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宋Pro DM三擎变双擎透露出怎样的信息?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比亚迪宋Pro上市。不知道比亚迪是真的“做功”,还是迪粉真的很强。总之对卡叔的印象太好了,宋Pro DM版从三引擎变成了双引擎(主要驱动形式),很少被提及或讨论。当然,大家不要以为卡叔是来找茬的。看过卡叔对宋Pro评论的人应该知道卡叔对这款新车的态度:和大家一样,比较看好。在这里,卡叔要重点说的是从三个引擎到两个引擎的变化。而且这件事也不是针对宋Pro DM,而是想找一个可能不被人注意的趋势信息。首先说一下三个发动机改成两个发动机是怎么回事:老款比亚迪宋DM采用双电机布局,即前后桥各有一个电机(P3+P4),和发动机一起就是一个“三个发动机”。宋Pro DM的性能版,也就是它的主力版,在后轮轴上只有一个电机(P4)而不是前轴,加上发动机,就成了“双擎”(P0辅助电机不算)。因为去掉了一个电机,所以它的加速度从4秒+变成了6秒+。注意,这里卡叔说的是“主”,顶配四驱高能版依然是P0+P3+P4的3电机组合,但不是本文的目标。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电驱诞生以来,在打“性能牌”电驱时代刚刚到来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品牌就是海外的特斯拉和国内的比亚迪。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技术革新,电池技术突破,各种黑科技等等。然而最直观印象最深刻的原因其实是:性能。卡叔还记得,特斯拉Model S诞生的时候,人们谈论最多的不是它的机芯外观,也不是它的续航能力如何,更不是“在动力电池领域率先使用三元锂”这样的尖端话题。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加速,加速,再加速。百公里加速轻松“扑灭”了之前被顶礼膜拜的各种燃油高性能车型。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数据其实并不是最抢眼的。这些车的实际性能比数据更加夸张和“神奇”。我们现在都知道原因了,这是由于电动机和燃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本质区别。电机可以达到静态峰值最大扭矩,这恰恰是燃油车的最薄弱点。所以在实际驾驶中,即使百公里加速相当,电动车的起步加速也远胜于燃油车。突然踩下“开关”瞬间的推背感,像特斯拉Model S高性能版,在燃油车的量产车上可能找不到。就连唐DM此刻的味道也是宝马X5M体会不到的。这种革命性的对比带来了如此多的感官刺激,以至于许多电动车车主经常炫耀说“踩开关让副驾驶看起来很苍白。”从驾驶的角度来说,这种燃油车从未体验过的加速,让很多车主用“中”、“吸”来形容。■与同性能燃油车的价格对比更抢眼,但性能不足以刷新眼球。让人们再次意识到的是,电驱动要实现这些似乎“很容易”,而且可以用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做到。比如特斯拉Model S,当时的加速能做到3.5秒以内,这是燃油车领域很多比它贵一倍的车都做不到的。现在,这种对比更加强烈。比如高性能版Model S,百公里加速到2.6秒的BT。这在所有高性能(燃油版)房车中没有对手。甚至强大如法拉利812 Superfast (6.5L发动机,售价近500万,800马力);兰博基尼aventa dor svj(700多万价位,770马力V12)等等,都做不到。几款燃油量产车之后,恐怕只有8.0T的布加迪Veveyor能在这一项超越高性能版的Model S。但是,那辆车的价格,你知道,差不多可以买30个Model S高性能版了...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比亚迪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精彩。因为与特斯拉相比,比亚迪产品的价格更加亲民,更容易与同性能的燃油车价格形成强烈对比。比如唐DM推出的时候,不到5秒的加速就能超越8缸的X5 xDrive 50i,简直不可思议。“热议”也成了一种天性——不仅仅是因为比亚迪出人意料地做到了这一点,关键是两者在价格和定位上的反差太强了。■电传动作为新生事物,需要一种更简单粗暴的推广方式。但是,这种车真的需要这么强的加速吗?或许你会说:当然,那么多人执着于买特斯拉是个例子;那些唐车主们的各种“秒日对秒”的绝技就是例证。也许你还会说:如果你不需要,那些超跑和AMG就没有价值了。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他混淆了“特定情境下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和“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主流需求”。其实对于主流消费群体来说,3秒以上4秒以上的加速纯粹是“性能过剩”,“不值钱”。既然如此,这些新能源厂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们“撒”了吗?特斯拉和比亚迪都证明了他们的产品策略是成功的。没有这3秒和4秒的加速,他们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这种看似“纠结”和“矛盾”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刷新认知。说的更直白一点,这其实是一种营销推广的手段。电传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被接受的过程。如何让人快速接受?如果从节能环保、省钱省油的角度推广,看起来“高大上”,但很难说服人们为此买单。所以要想让市场快速接受这个新物种,就需要一个更“简单粗暴”的特征来刷新人们的认知。这个功能几乎是神奇的加速。■电驱动技术的特点正好满足了“简单粗暴提升”的核心需求。为什么很多厂商不约而同的想到加速?很简单:电驱动的天然特性造就了它。电驱动并不是什么尖端技术,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了。公共汽车、铁路和电力驱动早已普及。性能方面,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轻松提升性能(相对于燃油技术)。这不仅仅是因为纯电的静态峰值扭矩特性,更是因为“小钱小尺寸”条件下电机的加速度被夸大了,燃油车要实现这一点,不得不开发V8、V12、W16,积累N个以上的涡轮增压器。然后要反复调试,传输要匹配...虽然这个BT的加速对车主来说可能是“不必要的”,但在当时它的价值是非常可观的。注意,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性能价值”,而是“推广价值”——它能立刻让人感受到纯电与传统燃油驱动汽车的本质区别,从而唤起人们对电驱动的关注和认知,最终推动电驱动的逐渐普及。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电机可以实现从4缸到12缸的跨越,成本增加很少,体积和重量完全可控。也许你不认同,但你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纯电、插电这些新能源绝对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获得如此的认可和普及。这些只是“全行业”。这种性能标榜对自身品牌的推广作用更明显。这也是这些品牌早期热衷于此的更直接原因。特斯拉就不用说了。如果不是这次“BT表演”,绝对不会有现在的地位(可以挑战BBA)。比亚迪也是。在电驱时代到来之前,比亚迪是一个“低”品牌。其品牌价值无法与一线自主品牌相比。但自从其推出唐DM,发布一系列产品计划,喊出542的口号后,比亚迪品牌立刻像“咸鱼翻身”了。由此,比亚迪基本成为了中国新能源第一品牌(至少到目前为止)。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总结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说了这么多,似乎没有触及到文章开头的话题。然而,这些绝不是废话。只有理解了电驱性能牌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真的为了追求性能,更多的是为了推广和刷新认知的需要,才能找到目前比亚迪乃至未来更多新能源厂商产品研发“性能下降”的逻辑,这一点我们会在下期讲到。比亚迪宋Pro上市。不知道比亚迪是真的“做功”,还是迪粉真的很强。总之对卡叔的印象太好了,歌Pro DM版有变化……从三个发动机到两个发动机(主要驱动形式),而且很少被提及或讨论。当然,大家不要以为卡叔是来找茬的。看过卡叔对宋Pro评论的人应该知道卡叔对这款新车的态度:和大家一样,比较看好。在这里,卡叔要重点说的是从三个引擎到两个引擎的变化。而且这件事也不是针对宋Pro DM,而是想找一个可能不被人注意的趋势信息。首先说一下三个发动机改成两个发动机是怎么回事:老款比亚迪宋DM采用双电机布局,即前后桥各有一个电机(P3+P4),和发动机一起就是一个“三个发动机”。宋Pro DM的性能版,也就是它的主力版,在后轮轴上只有一个电机(P4)而不是前轴,加上发动机,就成了“双擎”(P0辅助电机不算)。因为去掉了一个电机,所以它的加速度从4秒+变成了6秒+。注意,这里卡叔说的是“主”,顶配四驱高能版依然是P0+P3+P4的3电机组合,但不是本文的目标。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电驱诞生以来,在打“性能牌”电驱时代刚刚到来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品牌就是海外的特斯拉和国内的比亚迪。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技术革新,电池技术突破,各种黑科技等等。然而最直观印象最深刻的原因其实是:性能。卡叔还记得,特斯拉Model S诞生的时候,人们谈论最多的不是它的机芯外观,也不是它的续航能力如何,更不是“在动力电池领域率先使用三元锂”这样的尖端话题。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加速,加速,再加速。百公里加速轻松“扑灭”了之前被顶礼膜拜的各种燃油高性能车型。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数据其实并不是最抢眼的。这些车的实际性能比数据更加夸张和“神奇”。我们现在都知道原因了,这是由于电动机和燃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本质区别。电机可以达到静态峰值最大扭矩,这恰恰是燃油车的最薄弱点。所以在实际驾驶中,即使百公里加速相当,电动车的起步加速也远胜于燃油车。突然踩下“开关”瞬间的推背感,像特斯拉Model S高性能版,在燃油车的量产车上可能找不到。就连唐DM此刻的味道也是宝马X5M体会不到的。这种革命性的对比带来了如此多的感官刺激,以至于许多电动车车主经常炫耀说“踩开关让副驾驶看起来很苍白。”从驾驶的角度来说,这种燃油车从未体验过的加速,让很多车主用“中”、“吸”来形容。■与同性能燃油车的价格对比更抢眼,但性能不足以刷新眼球。让人们再次意识到的是,电驱动要实现这些似乎“很容易”,而且可以用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做到。比如特斯拉Model S,当时的加速能做到3.5秒以内,这是燃油车领域很多比它贵一倍的车都做不到的。现在,这种对比更加强烈。比如高性能版Model S,百公里加速到2.6秒的BT。这在所有高性能(燃油版)房车中没有对手。甚至强大如法拉利812 Superfast (6.5L发动机,售价近500万,800马力);兰博基尼aventa dor svj(700多万价位,770马力V12)等等,都做不到。几款燃油量产车之后,恐怕只有8.0T的布加迪Veveyor能在这一项超越高性能版的Model S。但是,那辆车的价格,你知道,差不多可以买30个Model S高性能版了...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比亚迪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精彩。因为与特斯拉相比,比亚迪产品的价格更加亲民,更容易与同性能的燃油车价格形成强烈对比。比如唐DM推出的时候,不到5秒的加速就能超越8缸的X5 xDrive 50i,简直不可思议。“热议”也成了一种天性——不仅仅是因为比亚迪出人意料地做到了这一点,关键是两者在价格和定位上的反差太强了。■电传动作为新生事物,需要一种更简单粗暴的推广方式。但是,这种车真的需要这么强的加速吗?或许你会说:当然,那么多人执着于买特斯拉是个例子;那些唐车主们的各种“秒日对秒”的绝技就是例证。也许你还会说:如果你不需要,那些超跑和AMG就没有价值了。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他混淆了“特定情境下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和“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主流需求”。其实对于主流消费群体来说,3秒以上4秒以上的加速纯粹是“性能过剩”,“不值钱”。既然如此,这些新能源厂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们“撒”了吗?特斯拉和比亚迪都证明了他们的产品策略是成功的。没有这3秒和4秒的加速,他们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这种看似“纠结”和“矛盾”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刷新认知。说的更直白一点,这其实是一种营销推广的手段。电传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被接受的过程。如何让人快速接受?如果从节能环保、省钱省油的角度推广,看起来“高大上”,但很难说服人们为此买单。所以要想让市场快速接受这个新物种,就需要一个更“简单粗暴”的特征来刷新人们的认知。这个功能几乎是神奇的加速。■电驱动技术的特点正好满足了“简单粗暴提升”的核心需求。为什么很多厂商不约而同的想到加速?很简单:电驱动的天然特性造就了它。电驱动并不是什么尖端技术,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了。公共汽车、铁路和电力驱动早已普及。性能方面,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轻松提升性能(相对于燃油技术)。这不仅仅是因为纯电的静态峰值扭矩特性,更是因为“小钱小尺寸”条件下电机的加速度被夸大了,燃油车要实现这一点,不得不开发V8、V12、W16,积累N个以上的涡轮增压器。然后要反复调试,传输要匹配...虽然这个BT的加速对车主来说可能是“不必要的”,但在当时它的价值是非常可观的。注意,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性能价值”,而是“推广价值”——它能立刻让人感受到纯电与传统燃油驱动汽车的本质区别,从而唤起人们对电驱动的关注和认知,最终推动电驱动的逐渐普及。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电机可以实现从4缸到12缸的跨越,成本增加很少,体积和重量完全可控。也许你不认同,但你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纯电、插电这些新能源绝对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获得如此的认可和普及。这些只是“全行业”。这种性能标榜对自身品牌的推广作用更明显。这也是这些品牌早期热衷于此的更直接原因。特斯拉就不用说了。如果不是这次“BT表演”,绝对不会有现在的地位(可以挑战BBA)。比亚迪也是。在电驱时代到来之前,比亚迪是一个“低”品牌。其品牌价值无法与一线自主品牌相比。但自从其推出唐DM,发布一系列产品计划,喊出542的口号后,比亚迪品牌立刻像“咸鱼翻身”了。由此,比亚迪基本成为了中国新能源第一品牌(至少到目前为止)。

BYD, Tesla, Model S, BMW, Ferrari

■总结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说了这么多,似乎没有触及到文章开头的话题。然而,这些绝不是废话。只有理解了电驱性能牌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真的为了追求性能,更多的是为了推广和刷新认知的需要,才能找到目前比亚迪乃至未来更多新能源厂商产品研发“性能下降”的逻辑,这一点我们会在下期讲到。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Model S宝马法拉利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电池被撞变形竟然还没起火!Tesla Model 3经历高速碰撞后展现惊人防火性

近日,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中,一辆Model3严重损毁,所幸车主和乘客都只是受了轻伤,而在这起事故之后,调查专家们对事故车辆进行了拆解,发现电池板即便在遭受到严重撞击变形后,

1900/1/1 0:00:00
要借他山之石挽救海马 景柱的“第一柱香”能烧多久?

“海马将来一定会死于某一个夏天,但度过当下的冬天,noproblem”,7月初,阔别公众视野多年的海马汽车创始人景柱,在北京亦庄京东总部的“小巨蛋”舞台上,完成了回归后的首秀。

1900/1/1 0:00:00
时隔三年现代汽车进口业务重启在即 “捷恩斯”将新建独立销售渠道

(图片来源:壹图网)“韩国现代在循序渐进地准备整车进口业务。”7月31日,在北京现代年中媒体沟通会上,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本部长文成坤对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内的媒体透露。

1900/1/1 0:00:00
大力推动电动出行 德国提数十亿欧元的优惠方案

据外媒报道,德国联邦财政部长OlafScholz向内阁提出了一项价值数十亿欧元的税收优惠方案,旨在促进电动出行的推广。该法案规定,现有的补贴计划将会获得延长,从而为发展规划提供保障。

1900/1/1 0:00:00
超跑界新悍将诞生!竟然还是混动的?

兰博基尼这次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我们对这款代号为“LB48H”的汽车知之甚少。不过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关这辆神秘汽车的几个重要细节目前已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
动力电池大淘汰:3年企业数量减少50% 前5企业市场占比80%

(图片来源:壹图网)“未来三到四年,将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7月29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下称“协会”)针对国内动力电池发展趋势作出如此判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