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易维能源宣布在上海推出“E-charging”充电服务:当车主遇到充电车位不足的情况时,可以将车交给E-charging,相关专员将选择充电车位不紧张的区域为车辆充电。易维能源是一家来自香港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商。截至今年6月底,已在内地运营超过21000个充电桩,规模排名第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亿维能源并不是唯一一家试图在充电服务上发力的企业。今年5月,中高档纯电动汽车Aion S发布时,广汽新能源也宣布推出“代客充电服务”;早在去年3月,蔚来就发布了包括充电服务在内的“一键开机”,以消除车主的“里程焦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蔚来对外开放了这项服务,不再局限于自身用户。最近也有消息称,运营“一键开机”的主体NIO Power将被拆分,寻求独立融资。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蔚来的正面回应,但从行业来看,代理服务正在兴起,甚至有成为独立业务的趋势。在企业相继布局的背后,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仍面临诸多痛点。“充电总体来说还是不够方便。”7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进联盟信息部部长童宗琦告诉智库君,“电动车车主其实很难找到可供自己车辆使用的电桩。”在某些情况下,更换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不享受私人充电桩的车主。但是,这个市场空间的大小在业内还是有争议的。此前,广汽、蔚来等车企推出代办充电业务,更多被视为增加产品竞争力的增值服务。但随着蔚来的开放服务和收费运营企业加入布局,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可能需要重新衡量。从内容上看,易维能源的E代充电与蔚来的“一键充电”颇为相似,是预约、导航、支付等基础服务之外的一种“管家式”充电服务。据了解,“e充”主要提供两项服务。一种是将车开到附近慢充点代为充电,服务响应时间半小时或一小时;另一种是开车到站点补充电量,相当于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充电宝”,适用于一些汽车在路上突然停电等紧急情况。对于亿维能源来说,第一条是主业。作为充电桩运营商,亿维能源享有充足的充电桩资源,其充电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错峰”,最大限度地利用“周边三公里”的充电桩。“比如工作日,大部分用户会开车去商圈,会导致商圈停车位和充电车位不足,但这个时候小区的充电车位比较多,e充的出现可以改变这种僵局。”亿纬能源CEO兼联合创始人陈振雄告诉智库君..对于用户,陈振雄解释说,白天把车从商圈带到小区,既能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又能节省停车费,降低充电成本。在团队的愿景中,工作日的白天并不是唯一的场景,他们希望将置换扩大到更大范围,甚至培育成用户的稳定需求。“我们可以安排晚上给他充电,第二天早上把车送回去。用户可以使用包月服务,就像订购牛奶一样。”亿维能源市场开发总监吴伟清在介绍充电服务时说。市场空间之争“让人偷懒的创新是时代的进步。”吴伟清也说道。虽然听起来很美,但在蔚来等车企布局之初,代理服务就被质疑市场空间小,成本控制难。“在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下,预付费服务是有市场需求的。”童宗琦认为,他也坦言,“但能否成为一个大市场,还有待观察。”对于较早开展充电业务的蔚来汽车来说,其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充电更多的是一种增值服务,可以帮助车主解决充电问题,提升品牌价值和用户粘性。但代理收费的市场规模能否支撑其成为独立的业务?“亿维能源一直在小区和写字楼充电,需求不是碎片化的,因为建站前我们会调查,知道一个区域有多少用户,所以潜在群体很准确。”陈振雄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充电桩数量已超过100万个。陈振雄认为,随着充电桩数量的不断增加,私人桩的建设会越来越困难,仅靠城市现有的公共桩会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盘活”桩资源非常重要。这是亿维能源布局充电业务的一个核心逻辑。其实从亿维能源的角度来说,代工是一个很明显的需求。除了蔚来,其他新能源车企也在寻求充电难的解决方案。E充发布当天,亿纬能源宣布与爱知汽车达成战略合作。E-Charge将接入爱知汽车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充电解决方案。据陈振雄透露,接下来,亿纬能源将与另外三家主机厂合作。陈振雄认为,整体市场需求不小,但确实有可能是一开始用户密度不足。此时,业务很难高效运转。所以E代充电对车企是完全开放的,这也是易维能源的优势:与车企合作,双方资源共享。按照计划,易维能源今年将在上海、深圳、北京开通E代充业务,未来还将陆续开通成都、广州等22个重点城市。“未来,推出新的城市和新的地点将与主机厂合作。他们会买半年或者一年的充电服务包,卖车的时候交给客户。对我们来说,先收押金再把点放在点播上比较稳妥。”陈振雄解释道。另一方面,亿维能源不只是做置换,而是以置换为切入点,探索更多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比如汽车石蛙……,维修保养。"充电只是e代充电业务的一部分. "陈振雄坦言,“单纯以收费为单一主线是很难做到的。这些附加服务可以支持原有的收费业务,有助于提高用户忠诚度。”充电运营“进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代充为代表的“管家式”运营有望成为充电企业制胜的重要抓手。虽然亿维能源将增值服务作为重要的盈利点,但作为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充电仍然是亿维能源的主营业务。在引入充电服务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目前还存在充电桩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的问题。虽然从车桩比来看,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但吊诡的是,由于汽油车占用多、充电时间长、充电桩分布不均等大量问题,公共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只有不到15%。这也是目前充电桩运营企业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童宗琦告诉智库君,TELD、星星充电等传统充电运营商一方面在建桩,另一方面也在加强充电桩的运维,比如清理改造旧桩,提高移动平台对桩的认知度等。易维能源推出充电服务,本质上是充电桩运营的“进化版”。在服务融合的背景下,充电企业开始从提供单一的充电基础设施向充电服务拓展。陈振雄认为,大部分C端用户对价格和充电速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要找到并留住他们,打仗其实就是服务。因此,亿维能源通过收费甚至更多的附加服务来提升用户留存率和复购率,与收费主业形成互补。这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闭环”,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在陈振雄看来,亿维能源做充电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优势在于它是目的地充电的一个细分市场,70%属于纯住宅充电桩(包括私人桩和公共桩),为充电服务的“错峰”运营提供了相对集中的资源。事实上,在充电运营升级方面,其他市场主体也在发力。7月28日,国家电网与恒大集团合资成立“国家电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公司业务专注于社区停车库车位智能充电服务,旨在解决充电问题的同时提高充电桩利用率。7月26日,易维能源宣布在上海推出“E-charging”充电服务:当车主遇到充电车位不足的情况时,可以将车交给E-charging,相关专员将选择充电车位不紧张的区域为车辆充电。易维能源是一家来自香港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商。截至今年6月底,已在内地运营超过21000个充电桩,规模排名第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亿维能源并不是唯一一家试图在充电服务上发力的企业。今年5月,中高档纯电动汽车Aion S发布时,广汽新能源也宣布推出“代客充电服务”;早在去年3月,蔚来就发布了包括充电服务在内的“一键开机”,以消除车主的“里程焦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蔚来对外开放了这项服务,不再局限于自身用户。最近也有消息称,运营“一键开机”的主体NIO Power将被拆分,寻求独立融资。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蔚来的正面回应,但从行业来看,代理服务正在兴起,甚至有成为独立业务的趋势。在企业相继布局的背后,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仍面临诸多痛点。“充电总体来说还是不够方便。”7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进联盟信息部部长童宗琦告诉智库君,“电动车车主其实很难找到可供自己车辆使用的电桩。”在某些情况下,更换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不享受私人充电桩的车主。但是,这个市场空间的大小在业内还是有争议的。此前,广汽、蔚来等车企推出代办充电业务,更多被视为增加产品竞争力的增值服务。但随着蔚来的开放服务和收费运营企业加入布局,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可能需要重新衡量。从内容上看,易维能源的E代充电与蔚来的“一键充电”颇为相似,是预约、导航、支付等基础服务之外的一种“管家式”充电服务。据了解,“e充”主要提供两项服务。一种是将车开到附近慢充点代为充电,服务响应时间半小时或一小时;另一种是开车到站点补充电量,相当于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充电宝”,适用于一些汽车在路上突然停电等紧急情况。对于亿维能源来说,第一条是主业。作为充电桩运营商,亿维能源享有充足的充电桩资源,其充电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错峰”,最大限度地利用“周边三公里”的充电桩。“比如工作日,大部分用户会开车去商圈,会导致商圈停车位和充电车位不足,但这个时候小区的充电车位比较多,e充的出现可以改变这种僵局。”亿纬能源CEO兼联合创始人陈振雄告诉智库君..对于用户,陈振雄解释说,白天把车从商圈带到小区,既能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又能节省停车费,降低充电成本。在团队的愿景中,工作日的白天并不是唯一的场景,他们希望将置换扩大到更大范围,甚至培育成用户的稳定需求。“我们可以安排晚上给他充电,第二天早上把车送回去。用户可以使用包月服务,就像订购牛奶一样。”亿维能源市场开发总监吴伟清在介绍充电服务时说。市场空间之争“让人偷懒的创新是时代的进步。”吴伟清也说道。虽然听起来很美,但在蔚来等车企布局之初,代理服务就被质疑市场空间小,成本控制难。“在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下,预付费服务是有市场需求的。”童宗琦认为,他也坦言,“但能否成为一个大市场,还有待观察。”对于较早开展充电业务的蔚来汽车来说,其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充电更多的是一种增值服务,可以帮助车主解决充电问题,提升品牌价值和用户粘性。但代理收费的市场规模能否支撑其成为独立的业务?“亿维能源一直在小区和写字楼充电,需求不是碎片化的,因为建站前我们会调查,知道一个区域有多少用户,所以潜在群体很准确。”陈振雄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充电桩数量已超过100万个。陈振雄认为,随着充电桩数量的不断增加,私人桩的建设会越来越困难,仅靠城市现有的公共桩会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盘活”桩资源非常重要。这是亿维能源布局充电业务的一个核心逻辑。其实从亿维能源的角度来说,代工是一个很明显的需求。除了蔚来,其他新能源车企也在寻求充电难的解决方案。E充发布当天,亿纬能源宣布与爱知汽车达成战略合作。E-Charge将接入爱知汽车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充电解决方案。据陈振雄透露,接下来,亿纬能源将与另外三家主机厂合作。陈振雄认为,整体市场需求不小,但确实有可能是一开始用户密度不足。此时,业务很难高效运转。所以E代充电对车企是完全开放的,这也是易维能源的优势:与车企合作,双方资源共享。按照计划,易维能源今年将在上海、深圳、北京开通E代充业务,未来还将陆续开通成都、广州等22个重点城市。“未来,推出新的城市和新的地点将与主机厂合作。他们会买半年或者一年的充电服务包,卖车的时候交给客户。对我们来说,先收押金再把点放在点播上比较稳妥。”陈振雄解释道。另一方面,亿维能源不只是做置换,而是以置换为切入点,探索更多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比如汽车石蛙……,维修保养。"充电只是e代充电业务的一部分. "陈振雄坦言,“单纯以收费为单一主线是很难做到的。这些附加服务可以支持原有的收费业务,有助于提高用户忠诚度。”充电运营“进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代充为代表的“管家式”运营有望成为充电企业制胜的重要抓手。虽然亿维能源将增值服务作为重要的盈利点,但作为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充电仍然是亿维能源的主营业务。在引入充电服务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目前还存在充电桩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的问题。虽然从车桩比来看,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但吊诡的是,由于汽油车占用多、充电时间长、充电桩分布不均等大量问题,公共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只有不到15%。这也是目前充电桩运营企业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童宗琦告诉智库君,TELD、星星充电等传统充电运营商一方面在建桩,另一方面也在加强充电桩的运维,比如清理改造旧桩,提高移动平台对桩的认知度等。易维能源推出充电服务,本质上是充电桩运营的“进化版”。在服务融合的背景下,充电企业开始从提供单一的充电基础设施向充电服务拓展。陈振雄认为,大部分C端用户对价格和充电速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要找到并留住他们,打仗其实就是服务。因此,亿维能源通过收费甚至更多的附加服务来提升用户留存率和复购率,与收费主业形成互补。这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闭环”,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在陈振雄看来,亿维能源做充电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优势在于它是目的地充电的一个细分市场,70%属于纯住宅充电桩(包括私人桩和公共桩),为充电服务的“错峰”运营提供了相对集中的资源。事实上,在充电运营升级方面,其他市场主体也在发力。7月28日,国家电网与恒大集团合资成立“国家电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公司业务专注于社区停车库车位智能充电服务,旨在解决充电问题的同时提高充电桩利用率。
大众汽车正在扩展其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参与,并将与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供应商hastotobe公司合作。大众汽车集团旗下Elli公司将收购该公司的少数股权。
1900/1/1 0:00:007月31日,庞大集团(601258SH)发布澄清公告称,经核实确认,截止目前公司尚未主动筹划重组事宜,也未收到相关部门关于开展重组事项的通知,故不存在媒体报道中的“重组方”,
1900/1/1 0:00:00重庆200辆纯电动新能源车在主城区作为巡游出租汽车于月1日投入试运营,这种新能源车续航里程达405公里,噪音更小、空间更大。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车,电池是关键,也决定了该新能源汽车的类别。在电动汽车中,锂电池是现阶段最为成熟、性能较为稳定、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电池。
1900/1/1 0:00:00在上一期的一电调查中,我们看到68参与调查的北方车主因冬季续航衰减严重等原因不满当前续航,平均来看,认为413公里工况续航里程是最低可接受续航水平,712公里工况续航里程是令人满意的续航水平,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东方IC”探索过太空、变革过汽车的马斯克要来华挖隧道了。8月3日,马斯克又在Twitter上宣布新计划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