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的“无聊”CES ASIA。记得每次春晚之前,央视都会用这样的盘点节目营造气氛。如今,亚洲最好的消费电子盛会CES Asia在仪式感上也走过了第五个年头。

几天的展会下来,有两种意见最在我耳中引起共鸣:一是今年的CES ASIA变成了半个车展(爱知执行副总裁蔡建军甚至在自己的产品发布会上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欢迎光临CES车展”);第二,展览越来越无聊。先来看看进攻汽车行业的第一点。2018年以来,国内汽车行业刮起一阵寒风,市场不景气,销量下滑持续至今。但相比之下,新能源、新车火热,全社会持续关注汽车行业各项技术的发展。这一现象恰好与本次“汽车职业电子技术展”相呼应。

如果说汽车技术以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现在已经和各个领域的前沿技术紧密交织在一起。5G技术与之相关,VR/AR技术与之相关,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之相关,甚至生物学、心理学也与之相关。所以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高举高打的造车新势力,虽然在这方面有些保守,有些激进,但都不敢忽视。

虽然今年的CES ASIA有不少一线巨头缺席,但两个汽车展厅还是相当热闹。概念车、智能驾驶舱、车联网概念显示器、VR体验区,几乎已经到了必须称之为智能的地步。

汽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车企当然不想停留在单纯造车的层面,而是努力参与智慧城市、智慧出行的系统建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毕竟,曾经的霸主巨头们并不想因为自满而成为新时代的“硬件供应商”。所以,虽然国内市场停滞甚至萎缩,但这种沉寂是行业基础的悄然变化。连接一切,拥抱科技,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什么会有「爽」的疲劳和技术进化的速度?对于从业者和媒体来说,CES ASIA上的很多黑科技和新品,已经在年初的美国CES和不久前的上海车展上展示过,惊艳的势头已经消退。展览形式上的改变或者微小的升级,都很难引起这些品味敏锐的人的兴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虽然如今的展会内容更加丰富,依然充满了酷炫,但是相当一部分技术和设备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甚至体验过,这种集中的展会带来的冲击自然要小很多。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渠道的广度远超以往任何时代,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场技术发展、产品升级和信息传播接受的赛跑中,速度差越来越小。VR/AR设备时不时会火一段时间,但始终没有成为主流。这次是用在汽车上。

人脸动态识别。是的,许多火车站和机场的自动检票系统都受益于这项技术。

动作捕捉,一些体感游戏和电影拍摄不都是用类似的手法吗?

总之我看了很多,也很快就看到了。有一种评判“酷”的疲劳。此外,也从侧面说明了科技的进化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回归市场、回归生活的趋势。在电子消费领域,摩尔定律摇摇欲坠,软硬件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高精尖技术可以从实验室、展厅快速进入生活场景,找到它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定位。它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几代技术将同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以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为例。我家十年前买的那辆旧车仍在使用。它没有蓝牙,但可以播放CD。朋友五年前买的车,已经取消了CD机,有个清晰度一般的显示屏,聊胜于无。他更习惯用手机导航听歌。现在的汽车,第三方软件没有一个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的,语音助手也是呼之欲出,俏皮又智能。

看看今天的展览。在Sky ME7的数字驾驶舱中,一块具有交互功能的高清大屏幕深入地下,在前置摄像头的帮助下,刷脸即可驾驶。起亚的R.E.A.D实时情绪识别系统号称不用说话就能识别自己的情绪,不用触碰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命令。

在梅赛德斯-奔驰EQC的车载机器系统中,车主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的互联来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爱知发布的“智能陪伴技术”让汽车具备乘员情绪识别、车内生物监测、ar故事创作等多项功能。
0
而这些黑科技,有些其实已经装配在量产车上了。所以,也许不是展览变得无聊了,而是节奏变了?“情感牌”: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展会上,很多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都打出了“情感牌”。而不是像技术宅一样满天飞,大家更关注驾驶之外的用户体验,也讲生活场景和各种故事。比如展会上,概念车的智能驾驶舱就像一个客厅,从设计到配色都让人感觉温馨舒适。好像你开的是房子而不是车。
1
车机系统更贴近生活,注重情感交流和个性化。比如上面提到的爱知起亚的R.E.A.D实时情感识别系统,侧重于陪伴和交流的概念。天空汽车提出的“智云”车联网生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打造跨场景、跨终端的全时互联系统。一些汽车OS的推广也是注重家庭和人的情感。
2
何忠汽车直接打出了“情感是最好的技术”的口号。
3
就连专注于自动货运驾驶的混车科技,也用“泡一壶茶,享受一次按摩,微笑着自拍”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其“未来驾驶舱”的体验。
4
这些并不意味着车企不再重视技术。恰恰相反,是科技的进步才使得谈“情”成为可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此外,汽车的新四化——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最终指向人性化。从效果来看,以情感为切入点当然比技术参数更能打动普通消费者。但目前来看,这些技术有些还是比较成熟的,有些噱头比较实用。相比之下,造车新势力比传统车企(和他们的品牌)更激进——这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优势。前者天生就有创新、技术和年轻的基因,后者更倾向于坚持自己一贯的风格,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秀的设计稳扎稳打。
< img alt = "爱知、起亚、奔驰、天脊ME7、天脊汽车" src = "/eeimg/{Ho……I }/img/2023030400423113886/16 . jpg "/>
当然,这也说明,理性和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削弱人类特有的浪漫和想象力——或者说,说白了,人类懒惰和安逸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年复一年,马不停蹄,真的很难期待每次都能有让人毫不犹豫赞叹的巨大惊喜。其实科技展不仅展示了技术,更展示了这个时代的态度。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我们绝对处在一个可以一次次爆发的时代,这一切绝对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如何,我还是会期待2020年的CES ASIA。周围的一切都可以进化,展览却不能?年复一年的“无聊”CES ASIA。记得每次春晚之前,央视都会用这样的盘点节目营造气氛。如今,亚洲最好的消费电子盛会CES Asia在仪式感上也走过了第五个年头。

几天的展会下来,有两种意见最在我耳中引起共鸣:一是今年的CES ASIA变成了半个车展(爱知执行副总裁蔡建军甚至在自己的产品发布会上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欢迎光临CES车展”);第二,展览越来越无聊。先来看看进攻汽车行业的第一点。2018年以来,国内汽车行业刮起一阵寒风,市场不景气,销量下滑持续至今。但相比之下,新能源、新车火热,全社会持续关注汽车行业各项技术的发展。这一现象恰好与本次“汽车职业电子技术展”相呼应。

如果说汽车技术以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现在已经和各个领域的前沿技术紧密交织在一起。5G技术与之相关,VR/AR技术与之相关,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之相关,甚至生物学、心理学也与之相关。所以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高举高打的造车新势力,虽然在这方面有些保守,有些激进,但都不敢忽视。

虽然今年的CES ASIA有不少一线巨头缺席,但两个汽车展厅还是相当热闹。概念车、智能驾驶舱、车联网概念显示器、VR体验区,几乎已经到了必须称之为智能的地步。

汽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车企当然不想停留在单纯造车的层面,而是努力参与智慧城市、智慧出行的系统建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毕竟,曾经的霸主巨头们并不想因为自满而成为新时代的“硬件供应商”。所以,虽然国内市场停滞甚至萎缩,但这种沉寂是行业基础的悄然变化。连接一切,拥抱科技,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什么会有「爽」的疲劳和技术进化的速度?对于从业者和媒体来说,CES ASIA上的很多黑科技和新品,已经在年初的美国CES和不久前的上海车展上展示过,惊艳的势头已经消退。展览形式上的改变或者微小的升级,都很难引起这些品味敏锐的人的兴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虽然如今的展会内容更加丰富,依然充满了酷炫,但是相当一部分技术和设备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甚至体验过,这种集中的展会带来的冲击自然要小很多。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渠道的广度远超以往任何时代,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场技术发展、产品升级和信息传播接受的赛跑中,速度差越来越小。VR/AR设备时不时会火一段时间,但始终没有成为主流。这次是用在汽车上。

人脸动态识别。是的,许多火车站和机场的自动检票系统都受益于这项技术。

动作捕捉,一些体感游戏和电影拍摄不都是用类似的手法吗?

总之我看了很多,也很快就看到了。有一种评判“酷”的疲劳。此外,也从侧面说明了科技的进化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回归市场、回归生活的趋势。在电子消费领域,摩尔定律摇摇欲坠,软硬件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高精尖技术可以从实验室、展厅快速进入生活场景,找到它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定位。它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几代技术将同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以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为例。我家十年前买的那辆旧车仍在使用。它没有蓝牙,但可以播放CD。朋友五年前买的车,已经取消了CD机,有个清晰度一般的显示屏,聊胜于无。他更习惯用手机导航听歌。现在的汽车,第三方软件没有一个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的,语音助手也是呼之欲出,俏皮又智能。

看看今天的展览。在Sky ME7的数字驾驶舱中,一块具有交互功能的高清大屏幕深入地下,在前置摄像头的帮助下,刷脸即可驾驶。起亚的R.E.A.D实时情绪识别系统号称不用说话就能识别自己的情绪,不用触碰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命令。

在梅赛德斯-奔驰EQC的车载机器系统中,车主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的互联来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爱知发布的“智能陪伴技术”让汽车具备乘员情绪识别、车内生物监测、ar故事创作等多项功能。
0
而这些黑科技,有些其实已经装配在量产车上了。所以,也许不是展览变得无聊了,而是节奏变了?“情感牌”: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展会上,很多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都打出了“情感牌”。而不是像技术宅一样满天飞,大家更关注驾驶之外的用户体验,也讲生活场景和各种故事。比如展会上,概念车的智能驾驶舱就像一个客厅,从设计到配色都让人感觉温馨舒适。好像你开的是房子而不是车。
1
车机系统更贴近生活,注重情感交流和个性化。比如上面提到的爱知起亚的R.E.A.D实时情感识别系统,侧重于陪伴和交流的概念。天空汽车提出的“智云”车联网生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打造跨场景、跨终端的全时互联系统。一些汽车OS的推广也是注重家庭和人的情感。
2
何忠汽车直接打出了“情感是最好的技术”的口号。
3
就连专注于自动货运驾驶的混车科技,也用“泡一壶茶,享受一次按摩,微笑着自拍”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其“未来驾驶舱”的体验。
4
这些并不意味着车企不再重视技术。恰恰相反,是科技的进步才使得谈“情”成为可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此外,汽车的新四化——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最终指向人性化。从效果来看,以情感为切入点当然比技术参数更能打动普通消费者。但目前来看,这些技术有些还是比较成熟的,有些噱头比较实用。相比之下,造车新势力比传统车企(和他们的品牌)更激进——这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优势。前者天生就有创新、技术和年轻的基因,后者更倾向于坚持自己一贯的风格,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秀的设计稳扎稳打。
< img alt = "爱知、起亚、奔驰、天脊ME7、天脊汽车" src = "/eeimg/{Ho……I }/img/2023030400423113886/16 . jpg "/>
当然,这也说明,理性和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削弱人类特有的浪漫和想象力——或者说,说白了,人类懒惰和安逸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年复一年,马不停蹄,真的很难期待每次都能有让人毫不犹豫赞叹的巨大惊喜。其实科技展不仅展示了技术,更展示了这个时代的态度。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我们绝对处在一个可以一次次爆发的时代,这一切绝对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如何,我还是会期待2020年的CES ASIA。周围的一切都可以进化,展览却不能?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拒绝了特拉斯公司提出的免除对中国制造的Model3车载电脑和中央屏幕零部件征收25关税的要求。
1900/1/1 0:00:00据彭博社报道,几个月来,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的日子并不好过。该公司进行了裁员,取消了自建工厂计划,并交付量连续第三个月下降,第二季度营收预期低于分析师的最低预期。
1900/1/1 0:00:00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周四表示,该公司与福特即将就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达成协议。
1900/1/1 0:00:00据国外媒体报道,丰田Toyota正在加快电动汽车的部署计划,将打算提前5年实现销售550万辆电动汽车(不限于纯电动)的目标。
1900/1/1 0:00:00据路透社援引几位知情人士透露,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和雷诺正在寻找重振两家公司合并的方案,并争取获得日产的批准。
1900/1/1 0:00:00还有一天,2019亚洲消费电子(CESA)展即将开幕。数据显示,2019CESA将迎来超过550家参展商,其中包含众多车企、核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科技公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