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几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目前,一笔近4.5亿元的款项正成为其奋力一搏的关键支撑。这个还需要股东大会审议,因为这4.5亿元是公司定向增发募集的剩余资金,力帆股份计划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根据监管要求,这需要股东大会批准。将募集资金永久挪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是一种有争议的做法,但对于经营困难的公司来说,往往带有“最后一搏”的色彩。但目前来看,力帆股份的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日前,力帆同批次募集并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一批资金未能按时偿还,引发监管关注。力帆股份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在偿还上述到期资金前,不会启动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相应审核程序。上述未清偿资金达3.79亿元。虽然很多上市公司扭亏并不困难,但由于多重因素,去年以来力帆的财务状况急转直下。该公司在回复中承认,这笔资金“短时间内无法归还”。力帆股份陷入了流动性问题导致一系列危机的“怪圈”,而这只是公司内部资金无法合规划转的问题。在外部融资渠道方面,力帆股份也有很多困难。在1亿元融资项目逾期、大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公司信用评级被下调的情况下,力帆股份坦言“短期内不可能募集到大额资金”。
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力帆股份在回复监管问询函时表示,将通过一系列方式获得流动资金,优先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处置闲置资产、加速应收账款催收、新增银行授信等。很难说这些方法是否能解决力帆的流动性问题,以及能解决到什么程度。7月16日,一位公司内部人士向智库君表示,汽车作为产业链庞大的基础产业,将有很大机会得到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不要期望太高。”转移资金“饮鸩止渴”?4年前的1月,力帆向7名认购者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16.63亿元,用于“汽车新产品研发”项目。但随着公司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该部分资金中有44900多万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根据现行规定,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单笔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力帆股份上述闲置资金4.49亿元分三次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最早的一次是去年7月6日,规模为3.79亿元。也就是说,这只基金将于今年7月5日到期。但力帆股份未能按时偿还这笔款项,直接导致募集资金后期使用出现“拦路虎”。7月5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3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终止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以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当晚,上交所迅速发出问询函,要求力帆说明相关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力帆股份涉及的募集资金和投资项目均为2015年1月募集,上交所关注的疑问是,为何当初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部分未能偿还,公司仍需占用另外4.5亿元募集资金。力帆表示,鉴于国内汽车行业和客户群体的变化,传统燃油车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在发生技术革新。以前的筹款项目“N……的研究和开发”将开发的一些模型汽车产品”不再满足市场需求,故决定终止,相关资金也将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从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使用募集投资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去年以来,受产销量大幅下滑等因素影响,力帆的三份财务报表均表现不佳。公司称,截至今年上半年,虽然上市主体(境内)货币资金总额为53.26亿元,但受限资金总额为42.39亿元。除了日常生产经营,公司的流动资金一直相当紧张。回过头来看,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做法有一丝“饮鸩止渴”的意味,后续一段时间的资金转移也成了问题。但对于力帆来说,这3.79亿元确实解决了“近渴”,其中2亿元用于承兑汇票,1.57亿元支付承兑汇票保证金,1300万元支付货款。流动性还能再开源吗?显然,力帆的当务之急是偿还上述3.79亿元,然后用募集资金余额4.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理想情况下,在资金支持下,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形成正向流动。但力帆最近的一系列情况可能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给其进一步融资带来困难。6月21日,力帆发布的一份2019年信用评级报告显示,联合信用将力帆股份及其债券的评级由之前的“AA”下调至“AA-”。报告指出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弱、有限所有权和使用权资产占比大、整体债务负担重、短期债务占比高、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低的潜在风险。即便如此,这份过于“友好”的评级报告还是遭到了业内一些机构的质疑。不久后,力帆股份爆出:其子公司力帆乘用车通过融资租赁向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琴金投”)融资1亿元,部分逾期。作为贷款担保人,力帆控股持有的6.04亿股上市公司股份将被冻结三年,占后者总股本的45.96%。这些事件是流动性危机的结果,是下一阶段流动性问题的原因。力帆股份在回函中坦言,公司新增融资难度加大。公开信息还显示,力帆近期的两次定增融资均“流产”,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的电站置换募集投资项目,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增,另一次是2018年上半年推出的5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因市场环境变化”最终退出。在补充流动资金方面,力帆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处置闲置资产,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增加银行信贷。截至2018年末,公司应收账款25.37亿元,其中受限9.06亿元;银行授信方面,联合资信评级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已获得银行授信额度87.29亿元,未使用额度仅5.73亿元。事实上,处置闲置资产是力帆目前“自救”的主要措施。去年10月,公司将15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改造中心,获得33.15亿元资金;12月,旗下两大汽车生产公司之一的力帆汽车被出售给新势力造车和造车,从而获得6.5亿元的交易对价,同时失去力帆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从之后的融资违约、股票冻结、降级等事件来看,这两笔钱并没有解决力帆目前的资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对乘用车项目生产基地的“处置”,是上市公司口径中的“搬迁”。力帆股份董秘在回答中小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由于环境压力大,设施相对落后,拟实施搬迁改造提升。”但智库君了解到,新工厂的选址还未确定,“搬迁”问题更像是重庆市政府给予的“过渡性”支持。在业务进展方面,上述力帆内部人士对智库君表示,汽车行业整体不景气,产销量下滑,所以力帆在不景气的情况下只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减产,消除库存。他强调,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汽车行业,不能太悲观,也不能期望太高。力帆股份几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目前,一笔近4.5亿元的款项正成为其奋力一搏的关键支撑。这个还需要股东大会审议,因为这4.5亿元是公司定向增发募集的剩余资金,力帆股份计划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根据监管要求,这需要股东大会批准。将募集资金永久挪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是一种有争议的做法,但对于经营困难的公司来说,往往带有“最后一搏”的色彩。但目前来看,力帆股份的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日前,力帆同批次募集并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一批资金未能按时偿还,引发监管关注。力帆股份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在偿还上述到期资金前,不会启动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相应审核程序。上述未清偿资金达3.79亿元。虽然很多上市公司扭亏并不困难,但由于多重因素,去年以来力帆的财务状况急转直下。该公司在回复中承认,这笔资金“短时间内无法归还”。力帆股份陷入了流动性问题导致一系列危机的“怪圈”,而这只是公司内部资金无法合规划转的问题。在外部融资渠道方面,力帆股份也有很多困难。在1亿元融资项目逾期、大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公司信用评级被下调的情况下,力帆股份坦言“短期内不可能募集到大额资金”。
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力帆股份在回复监管问询函时表示,将通过一系列方式获得流动资金,优先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处置闲置资产、加速应收账款催收、新增银行授信等。很难说这些方法是否能解决力帆的流动性问题,以及能解决到什么程度。7月16日,一位公司内部人士向智库君表示,汽车作为产业链庞大的基础产业,将有很大机会得到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不要期望太高。”转移资金“饮鸩止渴”?4年前的1月,力帆向7名认购者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16.63亿元,用于“汽车新产品研发”项目。但随着公司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该部分资金中有44900多万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根据现行规定,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单个期限不得超过……ed 12个月。力帆股份上述闲置资金4.49亿元分三次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最早的一次是去年7月6日,规模为3.79亿元。也就是说,这只基金将于今年7月5日到期。但力帆股份未能按时偿还这笔款项,直接导致募集资金后期使用出现“拦路虎”。7月5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3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终止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以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当晚,上交所迅速发出问询函,要求力帆说明相关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力帆股份涉及的募集资金和投资项目均为2015年1月募集,上交所关注的疑问是,为何当初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部分未能偿还,公司仍需占用另外4.5亿元募集资金。力帆表示,鉴于国内汽车行业和客户群体的变化,传统燃油车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在发生技术革新。前次募投项目“汽车新产品研发”拟开发的部分车型已不满足市场需求,故决定终止,相关资金也将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从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使用募集投资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去年以来,受产销量大幅下滑等因素影响,力帆的三份财务报表均表现不佳。公司称,截至今年上半年,虽然上市主体(境内)货币资金总额为53.26亿元,但受限资金总额为42.39亿元。除了日常生产经营,公司的流动资金一直相当紧张。回过头来看,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做法有一丝“饮鸩止渴”的意味,后续一段时间的资金转移也成了问题。但对于力帆来说,这3.79亿元确实解决了“近渴”,其中2亿元用于承兑汇票,1.57亿元支付承兑汇票保证金,1300万元支付货款。流动性还能再开源吗?显然,力帆的当务之急是偿还上述3.79亿元,然后用募集资金余额4.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理想情况下,在资金支持下,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形成正向流动。但力帆最近的一系列情况可能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给其进一步融资带来困难。6月21日,力帆发布的一份2019年信用评级报告显示,联合信用将力帆股份及其债券的评级由之前的“AA”下调至“AA-”。报告指出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弱、有限所有权和使用权资产占比大、整体债务负担重、短期债务占比高、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低的潜在风险。即便如此,这份过于“友好”的评级报告还是遭到了业内一些机构的质疑。不久后,力帆股份爆出:其子公司力帆乘用车通过融资租赁向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琴金投”)融资1亿元,部分逾期。作为贷款担保人,力帆控股持有的6.04亿股上市公司股份将被冻结三年,占后者总股本的45.96%。这些事件是流动性危机的结果,是下一阶段流动性问题的原因。力帆股份在回函中坦言,公司新增融资难度加大。公开信息还显示,力帆近期的两次定增融资均“流产”,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的电站置换募集投资项目,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增,另一次是2018年上半年推出的5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因市场环境变化”最终退出。在补充流动资金方面,力帆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处置闲置资产……ets,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增加银行信贷。截至2018年末,公司应收账款25.37亿元,其中受限9.06亿元;银行授信方面,联合资信评级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已获得银行授信额度87.29亿元,未使用额度仅5.73亿元。事实上,处置闲置资产是力帆目前“自救”的主要措施。去年10月,公司将15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改造中心,获得33.15亿元资金;12月,旗下两大汽车生产公司之一的力帆汽车被出售给新势力造车和造车,从而获得6.5亿元的交易对价,同时失去力帆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从之后的融资违约、股票冻结、降级等事件来看,这两笔钱并没有解决力帆目前的资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对乘用车项目生产基地的“处置”,是上市公司口径中的“搬迁”。力帆股份董秘在回答中小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由于环境压力大,设施相对落后,拟实施搬迁改造提升。”但智库君了解到,新工厂的选址还未确定,“搬迁”问题更像是重庆市政府给予的“过渡性”支持。在业务进展方面,上述力帆内部人士对智库君表示,汽车行业整体不景气,产销量下滑,所以力帆在不景气的情况下只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减产,消除库存。他强调,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汽车行业,不能太悲观,也不能期望太高。
在中国,福特汽车早已经家喻户晓。作为进入中国较早的海外品牌,福特从1993年就开始在华建立经销商销售进口车,从而逐渐为人所熟知。
1900/1/1 0:00:00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将挂牌交易。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亿华通作为氢燃料燃料电池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拟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上周被上交所受理。
1900/1/1 0:00:00吕氏春秋有云:“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这句话,用来形容今天宁德时代与丰田的合作,似乎颇为合适。而这其中,“招”便是指整个新能源市场。
1900/1/1 0:00:00一提到蔚来,你最先会想到什么?ES8?ES6?李斌?自燃?召回?换电?半成品?38号?奶妈车?以上所有词汇里,争议最大的就是蔚来的“换电”喜欢的,就差把这套技术捧上云霄了而不喜欢的,
1900/1/1 0:00:00最近有消息称,马自达将拒绝在车内使用大屏。我没深究消息的来源,暂且认为消息属实,在车载大屏泛滥的今天,这份坚持和倔强倒是像极了马自达的做法。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据外媒报道,最新的研究显示,在今年5月,有一款电动汽车使用了全世界16的电池总产能,而这辆车就是特斯拉公司所生产的Model3。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