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自达北美公司人机界面和信息娱乐工程师马修·瓦尔布埃纳(Matthew Valbuena)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使用触摸屏时,司机必须看着屏幕,这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该品牌表示将在未来的车型中取消大型中控屏幕的设计。如果说在当前崇尚“大屏”的时代一直特立独行的马自达只是一时兴起,那么最近奥迪的设计总监Marc Lichte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未来汽车中的数字显示器数量将进一步减少,HUD和语音控制系统将成为虚拟驾驶舱的关键。这是否预示着被广泛认可的大屏趋势会在某一天突然走到尽头?“大屏幕”更好的替代方案在马自达看来,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操作触摸屏,必然会对方向盘施加扭矩,导致车辆偏离预定轨迹。从实际操作的经验来看,这种观点不无道理。
还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奥迪设计总监Marc Lichte强调了“增强型HUD”和语音控制系统在减少车内屏幕数量方面的关键作用:与现阶段一些车企提供的W-HUD系统不同,“增强型HUD”更接近AR-HUD。除了目前已有的交通标志识别、巡航、导航路径提示等信息,以及增强现实(AR)技术的整合,各种信息和显示效果将更加丰富和生动。同时,AR-HUD也将成为“HUD”技术的发展方向。
根据目前公布的奥迪Q4 e-tron的内饰设计图,仪表盘前部预留的“切口”尺寸大于常规W-HUD。重点是车内中间区域只预留了一个大屏幕,与目前A7、A8车型使用的双屏MMI系统不同。换句话说,奥迪将在减少液晶屏数量方面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智能语音控制的高光计时
回顾2019 CESA,基于Android平台的新一代奥迪Connect互联系统成为焦点。系统以“适应中国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除了能够下载第三方应用,相比奔驰MBUX使用的Linux内核,“安卓”更便于构建汽车和移动出行的生态系统,比如能够在加油站实现智能支付等操作。该系统最大的亮点是将整合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为用户提供景点、餐厅等推荐服务。这可能成为这家德国公司与中国市场本地语音识别技术服务提供商的首次合作,将弥补奥迪在人机交互方面的一大弱点。
不仅仅是奥迪,自然语音识别技术现在也获得了几乎所有车企的关注。除了奥迪的connect系统,7.0时代的奔驰MBUX和宝马iDrive系统在语音识别方面也有了重大进展,向我们展示了传统车企未来发展趋势的一角。车云总结:相比特斯拉、蔚来、肖鹏等国内外“新势力”推动的大屏概念,传统车企没有理由对触控大屏的趋势进行“反思考”。传承设计只是一个方面。在如何增强功能性、降低人机沟通成本、“趋利避害”方面,传统车企对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推动是绝对被忽视的。当然,新技术无疑是发展的主线,而这并不仅限于奥迪。随着逐渐走向自动驾驶的动力,AR、VR等新技术可能成为人机交互技术产生的驱动力。奥迪等技术先锋的下一步设计也更值得期待。
据外媒报道,捷豹路虎(JaguarLandRover)正与化学公司巴斯夫(BASF)合作,试验创新回收工艺,可将塑料垃圾转变成能够用于未来车辆的新型高档材料。
1900/1/1 0:00:00坊间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的混动,另一种是其他。
1900/1/1 0:00:00近些年,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飘突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工厂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众多车企开始深度布局。
1900/1/1 0:00:00自主泊车产品正在走进公众视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将自主泊车作为一大技术升级,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自主泊车搭载进共享出行车辆,也成为自动驾驶一大商业化应用场景。
1900/1/1 0:00:00广汽新能源坚持用创新“上坡”,消化补贴退坡增加的成本。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全新的时代。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过渡期正式结束,新能源后补贴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由于可输出高能量且充电速度快,电容器在为电动汽车和手机等未来机器提供动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电容器成为储能设备的一大阻碍是,其存储的能量远远低于同等大小的电池。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