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欢迎北汽集团投资》戴姆勒在官网做了一个“很中国”的标题,大股东吉利没有享受到。同样,戴姆勒的另一个著名合作伙伴比亚迪也相当羡慕。7月23日,北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为加强双方的长期战略合作,将投资戴姆勒股份公司,目前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5%的股份。本次交易包括2.48%的直接持股,以及获得相当于2.52%股份的额外投票权的权利。据彭博新闻报道,BAIC获得了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并支付了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成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东。吉利李书福仍是第一大股东。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背后站着三个“中国人”——吉利、BAIC和比亚迪。这与其说是大联盟,不如说是游戏。BAIC花了六年时间才最终加入戴姆勒董事会,而BAIC似乎一直是戴姆勒的座上宾。BAIC和戴姆勒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BAIC和吉普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1998年,戴姆勒-奔驰与Jeep母公司克莱斯勒(戴克集团)合并。2005年,BAIC和戴克集团北京吉普重组,更名为“北京奔驰-戴克”。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批国产奔驰E级和奔驰c级车的尾部都贴有北京奔驰-戴克的尾标。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分道扬镳。2010年,北京奔驰-戴克更名为北京奔驰。2013年,BAIC与戴姆勒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交付书,宣布双方实质性进入新的合作阶段。这一被称为“北戴河”的合作为今天BAIC和戴姆勒的交叉持股奠定了基础。今年,BAIC“抢先一步”。当年11月,戴姆勒以6.25亿欧元收购了北汽集团子公司BAIC 12%的股份。同时,北汽集团和戴姆勒集团在双方合资公司北京奔驰的持股比例也由之前的50: 50变更为51: 49。虽然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较大,但戴姆勒入股后,BAIC入股达美的交易一直被拖延。在2015年北京奔驰十周年庆典上,BAIC董事长徐和谊公开表示,BAIC将入股奔驰,但迟迟不见下文。BAIC董事长徐和谊花了6年时间才达成BAIC入股戴姆勒的交易。此前有传言称,如果BAIC成功收购戴姆勒股份,将意味着戴姆勒提高持股比例的那一天即将到来。因为今年年初,宝马集团将在华晨和宝马的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中持股比例提高到75%。随着外资“50%股比上限”的放开,一些弱势自主品牌在合资过程中的权益受到进一步挤压。BAIC,其表现不是很漂亮,被认为是第二次辉煌。2018年寒冬,北京奔驰连续九年实现两位数销量增长,全年销售48.5万辆,成为为数不多超额完成销售目标的品牌。如此快速的增长也使得中国市场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北京奔驰成为BAIC 90%的利润来源。相反,去年BAIC的自有品牌京品亏损35亿。BAIC和戴姆勒之间的权力斗争似乎正在悄悄上演。“备胎”比亚迪除了比亚迪之外,还与戴姆勒有一家合资企业。戴姆勒董事会主席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与比亚迪董事会主席王传福2010年5月,比亚迪与戴姆勒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两年后,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推出了中国第一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DENZA腾势。同年4月,合资公司在北京车展上推出DENZA腾势概念车。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腾势并不是辉煌的前奏,而是一条充满反讽的路。2015年至2018年,腾势汽车销量分别为2888辆、2287辆、4713辆和1974辆;2019年1-4月,交出了129份尴尬的数据。业绩方面,2015年至2018年,腾势汽车营业收入分别为4.84亿元、4.32亿元、9.75亿元和4.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69亿元、-13亿元、-4.77亿元和-8.88亿元,连续四年亏损。但有趣的是,戴姆勒和比亚迪都不嫌弃这个“害群之马”。今年2月和5月,双方分别出资2亿元和1.5亿元,延续腾势输血的生命。据统计,2012年以来,双方对腾势新能源进行了7次增资,股比保持在50: 50。经过五年的尴尬,腾势概念X终于开口说话了。6月1日,腾势携全球首款全新概念车Concept X亮相深港澳车展,这将是腾势品牌的第二款车型。新车定位于7座SUV,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官方计划量产版本将于2020年初交付。7月1日起,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负责腾势部分业务的运营,包括销售、市场营销及品牌传播、客户服务、网络开发等。这意味着腾势将正式加入奔驰的销售体系。戴姆勒对腾势的痴迷,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上的成就密不可分。2018年,比亚迪共销售新车52.07万辆,同比增长27.09%,其中新能源汽车24.78万辆,燃油汽车27.29万辆。新能源车和超燃车销量平分秋色。截至今年前6个月,比亚迪共销售新车22万辆,同比增长1.5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辆,占比64%。更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524.22亿元,同比增长34.21%,占集团收入的40.31%。而这个数字到今年还会进一步提高。戴姆勒的新能源汽车蓝图正在慢慢浮现,但这张地图上的第一选择不是比亚迪。今年年初,戴姆勒还表示,2030年,奔驰品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总销量将达到1270万辆,占其总销量的50%以上。早在2017年,BAIC与戴姆勒签署协议,投资50亿元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和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汽车。今年2月,双方将此次合作的投资金额上调至119亿元。所以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关系还不够“铁”。这也造成了一种声势,逐渐被外界定义为戴姆勒应对“双积分”政策的一手B计划。“野蛮人”吉利持股,和不持股的不一样。吉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去年年初,有消息称吉利有意要约收购戴姆勒,但遭到拒绝,并表示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戴姆勒。于是,李老板开始了他的买买买,成为了戴姆勒公司的最大股东。今年2月,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通过旗下海外企业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有投票权股份,耗资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77亿元),吉利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股东。入股后,双方很快就有了行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戴姆勒董事会主席蔡澈(dieter zetsche)博士担任试水。去年10月,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将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今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占50%的股份。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R&D中心负责工程研发。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吉利终于拿到了智能电动车项目……据报道,吉利未能在戴姆勒董事会中获得一个席位,也没有与戴姆勒就核心技术或品牌进行明确合作。与BAIC手里“胖胖的”奔驰品牌相比,smart更像是戴姆勒的“弃子”。Smart品牌诞生了25年,但20多年来一直亏损,也拖累了奔驰的整体业绩。据Evercore ISI估计,smart每年亏损5亿到7亿欧元。一些金融分析师估计,自1998年推出第一款产品以来,smart已累计亏损数十亿欧元。2017年smart全球销量为13.6万辆,同比下降6%。2018年,smart全球销量为12.9万辆,同比下降4.6%,不及奔驰225万辆年销量的零头。今年退休的戴姆勒前首席执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是这一紧凑型汽车品牌的积极支持者,但他的继任者康宋林(Kang)被认为对这一微型车部门不太热衷。偏偏吉利的出现,接受了这个“潜力无限的25岁少年”。写于最后几天,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戴姆勒排名第18位。北汽集团排名第129位;吉利排名第220位;比亚迪还在世界500强的门外徘徊。显然,戴姆勒更喜欢BAIC这位官阶很高的国企老搭档,但同时也没有忘记,它仍然拥有吞下BAIC手中合资公司这块“肥肉”的权利。对BAIC来说,六年后,徐和谊终于在戴姆勒董事会赢得了一席之地。这可能是李书福和王传福两位民营企业家羡慕的。今年退休的蔡澈(Dieter zetsche)堪称戴姆勒“中国化”(最右)的推动者,但别忘了李书福和王传福都是第一代企业家,吉利和比亚迪都是从“死堆”中走出来的民营自主品牌。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就看戴姆勒的脸色了。《戴姆勒欢迎北汽集团投资》戴姆勒在官网做了一个“很中国”的标题,大股东吉利没有享受到。同样,戴姆勒的另一个著名合作伙伴比亚迪也相当羡慕。7月23日,北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为加强双方的长期战略合作,将投资戴姆勒股份公司,目前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5%的股份。本次交易包括2.48%的直接持股,以及获得相当于2.52%股份的额外投票权的权利。据彭博新闻报道,BAIC获得了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并支付了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成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东。吉利李书福仍是第一大股东。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背后站着三个“中国人”——吉利、BAIC和比亚迪。这与其说是大联盟,不如说是游戏。BAIC花了六年时间才最终加入戴姆勒董事会,而BAIC似乎一直是戴姆勒的座上宾。BAIC和戴姆勒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BAIC和吉普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1998年,戴姆勒-奔驰与Jeep母公司克莱斯勒(戴克集团)合并。2005年,BAIC和戴克集团北京吉普重组,更名为“北京奔驰-戴克”。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批国产奔驰E级和奔驰c级车的尾部都贴有北京奔驰-戴克的尾标。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分道扬镳。2010年,北京奔驰-戴克更名为北京奔驰。2013年,BAIC与戴姆勒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交付书,宣布双方实质性进入新的合作阶段。这一被称为“北戴河”的合作为今天BAIC和戴姆勒的交叉持股奠定了基础。今年,BAIC“抢先一步”。当年11月,戴姆勒以6.25亿欧元收购了北汽集团子公司BAIC 12%的股份。同时,北汽集团和戴姆勒集团在双方合资公司北京奔驰的持股比例也由之前的50: 50变更为51: 49。虽然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较大,但戴姆勒入股后,BAIC入股达美的交易一直被拖延。在2015年北京奔驰十周年庆典上,BAIC董事长徐和谊公开表示,BAIC将入股奔驰,但迟迟不见下文。BAIC董事长徐和谊花了6年时间才达成BAIC入股戴姆勒的交易。此前有传言称,如果BAIC成功收购戴姆勒股份,将意味着戴姆勒提高持股比例的那一天即将到来。因为今年年初,宝马集团将在华晨和宝马的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中持股比例提高到75%。随着外资“50%股比上限”的放开,一些弱势自主品牌在合资过程中的权益受到进一步挤压。BAIC,其表现不是很漂亮,被认为是第二次辉煌。2018年寒冬,北京奔驰连续九年实现两位数销量增长,全年销售48.5万辆,成为为数不多超额完成销售目标的品牌。如此快速的增长也使得中国市场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北京奔驰成为BAIC 90%的利润来源。相反,去年BAIC的自有品牌京品亏损35亿。BAIC和戴姆勒之间的权力斗争似乎正在悄悄上演。比亚迪,t……“备胎”,也与戴姆勒有合资企业,以及比亚迪。戴姆勒董事会主席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与比亚迪董事会主席王传福2010年5月,比亚迪与戴姆勒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两年后,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推出了中国第一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DENZA腾势。同年4月,合资公司在北京车展上推出DENZA腾势概念车。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腾势并不是辉煌的前奏,而是一条充满反讽的路。2015年至2018年,腾势汽车销量分别为2888辆、2287辆、4713辆和1974辆;2019年1-4月,交出了129份尴尬的数据。业绩方面,2015年至2018年,腾势汽车营业收入分别为4.84亿元、4.32亿元、9.75亿元和4.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69亿元、-13亿元、-4.77亿元和-8.88亿元,连续四年亏损。但有趣的是,戴姆勒和比亚迪都不嫌弃这个“害群之马”。今年2月和5月,双方分别出资2亿元和1.5亿元,延续腾势输血的生命。据统计,2012年以来,双方对腾势新能源进行了7次增资,股比保持在50: 50。经过五年的尴尬,腾势概念X终于开口说话了。6月1日,腾势携全球首款全新概念车Concept X亮相深港澳车展,这将是腾势品牌的第二款车型。新车定位于7座SUV,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官方计划量产版本将于2020年初交付。7月1日起,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负责腾势部分业务的运营,包括销售、市场营销及品牌传播、客户服务、网络开发等。这意味着腾势将正式加入奔驰的销售体系。戴姆勒对腾势的痴迷,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上的成就密不可分。2018年,比亚迪共销售新车52.07万辆,同比增长27.09%,其中新能源汽车24.78万辆,燃油汽车27.29万辆。新能源车和超燃车销量平分秋色。截至今年前6个月,比亚迪共销售新车22万辆,同比增长1.5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辆,占比64%。更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524.22亿元,同比增长34.21%,占集团收入的40.31%。而这个数字到今年还会进一步提高。戴姆勒的新能源汽车蓝图正在慢慢浮现,但这张地图上的第一选择不是比亚迪。今年年初,戴姆勒还表示,2030年,奔驰品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总销量将达到1270万辆,占其总销量的50%以上。早在2017年,BAIC与戴姆勒签署协议,投资50亿元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和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汽车。今年2月,双方将此次合作的投资金额上调至119亿元。所以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关系还不够“铁”。这也造成了一种声势,逐渐被外界定义为戴姆勒应对“双积分”政策的一手B计划。“野蛮人”吉利持股,和不持股的不一样。吉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去年年初,有消息称吉利有意要约收购戴姆勒,但遭到拒绝,并表示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戴姆勒。于是,李老板开始了他的买买买,成为了戴姆勒公司的最大股东。今年2月,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通过旗下海外企业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有投票权股份,耗资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77亿元),吉利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股东。入股后,双方很快就有了行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戴姆勒董事会主席蔡澈(dieter zetsche)博士担任试水。去年10月,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将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今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占50%的股份。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R&D中心负责工程研发。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吉利终于拿到了智能电动车项目……据报道,吉利未能在戴姆勒董事会中获得一个席位,也没有与戴姆勒就核心技术或品牌进行明确合作。与BAIC手里“胖胖的”奔驰品牌相比,smart更像是戴姆勒的“弃子”。Smart品牌诞生了25年,但20多年来一直亏损,也拖累了奔驰的整体业绩。据Evercore ISI估计,smart每年亏损5亿到7亿欧元。一些金融分析师估计,自1998年推出第一款产品以来,smart已累计亏损数十亿欧元。2017年smart全球销量为13.6万辆,同比下降6%。2018年,smart全球销量为12.9万辆,同比下降4.6%,不及奔驰225万辆年销量的零头。今年退休的戴姆勒前首席执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是这一紧凑型汽车品牌的积极支持者,但他的继任者康宋林(Kang)被认为对这一微型车部门不太热衷。偏偏吉利的出现,接受了这个“潜力无限的25岁少年”。写于最后几天,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戴姆勒排名第18位。北汽集团排名第129位;吉利排名第220位;比亚迪还在世界500强的门外徘徊。显然,戴姆勒更喜欢BAIC这位官阶很高的国企老搭档,但同时也没有忘记,它仍然拥有吞下BAIC手中合资公司这块“肥肉”的权利。对BAIC来说,六年后,徐和谊终于在戴姆勒董事会赢得了一席之地。这可能是李书福和王传福两位民营企业家羡慕的。今年退休的蔡澈(Dieter zetsche)堪称戴姆勒“中国化”(最右)的推动者,但别忘了李书福和王传福都是第一代企业家,吉利和比亚迪都是从“死堆”中走出来的民营自主品牌。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就看戴姆勒的脸色了。
许家印又在“买买买”了。德国时间7月23日,恒大宣布与德国hofer成立合资公司,并持有合资公司67股份。
1900/1/1 0:00:00之前,2019年CNCAP第二批碰撞结果出炉,测试的9款车型中有四款是纯电动车,
1900/1/1 0:00:00时代在巨变,欧洲在努力不被抛下。当电动汽车成为市场主流时,中国可能会将电池市场彻底垄断。
1900/1/1 0:00:00本周,蔚来汽车在北京成立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蔚来汽车李斌,注册资本70亿,注册地址则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谷一街10号院6号楼。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Lyft官网)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23日,为促进无人监管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Lyft发布了一个自动驾驶汽车数据集,而且该公司表示这是同类数据集中最大的,现在,
1900/1/1 0:00:00“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电池原材料可能面临供应短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