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永阳排版|宜新出品|尤达出品|不二研究:后疫情时代,“小电驴”拯救了农民工的通勤路径?作为农民工的新宠,电动两轮车在下半年悄然而至。2019年新国标实施后,各省市对超标电动汽车设置了更换过渡期。国海证券(000750)研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大部分过渡期结束,电动两轮车即将进入置换购买高峰。根据力鼎产业研究网的数据,中国电动两轮车的数量在2.5亿至3亿辆之间。预计2022年至2024年,新国标的替代量将分别为2500万台、3000万台和2500万台。预计2022年至2024年,电动两轮车的需求将分别为5815万辆、6384万辆和5964万辆。该行业未来的年销售额将稳定在6000万台左右,行业的下半年已经到来。
目前,中国的电动两轮车正处于两个超市和多个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格局中。雅迪控股和艾玛科技稳居行业前列,而泰灵、新日、小牛、九号则虎视眈眈。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2021,亚迪和艾玛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9%和16.8%,CR2为44.7%。新日和小牛的市场份额仅为4.6%和2.1%。
Emma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运动自行车、节能电动汽车、环保电动三轮车等智能低碳交通工具的研发和专业制造。2021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雅迪成立于2001年。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集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电动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端两轮电动汽车制造商。早在2016年就可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8月25日和8月26日,Emma和雅迪分别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两位行业领军人物的半年报正式拉开了电动两轮车下半季的序幕。截至8月29日,Emma报收于53.87元/股,对应市值309.6亿元;雅迪收于每股15.72港元,相当于481.6亿港元的市值。
据“不二研究”报道,在被夺走行业第一的位置后,Emma Technology成功上市,在羞愧之后,勇敢地开始追赶。在电动两轮车的下半场,之前的价格战早已失效,渠道、营销、产品力等是制胜的关键。“小电驴”的下半场已经到来,雅迪和艾玛谁将成为新的“电动两轮车领导者”
业绩:1999年,张健在天津创立了艾玛科技的前身——天津泰美汽车工业,这里发生了领导者轮换和周期反转的循环;
两年后,董景贵夫妇创立了江苏雅迪。2010年,Emma依靠名人代言将销量提高到220万辆,超过新日本成为行业第一。随后,她依靠“精准营销+低端产品定位”迅速抢占市场,并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直到2016年。然而,第一个位置并不是永恒的。2017年,雅迪成功上市后,积极发起价格战,逆袭超越了Emma。从那时起,它变得无法控制,并迅速扩大了与Emma的差距。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所的数据,从2018年到2021,亚迪的市场份额从16.3%增加到27.9%,而艾玛的市场份额仅从14.0%增加到16.8%。艾玛的步伐显然赶不上亚迪。
从经营数据可以看出,根据亚迪和艾玛的财务报告,2017年至2021,亚迪的收入分别为78.5亿元、991.7亿元、119.68亿元、193.6亿元和269.68亿元;同期,Emma的营收分别为77.94亿元、89.90亿元、104.24亿元、129.05亿元和153.99亿元。2017年,艾玛和亚迪之间的收入差距仅为5600万元,到2021,差距扩大至115.69亿元。
从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率也可以看出问题所在。根据Yadi和Emma的财务报告,2017年至2021,Yadi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7.83%、26.33%、20.68%、61.76%和39.30%;同期,Emma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0.96%、15.34%、15.95%、23.80%和19.33%。Emma的收入增长率明显低于雅迪的增长率。
净利润的增长率也与收入增长的趋势相似。根据Yadi和Emma的财务报告,2017年至2021,Yadi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81%、6.67%、20.37%、84.42%和42.54%;同期,Emma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1.10%、63.39%、20.80%、17.33%和9.49%。
雅迪和艾玛之间的差距似乎正在扩大。在2022年成功上市后的第二年,雅迪开始迎头赶上,并在2022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Emma对再次对抗雅迪有很大的感觉。Emma 2022年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4.38亿元,同比增长29.08%,实现净利润6.88亿元,增长118.98%;
雅迪2022年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雅迪实现营收140.63亿元,同比增长13.54%,实现净利润9.05亿元,增长54.44%。从2022年上半场的业务数据来看,Emma的增速明显高于雅迪。
0
根据“不二研究”的说法,成功上市后,Emma在资金支持方面已经与雅迪站在了同一水平。有了本轮行业加速洗牌的契机,雅迪在上半年实现更高的增速也无可厚非。以增长速度来看,雅迪没有Emma快,但基数足够大,Emma也很难在短期内超越雅迪。然而,在进入电动两轮赛道的后半段后,雅迪能否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取决于他们在渠道、营销和产品力方面的布局。
1
销售:根据《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2021中国电动两轮车累计销量为4100万辆,其中爱玛售出845万辆,亚迪售出1390万辆。雅迪的销量超过了Emma的545万辆。然而,当雅迪在2017年首次反击Emma时,根据雅迪和Emma的财务报告,两者之间的差距只有7万台。雅迪迅速追赶Emma的背后,是他们的渠道和营销能力之间的竞争。从渠道来看,Emma目前在渠道建设方面不如雅迪。雅迪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雅迪保持了约9000家线下门店,数量相对稳定。然而,2019年新国家标准实施后,亚迪开始积极开展线下扩张,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12000家增至2021的28000家。雅迪的经销商数量也从2017年的1719家增至2021的3353家。
2
再看Emma,根据Emma的财务报告,2017年Emma分别拥有1910家经销商和3772家门店。到2021,Emma的经销商数量和Yadi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2000+和20000+。经销商数量的增长很小,商店数量显著增加,但仍低于雅迪。然而,在成功上市并获得资本支持后,Emma对其渠道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升级计划。根据Emma的招股书,Emma计划在6月23日前在全国范围内投资4.88亿元进行门店翻新。前期将快速建立旗舰店和标准店,后期将打造主题店和碎片店作为有益补充。共建设383家旗舰店、1191家标准店、642家主题店1556家碎片店。目前,Emma的渠道建设已初见成效,2022H1年超过20000家店铺,到2021年底增加到25000多家店铺。雅迪艾玛频道之争的下半场似乎才刚刚开始。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并且受到了严重的牵连。从销售费用分配的角度来看,雅迪和Emma都在控制销售费用率。根据雅迪的财务报告,2018-2022H1期间的销售费用比率分别为5.86%、6.43%、4.82%、4.75%和4.52%;根据Emma的财务报告,其同期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49%、4.10%、3.09%、3.58%和2.90%。
3
尽管雅迪和Emma都在控制自己的销售费用率,但他们正在不断内化自己的营销方法。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雅迪。在营销方式上,2014年和2016年,他们分别选择了李敏镐和胡歌两位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名人,迅速开拓国内市场。然后,在2019年,他们聘请范迪塞尔作为代言人进入国际市场;
此外,他还赞助了2018年的世界杯,并于2020年和2021分别被评为“活力四射的兄弟”和“极限挑战”。聘请国际巨星作为代言人,赞助世界杯,植入热门综艺节目,都开创了行业营销的先例。
4
▲ 图片来源:雅迪官方微信和Emma的综艺更加多元,明星明星推广、跨界联名、真人秀植入、社交媒体运营频繁。2021,将推出多元化广告,全面渗透线下消费出行场景,包括高铁广告、社区广告、地铁广告;出现在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宝藏之旅》中,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消费者主张》等节目中;并推出多个自有IP,举办追星节目;最后,自2009年以来,周杰伦受到了深深的束缚,2021爱玛第一超级粉丝节的“与周杰伦一起看日出”活动总曝光量达2.22亿。
5
▲ 图片来源:Emma官网“不二研究”显示,电动两轮车顶级玩家的渠道和营销方式正在内圈不断推进,为下半场的行业竞争做准备。虽然Emma暂时不如雅迪,但成功上市的Emma目前资金充足,短期内发展必然加速。但在电动两轮车的下半场,除了渠道和营销方式,产品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6
产品:产能掠夺vs高端围攻。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9年,中国两轮车生产企业数量从2000家减少到110家。
7
2013年之前,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壁垒较低,行业内制造商众多。2013年后,随着行业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中小企业不断被淘汰,行业集聚效应明显,马太效应显著。2019年新国标出台后,行业再次从存量博弈进入增量时代。在下半场的比赛中,借机的顶级选手掠夺有产能的土地,用高端产品攻城,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让我们先看看生产能力。雅迪财报显示,2019年新国标出台后,雅迪的产能迅速扩大。2019年至2021,产能分别为800万辆、1500万辆和1700万辆,两年内增长900万辆;根据Emma的财务报告,自2018年以来,Emma一直在大力扩大生产能力,从2018年到2021,Emma的生产能力从480万辆增加到850万辆。
8
▲ 图片来源:亚迪官方微信虽然到2021年底艾玛的生产能力远低于亚迪,但上市后其生产能力大幅扩大。根据其公告,艾玛于2021 9月宣布,计划在浙江台州建设智能电动汽车和高速电动摩托车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
今年7月5日,Emma Technology宣布计划在贵港市投资建设Emma智慧出行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1.5亿元。7月11日,Emma Technology发布2022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计划,公司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并继续增加产能。尽管雅迪没有像Emma那样进行大幅产能扩张,但其产能仍在稳步提升,并于8月21日宣布计划收购华宇新能源作为全资子公司,直接布局上游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产能的扩张是雅迪和Emma抢占市场的基础,因此高端产品是双方征服的利器。在研发投入方面,根据雅迪的财报,2019年至2022H1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3.86亿元、6.05亿元、8.44亿元和5.05亿元,同比增长31.33%、21.32%、69.04%和48.97%;
根据Emma的财报,2019年至2022H1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97亿元、2.39亿元、4.04亿元和2.13亿元,同比增长26.56%、56.74%、39.50%和50.00%。
9
在产品高端化方面,雅迪简化了SKU。根据其财报,雅迪的SKU已从2018年的194款减少到125款,车型不断集中在冠能、观致、VFLY等中高端系列,价格在3000-5000元不等。Emma在稳定低端产品的同时,专注于打造时尚的高端产品MAX系列。2021,其发动机MAX系列高端产品售出184.95万台,占其总销售额的21.33%。
0
▲ 图片来源:“不二研究”报道,Emma的微信公号认为,雅迪和Emma作为行业领导者,正在新一轮增量周期中不断扩大自身产能和产品能力。在产业的下半场,他们将掠夺有产能的土地,高端产品将征服城市。剩下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激烈的竞争,雅迪和Emma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谁是《小电驴》后半部分的“新领导者”?新国标的出台,让电动两轮车库存博弈的竞争环境重新进入增量循环,新一轮的厮杀已经开始。2017年,雅迪发起的价格战推翻了Emma。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雅迪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势头,Emma在渠道、营销、产能和高端产品方面都略微超过了雅迪。另一方面,艾玛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未能申请上市,最终于2021 6月成功首次公开募股。IPO成功后,一系列动作表明了她在新一轮增量周期中夺回行业第一的意图,展现了Emma的势头。在新一轮的厮杀中,小牛队、新日队和泰灵队等球员也在背后盯着市场。三年后,该行业将再次进入股票竞争。雅迪和艾玛,谁将成为“小电驴”的新领袖,笑到最后?本文的部分参考资料:1。《雅迪控股深度:从逆袭到领跑》,国海证券2期。“Emma科技深度报告:谢马依托云苏,杨帆出海拦截”,浙江证券3。“短途出行日趋成熟,电动两轮车迎来下半场”,澎湃新闻4。“引领两轮电动汽车行业,谁是“关键先生”
2
不二研究郑重声明,文中表达的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提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谨慎合理地做出投资决策。投稿|合作|侵权联系微信:什么是阿尔文索裂变宝?
3
4
5
6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没有两项研究。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标签:
潘占福表示,“肩承产业使命,一汽大众正在加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以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为目标,从产品、生产、上下游产业、社会公益等方面,脚踏实地的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承诺。
1900/1/1 0:00:00陈黎明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十余年历程中,芯片的作用不容忽视。
1900/1/1 0:00:00连续多年亏损的零跑汽车赴港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港交所公告显示,8月29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和建银国际。
1900/1/1 0:00:00陶琳自2013年正式走进中国市场,特斯拉入华至今已有整整9年。8月30日,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回顾了中国新能源车从无到有的十年。
1900/1/1 0:00:00经济观察网记者高飞昌作为智能电动车的“第一梯队”品牌,蔚来在8月26日开幕的成都车展上亮相了全系产品,
1900/1/1 0:00:00杨红新随着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驶过“拐点”、进入快速上升期,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正在迎来强劲增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