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业界公认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如今半年过去了,依靠外部投资的造车新势力日子不好过,在行业洗牌的压力下命运未卜。目前正在举行的成都车展上,造车新势力的参展人数比上半年上海车展少了一半。从一开始,汽车制造的新势力就一直是业内最具争议的群体。2015年前后,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来了500多人。但短暂的浮华之后,迅速下降到100左右,行情一落千丈。今年7月,总销量仅为2375辆,环比大幅下降76%。7月份,许可汽车总数降至2232辆,仅为6月份的四分之一。造车新势力之间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目前,蔚来、威马、杜云、小鹏、新特、电卡、何忠新能源7家企业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交付,爱知、车和家紧随其后,均处于量产阶段,而排在中、后梯队的拜腾、华人运通为了加快量产速度,正在想尽办法获取各种资源,其他落后者已经开始陷入困境。然而,即使是一些新的造车力量已经交付了它也只是表面的。排名前三的公司,蔚来、威马和小鹏,7月份仅售出2133辆汽车,没有一辆超过1000辆。其中,蔚来近三年大规模亏损,累计亏损172.3亿元。头部企业尚且如此,后续梯队的企业更是看好。与此同时,一系列自燃、召回、维权、停产事件也让新生力量遭遇信任危机。此外,造车新势力存在的生产节奏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也频频暴露。如今2019年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包括国际巨头在内的很多传统车企都会推出大量的电动车产品。“僧多粥少”的需求危机将会出现,这将给新电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些没有实力和交付的企业将很难熬过“生死之年”。目前病怏怏的新动力行业,最大的病应该来自于对国外造车的过度自信和对自身实力的误判。事实上,传统车企背景的新能源项目一般比新车企进展更快。传统车企有成熟的生产线,新能源项目布局只能转型,而跨界造车新势力需要从零开始,如何与整体大份额车市场竞争。这些都是造车新势力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融资魔咒很难打破。长期以来,造车新势力依靠融资“输血”,“烧钱”成为常态。据统计,近三年来,国内15家主流新型造车企业融资超过120次,总金额超过1200亿元。但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造车新势力资金变得捉襟见肘,生存状况堪忧。同时,随着汽车市场“寒冬”的到来,投资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资本支持一个产业的时间最长不超过7年,平均时间在4 ~ 5年左右。造车新势力已经过了PPT融资阶段。去年以来,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情况每况愈下,资本对其青睐的程度远不如从前。另外,头部的一些新造车企业在盈利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资本圈对造车新势力的投入似乎也更加谨慎。车和家创始人兼CEO李想曾公开表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窗口期剩余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一年内会有大量企业被淘汰,90%的投资者将被淘汰……ors会损失惨重。此外,造车新势力吸金能力的降低,与中国整体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不无关系。此外,新势力过度“烧钱”的过往和未成型的交付能力,以及产品制造环节的天然缺失,无形中成为投资人的一道屏障。更重要的是造车新势力开发烧钱,盈利遥遥无期。投资机构投资的新造车公司大多血本无归。目前造车新势力有贴牌、合资、自建工厂等多种模式,但核心技术一般都是购买,核心研发较少,导致质量不可控,对资本的信任度降低。毫无疑问,未来融资渠道会越来越窄,这是一个无底洞。即使融资“输血”到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依然是杯水车薪。Xpeng Motors的何最近公开表示,以前看到别人投资100亿元造汽车是不可思议的,但只有当他们真正这样做时,他们才意识到即使200亿元也不够。生产资质受阻“资质”就像“准生证”,对于想进入汽车领域的外地人来说,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针对现有市场格局,对新型造车力量的设计、研发、产能、规模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大大提高了新型造车力量获得资质的门槛。如果不满足这四个条件,将无法获得资质,这意味着只想通过资本套现的PPT造车企业将被新政拒之门外。就现有的新造车势力而言,大部分都难以达到要求,而生产资质门槛的提高更是让内外交困的新造车势力雪上加霜。随着产业化的深入和销量的提升,造车新势力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方面,资质门槛的提高对生产规模、质量、销售、服务的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往往是造车新势力所缺乏的;另一方面,新造车企业必须努力培育有特色的新卖点和品牌内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造车新势力如何成功突围呢?业内专家建议,面对行业整体重组前所未有的变化,造车新势力需要积极应对新挑战,快速转型。同时,他们对新技术的长期培育发展和步履蹒跚有足够的心理预期,充分尊重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做好R&D、采购、生产、销售、服务、质量和成本,大胆创新,甚至推出革命性的新解决方案,试图引领行业未来的演进方向。这也是新势力进入汽车领域的价值所在。没有产品和市场的支撑,任何一个造车企业都无法实现长远发展。造车新势力只有不断提高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尽快摆脱对资本的高度依赖,努力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2019年,被业界公认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如今半年过去了,依靠外部投资的造车新势力日子不好过,在行业洗牌的压力下命运未卜。目前正在举行的成都车展上,造车新势力的参展人数比上半年上海车展少了一半。从一开始,汽车制造的新势力就一直是业内最具争议的群体。2015年前后,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来了500多人。但短暂的浮华之后,迅速下降到100左右,行情一落千丈。今年7月,总销量仅为2375辆,环比大幅下降76%。7月份,许可汽车总数降至2232辆,仅为6月份的四分之一。造车新势力之间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目前,蔚来、威马、杜云、小鹏、新特、电卡、何忠新能源7家企业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交付,爱知、车和家紧随其后,均处于量产阶段,而排在中、后梯队的拜腾、华人运通为了加快量产速度,正在想尽办法获取各种资源,其他落后者已经开始陷入困境。然而,即使是一些新的造车力量已经交付了它也只是表面的。排名前三的公司,蔚来、威马和小鹏,7月份仅售出2133辆汽车,没有一辆超过1000辆。其中,蔚来近三年大规模亏损,累计亏损172.3亿元。头部企业尚且如此,后续梯队的企业更是看好。与此同时,一系列自燃、召回、维权、停产事件也让新生力量遭遇信任危机。此外,造车新势力存在的生产节奏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也频频暴露。如今2019年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包括国际巨头在内的很多传统车企都会推出大量的电动车产品。“僧多粥少”的需求危机将会出现,这将给新电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些没有实力和交付的企业将很难熬过“生死之年”。目前病怏怏的新动力行业,最大的病应该来自于对国外造车的过度自信和对自身实力的误判。事实上,传统车企背景的新能源项目一般比新车企进展更快。传统车企有成熟的生产线,新能源项目布局只能转型,而跨界造车新势力需要从零开始,如何与整体大份额车市场竞争。这些都是造车新势力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融资魔咒很难打破。长期以来,造车新势力依靠融资“输血”,“烧钱”成为常态。据统计,在……st三年,国内15家主流新造车企业融资超过120倍,总额超过1200亿元。但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造车新势力资金变得捉襟见肘,生存状况堪忧。同时,随着汽车市场“寒冬”的到来,投资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资本支持一个产业的时间最长不超过7年,平均时间在4 ~ 5年左右。造车新势力已经过了PPT融资阶段。去年以来,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情况每况愈下,资本对其青睐的程度远不如从前。另外,头部的一些新造车企业在盈利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资本圈对造车新势力的投入似乎也更加谨慎。车和家创始人兼CEO李想曾公开表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窗口期剩余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一年内会有大量企业被淘汰,90%的投资人会损失惨重。此外,造车新势力吸金能力的降低,与中国整体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不无关系。此外,新势力过度“烧钱”的过往和未成型的交付能力,以及产品制造环节的天然缺失,无形中成为投资人的一道屏障。更重要的是造车新势力开发烧钱,盈利遥遥无期。投资机构投资的新造车公司大多血本无归。目前造车新势力有贴牌、合资、自建工厂等多种模式,但核心技术一般都是购买,核心研发较少,导致质量不可控,对资本的信任度降低。毫无疑问,未来融资渠道会越来越窄,这是一个无底洞。即使融资“输血”到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依然是杯水车薪。Xpeng Motors的何最近公开表示,以前看到别人投资100亿元造汽车是不可思议的,但只有当他们真正这样做时,他们才意识到即使200亿元也不够。生产资质受阻“资质”就像“准生证”,对于想进入汽车领域的外地人来说,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针对现有市场格局,对新型造车力量的设计、研发、产能、规模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大大提高了新型造车力量获得资质的门槛。如果不满足这四个条件,将无法获得资质,这意味着只想通过资本套现的PPT造车企业将被新政拒之门外。就现有的新造车势力而言,大部分都难以达到要求,而生产资质门槛的提高更是让内外交困的新造车势力雪上加霜。随着产业化的深入和销量的提升,造车新势力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方面,资质门槛的提高对生产规模、质量、销售、服务的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往往是造车新势力所缺乏的;另一方面,新造车企业必须努力培育有特色的新卖点和品牌内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造车新势力如何成功突围呢?业内专家建议,面对行业整体重组前所未有的变化,造车新势力需要积极应对新挑战,快速转型。同时,他们对新技术的长期培育发展和步履蹒跚有足够的心理预期,充分尊重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做好R&D、采购、生产、销售、服务、质量和成本,大胆创新,甚至推出革命性的新解决方案,试图引领行业未来的演进方向。这也是新势力进入汽车领域的价值所在。没有产品和市场的支撑,任何一个造车企业都无法实现长远发展。造车新势力只有不断提高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尽快摆脱对资本的高度依赖,努力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第二次海外采访魏建军,这一次地点换到了法兰克福。
1900/1/1 0:00:00当地时间下午三点,宁德时代BMS部长张伟先生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BMS技术优势讲解。请搬好小板凳,且看动力电池大脑如何助力汽车和能源变革。
1900/1/1 0:00:00德国当地时间9月11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率高管团队赴法兰克福车展,考察了世界顶级汽车工程技术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
1900/1/1 0:00:00在汽车界,“产品为王“是毋庸置疑的准则,一个产品的好坏决定着一家企业的存亡。
1900/1/1 0:00:00155,是2019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的同比变化值。也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连续两月同比负增长现象。
1900/1/1 0:00:00本文来源:未来汽车日报,作者:邱晓芬提到马斯克,大家最直接的联想是马路上到处跑着的特斯拉。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