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入股戴姆勒会不会成为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晚年回首职业生涯时的一个遗憾点。早就打算入股戴姆勒的BAIC,没想到被吉利集团砍掉了。2018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吉利集团通过旗下海外公司成功收购戴姆勒9.69%股份,一举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单一股东。眼看着吉利和戴姆勒越走越近,BAIC自然不能坐视戴姆勒在中国的合作重点从自己变成别人,也开始反击。近日,据外媒报道,北汽集团欲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4-5%的股份。目前,BAIC已将此次收购告知戴姆勒,并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此同时,BAIC已经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戴姆勒股份,此次收购最终将动用200多亿元人民币。“我们欢迎长期投资者和那些看到戴姆勒转型未来前景的人。即将出任新戴姆勒集团掌门人的康宋林(Kang)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回应了BAIC入股戴姆勒的传闻。康宋林的上述回应可以解读为,戴姆勒也欢迎BAIC入股。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更加开放的时代,国有车企和民营车企围绕跨国车企巨头合资合作的焦点展开拉锯战的标志性事件。BAIC一直渴望成为戴姆勒的股东。尽管外媒报道了BAIC入股戴姆勒的消息,但官方的回复非常官方:“尚未透露任何官方消息”。但业界已经不再怀疑此事的真实性。
一方面,BAIC有意入股戴姆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与戴姆勒交叉持股一直是北汽集团的夙愿。在北汽集团内部,有一个“北戴河”计划,顾名思义,就是BAIC与戴姆勒的全面战略合作。2013年,BAIC与戴姆勒签署了三项重要股权协议:戴姆勒以6.4亿欧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BAIC 12%的股权,BAIC收购北京奔驰51%的股权,戴姆勒在北京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股权增至51%。当时,在戴姆勒收购北汽集团股权的同时,BAIC也在积极运作戴姆勒股权的反向收购。在2013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戴姆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总裁蔡澈(dieter zetsche)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确实有这样一个BAIC控股戴姆勒的计划,但细节仍需进一步讨论和协商。2015年8月,在北京奔驰合资公司十周年庆典后的采访中,徐和谊透露将在年底前完成对戴姆勒的持股。”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无论从股比,还是权益,都将为中国企业投资跨国汽车企业树立一个新的高度。徐和谊告诉媒体。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BAIC的持股比例为12%,与戴姆勒在BAIC的持股比例相同。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BAIC入股戴姆勒的事情一直没有下文,吉利集团却悄然半路杀出,成功入股戴姆勒。尽管戴姆勒向BAIC保证,只有在与BAIC达成共识后,才会建立任何涉及梅赛德斯-奔驰和中国合作伙伴的新工业联盟。但别忘了,吉利收购戴姆勒的股权是有投票权的股份。
对于BAIC来说,吉利已经成为戴姆勒的单一最大股东,拥有投票权,这就像是一根刺。BAIC必须采取行动捍卫北京奔驰作为戴姆勒在华发展重心的地位。此外,戴姆勒不满足于其在北京奔驰49%的股份,已经与BAIC就调整合资比例进行了几轮竞争。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戴姆勒仍在多方面努力。今年3月,戴姆勒将Smart品牌50%的股份出售给吉利,这被认为是一箭双雕之举,既拯救了濒危的Smart品牌,又给BAIC施加了压力。在……案例中,BAIC收购戴姆勒股份,获得与吉利类似或相同的股权和话语权,是必须采取的防御性策略。携手吉利,戴姆勒将审时度势。即使吉利不提前裁掉胡,成为戴姆勒的股东也可能是时间问题。从近期财报来看,北京奔驰为北汽集团贡献了近90%的营收和利润。在北汽集团内部,北京奔驰一直被视为命脉。保护“命脉”的长期战略是,BAIC在戴姆勒的股份和股东形成一个利益联盟。而且,从2013年启动的“北戴河”计划来看,戴姆勒成功入股BAIC,2018年还入股了BAIC新能源。外方持股进展顺利,但中方反向持股戴姆勒进展并不顺利。BAIC怎么会愿意呢?
虽然北京奔驰是戴姆勒目前在中国的重点,但戴姆勒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和探索。早在2010年,戴姆勒就联手比亚迪成立了技术合资公司,打算利用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开发适合中国的电动汽车。八年来,即使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发展不尽如人意,戴姆勒依然加大了投资态度。在不久的将来,濒危智能品牌运营将全部投入与吉利的合资公司,双方将在移动出行、智能电动等领域展开合作。去年吉利投资戴姆勒时,吉利集团掌门人李书福曾表示,“戴姆勒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吉利有意与戴姆勒在新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对于戴姆勒这样历史悠久的跨国车企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提前押注新技术、新趋势,多准备人手,这是企业惯例。为了安抚现有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应该积极尝试拓展新的业务和新的合作伙伴。“BAIC掌握着戴姆勒在中国的现在,吉利掌握着戴姆勒在中国的未来”不仅仅是网友的玩笑话。从长远来看,在合资政策红线的保护下,优先抓住与跨国巨头合资合作机会的国有汽车企业能否保持目前的地位?对于戴姆勒这样的香饽饽来说,没有吉利,就会有其他民营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拼命争取在中国的合作机会。面对吉利等雄心勃勃、高效、执行力强的民营车企,戴姆勒等跨国车企在中国的合作重点和资源会保持不变吗?在合资企业在华股比即将开放的形势下,提高在华合资企业的股比,寻找更高效的合资伙伴甚至独资,早已提上在华跨国汽车公司的议事日程。即使短期内不会开启第二条合资战线,也可以借此事打压现有合资伙伴,在提高股比的谈判中获得更多优势。写在最后:“你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就像围绕一个男主持人的各种“宫斗”题材的影视剧不再受到新一代女性的青睐一样,展现女性自我突破和成长而没有男性依靠自己的戏剧备受推崇。对于BAIC等国有车企来说,能否深度绑定戴姆勒等跨国巨头是表面问题,根本原因是能否发展好。如果发展得好,前景无限,现有的国外合作伙伴不会轻易转移在中国的合作重点。就算现有的合作伙伴真的搬走了,其他巨头找上门来,还是活得好好的。不知道入股戴姆勒会不会成为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晚年回首职业生涯时的一个遗憾点。早就打算入股戴姆勒的BAIC,没想到被吉利集团砍掉了。2018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吉利集团通过旗下海外公司成功收购戴姆勒9.69%股份,一举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单一股东。看到吉利和戴姆勒越来越……g越来越近,BAIC自然不能坐视戴姆勒在中国的合作重点从自己变成别人,也开始反击。近日,据外媒报道,北汽集团欲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4-5%的股份。目前,BAIC已将此次收购告知戴姆勒,并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此同时,BAIC已经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戴姆勒股份,此次收购最终将动用200多亿元人民币。“我们欢迎长期投资者和那些看到戴姆勒转型未来前景的人。即将出任新戴姆勒集团掌门人的康宋林(Kang)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回应了BAIC入股戴姆勒的传闻。康宋林的上述回应可以解读为,戴姆勒也欢迎BAIC入股。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更加开放的时代,国有车企和民营车企围绕跨国车企巨头合资合作的焦点展开拉锯战的标志性事件。BAIC一直渴望成为戴姆勒的股东。尽管外媒报道了BAIC入股戴姆勒的消息,但官方的回复非常官方:“尚未透露任何官方消息”。但业界已经不再怀疑此事的真实性。
一方面,BAIC有意入股戴姆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与戴姆勒交叉持股一直是北汽集团的夙愿。在北汽集团内部,有一个“北戴河”计划,顾名思义,就是BAIC与戴姆勒的全面战略合作。2013年,BAIC与戴姆勒签署了三项重要股权协议:戴姆勒以6.4亿欧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BAIC 12%的股权,BAIC收购北京奔驰51%的股权,戴姆勒在北京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股权增至51%。当时,在戴姆勒收购北汽集团股权的同时,BAIC也在积极运作戴姆勒股权的反向收购。在2013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戴姆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总裁蔡澈(dieter zetsche)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确实有这样一个BAIC控股戴姆勒的计划,但细节仍需进一步讨论和协商。2015年8月,在北京奔驰合资公司十周年庆典后的采访中,徐和谊透露将在年底前完成对戴姆勒的持股。”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无论从股比,还是权益,都将为中国企业投资跨国汽车企业树立一个新的高度。徐和谊告诉媒体。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BAIC的持股比例为12%,与戴姆勒在BAIC的持股比例相同。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BAIC入股戴姆勒的事情一直没有下文,吉利集团却悄然半路杀出,成功入股戴姆勒。尽管戴姆勒向BAIC保证,只有在与BAIC达成共识后,才会建立任何涉及梅赛德斯-奔驰和中国合作伙伴的新工业联盟。但别忘了,吉利收购戴姆勒的股权是有投票权的股份。
对于BAIC来说,吉利已经成为戴姆勒的单一最大股东,拥有投票权,这就像是一根刺。BAIC必须采取行动捍卫北京奔驰作为戴姆勒在华发展重心的地位。此外,戴姆勒不满足于其在北京奔驰49%的股份,已经与BAIC就调整合资比例进行了几轮竞争。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戴姆勒仍在多方面努力。今年3月,戴姆勒将Smart品牌50%的股份出售给吉利,这被认为是一箭双雕之举,既拯救了濒危的Smart品牌,又给BAIC施加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BAIC收购戴姆勒股份,获得与吉利类似或相同的股权和话语权,是必须采取的防御性策略。携手吉利,戴姆勒将审时度势。即使吉利不提前裁掉胡,成为戴姆勒的股东也可能是时间问题。从近期财报来看,北京奔驰为北汽集团贡献了近90%的营收和利润。在北汽集团内部,北京奔驰一直被视为命脉。龙……长期战略,以保护“命脉”是,BAIC股份戴姆勒和股东形成一个利益联盟。而且,从2013年启动的“北戴河”计划来看,戴姆勒成功入股BAIC,2018年还入股了BAIC新能源。外方持股进展顺利,但中方反向持股戴姆勒进展并不顺利。BAIC怎么会愿意呢?
虽然北京奔驰是戴姆勒目前在中国的重点,但戴姆勒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和探索。早在2010年,戴姆勒就联手比亚迪成立了技术合资公司,打算利用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开发适合中国的电动汽车。八年来,即使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发展不尽如人意,戴姆勒依然加大了投资态度。在不久的将来,濒危智能品牌运营将全部投入与吉利的合资公司,双方将在移动出行、智能电动等领域展开合作。去年吉利投资戴姆勒时,吉利集团掌门人李书福曾表示,“戴姆勒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吉利有意与戴姆勒在新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对于戴姆勒这样历史悠久的跨国车企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提前押注新技术、新趋势,多准备人手,这是企业惯例。为了安抚现有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应该积极尝试拓展新的业务和新的合作伙伴。“BAIC掌握着戴姆勒在中国的现在,吉利掌握着戴姆勒在中国的未来”不仅仅是网友的玩笑话。从长远来看,在合资政策红线的保护下,优先抓住与跨国巨头合资合作机会的国有汽车企业能否保持目前的地位?对于戴姆勒这样的香饽饽来说,没有吉利,就会有其他民营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拼命争取在中国的合作机会。面对吉利等雄心勃勃、高效、执行力强的民营车企,戴姆勒等跨国车企在中国的合作重点和资源会保持不变吗?在合资企业在华股比即将开放的形势下,提高在华合资企业的股比,寻找更高效的合资伙伴甚至独资,早已提上在华跨国汽车公司的议事日程。即使短期内不会开启第二条合资战线,也可以借此事打压现有合资伙伴,在提高股比的谈判中获得更多优势。写在最后:“你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就像围绕一个男主持人的各种“宫斗”题材的影视剧不再受到新一代女性的青睐一样,展现女性自我突破和成长而没有男性依靠自己的戏剧备受推崇。对于BAIC等国有车企来说,能否深度绑定戴姆勒等跨国巨头是表面问题,根本原因是能否发展好。如果发展得好,前景无限,现有的国外合作伙伴不会轻易转移在中国的合作重点。就算现有的合作伙伴真的搬走了,其他巨头找上门来,还是活得好好的。
5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但其还是在进行相关的收购,今年2月份其宣布计划收购电池厂商Maxwell,目前也已向后者发出了最终的收购要约。
1900/1/1 0:00:00继吉利入股戴姆勒后,北汽或将成为戴姆勒第二大股东。近日,三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北京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北汽集团”)正寻求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至多5的股份。
1900/1/1 0:00:00“重重漩涡下的江淮汽车”。近年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一直依靠政府救济补血过活,实际上已经困入亏损漩涡。
1900/1/1 0:00:00大众汽车公布电池回收计划,希望回收报废EV电池组中约97的原材料。
1900/1/1 0:00:00汽车圈正悄然变化,有的试驾活动变成试乘,一些车型开始不需要人来掌握方向盘。在特定的环境里,自动驾驶汽车步步向前,长安、吉利、北汽、广汽、比亚迪等自主车企皆加快步伐。
1900/1/1 0:00:00吉利和戴姆勒的合资公司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