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严跃并未提及补贴。这意味着最迟到2021,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告别汽车公司和消费者。对于即将取消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作者将其比作“断脐带”之举。在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初,中国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推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一条输送营养物质的“脐带”。这条“脐带”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在2012年的计划中,有两个方面涉及补贴,实际上是指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期间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税收补贴,以降低车企的生产成本,使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并使用。在2012年计划中,还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和相关企业给予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经过八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此时,应该果断切断补贴的“脐带”,让这些车企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体验到更好、更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仍有必要的保障措施。这就像在婴儿断奶后喂养一定量的辅食。这反映在新版计划中。例如,在新规健全政策和监管体系部分,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地方政府要“为新能源汽车的通行和使用提供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将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便利,新能源汽车公司也将从中受益。新能源汽车的“脐带”剪断后,汽车公司的人才培养、技术突破、技术应用、前沿技术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人才是重中之重。这是企业成长的根本要素,人才甚至可以被视为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新“脐带”。2012年计划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保障,但相对笼统。新版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其中一些非常有针对性。例如,加快建立适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国际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梳理正向激励导向,以及实施股权和期权等多元化激励措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节中,明确提出“鼓励研究人员开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价值核心知识产权成果”,直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命线”。简而言之,尽管新计划采取了“剪断脐带”的措施,但已经初具规模、走在国际市场前列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实力。此举不会阻碍这一行业的发展,也不会为追求卓越而努力。相反,失去补贴的汽车公司将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看到“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出现。
标签:
在连续16个月下滑之后,中国的汽车产销仍然没有回暖的迹象。据流通领域的相关人士预计,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将进一步下行,可能仍将会出现两位数的同比下滑。
1900/1/1 0:00:00站在芜湖奇瑞汽车研究院楼顶往南望去,大片低矮方正的厂区映入眼帘。
1900/1/1 0:00:00本报见习记者李正近日,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1900/1/1 0:00:00本报见习记者倪楠近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有衔接、有区别也有发展。
1900/1/1 0:00:00本报见习记者郭冀川正处于征求意见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提到,“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这个表态给了各界以充分想象空间。
1900/1/1 0:00:00本报记者龚梦泽以2009年的“十城千辆工程”为开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推行10年间已累计发放超千亿元补贴资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