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难题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基于动力电池追溯体系,加强对报废动力电池主体和供应商的责任和风险约束,是加快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因为一般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为5-8年,而中国从2014年开始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今年已成为动力电池“退役”的第一年。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报告,2018-2020年,报废动力电池总量将达到120000-200000吨,2025年将达到350000吨。随着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动力电池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已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但粗放无序发展的镜像也十分清晰。一方面,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主要由少数第三方回收企业构建,远未形成汽车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材料供应企业、第三方循环企业和物流企业协同的动力电池循环体系。另一方面,第三方回收企业作为动力电池回收的主力军,基本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许多企业不仅私自、暴力拆除动力电池,而且未能有效、及时地处理电池拆除的边角料,直接污染了环境。正是如此,许多报废的动力电池并没有流入合法的处置渠道,回收的龙头企业和企业联盟也没有真正形成。此外,本着“价高者得”的逐利动机,许多新能源车主只愿意将报废电池私下卖给非标准的第三方回收企业,导致正规企业“吃不饱”,动力电池回收的规模效应远未形成。此外,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措施,汽车公司、电池公司和材料公司等回收实体都缺乏积极回收动力电池的动力和积极性。要纠正动力电池回收的乱象,首先必须大力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和商业模式。一方面,根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汽车制造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是电池回收的主体,因此有必要迫使这些企业建立自己的回收服务网点,同时形成必要的增值税减免的动态刺激;另一方面,要促进汽车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物资供应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密切合作,通过联盟和社区关系,建立和共享废旧动力池的回收渠道和网络,同时形成动力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产业闭环;

此外,要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鼓励和支持梯级利用和拆解企业纵向整合,引导电池生产企业与电池回收企业、回收企业和资源材料企业横向整合。此外,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第三方商业服务平台和技术评价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力电池交易新模式。基于动力电池追溯体系,强化报废动力电池回收供应主体责任和风险约束,是加快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动力电池追溯系统以电池编码为信息载体,构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和动力电池回收综合管理平台,使动力电池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溯、节点可控、责任可追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实施的“押金制度”,即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必须支付所需资金,以确保废旧动力电池的返还(或从新能源补贴中扣除并转为押金),然后在电池返还后返还本息,以培养和加强消费者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识;

另一方面,要建立回收企业奖惩机制,对不按照回收政策履行责任和义务的企业进行处罚,并根据电池数量和容量对回收再利用企业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加快破解相关技术瓶颈,形成高标准体系,是提高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进度和质量的根本。要加快建设国家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依托行业重点企业、专业团体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产学研的凝聚力,全速解决动力电池回收的共性问题,同时,对商业企业和民营创新成果给予足够的物质奖励和税收减免。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动力电池回收的标准规范,还提高了整个回收市场的进入门槛,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挤出效应”,进一步深度优化了整个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主体结构。“基于动力电池追溯体系,加强对报废动力电池主体和供应商的责任和风险约束,是加快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因为一般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为5-8年,而中国从2014年开始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今年已成为动力电池“退役”的第一年。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报告,2018-2020年,报废动力电池总量将达到120000-200000吨,2025年将达到350000吨。随着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动力电池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已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但粗放无序发展的镜像也十分清晰。一方面,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主要由少数第三方回收企业构建,远未形成汽车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材料供应企业、第三方循环企业和物流企业协同的动力电池循环体系。另一方面,第三方回收企业作为动力电池回收的主力军,基本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许多企业不仅私自、暴力拆除动力电池,而且未能有效、及时地处理电池拆除的边角料,直接污染了环境。正是如此,许多报废的动力电池并没有流入合法的处置渠道,回收的龙头企业和企业联盟也没有真正形成。此外,本着“价高者得”的逐利动机,许多新能源车主只愿意将报废电池私下卖给非标准的第三方回收企业,导致正规企业“吃不饱”,动力电池回收的规模效应远未形成。此外,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措施,汽车公司、电池公司和材料公司等回收实体都缺乏积极回收动力电池的动力和积极性。要纠正动力电池回收的乱象,首先必须大力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和商业模式。一方面,根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汽车制造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是电池回收的主体,因此有必要迫使这些企业建立自己的回收服务网点,同时形成必要的增值税减免的动态刺激;

另一方面,要促进汽车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物资供应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密切合作,通过联盟和社区关系,建立和共享废旧动力池的回收渠道和网络,同时形成动力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产业闭环;此外,要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鼓励和支持梯级利用和拆解企业纵向整合,引导电池生产企业与电池回收企业、回收企业和资源材料企业横向整合。此外,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第三方商业服务平台和技术评价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力电池交易新模式。基于动力电池追溯体系,强化报废动力电池回收供应主体责任和风险约束,是加快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动力电池追溯系统以电池编码为信息载体,构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和动力电池回收综合管理平台,使动力电池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溯、节点可控、责任可追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实施的“押金制度”,即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必须支付所需资金,以确保废旧动力电池的返还(或从新能源补贴中扣除并转为押金),然后在电池返还后返还本息,以培养和加强消费者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回收企业奖惩机制,对不按照回收政策履行责任和义务的企业进行处罚,并根据电池数量和容量对回收再利用企业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加快破解相关技术瓶颈,形成高标准体系,是提高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进度和质量的根本。要加快建设国家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依托行业重点企业、专业团体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产学研的凝聚力,全速解决动力电池回收的共性问题,同时,对商业企业和民营创新成果给予足够的物质奖励和税收减免。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动力电池回收的标准规范,还提高了整个回收市场的进入门槛,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挤出效应”,进一步深度优化了整个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主体结构。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纯电万里行联动十二城 江淮新能源“万里公测第一跑”圆满收官

8月18日,历时两月、途径全国12个重点城市、公开测试总里程突破数万公里的江淮新能源新品“万里公测第一跑”在安徽合肥举行了盛大的凯旋盛典,这次畅行万里的壮举,在行业中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1900/1/1 0:00:00
巨头较量车联网:自动驾驶离现实还有多远?

当李彦宏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宣布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下线时,一股掺杂着“沸腾、担忧和尴尬”的复杂情绪在行业开始蔓延。

1900/1/1 0:00:00
美交通部长赵小兰:自动驾驶技术安全第一 将发布指导性政策

日前,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ElaineChao)出席了于加州旧金山举行的自动驾驶汽车研讨会并发表了演讲。自动驾驶正在引领一场革命,赵小兰表示,作为监管者,需要对之进行充分了解,并做好准备。

1900/1/1 0:00:00
松下、高通和福特首次展示C-V2X在真实世界的应用

松下、高通、福特以及其他项目合作伙伴,已经在科罗拉多州完成了蜂窝网络车到一切(CV2X)通信技术在真实世界的首次演示。

1900/1/1 0:00:00
易微行CEO杨洋:国内短租未来将迎万亿级市场

8月17日,易微行CEO杨洋在2018iWorld数字世界博览会上发表了“以科技力量优化出行选择”主题演讲。

1900/1/1 0:00:00
徐和谊揭秘北汽长城合作内幕,共享越野车混动技术

北汽集团与长城汽车的合作有了最新的进展。8月20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首次揭秘了北汽集团与长城汽车的具体合作项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