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华为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HDC 2019),备受期待的鸿蒙系统OS正式发布。作为整场发布会最重要的看点,华为还透露了鸿蒙系统OS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华为宣布将从2020年发布鸿蒙系统OS2.0开始正式支持汽车引擎。换句话说,距离鸿蒙系统OS上车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华为的汽车战略已经出了不少招。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华为首次以Tier1身份参展,透露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布局。5月29日,任发布组织变革文件,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归ICT管理委员会管理。在上海车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华为轮值主席徐志军表示,华为不制造汽车,而是将业务集中在ICT领域。(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任曾经说过“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是我们未来的三大突破。车联网可以成立商业机构,增加投资。面对智能汽车的连接、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都是车联网的重要方向。作为战略要坚决投入,激光雷达要专注于ICT核心技术相关的方向。至于华为想在汽车领域做什么,我们之前有过详细的分析。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想说说华为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的《华为HiCr生态白皮书》(微信后台回复获得关键词“华为白皮书”)以及鸿蒙系统OS背后的商业逻辑。什么是HiCr?首先,结论是HiCr本质上是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车-手机互联方案。华为在上海车展期间首次发布了HiCr,展示了与沃尔沃合作的演示。据GeekCr透露,这一计划将于今年9月左右正式发布。根据华为官方的解释,华为HiCr是人、车、家的全场景智能互联解决方案。华为HiCr连接移动设备和汽车,利用汽车和移动设备最强的属性以及多种设备的互联能力,在手机和汽车之间建立管道,将手机的应用和服务延伸到汽车上,实现以手机为核心的全场景体验,为消费者打造最佳智能出行体验:以手机为中心,体验与人同行、在家与在家。快速整合手机和汽车的硬件资源、系统能力和服务生态,让用户感觉所有设备都像一个虚拟的超级设备。
简单来说,华为HiCr通过为手机和车载终端提供标准化的开发控制,使车载电话和手机在计算能力、数据、硬件等领域支持相互共享和传输。与Android Auto、CrPly等老的映射方案相比,HiCr可以实现与车辆更深层次的融合。根据白皮书的介绍,HiCr可以接入华为在AI、语音、计算机视觉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调用车速、方向盘角度、挡位模式、车辆环境光传感器等车身数据,以及空调、车窗、喇叭等车身控制部件。汽车和手机通过软硬件的互补,可以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通过车载摄像头和手机内置算法的结合,HiCr可以实现驾驶疲劳监测的功能。不久前,在五菱柳州总部,我在HiCr的demo中体验了这种能力。
此外,HiCr还有一系列交互和视觉的设计规范。对于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友好的事情,降低了软件适应不同硬件情况的难度。对于用户来说,也很容易在不同的车上获得更一致的体验,降低了迁移的成本。在这一点上,HiCr和CrPly和Android Auto一样优秀。
考虑到HiCr拥有比……更高的车载权限、计算能力调用、数据传输和补充硬件能力e后两者,华为称之为HiCr版的车-手机互联方案是非常合理的。其实HiCr的实现和其他映射方案是一样的,不会和原车系统冲突。在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展示了HiCr在沃尔沃Sensus系统上的方案。这意味着主机厂只需要在软件层面通过一系列标准开发流程适配HiCr,就可以支持HiCr的落地。
当然,HiCr也需要手机的配合。用户首先需要一部支持HiCr的华为手机。目前还不确定HiCr在其他品牌和系统上能得到什么样的权限和体验,但总体上肯定会受到限制(像CrPly只能支持iPhone)。从白皮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为了推广HiCr,华为做了足够多的准备工作,让这个解决方案对用户、OEM厂商、Tier1、应用开发者都足够友好。特别是开源的想法也能迅速吸引汽车厂商支持改编。考虑到国内用户对华为的好感,相信会有很多OEM厂商跟进。对于HiCr来说,建立相关驾驶场景服务的生态需要时间。
不得不承认,如果HiCr能够快速实现并大规模推广,那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互联互通方案,但HiCr依然不是未来。我从未掩饰过对汽车与手机互联的“不赞同”,对HiCr也是如此。我的观点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手机无疑将是人们随身携带的智能设备,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但这种重要性需要体现在数据层面,而不是计算能力的集中。通过手机这个终端与外界连接,完成数据传输,在多个设备中保证生活场景中各种功能体验的无缝衔接,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场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把原来手机能做的事情放到车上是不明智的。特别是现在很多车机的产品思路都是把手机上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强行”植入车机(比如点咖啡),从而彰显产品的独特性和领先性。虽然HiCr已经能够在数据和硬件上与车辆进行交流,但是在驾驶场景上实现了更多的服务和功能。但本质上,自行车智能化一定是趋势。随着自动驾驶、5G技术、V2X等技术的应用,汽车需要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需要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级OS。另外,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智能汽车”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由于使用场景不同,手机的计算能力优势会逐渐消失。比如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需要处理的传感器数据越来越多,汽车本身搭载的计算平台肯定会有很大提升。再加上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汽车本身计算能力的不足将被逐步填补。一旦计算能力的差距被填补,这种计算能力的共享方式就显得有点“鸡肋”。所以未来HiCr会发展很快,但毕竟只是一个过渡方案。华为肯定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鸿蒙系统OS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鸿蒙系统OS的想象力很多人将鸿蒙系统OS视为华为对抗Android和iOS的“武器”。从狭义的移动OS来说,鸿蒙系统OS、Android和iOS确实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汽车领域,鸿蒙系统操作系统的竞争对手可能会成为Linux、Android和QNX等老玩家。鸿蒙系统OS在生态建设和R&D车系积累方面没有优势。然而,单个或多个细分市场并不是鸿蒙系统操作系统的目标。华为在研发鸿蒙系统OS之初,就着眼于更广阔的市场,即物联网级别的OS。
按照华为自己的定义,鸿蒙系统OS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全场景智能体验的高标准连接需求。为此,华为提出了具有四个特点的系统解决方案:采用分布式架构……终端OS首次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确定延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的自然流畅;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的信任和安全;通过统一的IDE支持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可以实现跨终端的生态共享。这意味着,鸿蒙系统OS作为微内核、全场景分布式OS,以分布式架构为支撑,可以实现内核级安全生态,可以满足包括手机、电视、平板、汽车等智能硬件在内的跨平台、多终端的系统级OS。
在搭载鸿蒙系统操作系统的硬件上,数据、服务甚至硬件层都可以共享。所以,这种跨终端、全场景服务智能硬件的能力,才是鸿蒙系统OS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华为来说,鸿蒙系统OS的意义何在?了解了鸿蒙系统OS的核心竞争力之后,这个问题就不难解释了。对于华为来说,通信永远是核心业务。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消费电子业务也已经成为华为显示技术和品牌形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获得了不少用户的好感和市场份额。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华为消费电子业务中的手机、PC等传统智能设备已经在存量市场,需要新的增长点来推动业务发展。物联网场景还在增量市场,各种智能设备和全新的使用场景层出不穷。尤其是所有设备都在统一的OS下运行的时候,体验一定是非常流畅完美的。当体验足够优秀的时候,通过这个系统建立一套不能被抛弃的生态,达到滚雪球的状态,就足够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说iPhone一代比上一代更丑,但它还是继续被使用,因为它离不开iOS的生态和体验。现阶段,物联网庞大的产品体系必将反方向推动通信等其他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业务相辅相成。所以基于鸿蒙系统OS,华为给我们画了一个大“蛋糕”。考虑到华为在中国的支持力度,虽然这件事雄心勃勃,但我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上周五,华为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HDC 2019),备受期待的鸿蒙系统OS正式发布。作为整场发布会最重要的看点,华为还透露了鸿蒙系统OS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华为宣布将从2020年发布鸿蒙系统OS2.0开始正式支持汽车引擎。换句话说,距离鸿蒙系统OS上车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华为的汽车战略已经出了不少招。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华为首次以Tier1身份参展,透露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布局。5月29日,任发布组织变革文件,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归ICT管理委员会管理。在上海车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华为轮值主席徐志军表示,华为不制造汽车,而是将业务集中在ICT领域。(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任曾经说过“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是我们未来的三大突破。车联网可以成立商业机构,增加投资。面对智能汽车的连接、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都是车联网的重要方向。作为战略要坚决投入,激光雷达要专注于ICT核心技术相关的方向。至于华为想在汽车领域做什么,我们之前有过详细的分析。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想说说华为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的《华为HiCr生态白皮书》(微信后台回复获得关键词“华为白皮书”)以及鸿蒙系统OS背后的商业逻辑。什么是HiCr?首先,结论是HiCr本质上是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车-手机互联方案。华为在上海车展期间首次发布了HiCr,展示了与沃尔沃合作的演示。据GeekCr透露,这一计划将于今年9月左右正式发布。根据华为官方的解释,华为HiCr是人、车、家的全场景智能互联解决方案。华为HiCr连接移动设备和汽车,用最强道具……汽车与移动设备的纽带和多设备的互联能力,建立手机与汽车之间的管道,将手机的应用和服务延伸到汽车上,实现以手机为核心的全场景体验,为消费者创造最佳的智能出行体验:以手机为中心,体验与人同行、在家与在家。快速整合手机和汽车的硬件资源、系统能力和服务生态,让用户感觉所有设备都像一个虚拟的超级设备。
简单来说,华为HiCr通过为手机和车载终端提供标准化的开发控制,使车载电话和手机在计算能力、数据、硬件等领域支持相互共享和传输。与Android Auto、CrPly等老的映射方案相比,HiCr可以实现与车辆更深层次的融合。根据白皮书的介绍,HiCr可以接入华为在AI、语音、计算机视觉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调用车速、方向盘角度、挡位模式、车辆环境光传感器等车身数据,以及空调、车窗、喇叭等车身控制部件。汽车和手机通过软硬件的互补,可以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通过车载摄像头和手机内置算法的结合,HiCr可以实现驾驶疲劳监测的功能。不久前,在五菱柳州总部,我在HiCr的demo中体验了这种能力。
此外,HiCr还有一系列交互和视觉的设计规范。对于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友好的事情,降低了软件适应不同硬件情况的难度。对于用户来说,也很容易在不同的车上获得更一致的体验,降低了迁移的成本。在这一点上,HiCr和CrPly和Android Auto一样优秀。
考虑到HiCr比后两者具有更高的车载权限、计算能力调用、数据传输和硬件能力互补,华为调用HiCr 2.0版本的车-手机互联方案是非常合理的。其实HiCr的实现和其他映射方案是一样的,不会和原车系统冲突。在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展示了HiCr在沃尔沃Sensus系统上的方案。这意味着主机厂只需要在软件层面通过一系列标准开发流程适配HiCr,就可以支持HiCr的落地。
当然,HiCr也需要手机的配合。用户首先需要一部支持HiCr的华为手机。目前还不确定HiCr在其他品牌和系统上能得到什么样的权限和体验,但总体上肯定会受到限制(像CrPly只能支持iPhone)。从白皮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为了推广HiCr,华为做了足够多的准备工作,让这个解决方案对用户、OEM厂商、Tier1、应用开发者都足够友好。特别是开源的想法也能迅速吸引汽车厂商支持改编。考虑到国内用户对华为的好感,相信会有很多OEM厂商跟进。对于HiCr来说,建立相关驾驶场景服务的生态需要时间。
不得不承认,如果HiCr能够快速实现并大规模推广,那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互联互通方案,但HiCr依然不是未来。我从未掩饰过对汽车与手机互联的“不赞同”,对HiCr也是如此。我的观点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手机无疑将是人们随身携带的智能设备,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但这种重要性需要体现在数据层面,而不是计算能力的集中。通过手机这个终端与外界连接,完成数据传输,在多个设备中保证生活场景中各种功能体验的无缝衔接,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场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把原来手机能做的事情放到车上是不明智的。特别是现在很多车机的产品思路就是“逼”东西……那种可以在手机上轻松完成的进车载机(比如点咖啡),由此可见产品的独特性和领先性。虽然HiCr已经能够在数据和硬件上与车辆进行交流,但是在驾驶场景上实现了更多的服务和功能。但本质上,自行车智能化一定是趋势。随着自动驾驶、5G技术、V2X等技术的应用,汽车需要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需要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级OS。另外,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智能汽车”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由于使用场景不同,手机的计算能力优势会逐渐消失。比如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需要处理的传感器数据越来越多,汽车本身搭载的计算平台肯定会有很大提升。再加上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汽车本身计算能力的不足将被逐步填补。一旦计算能力的差距被填补,这种计算能力的共享方式就显得有点“鸡肋”。所以未来HiCr会发展很快,但毕竟只是一个过渡方案。华为肯定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鸿蒙系统OS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鸿蒙系统OS的想象力很多人将鸿蒙系统OS视为华为对抗Android和iOS的“武器”。从狭义的移动OS来说,鸿蒙系统OS、Android和iOS确实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汽车领域,鸿蒙系统操作系统的竞争对手可能会成为Linux、Android和QNX等老玩家。鸿蒙系统OS在生态建设和R&D车系积累方面没有优势。然而,单个或多个细分市场并不是鸿蒙系统操作系统的目标。华为在研发鸿蒙系统OS之初,就着眼于更广阔的市场,即物联网级别的OS。
按照华为自己的定义,鸿蒙系统OS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全场景智能体验的高标准连接需求。为此华为提出了具有四大特点的系统解决方案:首次将分布式架构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的无缝协同体验;确定延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的自然流畅;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的信任和安全;通过统一的IDE支持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可以实现跨终端的生态共享。这意味着,鸿蒙系统OS作为微内核、全场景分布式OS,以分布式架构为支撑,可以实现内核级安全生态,可以满足包括手机、电视、平板、汽车等智能硬件在内的跨平台、多终端的系统级OS。
在搭载鸿蒙系统操作系统的硬件上,数据、服务甚至硬件层都可以共享。所以,这种跨终端、全场景服务智能硬件的能力,才是鸿蒙系统OS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华为来说,鸿蒙系统OS的意义何在?了解了鸿蒙系统OS的核心竞争力之后,这个问题就不难解释了。对于华为来说,通信永远是核心业务。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消费电子业务也已经成为华为显示技术和品牌形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获得了不少用户的好感和市场份额。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华为消费电子业务中的手机、PC等传统智能设备已经在存量市场,需要新的增长点来推动业务发展。物联网场景还在增量市场,各种智能设备和全新的使用场景层出不穷。尤其是所有设备都在统一的OS下运行的时候,体验一定是非常流畅完美的。当体验足够优秀的时候,通过这个系统建立一套不能被抛弃的生态,达到滚雪球的状态,就足够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说iPhone一代比上一代更丑,但它还是继续被使用,因为它离不开iOS的生态和体验。现阶段,物联网庞大的产品体系必将反方向推动通信等其他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业务相辅相成。所以基于鸿蒙系统OS,华为给我们画了一个大“蛋糕”。考虑到华为在中国的支持力度,虽然这件事雄心勃勃,但我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8月9日,上汽集团储架发行公司债券的议案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高票通过。此前,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储架发行方式申请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含)的公司债券。
1900/1/1 0:00:00一则“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将PSA集团与东风汽车推到了风口浪尖。
1900/1/1 0:00:00行驶在干线公路网络的各类重卡,源源不断的将生产资料和商品,输送到生产的聚集地工厂,或者是各个人类的聚集地城市,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干线物流。
1900/1/1 0:00:00新势力车企自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后,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1900/1/1 0:00:008月12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项目信息显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拟转让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370股权,转让底价为6951807万元,挂牌日期为8月12日至9月6日。
1900/1/1 0:00:00车市还会更糟吗?201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汽车行业进入寒冬的现实早已不是新闻。尽管如此,进入2019年之后,惨淡的销售数字与不断的裁员消息依然触目惊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