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1日至14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智能汽车展览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在此期间,由Cheyun.com和中机国际合作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新生态新势能——2019新能源汽车大会”于9月12日至13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中心三楼举行。本次大会以“新生态新势能”为主题,邀请重量级专家和企业大咖参会。“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的生存之道”、“智能充电大电路”、“新能源的氢化趋势”等话题将分三场讨论,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在新生态下的未来发展。圆桌讨论:氢能源汽车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主持人: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嘉宾:中国能源上海氢能研究院院长、中国氢能科技CEO。范秦白洋子江汽车集团总工程师雷洪钧·莱比是这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陈茂华国能联盛新能源董事长助理黄发和氢能华南区副总经理王玉烈。
主持人何继江:受大会委托,他主持了氢能汽车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的讨论。先问问黄老师,你对刚才几位专家的观点有什么不认同的地方,有什么新的看法?黄发:因为是圆桌会议,我就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做一个燃料电池市场运营的投资环节。我们公司国能联盛新能源公司也被认为是珠三角公司第一批氢能项目。我们从氢能产业的市场终端做起,从汽车做起。燃料电池商用车如何推向市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太贵了,包括几百万的公交车,一百多万的物流车。如何推广?一开始我们把车买下来,租出去,让市场逐渐了解这个产品,使用它,甚至到了以后的某一批。后来发现车造出来了,但是没有加氢站,造不出来。后来没办法,就开始做加氢站。有几个加氢站,可以形成一定的网络供客户使用。发现氢气太贵,无法储存,广东尤其是佛山的氢源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把氢气运到江门、东莞、广州、珠海,成本很高,我们又在做氢气。本来我们只是做市场终端,后来整个闭环都做了。今天的话题是,氢能汽车是下一个风口吗?我们一直做到现在,从最初的感觉只有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做。现在全国热度很高,2018年是第一年。2019年,我们预计会有很好的提升空间。我们对这个事情的考虑,目前市场上包括各种宣传或者推广。从最初的扫盲阶段大家以为氢燃料电池是内燃,到现在大家都明白属于电动技术路径,我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从商用车开始,让大家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性或者应用场景有了更好的了解。以佛山为例,我们参考了之前纯电动汽车实现轻量化的方案。近两年有轻型氢能源电池公交车替代计划,包括氢燃料物流车的计划。基于我们的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目前,我们在佛山的水、陆、空轨道都将涉及氢燃料,包括公交车、物流车、sanitati……应用场景中的车辆甚至叉车。我们也在做空轨,包括机场。轨道我们目前有一条氢有轨电车线,下个月正式上线。我们做了这么多,可能只是一个示范,也可以小范围的做,但是我们非常看好整个市场前景,企业参与的比例非常大,而我们做的时候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通过市场运作机制进行补贴。王如烈:我接触氢能和汽车行业才几个月,对各方面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来默默聆听。我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明日企业的观点。氢动力汽车会成为风口吗?各种媒体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我也很赞同。氢能汽车将成为下一个出路。即使未来氢汽车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只在一些合适的场合使用,即使只占10%,氢汽车也会有3000万辆。这个市场是巨大的。风口的表达很生动,我很喜欢。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句话背后还有一点。如果你做一个小翅膀,你可以飞得更好。风口附近的时间、位置、姿势不对,风可能就起不来了。幸运猪会飞,不会在空中长翅膀。会发生什么大家都清楚。氢能在中国的发展如何?对比国外企业,或者评价用户是否满意。日本的R&D一开始就在工厂实施,R&D和工业化无缝对接。我们R&D在学校研究所研究样品,工业量产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企业也遇到这方面的困难,也在解决。日本公布了产品参数等承诺,得到的数据相对保守可靠。我们很多企业在承诺数据的时候,对于每千瓦或者每几万小时的数据都有些担心。在R&D使用技术和储备技术方面,我们和日本还有一些差距。
明天氢能华南区副总经理王如烈,主持人何继江:下面的朋友也可以在台上向大家提问,或者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提问:刚才在台上听专家领导交流。我叫汪盛,我说过我是一名行业观察家。我发现氢能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我个人的看法是,氢能是个好东西,而且按照氢能的说法,可能存在无法解决的安全死结。因为氢处于原始循环的最前沿,尤其是最轻、无色、无味、易燃、易爆、危险的化学物质,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专家的文章说,在空旷的空间,氢很快就逃逸了。所以氢能安全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刚才专家在台上展示了氢气的应用场景。轿车、公交车、物流车都是封闭空间。刚才雷博士的一张照片,氢气瓶或者燃料电池和连接管都在下面,也就是说如果车辆全生命周期颠簸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周围,不管是氢气瓶的接口还是燃料电池的接口,只要有氢气泄漏,储氢安全吗?氢气是否安全并不取决于高边际或低边际。如果氢气泄漏,氢气燃烧爆炸的能量需求很小,只有天然气的3.4%,只有柴油和汽油的4%-5%,非常小。现在网上说上海把天然气和氢气混在一起,非常危险。如果天然气、氢气、柴油的加油站有氢气泄漏,柴油可以闻到,注意烟火。不知道是不是氢气泄漏,所以很容易爆炸。我的结论是,氢燃料电池车不是风口,是坑,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都带进坑里了。主持人何继江:我们这五位嘉宾应该是工作经验最长的范老师。下面请范老师回应一下。范:第一,刚才说的氢气和天然气的混合是美国人做的……气体技术研究所1972年的,而且加20%氢气没问题。第二,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的氢燃料是汽油的三倍能量,但是同胞们,氢比较轻,汽油的重量是汽油的三倍,体积只有0.1%,很难带走。氢气容易爆炸,密封系统。昨天有同事问我,美国有多少车?我国的汽车数量是美国的几倍。燃料车和氢燃料车放在一起放在车库里。如果氢气泄漏,不知道第二天燃油车什么时候着火。爆炸了怎么办?如果氢气泄漏,不用担心。我们有技术和氢气消除器,所以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中能上海氢能研究院院长、中氢科技CEO范先生此前表示,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个能量转换系统,不是电池,不是储能,而是能量转换。我也做过锂电池,是电能储存系统,所以你刚才说是不是在风口上?要看场景在哪里。刚才,雷先生是对的。比如美国车比较大,电动车在美国已经下架了。没人买。我们开车出去的时候,还剩多少电?这次我会充100%,但下次可能不会充100%。所以不能说一个好一个坏,是相辅相成的。问:我们应该充分讨论国内产业政策,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想问问在座的各位,甚至是台上的专家,全球安保行业的专家,如果一辆大巴拉一车炸药,是否应该严格武装运送?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公交车内有氢气泄漏,且氢气与空气混合,比如轻轨泄漏氢气,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一旦车门关闭,就是一个炸药库。雷洪钧:氢是危险的,氢燃料公交车是安全的。问题:我纯粹是一个体验者,一个观察者。我姓李,网名是“锂电池”。我以前没有听过专家们的演讲。我现在提三个问题:第一,据说氢动力是零排放。个人认为虽然在使用过程中接近零排放,但不是零消耗,而是耗氧。如果城乡结合部大片森林面积的话耗氧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市耗氧量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吗?第二,作为国家战略,前段时间已经明确了纯电动是主攻方向,新能源主要用在大型车上。请问各位专家,在应用场景方面,比如军事方面,比如未来的坦克,大型战舰,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对爆炸能量的需求很高。这是氢能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吗?军事特殊应用。雷洪钧:首先,谢谢你。我也有这个问题,就是耗氧量的问题。后来朋友告诉我,那种氧气可以忽略不计。氢和氧结合,氧可以忽略。范:汽油燃烧时也需要氧气,汽油分子比氢分子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不能因为一个问题就说安全问题扼杀了一项技术。氮能量储存,美国有些地方很干燥,有些地方很潮湿,这本身就是能量。干燥的空气送到潮湿的空气中,吸收这个东西就会产生能量。要考虑成本,寿命,产业链。黄发:为什么我们要加快氢能的发展,或者加大对市场的投入?就像我们做设施建设的时候,有几个评价,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移交评价。为什么要先做好这些,再把事情付诸实践呢?因为氢能产业链很长,如果不在市场端使用,是推不到中上游的。现在很多朋友问纯电和纯氢怎么PK。应用场景是如何考虑的?长期共存,根据应用场景要求,未来时间是很好的补充。以物理为例。在城市配送方面,电动车也做得很……ll,可能只在于充电时间或者续航里程。对于一些用户来说,痛点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在城际交通、重型卡车甚至我们未来要开发的一些应用中,在城际交通中,氢燃料电池的优势尤为突出。
国能联盛新能源董事长助理黄发,今年纯电退下来后,氢能十项上来了,大家都抢着做氢能。首先,氢能、纯电、氢燃料并存,要根据应用需求做好开发和推广。氢燃料的优势,我们还是需要找一个更好的机会或者更好的平台去了解,尤其是安全性方面,为什么商用汽车是推动我国氢能源产业的第一个突破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或者有一个了解安全性的过程。一开始我们也是一个公交运营,包括数据采集。对于整个环节的技术和功能分析,对于安全性,如果就市场产品而言,客车是要求最高的。毕竟是普通人出行的重要工具。就目前推广的应用场景来看,氢气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能源替代品。刚才雷总说我很赞同他。能源会有它的危险,但是如何使它安全是我们这里的许多朋友需要做的。范:关于臭氧层,加州大学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在2001年,氢气释放出来以后,会跑到臭氧层上。氢气、空气、氧气本来很稳定,但是到了臭氧,遇到臭氧就会发生反应,氢气泄漏严重,臭氧层被破坏。这篇文章发表后,我们能不能发展氢能,还有待确定。关键是氢能不能跑到臭氧。因为我们有闪电,闪电和氧气反应,不会跑到云端。就像氢气球一样,飞不远。问:我来自日本。我姓周。我一直有个问题。现在业内大家已经达成共识,氢燃料电池用于卡车,是比较合适的车型。乘用车在国内可能相对滞后,因为价格比较高。城市公交和公交车方面,国内推广传统的纯电动公交车,电池50万公里。一般公交车大概8到10年,电池50万公里,五六年就报废了。这时候就需要更换电池了,经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编者按:9月11日至14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智能汽车展览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在此期间,由Cheyun.com和中机国际合作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新生态新势能——2019新能源汽车大会”于9月12日至13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中心三楼举行。本次大会以“新生态新势能”为主题,邀请重量级专家和企业大咖参会。“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的生存之道”、“智能充电大电路”、“新能源的氢化趋势”等话题将分三场讨论,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在新生态下的未来发展。圆桌讨论:氢能源汽车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主持人: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嘉宾:中国能源上海氢能研究院院长、中国氢能科技CEO。范秦白洋子江汽车集团总工程师雷洪钧·莱比是这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陈茂华国能联盛新能源董事长助理黄发和氢能华南区副总经理王玉烈。
< img alt = "比亚迪、发现、北京、东风……,日产"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4002507982386/1 . jpg "/>
主持人何继江:受大会委托,他主持了氢能汽车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的讨论。先问问黄老师,你对刚才几位专家的观点有什么不认同的地方,有什么新的看法?黄发:因为是圆桌会议,我就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做一个燃料电池市场运营的投资环节。我们公司国能联盛新能源公司也被认为是珠三角公司第一批氢能项目。我们从氢能产业的市场终端做起,从汽车做起。燃料电池商用车如何推向市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太贵了,包括几百万的公交车,一百多万的物流车。如何推广?一开始我们把车买下来,租出去,让市场逐渐了解这个产品,使用它,甚至到了以后的某一批。后来发现车造出来了,但是没有加氢站,造不出来。后来没办法,就开始做加氢站。有几个加氢站,可以形成一定的网络供客户使用。发现氢气太贵,无法储存,广东尤其是佛山的氢源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把氢气运到江门、东莞、广州、珠海,成本很高,我们又在做氢气。本来我们只是做市场终端,后来整个闭环都做了。今天的话题是,氢能汽车是下一个风口吗?我们一直做到现在,从最初的感觉只有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做。现在全国热度很高,2018年是第一年。2019年,我们预计会有很好的提升空间。我们对这个事情的考虑,目前市场上包括各种宣传或者推广。从最初的扫盲阶段大家以为氢燃料电池是内燃,到现在大家都明白属于电动技术路径,我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从商用车开始,让大家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性或者应用场景有了更好的了解。以佛山为例,我们参考了之前纯电动汽车实现轻量化的方案。近两年有轻型氢能源电池公交车替代计划,包括氢燃料物流车的计划。基于我们的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目前我们在佛山的水、陆、空轨道都会涉及到氢燃料,包括应用场景中的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甚至叉车。我们也在做空轨,包括机场。轨道我们目前有一条氢有轨电车线,下个月正式上线。我们做了这么多,可能只是一个示范,也可以小范围的做,但是我们非常看好整个市场前景,企业参与的比例非常大,而我们做的时候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通过市场运作机制进行补贴。王如烈:我接触氢能和汽车行业才几个月,对各方面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来默默聆听。我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明日企业的观点。氢动力汽车会成为风口吗?各种媒体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我也很赞同。氢能汽车将成为下一个出路。即使未来氢汽车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只在一些合适的场合使用,即使只占10%,氢汽车也会有3000万辆。这个市场是巨大的。风口的表达很生动,我很喜欢。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句话背后还有一点。如果你做一个小翅膀,你可以飞得更好。风口附近的时间、位置、姿势不对,风可能就起不来了。幸运猪会飞,不会在空中长翅膀。会发生什么大家都清楚。氢能在中国的发展如何?对比国外企业,或者评价用户是否满意。日本的R&D一开始就在工厂实施,R&D和工业化无缝对接。我们的……d在学校研究所研究样品,工业量产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企业也遇到这方面的困难,也在解决。日本公布了产品参数等承诺,得到的数据相对保守可靠。我们很多企业在承诺数据的时候,对于每千瓦或者每几万小时的数据都有些担心。在R&D使用技术和储备技术方面,我们和日本还有一些差距。
明天氢能华南区副总经理王如烈,主持人何继江:下面的朋友也可以在台上向大家提问,或者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提问:刚才在台上听专家领导交流。我叫汪盛,我说过我是一名行业观察家。我发现氢能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我个人的看法是,氢能是个好东西,而且按照氢能的说法,可能存在无法解决的安全死结。因为氢处于原始循环的最前沿,尤其是最轻、无色、无味、易燃、易爆、危险的化学物质,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专家的文章说,在空旷的空间,氢很快就逃逸了。所以氢能安全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刚才专家在台上展示了氢气的应用场景。轿车、公交车、物流车都是封闭空间。刚才雷博士的一张照片,氢气瓶或者燃料电池和连接管都在下面,也就是说如果车辆全生命周期颠簸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周围,不管是氢气瓶的接口还是燃料电池的接口,只要有氢气泄漏,储氢安全吗?氢气是否安全并不取决于高边际或低边际。如果氢气泄漏,氢气燃烧爆炸的能量需求很小,只有天然气的3.4%,只有柴油和汽油的4%-5%,非常小。现在网上说上海把天然气和氢气混在一起,非常危险。如果天然气、氢气、柴油的加油站有氢气泄漏,柴油可以闻到,注意烟火。不知道是不是氢气泄漏,所以很容易爆炸。我的结论是,氢燃料电池车不是风口,是坑,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都带进坑里了。主持人何继江:我们这五位嘉宾应该是工作经验最长的范老师。下面请范老师回应一下。范:第一,刚才说的氢气和天然气的混合是美国气体技术研究所在1972年做的,加20%的氢气是没有问题的。第二,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的氢燃料是汽油的三倍能量,但是同胞们,氢比较轻,汽油的重量是汽油的三倍,体积只有0.1%,很难带走。氢气容易爆炸,密封系统。昨天有同事问我,美国有多少车?我国的汽车数量是美国的几倍。燃料车和氢燃料车放在一起放在车库里。如果氢气泄漏,不知道第二天燃油车什么时候着火。爆炸了怎么办?如果氢气泄漏,不用担心。我们有技术和氢气消除器,所以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中能上海氢能研究院院长、中氢科技CEO范先生此前表示,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个能量转换系统,不是电池,不是储能,而是能量转换。我也做过锂电池,是电能储存系统,所以你刚才说是不是在风口上?要看场景在哪里。刚才,雷先生是对的。比如美国车比较大,电动车在美国已经下架了。没人买。我们开车出去的时候,还剩多少电?这次我会充100%,但下次可能不会充100%。所以不能说一个好一个坏,是相辅相成的。问:我们应该充分讨论国内产业政策,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我想问在座的各位,甚至是台上的专家,全球安保行业的专家,如果一辆大巴拉着一车炸药,是否应该严格武装运送?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公交车内有氢气泄漏,且氢气与空气混合,比如轻轨泄漏氢气,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一旦车门关闭,就是一个炸药库。雷洪钧:氢是危险的,氢燃料公交车是安全的。问题:我纯粹是一个体验者,一个观察者。我姓李,网名是“锂电池”。我以前没有听过专家们的演讲。我现在提三个问题:第一,据说氢动力是零排放。个人认为虽然在使用过程中接近零排放,但不是零消耗,而是耗氧。如果城乡结合部大片森林面积的话耗氧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市耗氧量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吗?第二,作为国家战略,前段时间已经明确了纯电动是主攻方向,新能源主要用在大型车上。请问各位专家,在应用场景方面,比如军事方面,比如未来的坦克,大型战舰,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对爆炸能量的需求很高。这是氢能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吗?军事特殊应用。雷洪钧:首先,谢谢你。我也有这个问题,就是耗氧量的问题。后来朋友告诉我,那种氧气可以忽略不计。氢和氧结合,氧可以忽略。范:汽油燃烧时也需要氧气,汽油分子比氢分子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不能因为一个问题就说安全问题扼杀了一项技术。氮能量储存,美国有些地方很干燥,有些地方很潮湿,这本身就是能量。干燥的空气送到潮湿的空气中,吸收这个东西就会产生能量。要考虑成本,寿命,产业链。黄发:为什么我们要加快氢能的发展,或者加大对市场的投入?就像我们做设施建设的时候,有几个评价,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移交评价。为什么要先做好这些,再把事情付诸实践呢?因为氢能产业链很长,如果不在市场端使用,是推不到中上游的。现在很多朋友问纯电和纯氢怎么PK。应用场景是如何考虑的?长期共存,根据应用场景要求,未来时间是很好的补充。以物理为例。在城市分布上,电动车也做得很好,可能只是在于充电时间或者续航里程。对于一些用户来说,痛点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在城际交通、重型卡车甚至我们未来要开发的一些应用中,在城际交通中,氢燃料电池的优势尤为突出。
国能联盛新能源董事长助理黄发,今年纯电退下来后,氢能十项上来了,大家都抢着做氢能。首先,氢能、纯电、氢燃料并存,要根据应用需求做好开发和推广。氢燃料的优势,我们还是需要找一个更好的机会或者更好的平台去了解,尤其是安全性方面,为什么商用汽车是推动我国氢能源产业的第一个突破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或者有一个了解安全性的过程。一开始我们也是一个公交运营,包括数据采集。对于整个环节的技术和功能分析,对于安全性,如果就市场产品而言,客车是要求最高的。毕竟是普通人出行的重要工具。就目前推广的应用场景来看,氢气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能源替代品。刚才雷总说我很赞同他。能源会有它的危险,但是如何使它安全是我们这里的许多朋友需要做的。范:关于臭氧层,美国加州大学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在2001年,氢气释放后,它……会跑到臭氧层。氢气、空气、氧气本来很稳定,但是到了臭氧,遇到臭氧就会发生反应,氢气泄漏严重,臭氧层被破坏。这篇文章发表后,我们能不能发展氢能,还有待确定。关键是氢能不能跑到臭氧。因为我们有闪电,闪电和氧气反应,不会跑到云端。就像氢气球一样,飞不远。问:我来自日本。我姓周。我一直有个问题。现在业内大家已经达成共识,氢燃料电池用于卡车,是比较合适的车型。乘用车在国内可能相对滞后,因为价格比较高。城市公交和公交车方面,国内推广传统的纯电动公交车,电池50万公里。一般公交车大概8到10年,电池50万公里,五六年就报废了。这时候就需要更换电池了,经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未来氢燃料公交车行业是共存还是被氢燃料完全取代?黄发:我们公司一直在做这个课题,特别是以乘用车为例。目前可以收集市场上几种桩及其使用寿命。刚才雷总也说了,如果8年质保期正常的话,我们现在用的一些桩会换成两个甚至三个。目前相比于纯电池的更换,电堆更有优势,因为如果能保证氢气的质量,电堆还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是我们自己做了有效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且,如果使用公交车,尤其是长途公交车,基础设施(加氢站)、城网、高速公路都能够满足的话,充氢、加氢的速度和加油是一样的。尤其是以后如果一些增压标准能更开放,那就比加油还快。毕竟是长途运输,无论客运还是物流,使用新型燃料电池产品都特别有优势。雷洪钧:我有一个难题。现在我不敢定义城市公交。有高铁的时候长途多少钱?长途汽车定位在500公里似乎不太合理。目前长途汽车基本都在走下坡路,所以我不敢定义什么是长途汽车。
长江汽车集团总工程师雷洪钧,我估计长途汽车可能性不大。从广州跑300公里到深圳,以后还会不会有长途汽车,我不敢说。原来长沙、湖南、武汉、河南都有公交车。客车行业,尤其是长途客车,可能无法生存,不允许生产。问题:各位专家您好,我来自北京能源集团,我们有很多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气发电。最近想投资布局一些氢能当量,包括自主开发或者与行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恳请何教授或其他专家给我们一些投资建议。陈茂华:中国现在不缺电力和能源。我们有很多剩余能源,包括水电和风力。如何利用丰富的能源是一个好话题。利用丰富的能源生产氢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清洁的氢源。所以京能集团能不能在这方面发展,在欧洲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通过光伏和电解水产生氢气的水电解具有许多应用。所以这方面可以考虑。解决了氢源问题后,普通人用氢会很便宜,发现比燃料还便宜,自然会买车。加上电费成本后,行业会健康发展。我认为电费还有70%的下调空间。以前我们以为节能灯,一开始LED灯比节能灯贵7倍。现在LED灯的成本是节能灯成本的40%。随着增长,整个行业的材料技术和技术科学都将朝着那个方向发展,这将大大降低成本。中国还是擅长计算成本的,所以后续c……ts会下降很多。
莱比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陈茂华问道:如何监管氢能的安全?谁来监督?可以监管吗?监督好不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陈茂华:每个行业都有标准。氢能的安全管理,国家肯定会制定标准。只要我们在这个标准下执行,就安全了。黄发:氢气目前还是一种危险气体,国家已经制定了标准。如果转为能源,也有能源监管的标准。这个事情大家都考虑过了,国家考虑的更全面,所以我们多了解一下这个事情更合适。范:我们公司在北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用氢气用了八个月,所有东西都有记录,进行安检。国家标准严格,安全可靠。请放心。问题:我是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负责东风日产乘用车的研发。因为氢动力汽车正在兴起,现在很多乘用车都在做氢动力电池的储存工作,我也在做相关的研究工作。乘用车公司做氢燃料电池可能有点早。其实他们如果只是想做终端,就应该开始担心上游的事情了。在鸡出来之前,担心鸡蛋可能有点太早了。但乘用车企业错过了风口,错过了进入市场的黄金时间,为时已晚。那么如何看待我国燃料电池价格的下降趋势,也就是时间点?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何时崛起?雷洪钧:我对东风的领导很熟悉。至少十年内不要考虑燃料电池在乘用车上的规模推广。R&D还行,不做营销。时间在十年之内。暂时不去想。商用车也差不多。客车是老百姓出钱,安全解决不了。怎么解决呢?没人买。商用车有路,乘用车没有路,普通人转不过弯。主持人何继江:燃料电池技术的有效时间,比如北京的污染空气可能会对寿命产生影响,花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几位专家能否对燃料电池寿命影响较大的因素做一些技术分析和预测?雷洪钧:虽然今天的燃料电池核心材料据说在八年内就会报废,但事实上,它们将在九年内报废。报废的国家有补贴,但是第二年第三年肯定没有补贴。公交公司自己买单,公交公司不愿意。但是让我提个建议。比亚迪搞燃料电池是做什么的?比亚迪换了十年电池,然后比亚迪就做了。过了两年,电池就不行了,就换了。主持人何继江:想法不错,但是要花钱。出租车司机说,比亚迪确实两年换一次电池,花了不少钱。雷洪钧:这个钱是比亚迪自己出的。主持人何继江:产业链要承担这个成本。范白勤:我从事天然气行业。我已经储气20多年了。我得让它脱敏。如果这个产品对什么都敏感,只有把下面的用户当傻子,才能卖出去。包括振膜现在都是国外买的,国产化也是个问题。刚才雷老师说10年就报废了,我10年就提前退休。这是一个好时代,我希望是10年。只要看三年,要么成功,要么死在市场上。燃料电池都这样几十年了,上上下下,就看三年,不看10年。车企是用户,不是氢能。能源公司起来了,氢能才能发展起来。主持人何继江:每位嘉宾用简短的语言总结了自己的观点。王如烈:氢能需要大力发展。我们公司的成本每年下降20%。三年内,成本将与市场接轨。寿命,空气,花粉问题,基本上可以通过物理挥发和过滤器,还有膜电极和材料来解决,我们都在做改进。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氢能源汽车还是会在一些场合使用。蒲……电力为主,我同意。毕竟氢发电是分布式的,肯定不如电发电规模大,性价比高。如果说城轨或者非接触充电,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或者说看科幻电影,纯电力的问题就解决了。黄发:我们以前只把氢作为一个概念,但是现在我们把氢能作为一个概念。我们现在做的是一场能源革命,也是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前氢能产业的推行,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其实与我们政府和市场对技术和应用的认可有关。我相信在广州及周边城市,未来氢能行业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我们的圈子,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陈茂华:中国将在2050年退出所有燃油汽车。我相信氢能源汽车肯定不会取代电瓶车,只会是一种补充和辅助。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肯定有另一种存在方式。如果有一天没有电,社会就会停止。所以氢电池和锂电池会同时存在。氢电池比国外落后不了多少年,所以这是一个机会,一起开始做好这个行业。也许我们在技术和成本上有很多困难,但方法肯定更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国家给你补贴,你肯定会发现一些问题,所以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雷洪钧:氢能已经到了风口,但如果你是头猪,你就不会飞。另外,我建议刚才的提问者还是投资市场,不要投资材料。国家补贴肯定是为了补充产品,刺激科研。因为你不是学校,你投资我保证你赚钱。范:首先,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并不冲突。第二,三年之内,所有人都会知道。第三,大家要有信心。为什么我在美国生活了28年后回来和你一起工作?我很有信心。谢谢大家。主持人何继江:8月份我在瑞典访问了很久。最大的能源公司以前是做水电的,在很多城市都有巨幅广告。广告牌上写着化石能源将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被淘汰。作为一个能源公司,我们有这样的勇气和战略思维,我们非常佩服。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为了实现交通车辆的零碳化和零排放。我支持所有有助于实现零排放的技术路线。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在考虑氢燃料电池汽车能赚钱的时候,要考虑到生产、制造、消费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的减少污染和排放。祝你一切顺利。主持人何继江:请大家合影。谢谢你。未来氢燃料公交车行业是共存还是被氢燃料完全取代?黄发:我们公司一直在做这个课题,特别是以乘用车为例。目前可以收集市场上几种桩及其使用寿命。刚才雷总也说了,如果8年质保期正常的话,我们现在用的一些桩会换成两个甚至三个。目前相比于纯电池的更换,电堆更有优势,因为如果能保证氢气的质量,电堆还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是我们自己做了有效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且,如果使用公交车,尤其是长途公交车,基础设施(加氢站)、城网、高速公路都能够满足的话,充氢、加氢的速度和加油是一样的。尤其是以后如果一些增压标准能更开放,那就比加油还快。毕竟是长途运输,无论客运还是物流,使用新型燃料电池产品都特别有优势。雷洪钧:我有一个难题。现在我不敢定义城市公交。有高铁的时候长途多少钱?长途汽车定位在500公里似乎不太合理。目前长途汽车基本都在走下坡路,所以我不敢定义什么是长途汽车。
< img alt = "比亚迪、发现、北京、东风、日产……n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4002507982386/5 . jpg "/>
长江汽车集团总工程师雷洪钧,我估计长途汽车可能性不大。从广州跑300公里到深圳,以后还会不会有长途汽车,我不敢说。原来长沙、湖南、武汉、河南都有公交车。客车行业,尤其是长途客车,可能无法生存,不允许生产。问题:各位专家您好,我来自北京能源集团,我们有很多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气发电。最近想投资布局一些氢能当量,包括自主开发或者与行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恳请何教授或其他专家给我们一些投资建议。陈茂华:中国现在不缺电力和能源。我们有很多剩余能源,包括水电和风力。如何利用丰富的能源是一个好话题。利用丰富的能源生产氢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清洁的氢源。所以京能集团能不能在这方面发展,在欧洲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通过光伏和电解水产生氢气的水电解具有许多应用。所以这方面可以考虑。解决了氢源问题后,普通人用氢会很便宜,发现比燃料还便宜,自然会买车。加上电费成本后,行业会健康发展。我认为电费还有70%的下调空间。以前我们以为节能灯,一开始LED灯比节能灯贵7倍。现在LED灯的成本是节能灯成本的40%。随着增长,整个行业的材料技术和技术科学都将朝着那个方向发展,这将大大降低成本。中国还是很会算成本的,所以后续成本会下降很多。
莱比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陈茂华问道:如何监管氢能的安全?谁来监督?可以监管吗?监督好不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陈茂华:每个行业都有标准。氢能的安全管理,国家肯定会制定标准。只要我们在这个标准下执行,就安全了。黄发:氢气目前还是一种危险气体,国家已经制定了标准。如果转为能源,也有能源监管的标准。这个事情大家都考虑过了,国家考虑的更全面,所以我们多了解一下这个事情更合适。范:我们公司在北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用氢气用了八个月,所有东西都有记录,进行安检。国家标准严格,安全可靠。请放心。问题:我是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负责东风日产乘用车的研发。因为氢动力汽车正在兴起,现在很多乘用车都在做氢动力电池的储存工作,我也在做相关的研究工作。乘用车公司做氢燃料电池可能有点早。其实他们如果只是想做终端,就应该开始担心上游的事情了。在鸡出来之前,担心鸡蛋可能有点太早了。但乘用车企业错过了风口,错过了进入市场的黄金时间,为时已晚。那么如何看待我国燃料电池价格的下降趋势,也就是时间点?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何时崛起?雷洪钧:我对东风的领导很熟悉。至少十年内不要考虑燃料电池在乘用车上的规模推广。R&D还行,不做营销。时间在十年之内。暂时不去想。商用车也差不多。客车是老百姓出钱,安全解决不了。怎么解决呢?没人买。商用车有路,乘用车没有路,普通人转不过弯。主持人何继江:燃料电池技术的有效时间,比如北京的污染空气可能会对寿命产生影响,花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几个可以……■对燃料电池寿命影响较大的因素做一些技术分析和预测?雷洪钧:虽然今天的燃料电池核心材料据说在八年内就会报废,但事实上,它们将在九年内报废。报废的国家有补贴,但是第二年第三年肯定没有补贴。公交公司自己买单,公交公司不愿意。但是让我提个建议。比亚迪搞燃料电池是做什么的?比亚迪换了十年电池,然后比亚迪就做了。过了两年,电池就不行了,就换了。主持人何继江:想法不错,但是要花钱。出租车司机说,比亚迪确实两年换一次电池,花了不少钱。雷洪钧:这个钱是比亚迪自己出的。主持人何继江:产业链要承担这个成本。范白勤:我从事天然气行业。我已经储气20多年了。我得让它脱敏。如果这个产品对什么都敏感,只有把下面的用户当傻子,才能卖出去。包括振膜现在都是国外买的,国产化也是个问题。刚才雷老师说10年就报废了,我10年就提前退休。这是一个好时代,我希望是10年。只要看三年,要么成功,要么死在市场上。燃料电池都这样几十年了,上上下下,就看三年,不看10年。车企是用户,不是氢能。能源公司起来了,氢能才能发展起来。主持人何继江:每位嘉宾用简短的语言总结了自己的观点。王如烈:氢能需要大力发展。我们公司的成本每年下降20%。三年内,成本将与市场接轨。寿命,空气,花粉问题,基本上可以通过物理挥发和过滤器,还有膜电极和材料来解决,我们都在做改进。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氢能源汽车还是会在一些场合使用。纯电动为主,我同意。毕竟氢发电是分布式的,肯定不如电发电规模大,性价比高。如果说城轨或者非接触充电,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或者说看科幻电影,纯电力的问题就解决了。黄发:我们以前只把氢作为一个概念,但是现在我们把氢能作为一个概念。我们现在做的是一场能源革命,也是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前氢能产业的推行,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其实与我们政府和市场对技术和应用的认可有关。我相信在广州及周边城市,未来氢能行业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我们的圈子,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陈茂华:中国将在2050年退出所有燃油汽车。我相信氢能源汽车肯定不会取代电瓶车,只会是一种补充和辅助。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肯定有另一种存在方式。如果有一天没有电,社会就会停止。所以氢电池和锂电池会同时存在。氢电池比国外落后不了多少年,所以这是一个机会,一起开始做好这个行业。也许我们在技术和成本上有很多困难,但方法肯定更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国家给你补贴,你肯定会发现一些问题,所以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雷洪钧:氢能已经到了风口,但如果你是头猪,你就不会飞。另外,我建议刚才的提问者还是投资市场,不要投资材料。国家补贴肯定是为了补充产品,刺激科研。因为你不是学校,你投资我保证你赚钱。范:首先,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并不冲突。第二,三年之内,所有人都会知道。第三,大家要有信心。为什么我在美国生活了28年后回来和你一起工作?我很有信心。谢谢大家。主持人何继江:8月份我在瑞典访问了很久。最大的能源公司以前是做水电的,在很多城市都有巨幅广告。广告牌上写着化石能源将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被淘汰……ation。作为一个能源公司,我们有这样的勇气和战略思维,我们非常佩服。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为了实现交通车辆的零碳化和零排放。我支持所有有助于实现零排放的技术路线。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在考虑氢燃料电池汽车能赚钱的时候,要考虑到生产、制造、消费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的减少污染和排放。祝你一切顺利。主持人何继江:请大家合影。谢谢你。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9月15日报道,宝马前董事马库斯杜兹曼MarkusDuesmann将在2020年4月份出任奥迪CEO,大众集团管理“梦之队”将就此成立。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丰田向松下采购5万套特斯拉“同款”电池,这些电池已安装在丰田今年在中国推出的新款插电混动的花冠(Corolla,卡罗拉)和雷凌(Levin)轿车上。
1900/1/1 0:00:009月16日,据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NatureMaterials报道,为了开发锂基电池的替代品,减少对稀有金属的依赖,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有前景的新型阴极和电解质系统,
1900/1/1 0:00:00闪电般完成造车全产业链布局,占据绝对后发优势的恒大并未止步于此。
1900/1/1 0:00:00谁都没有想到,长城汽车会突然发布如此大规模的激励计划。9月6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推出2019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1900/1/1 0:00:00“我们的确在和一些中国之外的投资者解除,他们对拜腾很感兴趣,特别是在量产车出来之后,拜腾不再是PPT阶段。”9月10日,拜腾汽车创始人戴雷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