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放宽汽车限购指标18万个。上海相关部门表示,正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专家认为,放松限购考验交通管理的智慧。近日,广州、深圳宣布“放宽汽车限购政策”,促进汽车消费。昨天,上海有关部门表示,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正在研究阶段。专家认为,“放松汽车限购”和“治堵”并不完全矛盾。未来地方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新京报:从本月开始,广州和深圳将放宽汽车限购政策。到明年12月,两市将新增中小客车18万辆。针对传言,昨天,上海有关部门表示,正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广州、深圳增加18万辆机动车额度。近日,《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将优化汽车消费环境,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摇号、拍卖指标,扩大准购规模。其他城市不得出台汽车限购规定。根据统一方案,广州、深圳将陆续放宽汽车限购措施,增加额度。其中,广州将在原有额度的基础上,从本月起至2020年12月增加10万辆中小客车。增加的额度原则上与普通小汽车竞价指标和节能小汽车摇号指标按照1:1的比例分配,由指标管理机构按月组织实施,单位和个人分别占增加额度的10%和90%。从本月开始,深圳还将在原普通小汽车每年8万个增量指标控制目标的基础上,于2019年至2020年再增加4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个人88%,企业12%)。其中摇号分配1万个,竞价分配3万个。2019年新增的4万个指标按月分配到2019年6-12月,2020年新增的4万个指标按月分配到全年12个月。广州和深圳分别于2012年7月1日零时和2014年12月29日18时开始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上海正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贵阳、杭州、海南、石家庄等地都出台了机动车限购措施。广州、深圳发布“放宽汽车限购”新政后,其他限购区域的不少居民在社交媒体上感叹,“摇号多年未果,何时才能赶上这么好的政策?”针对“上海正考虑放宽现有汽车限购政策”的传闻,上海市相关部门昨日表示,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仍在研究阶段。■分析放宽汽车限购是为了促进消费增长。“调控多年的机动车指标政策首次出现松动。根本原因是为了刺激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在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燕燕看来,“放松汽车限购”和“缓解交通拥堵”并不完全矛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是对过去单纯利用“限购”政策控制机动车数量和强度的一种“自我修正”,但“放松汽车限购”的城市也必须尽快出台配套政策“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避免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在限制购买汽车的政策下,汽车消费下降了。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汽车产品零售额同比下降7.7%,降幅同比扩大17.5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增速放缓的首要因素。作为汽车制造大省,广东、广州、深圳等地放宽机动车限购、促进汽车消费的举措,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广东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减少用车频率考验管理智慧。陈燕燕认为,在已经采取限购措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有其特殊性。无论是“严格管理”还是“放宽指标”,相关部门都应该尽量增加一些人性化的措施。“上海、深圳等地的号牌拍卖经济杠杆确实更加人性化,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不过,陈燕燕也表示,汽车保有量大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因素之一,但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汽车的高频率使用。不同城市需要综合考虑拥堵状况和停车资源来制定政策。“如何引导市民合理使用私家车?”也成为广州、深圳限购政策放松后,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基本的是增加市民的出行选择,优化出行结构,引导大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陈燕燕告诉记者,这些政策包括公交优先政策、慢行系统建设和空间保障、鼓励拼车、班车和校车。这样的措施可以为市民提供替代和另类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汽车出行的过度依赖。陈燕燕认为,过去政府部门主要采取限制性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从最近交通部、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更加强调鼓励和积极引导。“过去的交通拥堵治理更多的是基于收取拥堵费的思路。今后,我们可以在鼓励和更灵活的措施方面下功夫。比如新加坡明确每周停驶一天,具体哪一天由车主选择,综合考虑车主需求和调控效果。”除了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还需要逐步减少对机动车的需求。陈燕燕介绍,东京颁布了《汽车尾气抑制指导纲要》,政府根据年度环保指标制定本年度的尾气排放,由公司和个人具体实施,公司和个人自主制定减少尾气排放的计划。根据试行结果和实际评价,对达到或超过要求的给予财政和税收奖励,对未完成的给予处罚。■背景放松限购令是“及时之举”。从国家层面来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适当放宽机动车限购政策确实是“及时之举”。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十部委联合发文,提出“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促进汽车消费。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汽车、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扩大汽车等消费市场。在多份促进消费增长的文件中,国家发改委还拟要求,拥堵区域外不得限制发放车牌,拥堵治理方式转向细化交通管制措施,引导车辆出行;同时,希望汽车限购城市的车牌增量指标在2018年的基础上,今明两年分别增长50%和100%;取消无车家庭购车限制和小客车更新指标申请数量限制。主动停驶的车主有望享受放宽限购的优惠的同时,如何避免再次加速增长的机动车造成的交通拥堵也成为关注的焦点。5月31日,交通部、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将通过鼓励车主提供优惠措施,研究制定有吸引力的停车政策,探索建立长期停车与机动车保险优惠挂钩等制度,降低汽车使用强度。《行动计划》还提出,在供需不平衡、交通压力大的地区或路段,探索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实施小汽车交通管制措施,引导减少小汽车出行总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精细化治理成为城市治理的主要思路。交通拥堵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道路、大数据拥堵治理等精细化治理手段来解决,并不总是靠“限车”。所以广东这次出台的方案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希望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示范。——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广州、深圳放宽汽车限购指标18万。上海相关部门表示,正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专家认为,放松限购考验交通管理的智慧。近日,广州、深圳宣布“放宽汽车限购政策”,促进汽车消费。昨天,上海有关部门表示,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正在研究阶段。专家认为,“放松汽车限购”和“治堵”并不完全矛盾。未来地方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新京报:从本月开始,广州和深圳将放宽汽车限购政策。到明年12月,两市将新增中小客车18万辆。针对传言,昨天,上海有关部门表示,正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广州、深圳增加18万辆机动车额度。近日,《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将优化汽车消费环境,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摇号、拍卖指标,扩大准购规模。其他城市不得出台汽车限购规定。根据统一方案,广州、深圳将陆续放宽汽车限购措施,增加额度。其中,广州将在原有额度的基础上,从本月起至2020年12月增加10万辆中小客车。增加的额度原则上与普通小汽车竞价指标和节能小汽车摇号指标按照1:1的比例分配,由指标管理机构按月组织实施,单位和个人分别占增加额度的10%和90%。从本月开始,深圳还将在原普通小汽车每年8万个增量指标控制目标的基础上,于2019年至2020年再增加4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个人88%,企业12%)。其中摇号分配1万个,竞价分配3万个。2019年新增的4万个指标按月分配到2019年6-12月,2020年新增的4万个指标按月分配到全年12个月。广州和深圳从2010年9月20日零时开始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分别为2012年y 1、2014年12月29日18: 00。上海正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贵阳、杭州、海南、石家庄等地都出台了机动车限购措施。广州、深圳发布“放宽汽车限购”新政后,其他限购区域的不少居民在社交媒体上感叹,“摇号多年未果,何时才能赶上这么好的政策?”针对“上海正考虑放宽现有汽车限购政策”的传闻,上海市相关部门昨日表示,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仍在研究阶段。■分析放宽汽车限购是为了促进消费增长。“调控多年的机动车指标政策首次出现松动。根本原因是为了刺激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在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燕燕看来,“放松汽车限购”和“缓解交通拥堵”并不完全矛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是对过去单纯利用“限购”政策控制机动车数量和强度的一种“自我修正”,但“放松汽车限购”的城市也必须尽快出台配套政策“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避免促进经济增长。广东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在机动车限购政策下,汽车消费有所下降。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汽车产品零售额同比下降7.7%,降幅同比扩大17.5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增速放缓的首要因素。作为汽车制造大省,广东、广州、深圳等地放宽机动车限购、促进汽车消费的举措,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广东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减少用车频率考验管理智慧。陈燕燕认为,在已经采取限购措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有其特殊性。无论是“严格管理”还是“放宽指标”,相关部门都应该尽量增加一些人性化的措施。“上海、深圳等地的号牌拍卖经济杠杆确实更加人性化,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不过,陈燕燕也表示,汽车保有量大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因素之一,但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汽车的高频率使用。不同城市需要综合考虑拥堵状况和停车资源来制定政策。“如何引导市民合理使用私家车?”也成为广州、深圳限购政策放松后,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基本的是增加市民的出行选择,优化出行结构,引导大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陈燕燕告诉记者,这些政策包括公交优先政策、慢行系统建设和空间保障、鼓励拼车、班车和校车。这样的措施可以为市民提供替代和另类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汽车出行的过度依赖。陈燕燕认为,过去政府部门主要采取限制性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从最近交通部、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更加强调鼓励和积极引导。“过去的交通拥堵治理更多的是基于收取拥堵费的思路。今后,我们可以在鼓励和更灵活的措施方面下功夫。比如新加坡明确每周停驶一天,具体哪一天由车主选择,综合考虑车主需求和调控效果。”除了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还需要逐步减少对机动车的需求。陈燕燕介绍,东京颁布……d《汽车尾气抑制指导纲要》,政府根据年度环保指标制定本年度的尾气排放,由公司和个人具体实施,公司和个人自主制定减少尾气排放的计划。根据试行结果和实际评价,对达到或超过要求的给予财政和税收奖励,对未完成的给予处罚。■背景放松限购令是“及时之举”。从国家层面来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适当放宽机动车限购政策确实是“及时之举”。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十部委联合发文,提出“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促进汽车消费。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汽车、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扩大汽车等消费市场。在多份促进消费增长的文件中,国家发改委还拟要求,拥堵区域外不得限制发放车牌,拥堵治理方式转向细化交通管制措施,引导车辆出行;同时,希望汽车限购城市的车牌增量指标在2018年的基础上,今明两年分别增长50%和100%;取消无车家庭购车限制和小客车更新指标申请数量限制。主动停驶的车主有望享受放宽限购的优惠的同时,如何避免再次加速增长的机动车造成的交通拥堵也成为关注的焦点。5月31日,交通部、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将通过鼓励车主提供优惠措施,研究制定有吸引力的停车政策,探索建立长期停车与机动车保险优惠挂钩等制度,降低汽车使用强度。《行动计划》还提出,在供需不平衡、交通压力大的地区或路段,探索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实施小汽车交通管制措施,引导减少小汽车出行总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精细化治理成为城市治理的主要思路。交通拥堵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道路、大数据拥堵治理等精细化治理手段来解决,并不总是靠“限车”。所以广东这次出台的方案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希望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示范。——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日前,特斯拉针对北京用户推出三年免息融资租赁直租方案,可以节省至少11万元。
1900/1/1 0:00:00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政策导向的推动下,中国市场“诞生”一众造车新势力企业,希望去改变或挑战传统模式。这样的变革之中,挑战者既有来自互联网领域的强势入局者,也包括从传统企业转身而来的知名汽车人。
1900/1/1 0:00:00据汽车媒体Motor15月27日报道,宝马公司日前宣布,所有配备70操作系统的车型现在都可使用远程软件升级功能。
1900/1/1 0:00:00一季度亏了26亿元,但马上又宣布融资100亿元来救场,蔚来汽车又在风口浪尖之上。5月28日下午,蔚来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
1900/1/1 0:00:00德系高档汽车品牌三强宝马、奔驰、奥迪(BBA)齐齐“搞事情”了。日前,三家德国高档汽车制造商陆续召开了各自的股东大会,它们在股东大会上透露的信息量惊人,也引发汽车圈内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1900/1/1 0:00:00斑马网络在车联网领域有了新的核心点。6月5日斑马网络正式推出斑马智行系统MARS(V30),同时也将精耕细作用户体验变成未来发展第一要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