和确定性上,必然会趋向于类似传统汽油车的集团化运营。今年以来,由于6月补贴退坡,行业出现了罕见的“三连跌”。在杨大勇看来,“三连跌”并不构成趋势。从汽车行业周期来看,趋势判断需要持续观察一年左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补贴衰退的暂时影响,”杨大勇说。关于最近“扣除企业数据后,出售给真正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数据只有10万辆左右”,杨大勇认为,无论谁交付,体验新能源汽车都是最重要的。即使卖给出租车公司,如果消费者有良好的乘坐新能源出租车的体验,也会促进他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发布第三代车控长安新能源,打造核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
我们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长安新能源务实地解决了技术问题,满足了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在沟通过程中,杨大勇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是:清晰冷静,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解读政策新部署,通过产品创新精准切入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痛点。长安在汽车技术方面拥有三十多年的经验,尤其是在平台悬架、转向和车身技术方面。我们的先天优势在于对底盘和车辆集成技术的掌握。此外,据杨大勇介绍,在当前电动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新能源汽车的VCU作为汽车指挥中心正在发挥着绝对的核心作用。长安新能源开发的最新第三代控制器“长安智能芯片”-SVCU可适用于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所有新能源汽车。值得一提的是,与上一代产品相比,第三代控制器的体积减少了70%,性能提高了70%,制造成本降低了43%。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第三代控制器的诞生标志着长安新能源正式进入集成化、高算力领域控制阶段,”杨大勇表示。此外,据记者了解,长安新能源在域控电子电气架构、三合一电动驱动系统、高效电池系统、集成热管理系统、车身轻量化等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控制。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本报记者王丽新“智能电动汽车未来,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到来之后,希望是与出行场景相关的。
1900/1/1 0:00:0010月20日,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芯片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这是我们第四次踏上这个舞台,这充分说明了智能汽车将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终端。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陈炜进入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9月份,国内汽车行业销量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但仍延续了自去年7月份以来的下降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已连降3个月。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王丽新“智能电动汽车未来,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到来之后,希望是与出行场景相关的。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刘斯会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来自政策由补贴转向双积分,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呈现承压的态势,整个行业的融资进入低潮期,在这样的时点上,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李春莲自新能源汽车出现那天起,关于电动车能否取代燃油车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发展,这一争论愈发激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