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车企还是电池制造商?新能源汽车业的话语权之争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图片来自“123rf.com.cn”前段时间,补贴新政出台后,估计不少新能源车企都吸了一口凉气。补贴下降率超过50%,这意味着整车成本突然增加了很多。为了控制成本,最关键的一步是开发动力电池。从开发成本来看,动力总成系统占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的35%至40%,而电池占动力总成汽车研发成本70%至80%。因此,电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谁能掌握电池核心技术和产能匹配,谁就能拥有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在这场“补贴倒计时”的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在过去,动力电池的话语权掌握在专业电池公司手中。然而,随着整车制造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布局的深入,两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从“坐冷板凳”到受新能源欢迎,动力电池行业尚未正式崛起。由于行业规模的经济性,车企自建电池工厂并不划算,关注度有限。它基本上是在少量的研发支持下进行的。纯动力电池公司屈指可数。当时,尽管三星SDI开始向宝马供应,LG化学也收到了通用汽车的订单,但供应量确实无法让电池公司振作起来。直到2009年,中国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后,产销量逐年大幅增长,动力电池公司也在迅速扩张。“201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5万辆,而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已经增长了10多倍。这直接导致了汽车制造商对电池的需求突然增加。动力电池作为一个高精度制造业,外行一时难以找到出路,而高质量的动力电池公司更是成为“争夺战”的目标,”,改变“冷宫”局面。在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车企习惯于简单粗暴地“买买买””,但这种做法很快需要升级,因为优质电池的短缺限制了汽车制造商的产能扩张,电池交付量和交付目标的主导地位在电池公司中得到了充分控制。车企变得极其被动,因此开始寻求新的出路des两家企业的路径和选择,在这一波动力电池发展热潮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仔细研究。一个是比亚迪,该公司基于电池创业的背景和经验,早在2003年就开始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形成了从电池到汽车研发的完整闭环,也是其早期在动力电池领域自产自销的代表。这种模式一度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上“独占鳌头”。然而,随着补贴的进一步下降和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改变,电池成本和车辆周转资金对比亚迪构成了巨大挑战。从多个方面考虑,比亚迪选择对外开放其供应链系统。其第一个合作对象是长安汽车。双方在新能源汽车电驱三合一产品的设计、实验、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合作。这一结果预计将在2019年应用于长安的车型。总结比亚迪的做法:凭借前瞻性的眼光和积累的经验,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投资较早。在早期阶段,它的优势是通过高度垂直的整合模式成为先行者。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它迅速从“封闭”经营转变为开放经营。动力电池的外部供应是比亚迪转型战略中的一张王牌。甚至有人预测,动力电池将很快成为比亚迪业绩中最重要的部分,并将深刻影响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另一家公司是特斯拉。没有动力电池行业的背景,我该怎么办?特斯拉的做法是找到一家领先的电池公司进行深度绑定和合作……

e.在特斯拉Model S的研发过程中,马斯克四处寻找符合特斯拉标准的高性能电池,最终看中了松下的18650电池。特斯拉通过可靠的技术验证成功招募了松下,并共同建立了一家超级电池工厂。松下也随着特斯拉的走红而迅速发展,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在奠定了最初的电池配套基础后,两家公司都拥有雄厚的资本。松下已经与新的合作伙伴丰田联手,特斯拉也在寻找新的合作合作伙伴,以确保电池容量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先抱团再开放合作,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企业之间的技术共享和融合更有利于技术路线的拓展和完善,对推动动力电池升级具有绝对意义。“。合资合作共赢。作为绝对的第一方,整车厂自然想把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想独占电池供应资源。但电池厂有自己的专业优势,不想被自己的话语权削弱d开发和工厂建设已成为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之间的最佳合作方式。目前,在动力电池行业,最大的合作来源是宁德时代,该公司已与吉利、上汽、广汽等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它还与近30家国内外汽车和新车制造商签署了合作协议。此外,吉利收购南京LG生产线和大众1亿美元投资Quantumscape,这些都来自主要的汽车制造商,无疑预示着与电池制造商的合资建设、技术共享和平台共享,这似乎是最完美的合作方式。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现阶段寻找合适且可靠的电池供应商是当务之急,既要确保车辆的耐用性,也要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电池研发技术。在成本控制和确保电池供应方面,拥有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是汽车制造商比依赖供应商更优化的选择。对于电池制造商来说,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实现共赢,不断开发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电池,突破当前的技术瓶颈,在未来市场上占据主动,是电池制造商需要全力以赴的课题。如何在两者合作过程中克服核心技术共享、成本分担、利润分配等信任危机,是双方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环境而言,电动汽车目前势在必行。如何开发出真正高效节能的电动汽车,同时在价格、安全和功能上满足消费者,实现绿色、智能和环保,是需要整个汽车行业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长安宝马大众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补贴滑坡电机企业利润暴跌 200余家企业或淘汰过半

“新能源乘用车对电机品质要求非常高,有一大批自主电机企业会被淘汰。届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的厮杀才真正拉开序幕。”近日,一家自主新能源汽车电机上市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1900/1/1 0:00:00
盘点十大自主品牌,电动化谁跑在了最前面?

2018年,中国新能源电动车销量超过125万辆,在中国车市出现28年来首降的情况下,唯有新能源汽车成为萎靡市场中的一抹亮色,逆势上扬。

1900/1/1 0:00:00
资金困局难破,造车新势力“拼死交付”能有多大胜算?

2018年,被业内称为“造车新势力交付元年”,此前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前途汽车、奇点汽车等多家造车新势力都计划在2018年完成首批交付工作。

1900/1/1 0:00:00
中通客车:一季度累计销售新能源公交1637台 同比增长150%

中通客车发布消息称,2019年13月份,中通客车销售各类客车2856台,同比增长4287;收入超13亿元,增长超50。

1900/1/1 0:00:00
后危机时代,福特中国“陈氏疗法”临考

福特这一次的声浪有点大。在2019上海车展前夕这个重要节点上搞“福特中国20”战略发布,让福特赚足了眼球。

1900/1/1 0:00:00
e1三电技术首曝光,比亚迪引领新能源汽车新技术

近日,借着e系列首款车型比亚迪e1创首发智行版网络抢定畅销的热度,e1悦、智、耀等其他款型,也全面接受预定,预售价格68万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