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封匿名信在自动驾驶圈爆了。作者是一名无人驾驶算法工程师,美国海归,上个月刚从国内一家自动驾驶企业“逃出来”。这位工程师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动驾驶公司是如何将自动驾驶视为“捞钱”的:以爱国之名讲故事,以威逼利诱为员工“画饼”,以技术认知偏差地方和企业...过了不到两天,另一位同行业的工程师也写来了一封信,对匿名信中提到的行业现状一一进行了反驳,声称要为其辩护。虽然反响不如前者,但是实名登记制。两封信引起了人们对无人驾驶“圈子”的好奇。仔细想来,这半年来,只要有新品发布会,台上的产品经理总能自豪地介绍:我们的新车搭载了Lx级自动驾驶系统...无人驾驶似乎是大势所趋,市场火热。但是,这些公司有几个是认真做事的?被传统巨头企业包围,初创企业能有机会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联系了包括主机厂和自动驾驶公司在内的多位高管。他们有不同的观点,但共识是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些惊喜,大部分对初创企业来说还不错。匿名信中的“局”和“局”是从一个爱国故事开始的。从前,一家自动驾驶公司的创始人想招人才。他给一个工程师讲了一个“为国造车”的故事。虽然工程师在硅谷,但他渴望回国。他告诉工程师,自动驾驶将是工程师为国家服务的最好机会。创始人在业内小有名气,在某公司的高管履历广为人知。再加上他为国家造车的动人故事,工程师相信了他,于是辞掉了硅谷的工作,回国加入了这家公司。不仅仅是工程师,那些渴望自动驾驶“落地”的地方省市也被这个故事所吸引。随后,为了让一辆原型车“脱离方向盘”,创始人在其他无人驾驶公司挖了更多的工程师。诱饵是100万美元的签约费,但要以贷款协议的形式给,理由是可以避税。
最后,已经开发的九款车只有两款能上路,车点头现象非常严重。更可怕的是车停不下来。所以当当地领导和一些游客来试乘该车时,安全员会偷偷踩刹车。就这样,公司获得了一个省市的支持,被称为“落地之地”。但当地政府并没有像创始人之前想象的那样给公司多少钱,只是给了一些资源,比如办公室、土地、政策鼓励和支持。有了人才和当地的支持,我们开始赚钱。虽然号称种子轮估值X亿美元,但实际上,该公司的种子轮连真正的融资都算不上。钱大部分来自创始人的土豪,以借贷的形式获得,即公司发展好了可以转股,发展不好就要还本息。后来创始人打着前沿科技的名义搞P2P,路子走得极其野。他还找了很多民间私募平台,都给出了很高的债转股融资回报。就这样,创始人赚了上亿元。渐渐地,工程师们开始发现不对劲,因为他们谈了很多次的加薪,一次都没有兑现,工资开始按时发放。如果你问了,你会遭遇黑脸和被解雇的威胁。士气开始高涨。这时创始人开始跟“孙正义”画饼,说孙正义的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想在中国找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来我们公司试乘的日期已经定了。当时软银愿景基金刚刚投资了Cruise,投资了近10亿美元……在奴鲁鲁,工程师们再次选择了相信。但后来证明还是一派胡言。后来创始人忽悠更多人坐公交,包括一些国有车企。后来创始人一直说X汽车已经在做决策了,几亿资金很快就到。但是直到工程师走了,都没有钱进来。后来拖欠工资成了家常便饭,HR随时会找茬扣工资。工程师忍不住要求裸辞,创始人也没办法,于是反目成仇,威胁竞业禁止协议。这位工程师一开始认为创始人没有仔细阅读聘用合同和文件,但是当他离开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不能兑现,涉及的期权完全掌握在创始人手中。信的最后,字里行间透露出工程师的伤感:“现在我已经毅然离职,回过头来看这一切,觉得漏洞百出。我只想明白,已经太晚了。一开始我们有五六十个工程师,都是层层受困,辛辛苦苦写代码,最后一无所获。大家都知道无人车行业前途不可限量,但我害怕再遇到创始人这样的人,成为局的一部分(棋子)。我不希望无人驾驶被玩坏。”自动驾驶泥沙俱下,机遇与质疑并存。无人驾驶真的坏了吗?“匿名信中提到的很多内幕信息,外人是不知道的。我也很难根据一面之词做出客观的判断。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肯定有踏踏实实做事的无人驾驶公司,而且很多,所以自动驾驶行业一直在前进和发展。”禾多科技创始人兼CEO倪凯告诉我。“就像汽车和火车发明之前,人们只认为马车可靠。目前大众对自动驾驶知之甚少,甚至是空白。要让消费者接受像自动驾驶这样的新技术,需要从最基础的了解自动驾驶,逐渐接触和接受,从零开始建立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这件事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步来。自动驾驶是一条漫长的赛道。作为行业中的一员,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谨慎的态度做好自动驾驶,踏踏实实的打造好技术,交付安全、稳定、易用的产品。”倪凯说道。的确,自动驾驶行业从来没有多少认真的人。第一次给人惊喜的“无名小卒”出现在美国。2013年冬天,硅谷新成立的L4自动驾驶创业公司Zoox频频被一众汽车媒体质疑“”、“PPT造车”、“融资后跑路”。在过去的五年里,Zoox不仅没有“跑路”,还拿到了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颁发的全无人驾驶客运牌照。要知道,当时连全球公认的“老大哥”Waymo都没有拿到这个牌照。因为Zoox拿到了第一个。
图为:Zoox创始人Kentley-Klay(左)和Zoox联合创始人Jesse Levinson(右)这两年,国内无人驾驶初创企业中,除了实名注册制写信的公司(智行哲科技有限公司),要以Roadstar.ai(深邢星科技)、Pony.ai、商汤科技、禾多科技等公司为例。去年,成立仅一年多的Roadstar.ai获得1.28亿美元A轮融资。也引起了业内的一些关注。从技术路线上看,多传感器预融合是Roadstar.ai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项自研技术:HeteroSync(异构多传感器同步),使不同品牌、类型、数量的传感器兼容;DeepFusion(数据深度融合)在原始数据层面融合激光雷达、相机、毫米波雷达的8维数据。去年5月,Roadstar.ai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纯国产激光雷达的L4级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借助以上两大核心技术,以及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的实际路测,实现了在加州平均一次人工干预,在国内高度复杂的城市路况下,数小时无人工接管。与谷歌相比,根据加州车管所(DMV)2018年发布的加州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数据,谷歌的无人驾驶车辆行驶了17731公里,需要人工干预一次。在60 km/h的速度下,每12天需要人工干预一次。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技术有前途、资本青睐的初创企业,也出现了不少乌龙事件:CEO发布公告罢免CTO,后来投资人发表声明称罢免无效。今年年初又曝出有员工突然被解雇,被解雇的员工甚至一脸尴尬,表示事先毫不知情。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无人驾驶行业迅速崛起,但也是泥沙俱下。或许,在这个“喧嚣与骚动”并存的时刻,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认真的思考和探索。行业要想发展好,“问题与机遇并存”的初创企业要克服什么样的问题?挑战很大,但初创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比亚迪公关总监杨钊并不太看好初创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规模、大量的成本、长期的投资过程,基本上不可能有真正的成果。我相信,即使有一天完全无人驾驶能够实现,百度、腾讯、华为这样的公司也会有机会,初创公司基本没有机会。”几乎众所周知,做自动驾驶是要花钱的。但是要花钱吗?再来看看国际巨头的烧钱游戏。
再说说被小弟打的大哥Waymo。2015年,优步刚刚开始进军自动驾驶,Waymo已经烧了11亿美元。根据前Waymo员工和其他内部人士的估计,Waymo现在每年的支出超过10亿美元。在过去的四年里,优步烧了多少钱?优步·ATG(优步自动驾驶部门)披露了其在优步最近IPO过程中的每月账单:2000万美元。根据这一估计,自2015年以来,优步可能已经花费了超过9亿美元。另外,这位工程师在匿名信中提到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自从被通用汽车收购后,去年已经成功为母公司烧了7.28亿美元,目前仍处于纯研发状态。如今,一提到汽车相关话题,就绕不开特斯拉。5月3日,外媒报道称,特斯拉上调全自动驾驶套餐车型价格。因为特斯拉从2015年安装红绿灯识别模块开始研发,历时4年。截止到今年4月初,终于更新了供司机使用。虽然具体数额还未得知,但看运作模式,一切不言而喻。在四年多的时间里,特斯拉花费了巨大的人力成本,使用了超过20万辆车来收集数据和信息。为了形成AI2.0平台的红灯数据标本,该功能可以可靠地投入使用。如果你投这么多钱进去,你能看到水花吗?不完全是。特斯拉的技术一发布就遭到质疑:可能没有想象中的安全。只需要几个贴纸就能让它变道,甚至有黑客用电脑+手柄来夺取汽车操控者的权利。国内初创企业没有和国际巨头玩烧钱游戏,而是更加务实。我问倪凯:“你的HoloPilot为什么不用最先进的远光激光雷达?是因为贵吗?”虽然我只是问了一下,但我觉得这是胡说八道。倪凯很有耐心:“其实硬件配置的费用不是我们承担的。我们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量产后,相应的费用将由消费者承担,而远光灯激光雷达价格昂贵,有的可能更多……比汽车还贵,可能远远超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范围。奇点汽车销售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樊星指出,初创企业仍有其优势。我曾经在传统的代工企业工作。事实上,传统主机厂往往掌握更多的传统技术,但作为无人驾驶这样的新技术,往往会选择与华为、腾讯、百度等大型企业合作。而现在的很多初创企业,大部分都有互联网基因。他们大多希望通过智能技术改变汽车行业,自动驾驶就是手段之一。另外,虽然国外对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技术路线与我们不同。其实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有更多的团队和更成熟的技术涌入这个领域。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现在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即使从丢掉商业包袱、能够大展拳脚的角度来看,初创企业也有更多的机会。”范兴说道。前几天,一封匿名信在自动驾驶圈爆了。作者是一名无人驾驶算法工程师,美国海归,上个月刚从国内一家自动驾驶企业“逃出来”。这位工程师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动驾驶公司是如何将自动驾驶视为“捞钱”的:以爱国之名讲故事,以威逼利诱为员工“画饼”,以技术认知偏差地方和企业...过了不到两天,另一位同行业的工程师也写来了一封信,对匿名信中提到的行业现状一一进行了反驳,声称要为其辩护。虽然反响不如前者,但是实名登记制。两封信引起了人们对无人驾驶“圈子”的好奇。仔细想来,这半年来,只要有新品发布会,台上的产品经理总能自豪地介绍:我们的新车搭载了Lx级自动驾驶系统...无人驾驶似乎是大势所趋,市场火热。但是,这些公司有几个是认真做事的?被传统巨头企业包围,初创企业能有机会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联系了包括主机厂和自动驾驶公司在内的多位高管。他们有不同的观点,但共识是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些惊喜,大部分对初创企业来说还不错。匿名信中的“局”和“局”是从一个爱国故事开始的。从前,一家自动驾驶公司的创始人想招人才。他给一个工程师讲了一个“为国造车”的故事。虽然工程师在硅谷,但他渴望回国。他告诉工程师,自动驾驶将是工程师为国家服务的最好机会。创始人在业内小有名气,在某公司的高管履历广为人知。再加上他为国家造车的动人故事,工程师相信了他,于是辞掉了硅谷的工作,回国加入了这家公司。不仅仅是工程师,那些渴望自动驾驶“落地”的地方省市也被这个故事所吸引。随后,为了让一辆原型车“脱离方向盘”,创始人在其他无人驾驶公司挖了更多的工程师。诱饵是100万美元的签约费,但要以贷款协议的形式给,理由是可以避税。
最后,已经开发的九款车只有两款能上路,车点头现象非常严重。更可怕的是车停不下来。所以当当地领导和一些游客来试乘该车时,安全员会偷偷踩刹车。就这样,公司获得了一个省市的支持,被称为“落地之地”。但当地政府并没有像创始人之前想象的那样给公司多少钱,只是给了一些资源,比如办公室、土地、政策鼓励和支持。有了人才和当地的支持,我们开始赚钱。虽然它声称种子轮价值X亿美元,但事实上,该公司的种子轮甚至不是一个re……融资。钱大部分来自创始人的土豪,以借贷的形式获得,即公司发展好了可以转股,发展不好就要还本息。后来创始人打着前沿科技的名义搞P2P,路子走得极其野。他还找了很多民间私募平台,都给出了很高的债转股融资回报。就这样,创始人赚了上亿元。渐渐地,工程师们开始发现不对劲,因为他们谈了很多次的加薪,一次都没有兑现,工资开始按时发放。如果你问了,你会遭遇黑脸和被解雇的威胁。士气开始高涨。这时创始人开始跟“孙正义”画饼,说孙正义的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想在中国找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来我们公司试乘的日期已经定了。当时软银愿景基金刚刚投资了Cruise,向Nuro投资了近10亿美元,工程师们再次选择了相信。但后来证明还是一派胡言。后来创始人忽悠更多人坐公交,包括一些国有车企。后来创始人一直说X汽车已经在做决策了,几亿资金很快就到。但是直到工程师走了,都没有钱进来。后来拖欠工资成了家常便饭,HR随时会找茬扣工资。工程师忍不住要求裸辞,创始人也没办法,于是反目成仇,威胁竞业禁止协议。这位工程师一开始认为创始人没有仔细阅读聘用合同和文件,但是当他离开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不能兑现,涉及的期权完全掌握在创始人手中。信的最后,字里行间透露出工程师的伤感:“现在我已经毅然离职,回过头来看这一切,觉得漏洞百出。我只想明白,已经太晚了。一开始我们有五六十个工程师,都是层层受困,辛辛苦苦写代码,最后一无所获。大家都知道无人车行业前途不可限量,但我害怕再遇到创始人这样的人,成为局的一部分(棋子)。我不希望无人驾驶被玩坏。”自动驾驶泥沙俱下,机遇与质疑并存。无人驾驶真的坏了吗?“匿名信中提到的很多内幕信息,外人是不知道的。我也很难根据一面之词做出客观的判断。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肯定有踏踏实实做事的无人驾驶公司,而且很多,所以自动驾驶行业一直在前进和发展。”禾多科技创始人兼CEO倪凯告诉我。“就像汽车和火车发明之前,人们只认为马车可靠。目前大众对自动驾驶知之甚少,甚至是空白。要让消费者接受像自动驾驶这样的新技术,需要从最基础的了解自动驾驶,逐渐接触和接受,从零开始建立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这件事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步来。自动驾驶是一条漫长的赛道。作为行业中的一员,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谨慎的态度做好自动驾驶,踏踏实实的打造好技术,交付安全、稳定、易用的产品。”倪凯说道。的确,自动驾驶行业从来没有多少认真的人。第一次给人惊喜的“无名小卒”出现在美国。2013年冬天,硅谷新成立的L4自动驾驶创业公司Zoox频频被一众汽车媒体质疑“”、“PPT造车”、“融资后跑路”。在过去的五年里,Zoox不仅没有“跑路”,还拿到了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颁发的全无人驾驶客运牌照。要知道,当时连全球公认的“老大哥”Waymo都没有拿到这个牌照。因为Zoox拿到了第一个。
图为:Zoox创始人肯特里-克莱(左)和Zoox联合创始人杰西·莱文森(右)这两年,国内无人驾驶初创企业中,除了实名注册的公司……tration system写的信(智行哲科技有限公司),Roadstar.ai(深邢星科技)、Pony.ai、商汤科技、禾多科技等公司应该是个例子。去年,成立仅一年多的Roadstar.ai获得1.28亿美元A轮融资。也引起了业内的一些关注。从技术路线上看,多传感器预融合是Roadstar.ai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项自研技术:HeteroSync(异构多传感器同步),使不同品牌、类型、数量的传感器兼容;DeepFusion(数据深度融合)在原始数据层面融合激光雷达、相机、毫米波雷达的8维数据。去年5月,Roadstar.ai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纯国产激光雷达的L4级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借助以上两大核心技术,以及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的实际路测,实现了在加州平均一次人工干预,在国内高度复杂的城市路况下,数小时无人工接管。与谷歌相比,根据加州车管所(DMV)2018年发布的加州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数据,谷歌的无人驾驶车辆行驶了17731公里,需要人工干预一次。在60 km/h的速度下,每12天需要人工干预一次。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技术有前途、资本青睐的初创企业,也出现了不少乌龙事件:CEO发布公告罢免CTO,后来投资人发表声明称罢免无效。今年年初又曝出有员工突然被解雇,被解雇的员工甚至一脸尴尬,表示事先毫不知情。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无人驾驶行业迅速崛起,但也是泥沙俱下。或许,在这个“喧嚣与骚动”并存的时刻,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认真的思考和探索。行业要想发展好,“问题与机遇并存”的初创企业要克服什么样的问题?挑战很大,但初创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比亚迪公关总监杨钊并不太看好初创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规模、大量的成本、长期的投资过程,基本上不可能有真正的成果。我相信,即使有一天完全无人驾驶能够实现,百度、腾讯、华为这样的公司也会有机会,初创公司基本没有机会。”几乎众所周知,做自动驾驶是要花钱的。但是要花钱吗?再来看看国际巨头的烧钱游戏。
再说说被小弟打的大哥Waymo。2015年,优步刚刚开始进军自动驾驶,Waymo已经烧了11亿美元。根据前Waymo员工和其他内部人士的估计,Waymo现在每年的支出超过10亿美元。在过去的四年里,优步烧了多少钱?优步·ATG(优步自动驾驶部门)披露了其在优步最近IPO过程中的每月账单:2000万美元。根据这一估计,自2015年以来,优步可能已经花费了超过9亿美元。另外,这位工程师在匿名信中提到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自从被通用汽车收购后,去年已经成功为母公司烧了7.28亿美元,目前仍处于纯研发状态。如今,一提到汽车相关话题,就绕不开特斯拉。5月3日,外媒报道称,特斯拉上调全自动驾驶套餐车型价格。因为特斯拉从2015年安装红绿灯识别模块开始研发,历时4年。截止到今年4月初,终于更新了供司机使用。虽然具体数额还未得知,但看运作模式,一切不言而喻。在四年多的时间里,特斯拉花费了巨大的人力成本,使用了超过20万辆车来收集数据和信息。为了形成AI2.0平台的红灯数据标本,该功能可以可靠地投入使用。如果你投这么多钱进去,你能看到水花吗?不完全是。特斯拉的技术一发布就遭到质疑:可能没有想象中的安全。只需要几个贴纸就能让它变道,甚至有黑客用电脑+手柄来夺取汽车操控者的权利。国内初创企业没有和国际巨头玩烧钱游戏,而是更加务实。我问倪凯:“你的HoloPilot为什么不用最先进的远光激光雷达?是因为贵吗?”虽然我只是问了一下,但我觉得这是胡说八道。倪凯很有耐心:“其实硬件配置的费用不是我们承担的。我们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量产后,相应的费用将由消费者承担,而远光灯激光雷达价格昂贵,有的可能更多……比汽车还贵,可能远远超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范围。奇点汽车销售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樊星指出,初创企业仍有其优势。我曾经在传统的代工企业工作。事实上,传统主机厂往往掌握更多的传统技术,但作为无人驾驶这样的新技术,往往会选择与华为、腾讯、百度等大型企业合作。而现在的很多初创企业,大部分都有互联网基因。他们大多希望通过智能技术改变汽车行业,自动驾驶就是手段之一。另外,虽然国外对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技术路线与我们不同。其实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有更多的团队和更成熟的技术涌入这个领域。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现在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即使从丢掉商业包袱、能够大展拳脚的角度来看,初创企业也有更多的机会。”范兴说道。
5月8日,我们从保时捷官方了解到,斯图加特检方根据《德国监管法》第30(1)条、130(1)条,就保时捷对车辆监管不利开具共计535亿欧元的罚单。
1900/1/1 0:00:00江淮汽车再次因排放问题被相关部门关注。5月5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一则公告显示,拟对江淮汽车涉嫌机动车生产企业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进行重大处罚举行听证。
1900/1/1 0:00:005月8日,四部委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的通知》,从2019年开始,新能源公交车辆完成销售上牌后提前预拨部分资金,满足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请清算。
1900/1/1 0:00:005月7日,理想官方发布了理想ONE在2019年预订以及交付的时间规划,理想ONE将在2019年8月开始正式试驾,在2019年四季度正式交付。
1900/1/1 0:00:005月7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中国重型汽车企业,在天津市西青区进行了全国首次商用车列队跟驰标准公开验证试验。
1900/1/1 0:00:00在南非的某一天,母亲大声喊着小男孩的名字,但是无论怎么尝试,他目无焦点,呆呆地看着什么地方,似乎完全听不到别人在跟他讲话。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