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不做电商的云服务公司,不是一家好的自动驾驶企业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通过扩大运输能力,除了制造汽车,该公司几乎什么都可以做."——这是路透社前几天给亚马逊戴上的高帽。论点很唬人,亚马逊即将颠覆移动出行。

Ford, Tesla, Volkswagen, Honda, BMW

为了显示这种威胁的程度,该报还援引福特运输顾问约翰·埃利斯(John Ellis)的话说,企业应该非常害怕。随着消费者对流媒体内容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没有人会像以前一样关心自己坐的是福特、克莱斯勒、雪佛兰还是宝马。对于野心是传播知识,以电子商务套人,以云计算业务发财的亚马逊来说,这条跨界的腿其实挺优雅的。从大环境来说,移动出行是眼前的一块肥肉。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旅行服务市场将达到1.4万亿美元。旅行社将为汽车行业贡献22%的收入和30%的利润。从亚马逊自身的商业闭环来看,优化物流效率,安排移动出行是唯一的选择。据亚马逊发布的Q2财报显示,在美国市场,由于当地超市加入电商的竞争,亚马逊不得不推出“Prime会员达一天”的服务,导致仓储和物流成本大幅增加,物流支出从去年的79.32亿美元增加到92.71亿美元。紧迫性不止于此。自2019年以来,亚马逊的利润增幅大幅收窄。Q1仅增长了16.8%。相比之下,2018年仅一个月增速就不足100%。亚马逊需要找到一个支点,把自己撬起来。路透社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亚马逊的5000多项专利。其中,210项专利与无人机、自动驾驶和道路运输相关。2017年底,德国科隆经济学院进行了一项关于自动驾驶专利数量的调查,显示谷歌已经积累了338项自动驾驶专利。从此,你可以尝到亚马逊腾飞的决心。金钱是亚马逊扫除自动驾驶道路上一切障碍的法宝。2019年2月,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 Automotive宣布完成7亿美元融资。领先投票的是亚马逊。关于Rivian Automotive,我们美丽广博的姐姐dedee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两个具体特点:1。创始人很帅。2.从设计思维到技术实力,都是市面上最有可能赶超特斯拉的新车。所以,2月份刚筹到的7亿美元还是热的。今年4月,福特又向Rivian Automotive提供了5亿美元融资。在投资Rivian Automotive的同一个月,亚马逊与红杉资本、壳牌石油和普信集团一起,向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投资了5.3亿美元——成为单笔融资金额最大的独立自动驾驶公司。曝光比Waymo低一点,但分量不轻。Aurora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曾是Waymo的首席技术官。外媒的评价是,Waymo的成功有一半功劳要归功于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首席产品官斯特林·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领导了特斯拉Model X的设计和发布,其次,作为主管领导特斯拉Autopilot的开发。首席技术官Drew Bagnell帮助创建了优步的高级技术中心。商业化的进展非常快。极光于2018年与大众、现代、拜腾达成合作。今年6月,由于大众收购极光失败,两家公司结束了合作。甚至有报道称,5月份,亚马逊曾计划收购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途胜未来(Tucson Future)。只有后者拒绝了收购请求。从造车到自动驾驶,押宝都是实力目标。亚马逊在移动旅行方面的狂野希望不是那种止步不前的玩法。现实中你可以捕捉到更多真实锤子亚马逊布局自动驾驶的痕迹。今年2月,亚马逊和美国无人驾驶卡车系统研发公司Embark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卡车已经在I-10高速公路上运输了部分货物。根据雷锋的描述。技术成熟度接近准商业化:首先,一名当地司机驾驶一辆卡车穿过城市a……到达10号州际公路的过渡点。司机解锁挂钩,将拖车连接到自动卡车上,然后卡车会沿着10号州际公路自动行驶650英里,然后在其中一个转场点交给下一个司机。然后,当地司机将拖车挂在卡车上,完成最后一英里的送货。这看似无聊的一幕,恰恰是亚马逊在自动驾驶领域高对手的起跑线。现实证明,2025年实现全面自动驾驶的普及难度很大。此前,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Cruise的首席执行官丹·阿曼(dan ammann)在网上暗示,Cruise将推迟今年年底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计划。这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自动驾驶实测车头部的位置。本来,这是要在2020年实现的。业内人士表示,只有20%的时间花在了改善自动驾驶的基本驾驶问题上,而剩下的80%的时间都花在了解决那些“长尾问题”上。所谓长尾问题,就是自行车感知的技术路径难以满足现实路况。J.D. Power最近发布的自驾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超过50%的人不相信自驾。这是一个超级悖论:自动驾驶的普及需要大部分交通参与者将驾驶权交给系统。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想这么做。目前只有V2X IOT可以解决这个BUG。但是亚马逊开发自动驾驶不需要面对这个BUG。从根本上来说,货运物流的自动驾驶场景已经可以养活亚马逊了。摩根士丹利曾经做过一份关于亚马逊发展自动驾驶业务的报告,阐述了亚马逊的两大优势:1。端到端生态的控制。亚马逊推广的Prime会员,主要特点是时效性。亚马逊自身庞大的存储系统就是这种时效性的保障。无论是第三方还是自有商品,大部分发货都要经过亚马逊的仓储系统。物流港在手,从航线规划到物流价格都有压倒性的主导权。2.物流运输总量参考亚马逊2016年发布的数据。FBA已向全球卖家交付超过20亿件产品,采用FBA的活跃卖家数量增长超过70%。2016年第四季度,FBA分销的商品数量占第三方卖家销售商品总量的55%以上。庞大的存储网络解决了运输路径复杂的问题。运输总量是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电商巨头的天然资本。对物流渠道的控制是亚马逊在自动驾驶领域能飞得远的原因。这也从根本上拉开了亚马逊与国内几家电商的质的区别。比如体量最接近亚马逊的阿里,菜鸟物流的开放性是阿里没有亚马逊野心的根源。这也迫使阿里沉迷于斑马无解,无法做更多。另一方面,JD.COM是最接近亚马逊的城市。事实上,在Powercar的自动驾驶之前,JD.COM就已经抢着运输无人机了。2016年,JD.COM已经在新疆、江苏、四川、贵州开通了多条无人机航线。无人机项目属于JD.COM X事业部,其另一个核心分支是无人车项目。但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亚马逊是最好的玩家。此外,亚马逊在商业合作上的无害品质也更容易深入车载系统领域。目前,亚马逊已经与通用汽车、福特、本田汽车等多家车企达成协议,在其汽车中搭载数字助手Alexa,从而提供数字生活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或许解释了一句话:掌握了女性的消费,就掌握了世界上的一切。"通过扩大运输能力,除了制造汽车,该公司几乎什么都可以做."——这是路透社前几天给亚马逊戴上的高帽。论点很唬人,亚马逊即将颠覆移动出行。

Ford, Tesla, Volkswagen, Honda, BMW

为了显示这种威胁的程度,该报还援引福特运输顾问约翰·埃利斯(John Ellis)的话说,企业应该非常害怕。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流媒体内容,没人会在意他们是坐在福特、克莱斯勒、雪佛兰还是宝马前……对于野心是传播知识,以电子商务套人,以云计算业务发财的亚马逊来说,这条跨界的腿其实挺优雅的。从大环境来说,移动出行是眼前的一块肥肉。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旅行服务市场将达到1.4万亿美元。旅行社将为汽车行业贡献22%的收入和30%的利润。从亚马逊自身的商业闭环来看,优化物流效率,安排移动出行是唯一的选择。据亚马逊发布的Q2财报显示,在美国市场,由于当地超市加入电商的竞争,亚马逊不得不推出“Prime会员达一天”的服务,导致仓储和物流成本大幅增加,物流支出从去年的79.32亿美元增加到92.71亿美元。紧迫性不止于此。自2019年以来,亚马逊的利润增幅大幅收窄。Q1仅增长了16.8%。相比之下,2018年仅一个月增速就不足100%。亚马逊需要找到一个支点,把自己撬起来。路透社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亚马逊的5000多项专利。其中,210项专利与无人机、自动驾驶和道路运输相关。2017年底,德国科隆经济学院进行了一项关于自动驾驶专利数量的调查,显示谷歌已经积累了338项自动驾驶专利。从此,你可以尝到亚马逊腾飞的决心。金钱是亚马逊扫除自动驾驶道路上一切障碍的法宝。2019年2月,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 Automotive宣布完成7亿美元融资。领先投票的是亚马逊。关于Rivian Automotive,我们美丽广博的姐姐dedee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两个具体特点:1。创始人很帅。2.从设计思维到技术实力,都是市面上最有可能赶超特斯拉的新车。所以,2月份刚筹到的7亿美元还是热的。今年4月,福特又向Rivian Automotive提供了5亿美元融资。在投资Rivian Automotive的同一个月,亚马逊与红杉资本、壳牌石油和普信集团一起,向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投资了5.3亿美元——成为单笔融资金额最大的独立自动驾驶公司。曝光比Waymo低一点,但分量不轻。Aurora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曾是Waymo的首席技术官。外媒的评价是,Waymo的成功有一半功劳要归功于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首席产品官斯特林·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领导了特斯拉Model X的设计和发布,其次,作为主管领导特斯拉Autopilot的开发。首席技术官Drew Bagnell帮助创建了优步的高级技术中心。商业化的进展非常快。极光于2018年与大众、现代、拜腾达成合作。今年6月,由于大众收购极光失败,两家公司结束了合作。甚至有报道称,5月份,亚马逊曾计划收购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途胜未来(Tucson Future)。只有后者拒绝了收购请求。从造车到自动驾驶,押宝都是实力目标。亚马逊在移动旅行方面的狂野希望不是那种止步不前的玩法。现实中你可以捕捉到更多真实锤子亚马逊布局自动驾驶的痕迹。今年2月,亚马逊和美国无人驾驶卡车系统研发公司Embark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卡车已经在I-10高速公路上运输了部分货物。根据雷锋的描述。com,技术成熟度接近准商业化:首先,一名当地司机驾驶一辆卡车穿过城市,到达10号州际公路的转场点。司机解锁挂钩,将拖车连接到自动卡车上,然后卡车会沿着10号州际公路自动行驶650英里,然后在其中一个转场点交给下一个司机。然后,当地司机将拖车挂在卡车上,完成最后一英里的送货。这看似无聊的一幕,恰恰是亚马逊在自动驾驶领域高对手的起跑线。现实证明,2025年实现全面自动驾驶的普及难度很大。早些时候,自动驾驶汽车Cruise的首席执行官丹·阿曼……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旗下的科技公司在互联网上暗示,Cruise将推迟今年年底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计划。这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自动驾驶实测车头部的位置。本来,这是要在2020年实现的。业内人士表示,只有20%的时间花在了改善自动驾驶的基本驾驶问题上,而剩下的80%的时间都花在了解决那些“长尾问题”上。所谓长尾问题,就是自行车感知的技术路径难以满足现实路况。J.D. Power最近发布的自驾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超过50%的人不相信自驾。这是一个超级悖论:自动驾驶的普及需要大部分交通参与者将驾驶权交给系统。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想这么做。目前只有V2X IOT可以解决这个BUG。但是亚马逊开发自动驾驶不需要面对这个BUG。从根本上来说,货运物流的自动驾驶场景已经可以养活亚马逊了。摩根士丹利曾经做过一份关于亚马逊发展自动驾驶业务的报告,阐述了亚马逊的两大优势:1。端到端生态的控制。亚马逊推广的Prime会员,主要特点是时效性。亚马逊自身庞大的存储系统就是这种时效性的保障。无论是第三方还是自有商品,大部分发货都要经过亚马逊的仓储系统。物流港在手,从航线规划到物流价格都有压倒性的主导权。2.物流运输总量参考亚马逊2016年发布的数据。FBA已向全球卖家交付超过20亿件产品,采用FBA的活跃卖家数量增长超过70%。2016年第四季度,FBA分销的商品数量占第三方卖家销售商品总量的55%以上。庞大的存储网络解决了运输路径复杂的问题。运输总量是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电商巨头的天然资本。对物流渠道的控制是亚马逊在自动驾驶领域能飞得远的原因。这也从根本上拉开了亚马逊与国内几家电商的质的区别。比如体量最接近亚马逊的阿里,菜鸟物流的开放性是阿里没有亚马逊野心的根源。这也迫使阿里沉迷于斑马无解,无法做更多。另一方面,JD.COM是最接近亚马逊的城市。事实上,在Powercar的自动驾驶之前,JD.COM就已经抢着运输无人机了。2016年,JD.COM已经在新疆、江苏、四川、贵州开通了多条无人机航线。无人机项目属于JD.COM X事业部,其另一个核心分支是无人车项目。但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亚马逊是最好的玩家。此外,亚马逊在商业合作上的无害品质也更容易深入车载系统领域。目前,亚马逊已经与通用汽车、福特、本田汽车等多家车企达成协议,在其汽车中搭载数字助手Alexa,从而提供数字生活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或许解释了一句话:掌握了女性的消费,就掌握了世界上的一切。

标签:福特特斯拉大众本田宝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丰田携手比亚迪背后,一个新时代正在开启

风起云涌、潮起潮落,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1900/1/1 0:00:00
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进入议事日程,金融工具能否再造动力电池产业?

最近一段时间,车电分离、换电模式、产品回收再利用等话题,成为了动力电池行业的最新热点。这背后隐藏着业界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的呼声和诉求。

1900/1/1 0:00:00
补贴后16.98万起 新款威马EX5 520上市

日前,我们从官方获悉,威马新推出了一款EX5520车型,用于取代之前的EX5智行20500车型。新车共推出两个配置版本,补贴后售价分别为1698、1898万元。

1900/1/1 0:00:00
长城欧拉7月销售2071辆,前7月销售29084辆

8月8日,长城汽车发布2019年7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今年7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60357辆,同比大增11

1900/1/1 0:00:00
车圈“联姻”盛行 维持婚约长久的纽带是什么?

近一两年来,随着全球车市整体不景气,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抱团取暖,或是做出一副“等你来撩”的姿态,等待着那一个愿者上钩。组成联盟抵御风险、寻求合作降低研发成本,俨然成为新变革时代下的一种常态。

1900/1/1 0:00:00
新能源车电池报废高峰来袭!百亿回收市场背后的“黑产业链”调查

一场轰轰烈烈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已经近在眼前。与之相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