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从最惨到最富,蔚来2020上演生死时速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数据洞察力,业务通用性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智能汽车竞赛的变化正在迅速变化,不仅是为了超越自己,也是为了超越行业。

文|罗宁

编辑|王一苏

在经历了2019年业务和现金流最黑暗的时刻后,NIO汽车在2020年的资本市场上坐上了过山车,市值达到728.4亿美元的历史峰值,一度位居中国汽车上市公司市值第二位。

可以看出,作为中国三大汽车新势力中起步最早、销量最高的公司,市场对蔚来汽车的期望很高。然而,在NIO汽车昨日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中,尽管毛利率上升至17.2%,创下第四季度历史新高,但净亏损环比增长32.6%,同比收窄51.5%,并未达到市场预期。随后,在近期美国股市动荡的背景下,NIO的股价于3月2日收于43.29美元,暴跌-13.00%,市值为676.47亿美元。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从市场情绪来看,智能汽车赛道的变化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不仅是为了赢得自己,也是为了赢得行业。

尽管如此,与2020年同期2-3美元的低股价相比,NIO显然已经扭转了局面。

无论是美国股市还是A股市场,整个新能源行业在2020年呈现爆炸性增长,并在2021年初经历了大幅调整。NIO的闲鱼翻身可以说是踩新能源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6%的人依赖行业,4%的人依赖自己。

在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后,NIO Motors将在2021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更多挑战。这家新车制造商下一步将何去何从,分析师对NIO的期望和担忧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报告和业绩电话会议看到全貌。

毛利率持续增长,亏损收窄低于预期

财报显示,蔚来汽车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66.411亿元,同比增长133.2%,环比增长46.7%;截至2020年12月31日,蔚来汽车的年收入为16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8%。

NIO汽车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为17.2%,而第三季度为14.5%,而2019年第四季度为-6.0%,表明毛利率总体有所提高。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在随后的业绩电话会议中,NIO提到,由于高毛利车型ES8和EC6的交付量增加,以及制造成本效率的提高,NIO的整体毛利从第三季度的14.5%增长到第四季度的17.2%,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持续上升。第四季度,碳信用销售毛利为1.2亿元,对毛利率的贡献率为1.8%,这也有助于提高整体毛利率。预计第一季度整车毛利率仍将有所提升。

净亏损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蔚来汽车净亏损13.886亿元,较上季度增长32.6%,较去年同期下降51.5%;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4.922亿元,较上季度增长25.6%,较上年同期下降48.4%。2020年全年营业亏损46.1亿元,收窄58.4%。

根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15位华尔街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NIO Motors在2020年调整后,每股美国存托股将亏损0.6美元,这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不符。财报显示,除去股权奖励费用和可赎回非控股权益对赎回价值的增值,NIO汽车2020年调整后的每股美国存托股基本亏损和稀释亏损均为4.32元,低于分析师预期。

在新车交付方面,NIO在2020年第四季度交付了17353辆新车,环比增长40.4%,其中包括4873辆ES8、7574辆ES6和4906辆EC6,与2019年第三季度的12206辆和第四季度的8224辆相比增长了43.8%,同比增长111%。

第四季度,预计2021第一季度交付量将达到20000-20500辆,同比增长421%-434%,增长速度仍然很快。

特斯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预计汽车交付量将实现年均50%的增长,2021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更快。”2020年,特斯拉交付了近50万辆电动汽车,平均每季度交付12.5万辆。

在理想汽车两天前发布的财报中,预计其第一季度的汽车交付量将达到10500至11500辆,同比增长约262.6%至297.1%。

但NIO也面临许多风险,主要是品牌和产品定位、供应链风险和新市场扩张。

NIO汽车董事长李斌提到,电池供应将是最大的瓶颈,再加上全球芯片短缺的持续,每天都会有变化,这对Q2的交付构成了风险。另一方面,财报指出,NIO将在下半年扩大其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关键市场。NIO能否实现既定目标也是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

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NIO今年还将面临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和造车新势力增加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

市场竞争加剧,NIO高端定位受到挑战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的第一个问题集中在“品牌定位”上:NIO目前定位于高端市场,您对这一细分市场的关注会发生变化吗?你有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品牌来进入主流市场吗?

李斌表示,NIO的品牌将专注于高端市场,不会进入大众市场。几年前,我们通过投资广汽和广汽长安进行了一些尝试。目前,我们在这些公司的持股比例已从40%以上降至5%以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为我们积极尝试大众市场提供了一些可能性,这是我们的长期战略。

分析师提问的背景是,在过去三年NIO的增长中,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这在2021的当前表现中尤为明显。

首先,有新的国内竞争对手。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无论是纯电动领域还是增程式领域,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玩家进入中国市场,新车制造的趋势还在继续。不仅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科技公司在摩拳擦掌,包括上汽、北汽、广汽、东风等传统汽车品牌也在加紧行动,希望在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上分一杯羹。

我们在海外的老对手不应被低估。特斯拉凭借其令人垂涎的目光,自年初以来已将Model Y的价格降至30万元的价格区间。尽管李斌一再表示NIO不会采取降价策略,但其竞争对手似乎已经做好了抢占市场的准备。与同价位、同类型的产品相比,Model Y不仅拥有技术先进的电池PACK/BMS技术和Auto Polot功能,而且具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这对NIO的销售造成了影响。

自年初特斯拉Model Y降价以来,预订已经排起了至少三个月的长队。其官网甚至在降价当天陷入瘫痪状态,许多NIO车主的预订在特斯拉降价后转向了特斯拉的怀抱。价格和品牌的双重竞争正在加剧,NIO的先发优势正在被削弱。

国内供应链的成熟进一步推动了竞争格局的形成。经过近三年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国内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供应链逐渐完善。从芯片到电池,从材料到组装,找到出路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都采取了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各大车企在今年年初进入市场的原因。

一位投资者评论道:, “这么多公司都要造车,这表明一件事。只要他们有钱,造车的门槛就没有那么高。电动汽车的供应链已经电子化了,主机制造商只需要管理整体设计和软件,而硬件则完全依赖于供应链公司。因此,硬件的差距并没有大型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很容易转型

加快海外布局,寻找新的增长点

当然,NIO也在寻找新的出路。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新方法是从国内走向全球。其今年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向欧洲市场扩张。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指出,欧洲市场的销售和服务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始。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计划推进,包括产品准备、销售服务网络准备和团队准备。

在北美市场,NIO不会很快进入。“我们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探索商业模式,探索各种可能性。当然,我们肯定会进入,而且我们会非常耐心地这样做

但是这条路好走吗?

NIO的海外之旅自成立以来一直在进行。2017年2月23日,NIO的纯电动汽车EP9在得克萨斯美国赛道的无人驾驶测试中创下了每小时257公里的速度纪录,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自动驾驶汽车。此外,欧洲和美国的研发团队也很早就成立了,似乎已经为他们的国际化之旅做好了准备。然而,由于NIO在2019年在中国遇到的资金链问题,出现了大量裁员,这大大减缓了海外进程。

随着NIO于2020年2月25日落户合肥,合肥政府向“NIO中国总部”注资近200亿元,并对NIO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到2020年推出三款新车型,到2024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登陆科创板。

融资是有其用武之地的,在开启国内量产后,NIO汽车继续开拓海外市场似乎很自然。

但采取这一步骤是一个不小的风险。尽管NIO目前在产品力方面具有本地化优势,但o……

在中国,线路布局和社区建设也消耗了相当多的资源和时间。目前尚不确定所有这些投资能否触及海外用户的痛点。

例如,蔚来引以为豪的换电服务是否也能吸引海外用户,如何解决建设换电站成本高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碎片化的欧洲市场做好本地服务。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这些问题尚未在本次财报电话会议中详细介绍。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另一方面,NIO在今年1月的NIO Day上正式发布了高端轿车产品ET7,不仅在配置上成为最强,还为下一步的利润增长寻求机会——NAD服务,这一点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得到了体现。

与目前ADAS的一次性收费方式相比,NAD更像是现有用户的收费模式,”李斌表示,作为比较,微软云服务相信NAD将成为NIO的增长引擎,并希望为公司找到新一轮的增长点。

这一观点也反映在特斯拉即将推出的FSD订阅系统中,但与特斯拉不同的是,NIO ET7尚未交付,因此官方声称的最强硬件是否会带来符合预期的更好的NAD体验仍不得而知。

这里需要说的是,为了实现NIO自动驾驶的未来布局,ET7拥有目前汽车中可用的“最强大脑”,配备了四个昂贵的NVIDIA Drive Orin芯片,总计算能力高达1061 TOPS,并配备了最强的“双眼”,允许800万像素的自动驾驶高清摄像头与超长距离和高精度激光雷达协同工作,实现长达500米的超长探测距离。

但瑞银分析师质疑,如果所有汽车都标配这样的硬件冗余,整车的硬件成本会很高,毛利率也会受到影响。对于没有选择自动驾驶的用户来说,这些硬件是标准的还是安装后可以选择订阅?

关于收费模式,NIO目前设定的NAD订阅服务费为680元,但用户能否购买这项服务超过10年,甚至长达李斌所说的15年,仍不可预测。

根据之前的特斯拉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只有1-2%的中国特斯拉车主购买了全自动驾驶服务,这表明其对用户的吸引力仍然不够显著。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我们还需要看到,与特斯拉FSD相比,NIO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仍有差距。要想看到突破,我们要等到NIO在明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ET7才能知道答案。这款车的价格越高,也会影响用户的决策。

目前,无论是向海外扩张,还是将NAD作为新的增长点,NIO的两条道路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NIO的风险和发言权

NIO的最终对手是苹果,”李斌曾多次表示。但苹果尚未正式推出智能汽车,也无法与之进行比较,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哪一款更强或更弱。但在一个更实际的市场上,NIO仍面临着其老对手特斯拉,以及众多中国新智能汽车玩家。

如前所述,国内汽车制造业新玩家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供应链的成熟。在整合供应链技术方面,NIO起步较早,积累了更大的优势。然而,到目前为止,它还未能将核心技术带到汽车自动驾驶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上。选择像英伟达这样的合作伙伴意味着它无法控制自动驾驶芯片的话语权,这显然是它的潜在风险。

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在主要专注于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的三大电芯中,NIO仅在电池组和电机中使用自己的技术。电池、BMS和电子控制都是通过供应链提供的。相对而言,特斯拉在三电核心领域几乎完全实现了自动驾驶,也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深耕多年。使用自动驾驶芯片的优点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掌握了autono的主动权……

美国驾驶技术。

在这些核心技术中,NIO仍需迎头赶上。但ET7是否在盲目堆叠高成本硬件,是否会影响毛利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为了在这场新能源推广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降低成本和增加产量仍然是NIO的首要任务。

然而,NIO手中也有一些可以转化为话语权的牌,这是保持投资者和用户对其信心的关键。

首先是线下服务网点的建设。在电话会议上,李斌提到,哪里有BBA 4S店,哪里就有NIO线下门店。NIO House是订单转化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用户范围,促进销售转化。它还拥有强大的品牌传播能力,”NIO首席执行官冯伟表示。

这样,NIO将有更多的用户离线运营,这也将为其服务深化带来好处。NIO在全国共有224个服务网点,覆盖107个城市。NIO用户最关心的是191座替代电站的建设,覆盖76个城市。预计2021第二季度,将进一步部署更好的第二代替代电站,替代电站总数将增加至少500座。

其次,NIO开始在自动驾驶方面持续发力。在电话会议上,李斌提到,不仅ET7,包括EC6、ES6和ES8在内的其他型号都将在NIO Adam超级计算平台和NIO Aquila超级感觉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但具体时间尚待确定。如果这一计划能够实现,NIO不仅可以摊销成本,还可以为NAD自动驾驶能力创造新的技术壁垒和增长点。

最后,我们还需要提到的是,作为中国最早向用户交付量产车和服务的新造车企业,蔚来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拥有更强的用户运营实力,与特斯拉相比,更具本土优势。这也是NIO能够积累用户声誉的原因之一。然而,如何在保证用户运营策略的同时控制营销成本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新问题。

从智能手机的历史来看,目前的智能电动汽车就像2010年小米加入战场时的智能手机市场一样。在中国电力连接供应链、积累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加速布局的同时,它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全球份额来看,中国品牌已从2013年的4.9%增长到2019年的38.4%。如今汽车制造业的三大新势力也有可能继续这一发展道路。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NIO NAD正在对标特斯拉FSD,汽车正在向计算能力+软件设备转型。目前,整个产业链都在努力实现高水平的自动驾驶,目标是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这可能是NIO眼中的未来,但现在,桌子上挤满了人,不再是三年前的样子。

·结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详见公司财务报告。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标签:蔚来特斯拉Model Y大众长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2021,蔚来奔赴三场新战事

新能源交通,智慧出行是一场革命,这场大戏才演了5。从2019年的至暗时刻到2020年的气贯长虹,造车新势力们已经在资本市场上上演了太多精彩故事,也让人不由期待,2021年会发生什么。

1900/1/1 0:00:00
安森美半导体推出首款车规SiPM阵列 用于激光雷达应用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安森美半导体推出了新的RDM系列硅光电倍增管阵列,将激光雷达传感器功能扩展到其智能传感解决方案产品组合。

1900/1/1 0:00:00
净亏超53亿!市值缩水30%多,留给蔚来的时间不多了|年报价值观察

撰文蜜姐amp编辑杰儿3月2日,蔚来汽车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未经审核的全年财报。

1900/1/1 0:00:00
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呼吁 中国汽车产业要“强芯”

作者:李溯婉中国汽车产业加快朝电动化、智能化以及网联化转型,但在此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芯片短缺等问题正引发汽车行业思考。

1900/1/1 0:00:00
百度智能汽车“集度”入场 计划三年实现量产

作者:刘佳在宣布以整车制造商身份进军汽车行业50天后,百度的造车公司在3月2日完成注册,名称为“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夏一平。

1900/1/1 0:00:00
造车新势力会告别高增长吗?

作者:钱童心随着市场逐步开放和补贴红利的退潮,市场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产新能源车已经过了最初的市场孕育期,目前正进入到依靠产品力竞争的阶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