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17时38分,“上海发布”官方微头条的头条“上海市机关干部任前公示”成功让电脑前的休班媒体人坐了回去——“王晓秋,男,1964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昆山,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他现任上海汽车集团公司副总裁。拟为专职城管企业。“最后真的锤到了媒体之前的猜测。不出意外,已经进入SAIC第31个年头的王晓秋将很快接替60岁即将退休的陈志新,出任SAIC总裁。这是一个几乎没有悬念的约会。在SAIC目前的6位副总裁中,只有王晓秋拥有丰富的乘用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上海工作,在上汽大众、SAIC通用、SAIC乘用车三大品牌,以及SAIC的几家零部件公司都有长期的工作经验。他的管理风格在业内也是有口皆碑的,看似不紧不慢却霸气十足,演讲和采访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这才是直言不讳的说话方式。所以过去SAIC有人评价当年的《四猫同四猫》中,四只白猫(王晓秋、丁磊、魏艳琴、张振华)都不是乖巧的人,有想法有主见,而王晓秋最人性化的特点就是会说话,敢说话。技术出身的王晓秋不会太在意公关的隐秘性。他的想法有点类似于在我们的朋友圈立旗。有想法有目标就不要怕被人知道。很多时候,只有你说的话,你树立的旗帜,才能督促我们不择手段的去实现目标。今天,我们不妨通过王晓秋所说的六句“金句”,来看看王晓秋和他的SAIC事业线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买了阿迪达斯不代表我就是姚明。“王晓秋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学生,毕业后于1988年首次进入SAIC。他的新部门是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质量保证部。那些年,他的主要工作是推动大众汽车的国产化进程,为上海大众策划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那时候正是桑塔纳叱咤风云的一年。很多80、90后对汽车的记忆都是从认识桑塔纳开始的,SAIC也是凭借桑塔纳的成功奠定了未来的市场地位。桑塔纳能有这么美好的过去,正是因为不懈努力提高国产化率。王晓秋在上海大众的那几年,桑塔纳国产化率从20%提高到70%,很好的控制了生产成本,质量没有下降。而另一个同时期国产化率未能提升的合资品牌广州标致则逐渐没落,最终于1997年跌落千年边缘。得益于王晓秋那些年在上海大众的工作经历,他的上级发现王晓秋在质量体系、技术开发甚至公司运营方面已经能够形成自己的主见,能够独当一面。于是2003年,随着SAIC自主品牌项目的初步启动,王晓秋调任SAIC自主品牌项目负责人、上汽股份副总经理,在主管自主品牌项目后,王晓秋牵头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罗孚全系列核心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收购,同时吸引原罗孚100多名优秀工程师加盟。然后在2006年,王晓秋成为SAIC客车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那些年,随着SAIC乘用车相继收购罗孚核心技术,并与真正收购罗孚的南汽合并,媒体纷纷追捧,看好SAIC的自主品牌花式。王晓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被这些声音冲昏头脑。相反,他不厌其烦地向员工和媒体强调:“我买了阿迪达斯,不代表我就是姚明。我们还有很多努力要做。“他不认为SAIC乘用车只能通过收购和兼并来克服技术障碍,所以他决定投资18亿元进行建设……SAIC研究所。他希望SAIC人能够在前罗孚工程师的帮助下,消化和学习从技术研发到生产管理到离线制造的整个系统能力。“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厨师来说,做一个凉菜、一个菜可能还可以,但是做一个好菜就很难了。不过,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我相信这个厨师一定能做出一桌好吃的菜。”王晓秋经常用这句话来比喻我们可以等待,也必须等待。“造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他很早就意识到,只有自己学会了技术,造车才会变得不那么神秘。“你们在合资企业里已经登峰造极,SAIC乘用车是你们实现梦想的地方。”从最早执掌SAIC自主品牌开始,王晓秋就非常重视团队的人才构成,希望将集团最优秀的资源带到自主品牌手中。所以,早在2003年,独立项目刚刚起步的时候,王晓秋在谈到自己的员工阵容时,就不禁信心满满:“上海大众的品质和上海通用的营销是世界闻名的,我的制造力量80%来自上海大众,我的营销力量80%来自上海通用,而且还是‘建制的改变’。上至老板下至厂长甚至科长,都可以直接骂人转移。”当时,的独立项目研究院副院长蒋军、工程院院长程、、副院长魏延勤等。都是汽车行业的精英。因此,王晓秋的独立项目推广得非常快。甚至找经销商,有的还和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的原经销商开过会。他们很多人看到“阵容”马上点头同意,说“我跟你干,没问题”。后来,2008年上海大众新车朗逸上市一炮而红后,王晓秋立即找到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张觉辉和朗逸造型部总设计师、高级经理邵景峰,力劝他们加盟SAIC乘用车。“你已经在合资企业中登上了顶峰,SAIC客车就是你实现梦想的地方。”“作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国没有汽车工业,就意味着中国没有民族工业。”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SAIC乘用车的“网络名人团队”成立了。"未来,上海通用的所有新车都将进行全球首发."后来随着SAIC首款车、自主品牌首款中高级车荣威750的发布,SAIC乘用车逐渐走上正轨。另一方面,王晓秋于2013年从SAIC乘用车调任上海通用汽车担任总经理。当时是上海通用最好的两年,销量达到顶峰。许多人担心王晓秋很难在上海通用产生巨大影响,甚至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销量下降。没想到,2014年北京车展,上海通用不仅携旗下品牌共29款车型参展,其中雪佛兰新科鲁兹全球首发。在比北京早几天的纽约车展上,雪佛兰推出了一款小型改款科鲁兹。当时,王晓秋指着全新科鲁兹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过去我们说一辆车就是全球首发,但未来我们所有的新车都是全球首发。”同时他宣布,从这款车开始,上海通用将放弃原来单纯进口产品的做法,而是和美国通用的团队一起开始研发。他想从一开始就把本地化的产品做到符合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做出符合中国人需求的东西。在王晓秋看来,做“对”比做“好”更重要。“2016年,SAIC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型绝对重磅。如果不做,可以直接质疑我。”对于SAIC乘用车而言,2014年并不平静。2014年上半年,上海大众汽车销售94万辆,同比增长20%;上海通用销售84万辆,同比增长8%。SAIC乘用车三大板块中,只有SAIC乘用车不乐观,销量10.23万辆,同比下降3.22%。自2012年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后,SAIC乘用车进入瓶劲期,在20万辆左右徘徊两年多。甚至,很多经销商已经顶不住压力,选择退网。以北京市场为例,SAIC乘用车经销商数量从鼎盛时期的11家荣威店和8家MG店减少到8家荣威店(其中4家同时销售MG)。因此,在2014年年中的股东大会上,SAIC乘用车的独立业务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和排挤。刚刚成为SAIC新任董事长的陈虹,当即决定将到上海通用仅一年的王晓秋调回自己的板块。不久,7月,SAIC客车再次移交给王晓秋。上任后,当所有人都在期待王晓秋再下狠招,挑战更高的销量目标时,王晓秋却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年销量目标从之前的26万辆下调至20万辆。他直言不讳地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没有办法。“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盲目追求销量显然存在很高的风险。砍掉6万辆的目标,不仅是给经销商减压,也是给自己时间反思布局。”反思布局一年后,2015年广汽车展上,王晓秋放出惊人一句话:“2016年,SAIC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型绝对重磅。如果不做,可以直接质疑我。”当时观众也没想到,2016年7月,荣威居然和互联网老大阿里巴巴在汽车体系上合作了。马云爸爸亲自来发布会站台,然后主角荣威RX5凭借其“互联网汽车”的概念,真的迅速逆袭,颠覆了整个市场。荣威RX5上市首月交付近万辆。第二个月销量破万,进入SUV销量前20。第四个月突破2万,创下了SAIC自主品牌前所未有的亮点时刻。很快,在产能紧张的情况下,工厂生产线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资都在默默地翻倍。那两年王晓秋一直很自豪:“以前独立板块靠墙走,现在头终于竖起来了。”“车市道路千万条,活下去是第一条。”“如果达不到目标,年底就全部下岗,一个都不留。”但在昂首挺胸的同时,王晓秋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危机。2017年,王晓秋多次对媒体表示,“2019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最残酷的一年,2019年将有很多企业被淘汰。”所以,从2018年开始,王晓秋就一直在喊,“车市道路千万条,生存是第一条。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没有销售就什么都没有,有了销售就有希望。”在王晓秋看来,只有销量才是提高和积累人气最有说服力的方案。“唯一的突破方式就是大卖。数量上去以后,第一,我们成本的压力会减轻。第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继续与供应商合作,在技术上实现更多突破,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在王晓秋看来,定价是决定销量的关键。“荣威的定价策略不是你好我好,而是你死我活。”在这种危机感和求生欲的驱动下,荣威的两款新车荣威i5和荣威i6 plus最近都在走低价高配的路线。而且,王晓秋只对团队破口大骂:“如果达不到目标,年底就全部下岗,一个都不留。”为什么?“因为竞争在这里,即使我留下来,市场也不会留下来。”去年10月,A级荣威i5的指导价仅为5.99 ~ 10.69万元,震惊四座。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荣威i5上市第二个月销量达到11799辆,第三个月达到17170辆,直接超越自主品牌主导产品吉利帝豪,跻身轿车销量榜前十。虽然最近几个月荣威i5的销量随着th的下滑而下滑……汽车市场,一直保持在1万辆左右。走同样路线的A+级车荣威i6 plus,今年3月上市。这款由朗逸原班人马打造的新车再次打出698 ~ 119800元的低价。虽然到目前为止荣威i6 plus的销量还没有公布,但王晓秋认为荣威品牌和销量不会受到低价的影响。毕竟“中国的车市,6万元销量第一的是大众,桑塔纳、捷达、Polo销量加起来都是5万辆。这个级别的自主品牌没有一个能超越大众,但是大众的品牌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他深信,只要活着“逃脱”,就是胜利。最近在网友中很流行一句话“我不知道,也不敢问。”即使这是个笑话,我也不认为我在王晓秋听说过。别人的想法是:敢说,敢做,敢做,敢为人。今年1-5月,SAIC乘用车累计销量27.26万辆,同比下降10%。未来发展趋势并不明朗,也不乐观。和大多数自主品牌一样,现在的SAIC乘用车已经走到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分水岭,究竟是爬山还是弯腰,依然充满了未知。或许,这要看敢说的王晓秋还能继续“敢说”到什么程度。昨日下午17时38分,“上海发布”官方微头条的头条“上海市机关干部任前公示”成功让电脑前的休班媒体人坐了回去——“王晓秋,男,1964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昆山,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他现任上海汽车集团公司副总裁。拟为专职城管企业。“最后真的锤到了媒体之前的猜测。不出意外,已经进入SAIC第31个年头的王晓秋将很快接替60岁即将退休的陈志新,出任SAIC总裁。这是一个几乎没有悬念的约会。在SAIC目前的6位副总裁中,只有王晓秋拥有丰富的乘用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上海工作,在上汽大众、SAIC通用、SAIC乘用车三大品牌,以及SAIC的几家零部件公司都有长期的工作经验。他的管理风格在业内也是有口皆碑的,看似不紧不慢却霸气十足,演讲和采访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这才是直言不讳的说话方式。所以过去SAIC有人评价当年的《四猫同四猫》中,四只白猫(王晓秋、丁磊、魏艳琴、张振华)都不是乖巧的人,有想法有主见,而王晓秋最人性化的特点就是会说话,敢说话。技术出身的王晓秋不会太在意公关的隐秘性。他的想法有点类似于在我们的朋友圈立旗。有想法有目标就不要怕被人知道。很多时候,只有你说的话,你树立的旗帜,才能督促我们不择手段去实现目标。今天,我们不妨通过王晓秋所说的六句“金句”,来看看王晓秋和他的SAIC事业线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买了阿迪达斯不代表我就是姚明。“王晓秋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学生,毕业后于1988年首次进入SAIC。他的新部门是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质量保证部。那些年,他的主要工作是推动大众汽车的国产化进程,为上海大众策划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那时候正是桑塔纳叱咤风云的一年。很多80、90后对汽车的记忆都是从认识桑塔纳开始的,SAIC也是凭借桑塔纳的成功奠定了未来的市场地位。桑塔纳能有这么美好的过去,正是因为不懈努力提高国产化率。王晓秋在上海大众的那几年,桑塔纳国产化率从20%提高到70%,很好的控制了生产成本,质量没有下降。而另一个同时期国产化率未能提升的合资品牌广州标致则逐渐没落,最终于1997年跌落千年边缘。感谢王晓秋在上海大众的工作经历……n那些年,上级发现王晓秋在质量体系、技术开发甚至公司运营方面,已经能够形成自己的主见,能够独当一面。于是2003年,随着SAIC自主品牌项目的初步启动,王晓秋调任SAIC自主品牌项目负责人、上汽股份副总经理,在主管自主品牌项目后,王晓秋牵头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罗孚全系列核心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收购,同时吸引原罗孚100多名优秀工程师加盟。然后在2006年,王晓秋成为SAIC客车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那些年,随着SAIC乘用车相继收购罗孚核心技术,并与真正收购罗孚的南汽合并,媒体纷纷追捧,看好SAIC的自主品牌花式。王晓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被这些声音冲昏头脑。相反,他不厌其烦地向员工和媒体强调:“我买了阿迪达斯,不代表我就是姚明。我们还有很多努力要做。”他不认为SAIC乘用车只能通过收购和兼并来克服技术障碍,所以他决定拨款18亿元投资建设SAIC研究所。他希望SAIC人能够在前罗孚工程师的帮助下,消化和学习从技术研发到生产管理到离线制造的整个系统能力。“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厨师来说,做一个凉菜、一个菜可能还可以,但是做一个好菜就很难了。不过,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我相信这个厨师一定能做出一桌好吃的菜。”王晓秋经常用这句话来比喻我们可以等待,也必须等待。“造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他很早就意识到,只有自己学会了技术,造车才会变得不那么神秘。“你们在合资企业里已经登峰造极,SAIC乘用车是你们实现梦想的地方。”从最早执掌SAIC自主品牌开始,王晓秋就非常重视团队的人才构成,希望将集团最优秀的资源带到自主品牌手中。所以,早在2003年,独立项目刚刚起步的时候,王晓秋在谈到自己的员工阵容时,就不禁信心满满:“上海大众的品质和上海通用的营销是世界闻名的,我的制造力量80%来自上海大众,我的营销力量80%来自上海通用,而且还是‘建制的改变’。上至老板下至厂长甚至科长,都可以直接骂人转移。”当时,的独立项目研究院副院长蒋军、工程院院长程、、副院长魏延勤等。都是汽车行业的精英。因此,王晓秋的独立项目推广得非常快。甚至找经销商,有的还和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的原经销商开过会。他们很多人看到“阵容”马上点头同意,说“我跟你干,没问题”。后来,2008年上海大众新车朗逸上市一炮而红后,王晓秋立即找到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张觉辉和朗逸造型部总设计师、高级经理邵景峰,力劝他们加盟SAIC乘用车。“你已经在合资企业中登上了顶峰,SAIC客车就是你实现梦想的地方。”“作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国没有汽车工业,就意味着中国没有民族工业。”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SAIC乘用车的“网络名人团队”成立了。"未来,上海通用的所有新车都将进行全球首发."后来随着SAIC首款车、自主品牌首款中高级车荣威750的发布,SAIC乘用车逐渐走上正轨。另一方面,王晓秋于2013年从SAIC乘用车调任上海通用汽车担任总经理。当时是上海通用最好的两年,销量达到顶峰。许多人担心它……王晓秋很难对上海通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销量下降。没想到,2014年北京车展,上海通用不仅携旗下品牌共29款车型参展,其中雪佛兰新科鲁兹全球首发。在比北京早几天的纽约车展上,雪佛兰推出了一款小型改款科鲁兹。当时,王晓秋指着全新科鲁兹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过去我们说一辆车就是全球首发,但未来我们所有的新车都是全球首发。”同时他宣布,从这款车开始,上海通用将放弃原来单纯进口产品的做法,而是和美国通用的团队一起开始研发。他想从一开始就把本地化的产品做到符合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做出符合中国人需求的东西。在王晓秋看来,做“对”比做“好”更重要。“2016年,SAIC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型绝对重磅。如果不做,可以直接质疑我。”对于SAIC乘用车而言,2014年并不平静。2014年上半年,上海大众汽车销售94万辆,同比增长20%;上海通用销售84万辆,同比增长8%。SAIC乘用车三大板块中,只有SAIC乘用车不乐观,销量10.23万辆,同比下降3.22%。自2012年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后,SAIC乘用车进入瓶劲期,在20万辆左右徘徊两年多。甚至,很多经销商已经顶不住压力,选择退网。以北京市场为例,SAIC乘用车经销商数量从鼎盛时期的11家荣威店和8家MG店减少到8家荣威店(其中4家同时销售MG)。因此,在2014年年中的股东大会上,SAIC乘用车的独立业务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和排挤。刚刚成为SAIC新任董事长的陈虹,当即决定将到上海通用仅一年的王晓秋调回自己的板块。不久,7月,SAIC客车再次移交给王晓秋。上任后,当所有人都在期待王晓秋再下狠招,挑战更高的销量目标时,王晓秋却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年销量目标从之前的26万辆下调至20万辆。他直言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没有办法。“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盲目追求销量显然存在很高的风险。砍掉6万辆的目标,不仅是给经销商减压,也是给自己时间反思布局。”反思布局一年后,2015年广汽车展上,王晓秋放出惊人一句话:“2016年,SAIC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型绝对重磅。如果不做,可以直接质疑我。”当时观众也没想到,2016年7月,荣威居然和互联网老大阿里巴巴在汽车体系上合作了。马云爸爸亲自来发布会站台,然后主角荣威RX5凭借其“互联网汽车”的概念,真的迅速逆袭,颠覆了整个市场。荣威RX5上市首月交付近万辆。第二个月销量破万,进入SUV销量前20。第四个月突破2万,创下了SAIC自主品牌前所未有的亮点时刻。很快,在产能紧张的情况下,工厂生产线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资都在默默地翻倍。那两年王晓秋一直很自豪:“以前独立板块靠墙走,现在头终于竖起来了。”“车市道路千万条,活下去是第一条。”“如果达不到目标,年底就全部下岗,一个都不留。”但在昂首挺胸的同时,王晓秋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危机。2017年,王晓秋多次对媒体表示,“2019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最残酷的一年,2019年将有很多企业被淘汰。”所以,从2018年开始,王晓秋就一直在喊,“车市道路千万条,生存是第一条。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没有销售就什么都没有,有了销售就有希望。”在王晓秋看来,只有销量才是提高和积累人气最有说服力的方案。“唯一的突破方式就是大卖。数量上去以后,第一,我们成本的压力会减轻。第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继续与供应商合作,在技术上实现更多突破,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在王晓秋看来,定价是决定销量的关键。“荣威的定价策略不是你好我好,而是你死我活。”在这种危机感和求生欲的驱动下,荣威的两款新车荣威i5和荣威i6 plus最近都在走低价高配的路线。而且,王晓秋只对团队破口大骂:“如果达不到目标,年底就全部下岗,一个都不留。”为什么?“因为竞争在这里,即使我留下来,市场也不会留下来。”去年10月,A级荣威i5的指导价仅为5.99 ~ 10.69万元,震惊四座。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荣威i5上市第二个月销量达到11799辆,第三个月达到17170辆,直接超越自主品牌主导产品吉利帝豪,跻身轿车销量榜前十。虽然最近几个月荣威i5的销量随着th的下滑而下滑……汽车市场,一直保持在1万辆左右。走同样路线的A+级车荣威i6 plus,今年3月上市。这款由朗逸原班人马打造的新车再次打出698 ~ 119800元的低价。虽然到目前为止荣威i6 plus的销量还没有公布,但王晓秋认为荣威品牌和销量不会受到低价的影响。毕竟“中国的车市,6万元销量第一的是大众,桑塔纳、捷达、Polo销量加起来都是5万辆。这个级别的自主品牌没有一个能超越大众,但是大众的品牌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他深信,只要活着“逃脱”,就是胜利。最近在网友中很流行一句话“我不知道,也不敢问。”即使这是个笑话,我也不认为我在王晓秋听说过。别人的想法是:敢说,敢做,敢做,敢为人。今年1-5月,SAIC乘用车累计销量27.26万辆,同比下降10%。未来发展趋势并不明朗,也不乐观。和大多数自主品牌一样,现在的SAIC乘用车已经走到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分水岭,究竟是爬山还是弯腰,依然充满了未知。或许,这要看敢说的王晓秋还能继续“敢说”到什么程度。
7月5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002594SZ)发布2019年6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整车销量达228072辆,同比(较上年同期)略微上涨159。
1900/1/1 0:00:00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方向从L3转向L4。
1900/1/1 0:00:007月5日晚,比亚迪官方发布其乘用车业务上半年销量数据:今年16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223180辆。其中,新能源车16月累计销量140761辆,同比增长975。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加拿大电池研究小组申请了一项新专利,该专利提供了分析锂电池电解质的方法,可有助于防止电池故障。此外,该专利申请由JeffDahn领导的特斯拉电池小组提交。
1900/1/1 0:00:00这或许是一场造势胜于销售意义的新车下线活动。2019年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在天津举行了国能93车型的量产下线仪式。
1900/1/1 0:00:006月20日,本田汽车起诉哈弗H6专利侵权一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