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绝对是陆群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天。从小时候喜欢摆弄小家电的“5分加羊”(古语形容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孩子),到努力学习的汽车技术工程师,再到现在沉浸在团队创业中的未来汽车创始人,陆群本人一直保持低调。然而,随着首款量产车k50在苏州高调上市,陆群的造车新征程正式开始。然而,作为中国唯一一款量产的纯电动跑车,k50一上市就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补贴价格为68.68万元的未来K50也受到了外界的质疑。上市发布会后,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交流,陆群向笔者讲述了未来汽车打造纯电动跑车背后的逻辑。。。利基市场可能有更大的机会。对于未来,外界一直在想,为什么要用相对“小众”的纯电动超级跑车作为首款量产车。陆群并不认为未来的K50会进入“小众”市场。在他看来,尽管高端跑车在中国每年的销量只有几千辆,但在这个市场上竞争的玩家相对较少。“今天的小众并不是永恒的小众。它会随着多样化的消费升级需求而逐渐改变。它取决于新一轮消费者的“兴趣驱动”需求,应该顺应趋势,而不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
“作为一个新品牌,你是想去主流市场与数百家车企竞争占据那1%的市场,还是选择进入小众市场与少数人竞争50%的份额?”显然,未来选择了后者。在谈到K50在整个产品线未来的未来时,陆群坦言,“未来的K50跑车不是一款在数量上有太多期望的车型,而是一款设定和表征以下产品的产品。”对于外界对未来K50定价的质疑,陆群坦言:“别人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容易制造出质量可靠的汽车,但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不依赖廉价的产品,不依赖简单的性价比来制造产品,而是依靠高性能、高质量来制造产品。”
随着未来k50的上市和试驾体验,一段关于开门噪音的视频最近在网上流传。陆群是一名汽车工程专业人士,解释:“这是一辆非常早期的工程测试车,甚至不是原型车,只是用于静态展示,而有点常识的汽车从业者知道,工程测试阶段的汽车与最终量产的商用车有多大的不同。至于实际的商用车,大家直接去展览店看c量产后的商用车。事实胜于雄辩。“未来的K50取决于“驾驶乐趣”圈粉。在未来K50的价格公布后,许多网友调侃道:“你会花70万买一辆纯电动超级跑车吗?”?“事实上,这个价格有太多的车型可供选择,但陆群认为,”作为未来K50这样的跑车,我们不仅仅想简单地在价格上竞争,我们每年应该面对2800万购车者,而那些真正喜欢驾驶乐趣的人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在他看来, “未来K50的目标群体是那些在职业生涯中几乎没有成就,对职业有期望和信心,对驾驶有很强的兴趣,并且有控制汽车的欲望的人。过去,跑车很贵,这使他们远离了主流人群,我们希望主流人群有机会满足他的需求。”关于未来K50的精确定位,他认为:“未来K50定位绝不是存放在车库里的超级电动玩具,而是供城市精英日常使用的纯电动跑车。它的校准参数、丰富的配置和专业的培训都是为城市场景的日常使用而构建的。"
=“/eimg/jndp/ig/20230304011727311650/4.jpg”/>
此外,对于品牌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式,陆群也有自己的见解。“纵观汽车的整个发展史,大量的品牌都是自上而下的,最早的汽车都是为高端人士设计的,比如汽车的发明者梅赛德斯-奔驰。因此,品牌的发挥没有对错之分,这是基于其自身的基础和当前的市场环境。”“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中国自主品牌的接受程度以及在这个时间点可以切入什么样的产品只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换句话说,难度是一样的。你很难选择容易的,先选择难的更容易。“谁说20亿不能造车?不可否认,与眼花缭乱的产品竞争相比,当前造车新势力的游戏更像是一场“烧钱运动””。根据魏玛汽车创始人沈弗里曼的说法,从8000万的上市大会到数百亿的融资,造车新势力应该能够顺利生存,至少年销量达到10万辆。
与此同时,也有传言称,造车的资金门槛至少为200亿。对于未来汽车的资金,陆群坦言,“我们从未声称有多少资金被大规模融化,但我们从未缺少资金。”的确,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未来汽车的母公司长城华冠是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其主营汽车设计业务可以为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对于未来汽车从一开始到现在K50上市花了多少钱,陆群坦言,“在过去的五年里,未来汽车的投资几乎超过了20亿元。包括在苏州建厂,平台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建立三家体验店,以及未来K50的上市。”至于业内传言,造车资金的门槛是200亿。在陆群看来,“每个人都认为造车钱很重要,钱跟着技术和管理走。如果你想用200亿造一辆车,你可以用200亿来做,如果你想造一辆20亿的车,你就可以用20亿来做。”关于未来汽车的预期,陆群坦言:“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规模化的行业。这个行业是一个大行业。如果你进入盈利期,那就是一个大规模的盈利。”“作为未来汽车的第一款车型,未来K50肩负着重要的品牌使命,不仅仅专注于销售。未来,K50应该为以下产品定下基调、定位和空间。因此,它并不特别关注K50本身能卖多少,而是更关心K50进入市场后会为后续产品奠定什么基础。"
根据未来汽车的规划,未来汽车已经规划了三个平台。第一款是未来K50的高性能跑车平台,该平台上有不止一款K50车型。同时,它还有两个平台,一个是小型汽车平台,另一个是中型汽车平台。小型车平台和中型车平台都计划了三到五辆车,未来该品牌将有近8-10辆车。大约从2015年开始,一支新的造车大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60多家新造车企业,而且还在不断增长。2018年以来,各种新势力的产品纷纷上市,竞争加剧。当谈到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时,陆群认为所有制造电动汽车的人都是好朋友。在他看来,“我们对电动汽车所做的是一种荣誉与损失的关系。如果某辆车着火了,人们不会说某个品牌,但会说电动汽车不安全。我们现在买不到电动汽车,所以让我们买汽油车。”因此,当谈到未来K50的竞品时,陆群说:“电动汽车的竞品是汽油车。长期以来,所有制造电动汽车的人都很友好,竞争对手都是汽油车,所有共同努力……
ake电动汽车是为了呼吁政策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电动汽车使用氛围。这是我们的共同利益和目标,而不是谁与谁竞争。“8月8日绝对是陆群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天。来自小时候喜欢摆弄小家电的“5分加羊”(古语描述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孩子),对于努力学习的汽车技术工程师,再到如今与团队一起埋头创业的未来汽车创始人,陆群本人一直保持低调。然而,随着首款量产车k50在苏州高调上市,陆群的造车新征程正式开始。然而,作为中国唯一一款量产的纯电动跑车,k50一上市就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补贴价格为68.68万元的未来K50也受到了外界的质疑。上市发布会后,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交流,陆群向笔者讲述了未来汽车打造纯电动跑车背后的逻辑。。。利基市场可能有更大的机会。对于未来,外界一直在想,为什么要用相对“小众”的纯电动超级跑车作为首款量产车。陆群并不认为未来的K50会进入“小众”市场。在他看来,尽管高端跑车在中国每年的销量只有几千辆,但在这个市场上竞争的玩家相对较少。“今天的小众并不是永恒的小众。它会随着多样化的消费升级需求而逐渐改变。它取决于新一轮消费者的“兴趣驱动”需求,应该顺应趋势,而不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
“作为一个新品牌,你是想去主流市场与数百家车企竞争占据那1%的市场,还是选择进入小众市场与少数人竞争50%的份额?”显然,未来选择了后者。在谈到K50在整个产品线未来的未来时,陆群坦言,“未来的K50跑车不是一款在数量上有太多期望的车型,而是一款设定和表征以下产品的产品。”对于外界对未来K50定价的质疑,陆群坦言:“别人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容易制造出质量可靠的汽车,但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不依赖廉价的产品,不依赖简单的性价比来制造产品,而是依靠高性能、高质量来制造产品。”
随着未来k50的上市和试驾体验,一段关于开门噪音的视频最近在网上流传。陆群是一名汽车工程专业人士,解释:“这是一辆非常早期的工程测试车,甚至不是原型车,只是用于静态展示,而有点常识的汽车从业者知道,工程测试阶段的汽车与最终量产的商用车有多大的不同。至于实际的商用车,大家直接去展览店看c量产后的商用车。事实胜于雄辩。“未来的K50取决于“驾驶乐趣”圈粉。在未来K50的价格公布后,许多网友调侃道:“你会花70万买一辆纯电动超级跑车吗?”?“事实上,这个价格有太多的车型可供选择,但陆群认为,”作为未来K50这样的跑车,我们不仅仅想简单地在价格上竞争,我们每年应该面对2800万购车者,而那些真正喜欢驾驶乐趣的人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在他看来, “未来K50的目标群体是那些在职业生涯中几乎没有成就,对职业有期望和信心,对驾驶有很强的兴趣,并且有控制汽车的欲望的人。过去,跑车很贵,这使他们远离了主流人群,我们希望主流人群有机会满足他的需求。关于未来K50的精确定位,他认为:“未来K50绝不是一个存放在车库里的超级电动玩具,而是一辆纯电动跑车……
e城市精英的日常使用。它的校准参数、丰富的配置和专业的培训都是为城市场景的日常使用而构建的。"
此外,对于品牌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式,陆群也有自己的见解。“纵观汽车的整个发展史,大量的品牌都是自上而下的,最早的汽车都是为高端人士设计的,比如汽车的发明者梅赛德斯-奔驰。因此,品牌的发挥没有对错之分,这是基于其自身的基础和当前的市场环境。”“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中国自主品牌的接受程度以及在这个时间点可以切入什么样的产品只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换句话说,难度是一样的。你很难选择容易的,先选择难的更容易。“谁说20亿不能造车?不可否认,与眼花缭乱的产品竞争相比,当前造车新势力的游戏更像是一场“烧钱运动””。根据魏玛汽车创始人沈弗里曼的说法,从8000万的上市大会到数百亿的融资,造车新势力应该能够顺利生存,至少年销量达到10万辆。
与此同时,也有传言称,造车的资金门槛至少为200亿。对于未来汽车的资金,陆群坦言,“我们从未声称有多少资金被大规模融化,但我们从未缺少资金。”的确,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未来汽车的母公司长城华冠是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其主营汽车设计业务可以为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对于未来汽车从一开始到现在K50上市花了多少钱,陆群坦言,“在过去的五年里,未来汽车的投资几乎超过了20亿元。包括在苏州建厂,平台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建立三家体验店,以及未来K50的上市。”至于业内传言,造车资金的门槛是200亿。在陆群看来,“每个人都认为造车钱很重要,钱跟着技术和管理走。如果你想用200亿造一辆车,你可以用200亿来做,如果你想造一辆20亿的车,你就可以用20亿来做。”关于未来汽车的预期,陆群坦言:“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规模化的行业。这个行业是一个大行业。如果你进入盈利期,那就是一个大规模的盈利。”“作为未来汽车的第一款车型,未来K50肩负着重要的品牌使命,不仅仅专注于销售。未来,K50应该为以下产品定下基调、定位和空间。因此,它并不特别关注K50本身能卖多少,而是更关心K50进入市场后会为后续产品奠定什么基础。"
根据未来汽车的规划,未来汽车已经规划了三个平台。第一款是未来K50的高性能跑车平台,该平台上有不止一款K50车型。同时,它还有两个平台,一个是小型汽车平台,另一个是中型汽车平台。小型车平台和中型车平台都计划了三到五辆车,未来该品牌将有近8-10辆车。大约从2015年开始,一支新的造车大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60多家新造车企业,而且还在不断增长。2018年以来,各种新势力的产品纷纷上市,竞争加剧。当谈到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时,陆群认为所有制造电动汽车的人都是好朋友。在他看来,“我们对电动汽车所做的是一种荣耀与损失的关系。如果某辆车着火了,人们不会说某个品牌,但会说电动汽车不安全。我们现在买不到电动汽车,那就买汽油车吧。”因此,当谈到未来K50的竞品时,……
u群说:“电动汽车的竞品是汽油车。长期以来,所有制造电动汽车的人都很友好,竞争对手都是汽油车,所有制造电动车的共同努力都是呼吁政策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电动汽车使用氛围。这是我们的共同利益,也是目标,而不是谁与谁竞争。"
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AIT)已启动一批新跨国研究项目,研发光子传感。目的是将创新、应用驱动的探测带入光子传感设备,旨在利用从该研究得出的实验,进一步改善自动驾驶以及工业制造。
1900/1/1 0:00:00特斯拉开始为旗下车辆配置游戏设备,公司计划在下次软件升级时添加至少三款雅达利(Atari)的经典游戏,供乘客在仪表板触控屏上游玩。
1900/1/1 0:00:00经过多年的磨练与积累,近年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将高端化列入企业战略,并已付诸行动。不过,这当中有成功也有失败。
1900/1/1 0:00:00力帆和它的供应商正在度过一个难熬的夏天。
1900/1/1 0:00:00据彭博报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的主权财富基金正在进行谈判,可能会成为特斯拉的重要投资者,参与伊隆马斯克的私有化计划。
1900/1/1 0:00:00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下,各国节能降耗政策日益严苛,轻量化作为有效节能降耗的途径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热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