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海车展给我留下一点印象的是奔驰的上市。展台上出现了三十八款车型,护栏前每两米就站着一名戴着白色头盔的保安,人数几乎是其他汽车品牌的两倍。不少媒体试图靠近拍照,被制止。前阵子的“漏油”事件就不用说了,持续发酵,饱受质疑的奔驰当然是如临大敌,做好了充分准备。
发布会开始前,展台里三层外三层,坐满了人。开始后,奔驰的一位外国高管的讲话很快受到了欢迎。他首先赞扬了奔驰在中国的销量,肯定了中国市场和客户的重要性。最后,他说“上帝保佑中国”。我顿时愣住了,台下也是“哇”的一声。一个外媒站在我旁边,只见他拿出一个小本子,飞快地写下几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奔驰这次都是豁出去了,当然产品也不例外。在这次上海车展上,奔驰发布了许多车型,包括GLB概念车,全新的AMG A 35跑车,更令人瞩目的是EQ的首款车型EQC纯电动SUV。
这款EQC将由梅赛德斯-奔驰和BAIC生产,并将使用中国制造的电池。BAIC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今天亮相的全新奔驰EQC纯电动SUV,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专属’战略下的首款纯电动汽车,也是豪华品牌采用国产电池的先行者。它的出现意味着奔驰将正式进入电动汽车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电动豪华车领域即将进入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德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那么,在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奔驰的计划是什么?做了哪些方面的布局?国产EQC——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电动化的第一步。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奔驰就在瑞典发布了旗下电动出行品牌EQ的首款量产新车EQC。当时,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迪特尔·蔡澈说,直到EQC到来,梅赛德斯-奔驰的电气化梦想才会完全实现。他认为,奔驰EQC不仅是电动出行品牌的首款量产新车,也是奔驰为构建未来电动出行生态而布局的第一枚战略棋子,并特别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Dieter zetsche表示,“中国市场是我们新能源战略非常重要的基石,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有着清晰的路线图。新EQC现在正是时候。到2022年,我们将推出10款电动汽车。”可以说,在奔驰和戴姆勒全球电动化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迪特尔·蔡澈在瑞典梅赛德斯-奔驰EQC发布会上与EQC合影。为此,梅赛德斯-奔驰EQC在欧洲投产后,迅速引入中国,并加强了与合资伙伴BAIC和电池核心技术供应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这台EQC装有国产电池,并与BAIC合作生产和销售。这款车将于2019年底上市,这标志着奔驰在中国市场电气化战略的第一步。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计划,中国R&D技术中心帮助实现了本地化。随着EQC的国产,奔驰下一步是否会将其他车型转移到中国生产?答案是肯定的。据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负责集团R&D的继任者Ola Kaellenius表示,在未来三到四年内,电动技术品牌EQ将拥有全系列产品,包括不同型号的SUV和轿车。GLB概念车,…本次上海车展全球首发的hich,未来也将有电动版,并将在中国本土生产。
此外,今年3月,吉利与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努力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根据合资协议,新一代纯电动smart也将在中国的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投放市场并在全球销售。
除了在中国的生产规划,奔驰在中国的研发还有哪些进展?康宋林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R&D能力,尤其是在数字领域。目前,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中国建设一个重要的R&D机构——中国R&D技术中心,这将有助于戴姆勒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如本地化和电驱动。同时,国内增加了多项车辆检测项目。
蔡澈(dieter zetsche)的继任者康宋林也强调,R&D中心成立了数字中枢职能部门,专注于软件开发,尤其是业界领先的Mbux(梅赛德斯-奔驰用户体验)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研发。MBUX系统是奔驰在原有COMAND系统基础上的革命性升级。它摒弃了“按键+旋钮”的交互模式,变成了“触摸+语音”的模式,应用AR技术进行“实景导航”。
作为一个全球性项目,中国团队一直参与MBUX的早期研发。其实奔驰的MBUX是奔驰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带来的产品。比如这套系统结合了中国用户的需求,支持识别除普通话以外的方言,如四川话、粤语等,提升中国用户的驾驶体验。当然,MBUX还需要解决视觉交互、使用习惯等本地化问题,这也正是奔驰建立中国R&D技术中心的目的。从这两点不难看出,奔驰确实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并且在不断挖掘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多方面潜力。深化中美战略经济合作,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2016年巴黎车展期间,奔驰提出了C.A.S.E战略。这四个字母代表未来的出行方式,分别是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和电驱动。此后,奔驰在组织架构、技术迭代、人才引进、项目投资等方面全面跟进。作为集团整体的全球战略,我们来总结一下奔驰在中国市场的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
一、智能互联就是前面提到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研发。这款奔驰在中国本土化方面有所建树;第二,在自动驾驶方面,奔驰对自己的技术发展相当有信心。首款搭载L3级的量产车预计2020年上市,未来国内将大幅增加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但同时建议,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对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以及相关交通法规开放与否,仍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第三,奔驰去年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部分城市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初期车型将提供奔驰S级、E级、V级豪华多功能车和梅赛德斯-迈巴赫轿车,未来还将使用吉利集团的高端纯电动汽车;第四,也是奔驰最重要的电驱动方面。结果就是这款EQC纯电动SUV刚刚上市,未来还会推出十几款纯电动汽车。因为“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康表示愿意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BAIC和戴姆勒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有着非常好的基础。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也看到了显著的成果。北京奔驰现已成为戴姆勒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加大与BAIC的合作和投资。”对于戴姆勒全球第一大股东吉利,他表示,“我们前期也在和吉利合作,比如成立旅游公司,对双方来说也是双赢之举。从奔驰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高端出行领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将为我们进行建设性的讨论提供参考。”写在2019年的最后一年,对于戴姆勒来说,是转型的关键点。纯电动EQC的国产和“C A S E”战略的逐步推进,都证明了戴姆勒在路上。去年9月,戴姆勒集团宣布,蔡澈(dieter zetsche)将在今年5月22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卸任集团首席执行官,由R&D董事康·宋林(Kang)接任。从康宋林在本次车展上向媒体释放的信号来看,他将把中国市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继续推进奔驰在中国的电动化。不过话说回来,电动车的兴起也不能影响燃油车的服务吧?奔驰在本次车展上没有对“漏油门”做出任何回复。虽然这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锅”,但他们能感觉到一点慌乱,渴望用良好的态度和产品“扳回一局”。想想经典甚至激动人心的“要么最好,要么一无所有”。可能大家都想说:奔驰,你要多加油。这次上海车展给我留下一点印象的是奔驰的上市。展台上出现了三十八款车型,护栏前每两米就站着一名戴着白色头盔的保安,人数几乎是其他汽车品牌的两倍。不少媒体试图靠近拍照,被制止。前阵子的“漏油”事件就不用说了,持续发酵,饱受质疑的奔驰当然是如临大敌,做好了充分准备。
发布会开始前,展台里三层外三层,坐满了人。开始后,奔驰的一位外国高管的讲话很快受到了欢迎。他首先赞扬了奔驰在中国的销量,肯定了中国市场和客户的重要性。最后,他说“上帝保佑中国”。我顿时愣住了,台下也是“哇”的一声。一个外媒站在我旁边,只见他拿出一个小本子,飞快地写下几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奔驰这次都是豁出去了,当然产品也不例外。在这次上海车展上,奔驰发布了许多车型,包括GLB概念车,全新的AMG A 35跑车,更令人瞩目的是EQ的首款车型EQC纯电动SUV。
这款EQC将由梅赛德斯-奔驰和BAIC生产,并将使用中国制造的电池。BAIC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今天亮相的全新奔驰EQC纯电动SUV,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专属’战略下的首款纯电动汽车,也是豪华品牌采用国产电池的先行者。它的出现意味着奔驰将正式进入电动汽车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电动豪华车领域即将进入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德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那么,在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奔驰的计划是什么?做了哪些方面的布局?国产EQC——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电动化的第一步。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就发布了其电动版首款量产新车EQC……l品牌情商在瑞典。当时,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迪特尔·蔡澈说,直到EQC到来,梅赛德斯-奔驰的电气化梦想才会完全实现。他认为,奔驰EQC不仅是电动出行品牌的首款量产新车,也是奔驰为构建未来电动出行生态而布局的第一枚战略棋子,并特别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Dieter zetsche表示,“中国市场是我们新能源战略非常重要的基石,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有着清晰的路线图。新EQC现在正是时候。到2022年,我们将推出10款电动汽车。”可以说,在奔驰和戴姆勒全球电动化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迪特尔·蔡澈在瑞典梅赛德斯-奔驰EQC发布会上与EQC合影。为此,梅赛德斯-奔驰EQC在欧洲投产后,迅速引入中国,并加强了与合资伙伴BAIC和电池核心技术供应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这台EQC装有国产电池,并与BAIC合作生产和销售。这款车将于2019年底上市,这标志着奔驰在中国市场电气化战略的第一步。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已成为一项重要计划,中国R&D技术中心帮助实现了本地化。随着EQC的国产,奔驰下一步是否会将其他车型转移到中国生产?答案是肯定的。据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负责集团R&D的继任者Ola Kaellenius表示,在未来三到四年内,电动技术品牌EQ将拥有全系列产品,包括不同型号的SUV和轿车。在本届上海车展上首次亮相全球的GLB概念车未来也将有电动版,并将在中国本土生产。
此外,今年3月,吉利与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努力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根据合资协议,新一代纯电动smart也将在中国的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投放市场并在全球销售。
除了在中国的生产规划,奔驰在中国的研发还有哪些进展?康宋林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R&D能力,尤其是在数字领域。目前,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中国建设一个重要的R&D机构——中国R&D技术中心,这将有助于戴姆勒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如本地化和电驱动。同时,国内增加了多项车辆检测项目。
蔡澈(dieter zetsche)的继任者康宋林也强调,R&D中心成立了数字中枢职能部门,专注于软件开发,尤其是业界领先的Mbux(梅赛德斯-奔驰用户体验)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研发。MBUX系统是奔驰在原有COMAND系统基础上的革命性升级。它摒弃了“按键+旋钮”的交互模式,变成了“触摸+语音”的模式,应用AR技术进行“实景导航”。
作为一个全球性项目,中国团队一直参与MBUX的早期研发。其实奔驰的MBUX是奔驰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带来的产品。例如,该系统结合了中国用户的需求,并支持识别除普通话之外的方言,如四川话和粤语,以增强驾驶体验……中国用户的体验。当然,MBUX还需要解决视觉交互、使用习惯等本地化问题,这也正是奔驰建立中国R&D技术中心的目的。从这两点不难看出,奔驰确实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并且在不断挖掘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多方面潜力。深化中美战略经济合作,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2016年巴黎车展期间,奔驰提出了C.A.S.E战略。这四个字母代表未来的出行方式,分别是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和电驱动。此后,奔驰在组织架构、技术迭代、人才引进、项目投资等方面全面跟进。作为集团整体的全球战略,我们来总结一下奔驰在中国市场的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
一、智能互联就是前面提到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研发。这款奔驰在中国本土化方面有所建树;第二,在自动驾驶方面,奔驰对自己的技术发展相当有信心。首款搭载L3级的量产车预计2020年上市,未来国内将大幅增加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但同时建议,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对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以及相关交通法规开放与否,仍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第三,奔驰去年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部分城市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初期车型将提供奔驰S级、E级、V级豪华多功能车和梅赛德斯-迈巴赫轿车,未来还将使用吉利集团的高端纯电动汽车;第四,也是奔驰最重要的电驱动方面。结果就是这款EQC纯电动SUV刚刚上市,未来还会推出十几款纯电动汽车。因为“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康表示愿意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BAIC和戴姆勒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有着非常好的基础。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也看到了显著的成果。北京奔驰现已成为戴姆勒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加大与BAIC的合作和投资。”对于戴姆勒全球第一大股东吉利,他表示,“我们前期也在和吉利合作,比如成立旅游公司,对双方来说也是双赢之举。从奔驰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高端出行领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将为我们进行建设性的讨论提供参考。”写在2019年的最后一年,对于戴姆勒来说,是转型的关键点。纯电动EQC的国产和“C A S E”战略的逐步推进,都证明了戴姆勒在路上。去年9月,戴姆勒集团宣布,蔡澈(dieter zetsche)将在今年5月22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卸任集团首席执行官,由R&D董事康·宋林(Kang)接任。从康宋林在本次车展上向媒体释放的信号来看,他将把中国市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继续推进奔驰在中国的电动化。不过话说回来,电动车的兴起也不能影响燃油车的服务吧?奔驰在本次车展上没有对“漏油门”做出任何回复。虽然这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锅”,但他们能感觉到一点慌乱,渴望用良好的态度和产品“扳回一局”。想想经典甚至激动人心的“要么最好,要么一无所有”。可能大家都想说:奔驰,你要多加油。
奥迪中国总裁欧阳谦“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很多品牌,竞争格局异常激烈,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
1900/1/1 0:00:00据媒体报道,辉能新设的桃科厂进度提前,预计2021年起量产。此进度较日本丰田对外宣称2022年的规划量产时程,整整提早1年。辉能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最早量产的固态电池厂。
1900/1/1 0:00:00本周二,上海国际车展拉开帷幕,造车新势力悉数登场,现场可谓“花团锦簇”,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新势力们几乎集体面临着融资和交付的压力,头上飘着一朵资金紧张的乌云。
1900/1/1 0:00:00提到甲醇汽车,恐怕很难绕过吉利汽车和其掌门人李书福。早在2005年,吉利就开始进行M100甲醇汽车自主研发,如今已经走到第15个年头。
1900/1/1 0:00:00近日,有消息称“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的合资企业计划在合肥东部投资506亿元(约75亿美元)建造一座新能源工厂。据悉,该工厂的年产能为10万辆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刚刚落幕。汽车产业当前所面临的“新四化”转型升级,为本次车展增添不少亮点。与电动化相比,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伴随着更多未来感和便捷性的新体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