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比亚迪(002594)披露了2023年1月产销报告。公告显示,公司1月份生产新能源汽车15.42万辆,同比增长63.85%;新能源汽车销量15.13万辆,同比增长58.60%。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1月1日至1月27日,国内市场30.4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同比下降1%,同比下降43%;全国新能源(600617)乘用车生产企业批发29.9万辆,同比下降18%,同比下降50%。
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比亚迪不仅实现了逆势增长,还占据了当月市场整体销量的一半。
具体来看,1月份,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5.02万辆,同比增长61.60%。其中,纯电动乘用车7.13万辆,增长53.7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7.88万辆,同比增长69.37%。
从销售车型结构来看,比亚迪的混合动力车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月销量超过纯电动车型。
海外市场方面,1月,比亚迪在海外共销售新能源乘用车10409辆,较2022年12月的11320辆下降8.07%。
电池方面,2023年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和储能电池总装机容量约为8.148GWh,与2022年12月相比略有下降。
近日,比亚迪刚刚披露了2022年的业绩预告。年营业收入超过4200亿元,实现净利润160亿元至17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25.42%至458.26%。2021全年净利润30.45亿元;扣除非盈利后,比亚迪的净利润为151亿元至163亿元,同比增长1103.55%至1199.2%。2021,扣除非盈利的净利润仅为12.5亿元。
关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比亚迪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克服了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诸多突发因素,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强劲增长。
受此消息影响,2月1日,比亚迪AH股价双双上涨,创下5个月新高。其中,比亚迪A股收盘报304.33元/股,涨幅6.48%;
H股收盘价为每股260.00港元,涨幅为6.12%。
据银行证券分析,比亚迪的领先优势日益凸显,产品量价齐升推动其业绩向上攀升。2023年,比亚迪预计将销售350万至400万辆汽车,收入预计将达到6500亿至9000亿元。届时,公司2022年营收将超过特斯拉,进入世界级企业门槛,自主品牌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显现。
此外,比亚迪的汽车产品单车利润也有所增长。银河证券分析称,基于比亚迪2022年160亿元至170亿元的利润预测,2022年公司单车利润达到8500-9000元,2023年单车利润有望突破1万元,支撑公司业绩。
开源证券判断,在强劲的产品周期支撑下,预计2023年的规模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补贴退坡带来的利润压力。此外,在2023年初,该公司将提高其产品的价格,价格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预计价格上涨和规模效应的结合将有助于公司顺利度过补贴衰退期,出口和高端品牌的布局也有望增厚公司的自行车利润。
主编:张倩瑶
校对:赵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公司官方微信。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面对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一些新能源品牌在去年年底掀起了一波“涨价潮”,更多的车企表示将在2023年调高产品售价。虽然嘴上说着“涨价”,但行动却很诚实。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2月6日上午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1枚“无界手机”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
1900/1/1 0:00:00年初的特斯拉降价引发市场连锁反应。继问界、小鹏加入降价阵营后,蔚来汽车也“坐不住”了。2月2日,蔚来部分车型最高降价10万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降价消息发酵后,蔚来线下门店客流量也迎来一波小高峰。
1900/1/1 0:00:00今年年初,特斯拉全面降价的时候,我们就曾经专门讨论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对特斯拉降价的问题,如今有人选择了跟随,比如说问界、小鹏以及蔚来,但是也有人选择了咬牙硬抗,但最近造车新势力销量正式出炉,
1900/1/1 0:00:00手握多个大赛道的比亚迪002594,是当下中国少数还没有发展天花板上限的大企业。其到底能取得多大的商业成就,将是未来10年中国商业界最重要的看点之一。
1900/1/1 0:00:00经济观察报记者王帅国国产化的第三年,“林肯现象”正走向终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