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仍占主导地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增长较快。技术突破有利于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前景看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下降,倒逼技术升级,有助于车企提高产品竞争力。过去完全靠政策驱动的电动车行业,将逐渐回归市场。2018年,全球停售燃油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内双积分和补贴两大政策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近年来不可避免的热门话题。从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来看,上游矿产资源成本居高不下,形成刚性壁垒;下游整车经济需求旺盛,中游受到上下游双重压力挤压,毛利空间压缩,中游市场重构。目前,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分支,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新能源汽车是电动车。其实它们的覆盖区域不一样,但也有重叠的部分。新能源汽车是指以汽油、柴油发动机以外的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源的车辆,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由电机驱动,符合道路交通和安全法规要求的车辆。通常,高效充电电池或燃料电池被用作电源。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国内主流电动汽车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由于技术和配套设施的限制,三大主流电动车各有优劣,发展也各有不同。纯电动汽车占主导,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快车道。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推动下,201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全年产销107万辆和105.3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含客车和专用车)产销20.1万辆和20.3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和销量占比分别约为84%和16%。从电动汽车细分类型来看,2011-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规模呈现逐年大幅增长势头。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9%和50.8%,仍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主导地位。目前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远未打开,产销规模有限,但增长势头迅猛。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28.3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8%。燃料电池汽车受限于成本和技术,目前的产销规模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极小。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为1527辆,均为商用车,其中燃料电池客车1418辆,燃料电池卡车109辆。2019年被称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元年。2019年第一季度,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辆和273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135.5倍。一方面是去年同期产销基数太小,导致数据明显暴增;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和政策的渐进性倾向。2019年2月,中科大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以缓解氢燃料电池一氧化碳中休克的危机,延长电池寿命。该研究攻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此外,2019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进加氢等设施建设”。政府对加氢站配套设施的推进,将极大地鼓励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未来,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各大车企将掀起一股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推广热潮。根据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高的预测,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100万辆,追赶纯电动汽车势在必行。当补贴政策退去,行业终将回归市场。新能源汽车从诞生开始,就顶着国家和地方政策赋予的“光环”不断成长。2009年,中国政府部门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十年来,在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方面,已经有很多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已经逐渐从完全由政策驱动转向由政策和市场共同驱动。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从2011年的0.04%上升至2018年的4.54%。预计到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达到5.72%。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长期的补贴政策导致很多厂商推出以补贴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导致部分品牌竞争力不强。因此,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年调整,倒逼车企在国家层面提升产品竞争力,有利于资源向行业龙头厂商集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根据新调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纯电动汽车补贴将由2018年的6档降至2019年的3档。续航低于2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将不再获得补贴,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将从2.2万降至1万。中国品牌销量全球领先,比亚迪销量仅次于特斯拉。根据专注于电动汽车市场研究的国外网站EV Sales发布的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01.8万辆。并且电动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2.1%,同比增长72%。根据EV销量统计,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销量再次保持领先,占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的49%;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占全球市场的16%;德国电动车品牌全球销量占比下降至12%。按车型来看,特斯拉Model 3在2018年共销售145,846辆,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第一。Model3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21700圆柱形电池,对新能源汽车的重量、续航、成本都有重要作用。北汽EC系列获得亚军,日产聆风排名第三。按品牌来看,特斯拉以24.5万辆夺得2018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比亚迪以22.7万辆成为亚军,BAIC和宝马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回到国产品牌的销售情况,据乘联会统计,2018年,BAIC新能源在国内纯电动汽车厂商中销量排名第一,全年实现销量14.26万辆;比亚迪和奇瑞汽车分别以9.38万辆和6.24万辆位列第二和第三。插电式混动车厂商中,比亚迪以10万辆的销量夺冠,上海汽车和华晨宝马紧随其后。汽车电动化是未来世界汽车工业变革的方向。各国相关机构相继发布了2020-2030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和份额,通过为电动汽车的应用设定目标,建立对未来政策的信心,从而调动相关社会投资,为制造商和其他产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明确的信号。此外,美国(加州)、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挪威、印度等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大多在2025-2030年,汽车动力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根据壳牌的研究预测,从2030年左右开始,电力和氢能将逐渐“接管”汽车能源市场,2040年和2060年消费占比将分别超过20%和60%。2070年,乘用车市场将彻底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电动汽车将全面普及。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仍占主导地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增长较快。技术突破有利于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前景看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下降,倒逼技术升级,有助于车企提高产品竞争力。过去完全靠政策驱动的电动车行业,将逐渐回归市场。2018年,全球停售燃油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内双积分和补贴两大政策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近年来不可避免的热门话题。从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来看,上游矿产资源成本居高不下,形成刚性壁垒;下游整车经济需求旺盛,中游受到上下游双重压力挤压,毛利空间压缩,中游市场重构。目前,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分支,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新能源汽车是电动车。其实它们的覆盖区域不一样,但也有重叠的部分。新能源汽车是指以汽油、柴油发动机以外的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源的车辆,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由电机驱动,符合道路交通和安全法规要求的车辆。通常,高效充电电池或燃料电池被用作电源。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国内主流电动汽车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由于技术和配套设施的限制,三大主流电动车各有优劣,发展也各有不同。纯电动汽车占主导,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快车道。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推动下,201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全年产销107万辆和105.3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含客车和专用车)产销20.1万辆和20.3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和销量占比分别约为84%和16%。从电动汽车细分类型来看,2011-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规模呈现逐年大幅增长势头。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9%和50.8%,仍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主导地位。目前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远未打开,产销规模有限,但增长势头迅猛。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28.3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8%。燃料电池汽车受限于成本和技术,目前的产销规模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极小。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为1527辆,均为商用车,其中燃料电池客车1418辆,燃料电池卡车109辆。2019年被称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元年。2019年第一季度,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278辆和273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135.5倍。一方面是去年同期产销基数太小,导致数据明显暴增;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和政策的渐进性倾向。2019年2月,中科大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以缓解氢燃料电池一氧化碳中休克的危机,延长电池寿命。该研究攻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此外,2019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进加氢等设施建设”。政府对加氢站配套设施的推进,将极大地鼓励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未来,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各大车企将掀起一股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推广热潮。根据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高的预测,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100万辆,追赶纯电动汽车势在必行。当补贴政策退去,行业终将回归市场。新能源汽车从诞生开始,就顶着国家和地方政策赋予的“光环”不断成长。2009年,中国政府部门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十年来,在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方面,已经有很多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已经逐渐从完全由政策驱动转向由政策和市场共同驱动。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从2011年的0.04%上升至2018年的4.54%。预计到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达到5.72%。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长期的补贴政策导致很多厂商推出以补贴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导致部分品牌竞争力不强。因此,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年调整,倒逼车企在国家层面提升产品竞争力,有利于资源向行业龙头厂商集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根据新调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纯电动汽车补贴将由2018年的6档降至2019年的3档。续航低于2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将不再获得补贴,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将从2.2万降至1万。中国品牌销量全球领先,比亚迪销量仅次于特斯拉。根据专注于电动汽车市场研究的国外网站EV Sales发布的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01.8万辆。并且电动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2.1%,同比增长72%。根据EV销量统计,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销量再次保持领先,占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的49%;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占全球市场的16%;德国电动车品牌全球销量占比下降至12%。按车型来看,特斯拉Model 3在2018年共销售145,846辆,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第一。Model3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21700圆柱形电池,对新能源汽车的重量、续航、成本都有重要作用。北汽EC系列获得亚军,日产聆风排名第三。按品牌来看,特斯拉以24.5万辆夺得2018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比亚迪以22.7万辆成为亚军,BAIC和宝马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回到国产品牌的销售情况,据乘联会统计,2018年,BAIC新能源在国内纯电动汽车厂商中销量排名第一,全年实现销量14.26万辆;比亚迪和奇瑞汽车分别以9.38万辆和6.24万辆位列第二和第三。插电式混动车厂商中,比亚迪以10万辆的销量夺冠,上海汽车和华晨宝马紧随其后。汽车电动化是未来世界汽车工业变革的方向。各国相关机构相继发布了2020-2030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和份额,通过为电动汽车的应用设定目标,建立对未来政策的信心,从而调动相关社会投资,为制造商和其他产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明确的信号。此外,美国(加州)、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挪威、印度等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大多在2025-2030年,汽车动力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根据壳牌的研究预测,从2030年左右开始,电力和氢能将逐渐“接管”汽车能源市场,2040年和2060年消费占比将分别超过20%和60%。2070年,乘用车市场将彻底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电动汽车将全面普及。
2019年,对于低速车企而言,无疑是绝地求生的一年。随着工信部一纸通告,低速电动车国标再次立项,2021年正式出台,给低速车企留下两年的缓冲期。
1900/1/1 0:00:002019年5月10日,
1900/1/1 0:00:00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担心行业大幅下滑,企业焦虑情绪蔓延。通过近几十年的汽车发展史,可以管中窥豹,解除焦虑。
1900/1/1 0:00:001
1900/1/1 0:00:00根据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数据,4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售917万台,同比增长282,相对于传统乘用车的增速17看,新能源车表现较强,这是新能源乘用车逐步摆脱政策依赖的较好体现。
1900/1/1 0:00:00刚出炉的4月汽车销售数据显示,各大车企全面深度下滑,包括过去几年高歌猛进的吉利汽车,国内销售同比下滑也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4。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中国车市陷入极度深寒,令人深感忧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