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亚非
来源/盒饭财经
对于“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称号,嘀嗒出行已经等不及了。去年10月,滴滴出行利用滴滴,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但六个月后,出现了变数,其招股说明书于今年4月8日被列为“无效”。但仅仅5天后,嘀嗒出行就迅速提交了新版招股书,并急于再次上市。另一方面,据外媒报道,滴滴已于4月9日在美国秘密提交上市申请,寻求最快于7月上市,目标估值为1000亿美元,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担任承销商。4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哈啰出行正式向纳斯达克提交IPO招股书。共享出行的上市之战已进入关键阶段。
嘀嗒出行在IPO竞争中获得融资和品牌背书的愿望不言而喻,但旅游市场的战争远未结束。尽管滴滴声称已经占据了出行市场的第二位,但危机迫在眉睫,滴滴仍然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存在。除此之外,还有高德、光环旅行、草草旅行等一大批玩家。一旦其中一个平台做出努力,现有的市场格局将很容易被打破。尽管依靠顺风车业务实现盈利,并证明了其产生可持续血液的能力,但身处其中的嘀嗒出行已经是顺风车和出租车的盈利领域。如何避免使用蜗牛壳作为道场,并抵御各种玩家的攻击,一直受到Dida Travel的质疑。对于嘀嗒出行来说,上市并不是终点,它可能是更激烈竞争的开始。
从免费骑行中崛起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当时两大出行平台正与滴滴烧钱展开激战。嘀嗒出行无法参与这场战争,并推出了一个“嘀嗒出行”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小型公交车,允许车主和乘客在途中乘车。2018年,它升级为嘀嗒出行,包括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大业务。错位竞争使嘀嗒出行得以成功生存和发展。2018年,由于一起恶性事件,滴滴网约车业务于当年8月全面下架整改,直到2019年11月才恢复运营。在此期间,滴滴的迅速崛起填补了网约车市场的空白。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8年4月,滴滴出行APP以1.14亿元的月活排名第一,而滴滴出行的月活为675.02万元,排名第二。滴滴网约车业务退市后,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滴滴出行和嘀嗒出行分别以11837.8万和1587.3万位列网约车市场季度活跃用户规模榜第一和第二位。与2018年4月相比,嘀嗒出行的月活跃度增长了135%以上。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嘀嗒出行的乘车次数和交易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嘀嗒顺风车平台分别产生了约4820万次、1.785亿次和1.463亿次乘车,同期总交易金额约为19亿元、85亿元和81亿元。随着滴滴顺风车的线下整改,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根据Frost Sullivan的报告,2019年,滴滴出行占国内顺风车市场份额的66.5%以上,是目前最大的顺风车平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已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叫车平台,约有2070万注册私家车主,其中约1080万注册私家车车主。业内人士表示,顺风车业务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这为嘀嗒出行提供了快速增长的空间。嘀嗒出行一直深耕顺风车和打车两大赛道,但在这两个赛道中,嘀嗒出行是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存在的。与滴滴不同,根据嘀嗒出行的招股书,它不需要自建或租赁车队,因此平台不承担任何拥车成本,也不需要营业执照,也不需向车主和乘客提供大额补贴。
=“/eimg/jndp/ig/20230309170344816306/2.jpg”/>
来源:嘀嗒IPO招股说明书、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报
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嘀嗒出行只需要收取服务费就可以赚取利润。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嘀嗒顺风车向车主端收取的平均服务费率分别为4.1%、6.3%和8.7%,且逐年上升。这也是嘀嗒出行率先实现盈亏平衡并实现盈利的重要基础。从2018年到2020年,嘀嗒出行的营业收入从1.18亿元增长到7.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8.91%。轻资产运营模式不仅带动了嘀嗒顺风车的收入增长,毛利率也实现了年度增长。2018年至2020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分别为58.6%、79.5%和83.5%。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和毛利率的提高,嘀嗒出行在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调整后净利润3.16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3.43亿元。
船员生存
嘀嗒出行已经成为顺风车,并通过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盈利。然而,过于依赖顺风车业务,也让嘀嗒出行未来的想象空间极为有限。行业分析师余胜美表示,对于叫车经济来说,差异化确实可以成为个体企业崛起的有力工具。然而,一旦达到相当规模,向上流动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窄。没有滴滴、高德这样的海量流量入口,也没有融合出行体验的协同场景。嘀嗒出行急需打造一条更强大的护城河。嘀嗒出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其单一业务。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的收入来自三个方面:向顺风车车主收取服务费;从2019年8月开始,试点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以及广告费和提供其他服务。其中,顺风车业务仍是嘀嗒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至2020年,顺风车业务为嘀嗒出行的收入贡献了7792万元、5.334亿元和7.056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6.3%、91.9%和89.2%。
相比之下,出租车业务和广告收入所占比重很小。2018年至2020年,嘀嗒出行的广告服务收入分别为3966.5万元、4099.4万元和4692.6万元,但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33.7%、7%和5.9%;2020年出租车占比仅为4.9%,可见顺风车业务仍是嘀嗒出行的命脉。然而,目前这项业务存在隐患。虽然网约车业务主要依靠车主分担出行成本,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补贴力度不如网约车。但顺风车用户本质上是一群对价格非常敏感的人,补贴水平也将决定他们选择的出行平台。2018年,嘀嗒出行对约车司机的补贴仍为578万元。到2020年,补贴金额直接降至0元;
相反,对顺风车用户的补贴从563万元增加到1.35亿元,占总收入的17%以上。随着滴滴近两年逐渐回归顺风车市场,在竞争之下,滴滴出行顺风车用户的补贴金额可能会继续扩大,这对刚刚实现3.43亿元利润的滴滴出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嘀嗒出行的出租车在线预订业务在过去三年也出现了下滑。2018年是嘀嗒出行补贴最高的一年,因为嘀嗒出行的出租车网络预订服务是在那一年建立的。针对出租车司机和用户的补贴,嘀嗒出行共投资近9亿元,当年贡献了约1698万次出租车出行。然而,随着补贴强度的降低,嘀嗒出行的出租车网络预约数量明显减少。2019年和2020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096亿和4180万。此外,回复率也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67.7%降至去年的43.5%。在外界看来,嘀嗒出行首次IPO终止的导火索,也是因为其过度依赖顺风车业务。一方面,对于顺风车,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监管办法。相比之下,网约车业务已在法律法规中合法化,并具有双重认证要求,即《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和《网约出租车驾驶证》。近年来,滴滴、哈啰网约车、嘀嗒出行等几大出行平台发生的与网约车相关的恶性犯罪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网约车安全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自2020年以来,嘀嗒出行共受到52次行政处罚,均因“未经授权或变相从事叫车经营活动”。截至2020年底,共被罚款207万元。去年12月,在嘀嗒出行首次提交招股书两个月后,交通运输部组织对嘀嗒出行和哈啰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提醒式约谈,主要涉及两个问题:涉嫌以顺风车名义开展非法叫车业务,平台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嘀嗒出行也在招股书中指出,未来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大对叫车平台的监管审查力度。与此同时,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可能会对嘀嗒出行的业务产生影响。嘀嗒出行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变化,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合规成本,甚至可能需要调整或暂停叫车业务。另一方面,安全问题也是顺风车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灰犀牛,也是顺风车市场未来最不可控的风险因素之一。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滴滴顺风车事故发生以来,滴滴顺风车安全成本逐年上升。
在过去的两年半里,嘀嗒出行的安全成本分别为100.5万元、949万元和1196.4万元。以2020年为例,嘀嗒出行的员工成本为581.9万元,而安全成本几乎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嘀嗒出行还在招股书中表示,不能保证未来不会发生与叫车服务相关的犯罪事件。如果发生此类事件,网约车市场将受到重大影响,嘀嗒出行也将产生巨大的运营和合规成本。
首次公开募股竞赛
在招股书到期仅5天后,嘀嗒出行迅速提交了新版招股书,表明了上市的紧迫性。究其原因,除了上述法律法规问题和安全问题外,滴滴出行在滴滴IPO中独占鳌头,一方面是因为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滴滴频繁赴美上市消息的影响。企查查数据显示,嘀嗒出行经历了四轮融资,最近一轮发生在2017年3月,交易金额未披露。前三轮的累计交易金额为1.3亿美元。相比之下,截至目前,滴滴已经完成了21轮融资,w……
h累计融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哈啰出行迄今已完成15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至少36亿美元。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四年里,没有任何融资交易,融资难度一直在增加。上市已经迫在眉睫。除了资金收紧,滴滴顺风车的死灰复燃也迫使滴滴出行加快IPO进程。与滴滴形成的由叫车、出租车、共享单车、顺风车和公交车组成的完整业务线相比,滴滴仅依靠顺风车和出租车服务,与前者的差距已经很大。然而,随着滴滴顺风车的回归,顺风车面临的威胁并不大。2020年,滴滴顺风车已经重新上线,并在全国300个城市试运营。数据显示,2020年7月滴滴出行活跃用户数为6543万,较1月增加2342万;嘀嗒出行的活跃用户数为622万,与1月份相比减少了近480万。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嘀嗒出行不得不增加对叫车用户的补贴。2020年,嘀嗒出行对乘客的补贴成本达到1.56亿元,占同期销售费用的近60%,几乎是2019年的15倍。在恢复顺风车运营的同时,滴滴去年还推出了以低成本快递服务为主的“花小猪顺风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滴滴顺风车的低价优势。根据易观千帆发布的“2020年11月移动应用千强榜单”,滴滴出行以789.51万活跃用户排名第57位;滴滴最近上线的平台旗下的“花小猪打车”,活跃用户群2061万,排名第151位;嘀嗒出行以658.5万活跃用户排名第346位。滴滴带来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但加入这场出行大战的不仅仅是滴滴。
2019年2月,Hello顺风车在全国上线;6月,高德还重启了顺风车业务。此外,随着吉利旗下的草草出行等其他品牌疯狂涌入顺风车市场,嘀嗒顺风车的利润空间也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在出租车市场,嘀嗒出行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去年9月,滴滴打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打车”,并推出1亿元专项补贴。此外,哈啰和高德也在出租车市场做出了一些安排。在新一轮烧钱大战的必然形势下,登陆资本市场寻求援助和支持成为嘀嗒出行最迫切的需求。但即使成功竞争IPO,在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光环下,嘀嗒出行仍有无尽的隐忧,威胁着其休眠的竞争对手和悬而未决的监管优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oxer Finance。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标签:摩根
自动行驶并规划行程、自动停车、汽车如同有着“自我感知”能够识别周边的物体这些功能都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地发生着。
1900/1/1 0:00:00对企业而言,首先要保证个人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同时还要尊重用户个人信息权益。一份行驶数据,将近期沸沸扬扬的上海车展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推向高潮。
1900/1/1 0:00:00普徕仕股票基金经理刘璐在接受《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中国智能汽车的投资机会,以下是她的精彩观点摘录。
1900/1/1 0:00:00“今天,我们发布了挪威战略,这标志着蔚来正式进入挪威市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自己一手创建的蔚来社群里向用户第一时间报告了这一消息。
1900/1/1 0:00:00媒体拿到了X3中期改款车轻度伪装照,前脸与大灯变化不大,厂家可能调整了灯腔设计及灯头排列。但测试车是一辆低配车,因此大灯样式现在还很难说。
1900/1/1 0:00:00下场造车的公司越来越多,对智能汽车人才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公司百万年薪随便开,汽车猎头忙不过来。第二波造车浪潮下,资金不成问题,人才成了造车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