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3日,汽车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是继3月上海国际车展之后,世界各国汽车行业再次齐聚中国,参与盛会。根据官方说法,在海南博鳌论坛举办的这场举世瞩目的新能源盛会:“聚焦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目的是通过汇聚全球专家智慧和产业精英,探讨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凝聚产业共识,明确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探索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这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宝马集团董事傅、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安尔汉、一汽集团董事长、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北汽集团董事长、SAIC总裁陈志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等悉数到场。规格这么高,各国来朝都很直观。那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在中国举办这次峰会呢?也许看完下面的数据,你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含义。美国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总经理亚历山大·玛丽安(Alexander Marian)表示,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电动汽车和电池投资热潮。有多热?她预测,到2023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电动汽车上的总支出将达到2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万亿元)。玛丽安还表示,汽车行业在加大对电动汽车和电池投资的同时,也在寻求更多的联盟和合作伙伴,以分担更高的投资成本。无独有偶,今年1月,路透社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全球汽车制造商计划在未来5到10年内,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总共投资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4万亿元)。为电动车疯狂,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银。路透社特别分析了29家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在过去两年公布的投资和采购预算,涵盖了来自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和法国的制造商。这个分析还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全球汽车行业预计将在电动汽车上花费2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万亿元),其中45%将投资于中国!大众/奥迪/保时捷投资910亿美元。570亿美元将用于电池,455亿美元将用于中国。梅赛德斯/Smart投资了420亿美元。其中300亿将用于电池,219.5亿将流向中国。现代/起亚投资200亿美元。长安专门在中国国内市场投资150亿美元。丰田投资135亿美元,其中135亿美元用于电池。福特投资了110亿美元。菲亚特克莱斯勒投资100亿美元。日产投资100亿美元,其中45亿美元投资于中国。雷诺在中国投资100亿美元。特斯拉投资了100亿美元。其中50亿将用于电池,50亿将流入中国。通用汽车投资80亿美元。长城只在中国投资了80亿美元。宝马/MINI投资65亿美元。其中,45亿美元将用于电池,3.9亿美元将用于中国。广汽在中国投资65亿美元。JAC在中国投资了60亿美元。马恒达投资了55亿美元。吉利在中国投资50亿美元。SAIC在中国投资了5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数字不包括尚未公布的计划投资和采购资金。此外,该分析不包括汽车供应商、技术公司和其他行业的大型企业的支出,如能源、航空航天、电子和电信、IT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其他公司。如果把这些因素都算进去,全球车企在电动汽车R&D、设计、设备采购上的支出肯定会远远高于路透社分析的预算!如果按国别划分,德国在电动汽车上的投资近1400亿美元。其中约720亿流向德国本土,其余大部分流向中国。中国紧随德国之后,投资额为570亿美元,几乎全部用于中国。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如SAIC和长城汽车,可能会在电动汽车的投资方面与大众汽车、戴姆勒和通用汽车等跨国合资伙伴竞争,甚至超过它们。这些都是中国政府为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而规定的配额、信用和奖励制度带来的。美国公司在电动汽车上花费390亿美元,其中340亿美元用于国内项目,其余用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其他主要投资者包括日本(略低于240亿美元)、韩国(略低于200亿美元)和法国(略低于110亿美元)——除了日本,它们的资本流动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纵观全球,全球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总投资约为9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73.8亿元)。其中,近三分之一来自大众集团。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投入了近一半的资金。大众集团的全面电气化计划是最雄心勃勃的。它乐观地预测,到2025年,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500万辆,其中包括50辆纯电动汽车和30辆混合动力汽车。大众汽车计划为其12个全球品牌的300款车型通电,包括奥迪和保时捷。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众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市场。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声音。2018年,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生产了1640万辆乘用车,其中1120万辆销往海外。一般来说,全球每年生产的汽车中,有近五分之一是“德国原产”。同样在2018年,德国最大城市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在全球销售了1083万辆新车,其中420万辆交付给了中国消费者,占其全球总销量的38.9%。大众在中国也拥有17%的超高市场份额。中国市场也是宝马和奔驰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31.2%,并计划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要知道,奔驰在中国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德国的总和。对于这三家德国汽车公司来说,中国市场非常重要。短短九年间,德国汽车制造企业的销量从2010年的180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510多万辆,销量翻了近三倍。仅2018年,与2017年相比,产量就增长了5%。奔驰、宝马和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占中国豪华车销量的四分之三。德国汽车工业在中国的良好表现也与德国汽车大部分产自中国密切相关。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文化和消费需求与西方明显不同的国家,必须深深扎根于这个国家,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才能成长。因此,无论是最早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大众,还是21世纪后与中国车企合资的奔驰、宝马,都在不断深化本土化战略。在深化本土化战略的同时,戴姆勒、宝马、大众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三家公司都在积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加强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推动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戴姆勒与北汽集团合作,共同投资北京奔驰国产纯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同时与比亚迪一起继续加大对腾势的投资。除了EQC,未来戴姆勒将有更多的新能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大部分将在适当的时候实现国产。从2020年开始,宝马将在中国生产首款纯电动宝马品牌车型——宝马IX3,并从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地。宝马已经推出了10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预计在2023年之前至少会推出15款新的电动汽车(t……原计划在6年以内)。再看庞大的大众集团,未来两年计划在中国发布30多款新能源汽车。大众计划到2023年在电动汽车领域投资300亿欧元,到2028年推出70款电动汽车,并预计到2020年在中国市场交付约4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样在2020年,大众的模块化电动平台MEB将在中国开始本地化生产,为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大规模生产做好充分准备。无独有偶,三家德系车企的负责人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领域高速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创新精神值得学习。宝马CEO克鲁格认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的电气化进程推动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变革。中国在使用车载智能、自动驾驶、信息安全等新技术方面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中国正在从战略市场转向全球价值创造中心,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库。在迪特尔·蔡澈(dieter zetsche)看来,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数字化和新技术领域。中国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电驱动等方面发展迅速。基于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将在未来的变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说:“在智能互联领域,我相信中国的技术发展是走在前列的。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对此非常重视,尤其是开放平台上的相关合作正在推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共享出行领域,中国的发展非常显著,世界上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诞生在这里。不用说,中国一直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迪斯还直言,世界上没有其他市场能像中国这样迅速地向电气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驾驶转变。在这些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的核心驱动力。在沃尔夫斯堡年会期间,迪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效率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在中国,就像在美国一样,一些互联网巨头已经制定了标准。同样,新兴公司和移动服务提供商也极其敏捷和富有创造力。”互联网的创新精神深深影响了德国汽车制造商,他们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片热土上。第三,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已连续12个月萎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汽车制造商一直依赖中国市场实现增长。如今,中国市场面临持续下滑的风险,这让人们质疑这些公司在中国的扩张计划。事实上,在经历了20多年的增长后,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出现下滑。特别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税争端引起了消费者的焦虑,推迟了购买决定。此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冷却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彭博还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之间紧张的贸易关系和经济增长放缓,抑制了消费者信心。然而,大众、戴姆勒和宝马仍对中国政府的刺激计划保持乐观并充满信心: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在中期内再次增长,其潜力远未耗尽。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来持续推进本土化,包括本土化生产、本土化R&D等领域。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好的产品,并继续对中国业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4月16日的上海车展上,接任戴姆勒董事会主席的Ola kllenius表达了对未来的“谨慎乐观”:“戴姆勒已经实现了fir的增长……今年第四季度,预计全年都会上涨。卡伦新闻还谈到了中国的新刺激计划:“如果消费者得到减税,这总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不过,他也表示,具体效果还很难预测。但从长期来看,他预计中国的增长率将会提高。随着财富的增加,他还认为中国将有更多的人能够购买高端汽车。宝马首席财务官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中国是宝马最重要的单一市场。尽管目前市场疲软,该公司预计未来会卖出更多的汽车。彼得说:“在这个一度停滞的市场,我们将增长5-10%,并在一些领域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中低档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受目前在华销量下滑的影响最大。然而,大众汽车中国区总裁范思哲(Stephan wllenstein)在上海车展开幕前一天表示:“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轻微的信号,即未来几周中国的市场形势将会缓解,可能从下半年开始。最近,中国市场比欧洲汽车市场更不稳定。假设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能够得到建设性的解决,我们预计中国市场的整体稳定发展将得到恢复。“在车市低迷的背后,中国的新能源表现依然抢眼,没有哪个国家的新增电动车注册量超过中国。2018年约有110万辆汽车(包括四分之一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四分之三的纯电池电动汽车BEV),比上年增长80%。中国电动汽车的整体市场份额也达到了4.5%。这里未来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德国汽车行业。未来几年,德国制造商将在许多领域推出许多电动汽车,并投放市场。对于这个全新的万亿级市场,电动车又将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7月1日-3日,汽车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是继3月上海国际车展之后,世界各国汽车行业再次齐聚中国,参与盛会。根据官方说法,本次在海南博鳌论坛举办的全球瞩目的新能源盛会:“聚焦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目的是通过汇聚全球专家智慧和产业精英,探讨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凝聚产业共识,明确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探索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这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宝马集团董事傅、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安尔汉、一汽集团董事长、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北汽集团董事长、SAIC总裁陈志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等悉数到场。规格这么高,各国来朝都很直观。那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在中国举办这次峰会呢?也许看完下面的数据,你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含义。美国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总经理亚历山大·玛丽安(Alexander Marian)表示,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电动汽车和电池投资热潮。有多热?她预测,到2023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电动汽车上的总支出将达到2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万亿元)。玛丽安还表示,汽车行业在加大对电动汽车和电池投资的同时,也在寻求更多的联盟和合作伙伴,以分担更高的投资成本。无独有偶,今年1月,路透社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全球汽车制造商计划在未来5到10年内,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总共投资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4万亿元)。为电动车疯狂,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银。特别是,路透社分析了过去两年中29家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公布的投资和采购预算,涵盖了美国、中国、日本、韩国……韩国、印度、德国和法国。这个分析还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全球汽车行业预计将在电动汽车上花费2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万亿元),其中45%将投资于中国!大众/奥迪/保时捷投资910亿美元。570亿美元将用于电池,455亿美元将用于中国。梅赛德斯/Smart投资了420亿美元。其中300亿将用于电池,219.5亿将流向中国。现代/起亚投资200亿美元。长安专门在中国国内市场投资150亿美元。丰田投资135亿美元,其中135亿美元用于电池。福特投资了110亿美元。菲亚特克莱斯勒投资100亿美元。日产投资100亿美元,其中45亿美元投资于中国。雷诺在中国投资100亿美元。特斯拉投资了100亿美元。其中50亿将用于电池,50亿将流入中国。通用汽车投资80亿美元。长城只在中国投资了80亿美元。宝马/MINI投资65亿美元。其中,45亿美元将用于电池,3.9亿美元将用于中国。广汽在中国投资65亿美元。JAC在中国投资了60亿美元。马恒达投资了55亿美元。吉利在中国投资50亿美元。SAIC在中国投资了5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数字不包括尚未公布的计划投资和采购资金。此外,该分析不包括汽车供应商、技术公司和其他行业的大型企业的支出,如能源、航空航天、电子和电信、IT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其他公司。如果把这些因素都算进去,全球车企在电动汽车R&D、设计、设备采购上的支出肯定会远远高于路透社分析的预算!如果按国别划分,德国在电动汽车上的投资近1400亿美元。其中约720亿流向德国本土,其余大部分流向中国。中国紧随德国之后,投资额为570亿美元,几乎全部用于中国。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如SAIC和长城汽车,可能会在电动汽车的投资方面与大众汽车、戴姆勒和通用汽车等跨国合资伙伴竞争,甚至超过它们。这些都是中国政府为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而规定的配额、信用和奖励制度带来的。美国公司在电动汽车上花费390亿美元,其中340亿美元用于国内项目,其余用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其他主要投资者包括日本(略低于240亿美元)、韩国(略低于200亿美元)和法国(略低于110亿美元)——除了日本,它们的资本流动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纵观全球,全球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总投资约为9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73.8亿元)。其中,近三分之一来自大众集团。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投入了近一半的资金。大众集团的全面电气化计划是最雄心勃勃的。它乐观地预测,到2025年,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500万辆,其中包括50辆纯电动汽车和30辆混合动力汽车。大众汽车计划为其12个全球品牌的300款车型通电,包括奥迪和保时捷。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众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市场。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声音。2018年,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生产了1640万辆乘用车,其中1120万辆销往海外。一般来说,全球每年生产的汽车中,有近五分之一是“德国原产”。同样在2018年,德国最大城市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在全球销售了1083万辆新车,其中420万辆交付给了中国消费者,占其全球总销量的38.9%。大众在中国也拥有17%的超高市场份额。中国市场也是宝马和奔驰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31.2%,并计划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要知道,奔驰在中国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德国的总和。对于这三家德国汽车公司来说,中国市场非常重要。短短九年间,德国汽车制造企业的销量从2010年的180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510多万辆,销量翻了近三倍。仅2018年,与2017年相比,产量就增长了5%。奔驰、宝马和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占中国豪华车销量的四分之三。德国汽车工业在中国的良好表现也与德国汽车大部分产自中国密切相关。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文化和消费需求与西方明显不同的国家,必须深深扎根于这个国家,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才能成长。因此,无论是最早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大众,还是21世纪后与中国车企合资的奔驰、宝马,都在不断深化本土化战略。在深化本土化战略的同时,戴姆勒、宝马、大众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三家公司都在积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加强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推动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戴姆勒与北汽集团合作,共同投资北京奔驰国产纯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同时与比亚迪一起继续加大对腾势的投资。除了EQC,未来戴姆勒将有更多的新能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大部分将在适当的时候实现国产。从2020年开始,宝马将在中国生产首款纯电动宝马品牌车型——宝马IX3,并从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地。宝马已经推出了10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预计在2023年之前至少会推出15款新的电动汽车(t……原计划在6年以内)。再看庞大的大众集团,未来两年计划在中国发布30多款新能源汽车。大众计划到2023年在电动汽车领域投资300亿欧元,到2028年推出70款电动汽车,并预计到2020年在中国市场交付约4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样在2020年,大众的模块化电动平台MEB将在中国开始本地化生产,为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大规模生产做好充分准备。无独有偶,三家德系车企的负责人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领域高速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创新精神值得学习。宝马CEO克鲁格认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的电气化进程推动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变革。中国在使用车载智能、自动驾驶、信息安全等新技术方面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中国正在从战略市场转向全球价值创造中心,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库。在迪特尔·蔡澈(dieter zetsche)看来,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数字化和新技术领域。中国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电驱动等方面发展迅速。基于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将在未来的变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说:“在智能互联领域,我相信中国的技术发展是走在前列的。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对此非常重视,尤其是开放平台上的相关合作正在推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共享出行领域,中国的发展非常显著,世界上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诞生在这里。不用说,中国一直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迪斯还直言,世界上没有其他市场能像中国这样迅速地向电气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驾驶转变。在这些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的核心驱动力。在沃尔夫斯堡年会期间,迪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效率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在中国,就像在美国一样,一些互联网巨头已经制定了标准。同样,新兴公司和移动服务提供商也极其敏捷和富有创造力。”互联网的创新精神深深影响了德国汽车制造商,他们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片热土上。第三,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已连续12个月萎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汽车制造商一直依赖中国市场实现增长。如今,中国市场面临持续下滑的风险,这让人们质疑这些公司在中国的扩张计划。事实上,在经历了20多年的增长后,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出现下滑。特别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税争端引起了消费者的焦虑,推迟了购买决定。此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冷却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彭博还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之间紧张的贸易关系和经济增长放缓,抑制了消费者信心。然而,大众、戴姆勒和宝马仍对中国政府的刺激计划保持乐观并充满信心: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在中期内再次增长,其潜力远未耗尽。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来持续推进本土化,包括本土化生产、本土化R&D等领域。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好的产品,并继续对中国业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4月16日的上海车展上,接任戴姆勒董事会主席的Ola kllenius表达了对未来的“谨慎乐观”:“戴姆勒已经实现了fir的增长……今年第四季度,预计全年都会上涨。卡伦新闻还谈到了中国的新刺激计划:“如果消费者得到减税,这总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不过,他也表示,具体效果还很难预测。但从长期来看,他预计中国的增长率将会提高。随着财富的增加,他还认为中国将有更多的人能够购买高端汽车。宝马首席财务官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中国是宝马最重要的单一市场。尽管目前市场疲软,该公司预计未来会卖出更多的汽车。彼得说:“在这个一度停滞的市场,我们将增长5-10%,并在一些领域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中低档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受目前在华销量下滑的影响最大。然而,大众汽车中国区总裁范思哲(Stephan wllenstein)在上海车展开幕前一天表示:“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轻微的信号,即未来几周中国的市场形势将会缓解,可能从下半年开始。最近,中国市场比欧洲汽车市场更不稳定。假设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能够得到建设性的解决,我们预计中国市场的整体稳定发展将得到恢复。“在车市低迷的背后,中国的新能源表现依然抢眼,没有哪个国家的新增电动车注册量超过中国。2018年约有110万辆汽车(包括四分之一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四分之三的纯电池电动汽车BEV),比上年增长80%。中国电动汽车的整体市场份额也达到了4.5%。这里未来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德国汽车行业。未来几年,德国制造商将在许多领域推出许多电动汽车,并投放市场。对于这个全新的万亿级市场,电动车又将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加拿大电池研究小组申请了一项新专利,该专利提供了分析锂电池电解质的方法,可有助于防止电池故障。此外,该专利申请由JeffDahn领导的特斯拉电池小组提交。
1900/1/1 0:00:00这或许是一场造势胜于销售意义的新车下线活动。2019年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在天津举行了国能93车型的量产下线仪式。
1900/1/1 0:00:006月20日,本田汽车起诉哈弗H6专利侵权一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1900/1/1 0:00:00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即将召开之际,长安新能源汽车与山西省投资集团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4日在山西红灯笼体育中心北门广场举行交车仪式。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东方IC”特斯拉第二季度产销量创下新纪录,总是被质疑的马斯克总算实现了他立下的Flag。北京时间7月3日,特斯拉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产销量。
1900/1/1 0:00:002019年上半年倏然而逝,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政府补贴时代已经过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