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动车的造型设计,提到最多的一定是“无脸”外观。“电动车的‘无脸’和燃油车的‘无脸’有很大区别。看似有了新的形象ip,但并没有完全颠覆传统车辆的造型。感觉新能源时代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这是某大学车辆设计专业老师对电动车无脸外观的评价。如今,汽车设计领域从业者的关注点已经不再单纯停留在外观层面,更多的是对新出行方式的探索。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时代的变革时期。就交通而言,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高度电气化和5G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车只是进行简单的外形变化,给出“鸡肋”的评价并不为过。一个多月前,我们采访通用汽车集团现任设计副总裁时,他也表达了对无脸外观的不屑,并将矛头指向了特斯拉。然而,特斯拉表示,无脸外观的想法并不是他们首先提出的,然后将“大罪魁祸首”扔回给了通用汽车。20世纪60年代末,北美市场上一加仑汽油曾卖到34美分,随后环保主义者采取了预防措施。石油危机的帷幕笼罩着这样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同时,石油简直就是这片土地上汽车工业的“遮羞布”。
正如我们在原文中多次提到的,通用一直是走在技术创新前沿的车企。面对石油的红线预警,迫切需要找到可以替代的能源。我们也很清楚100多年来车辆的发展。除了化石燃料提供的热能,只有电可以作为驱动车辆的最终形式。于是通用决定拿起40年前被廉价石油赶出市场的电动汽车。但这次通用不想用普通充电电池作为能源单元。受美国宇航局在航天器上使用燃料电池的启发,通用汽车决定尝试在汽车上使用燃料电池。起初,通用汽车找到了雪佛兰Corvir作为燃料电池的载体,但由于空间限制,这一方案最终半途而废,用一辆面包车来运送燃料电池。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六人舱四个座位的空间都被电池和储氢装置占据。
(燃料电池的Electrovir II和Electrovn)通用终于将半成品的雪佛兰Corvir改造成纯电动汽车,并命名为Electrovir II。无独有偶,Corvir定位为美版甲壳虫,两者均为后置后驱。所以Corvir的前舱是空的,自然就让它的前脸成了密封的形状。
虽然Corvir的诞生是为了在北美市场对抗大众甲壳虫,它的名声远不如甲壳虫,但它已经成为一款理想的电动车车型。前机舱充足的空间正好是放置电池的最佳位置,封闭的格栅在寒冷天气和高速行驶时对电池非常友好。因为电池和电机的原因,电动版要比普通燃油版重800斤,但前置电池和后置电机的布局,让Corvir被外界诟病的操控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恕我直言,这是通用汽车众多无厘头尝试中最成功的一次!20世纪70年代末,每加仑2.50美元的油价让通用汽车更加坚持开发电动汽车,并发布了Electrovette。它也是一辆电动citycr,外观没有脸,通用汽车尽一切努力量产这款车来缓解这种情况。“在这次cse中我们认真了”,通用汽车的工程师甚至认为,在90年代,电动汽车可以占到通用汽车总销量的10%。当然,我们可以理解那些在压力下“发射卫星”的工程师...
他们希望另辟蹊径抵御石油危机的风暴,却让经济实惠的小排量日系车有机可乘。电动车对于当时的市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不成熟的选择。让通用汽车再次回到电动汽车领域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的领导者是加州政府。当时加州政府出台法案,要求加州前七大车企推出零排放车型供消费者选择。丰田最早的电动RAV4也是这一事件的产物。在这次事件中,通用有主场优势,这次出大招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通用EV1的名字,EV1的原型车impct带给当时人们的震撼不亚于现在的特斯拉。该车重量不到1吨,双电机配置使其加速仅需7.9秒。原型甚至可以无线充电。
同样的无格栅前脸和独特的悬浮式车顶,让整体造型看起来像一只乌贼。“刻意突出造型上的差异来营造科技感,没有实用价值。”这是通用汽车的对手对EV1的评价,这个评价和采访通用汽车设计副总裁时对特斯拉造型的评价一模一样...前卫电动自行车圈的“入场券”,充分证明了他们在造型上刻意区分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区别。在E-Golf之前,大众已经多次尝试将高尔夫车型电动化。早在第一代高尔夫的时候,大众就推出了纯电动版的citystromer,而这个版本在MK II和MK III上都有出现。第一代电动高尔夫出现在1976年,早期的电动高尔夫并不叫citystromer。最大续航里程可达30英里,共生产了20套,仅供大众集团内部使用,外观与燃油版无异。
1981年,推出了citystromer版本。这次大众特意做了电动版的高尔夫,没有格栅。之后推出的第二代高尔夫citystromer车型也是没有格栅的外观,充电口的位置也是在中网的隔断后面,和现在常见的一样。除了大众,宝马也是欧洲较早研究电动车的企业。1972年,宝马在其1600系列车型上首次改造了纯电动汽车。该车由42马力的电机驱动,需要772磅的铅酸电池为电机提供动力。最尴尬的是,宝马首款电动车的电池不具备充电功能,所以“换电”成了不得已而为之。
在1600基础上改装的电动车外观没什么特别的。三年后,宝马又更新了一款符合前卫电动车圈的纯电动产品。虽然这次可以充电,但是充满电需要14个小时,续航只有19英里。关于这款车没有太多详细的信息。从外观和命名形式来看,是宝马专门为电动车打造的。你还认识没有鼻孔的宝马吗?
新时代的电动车不仅仅是“无脸”。如果一个车企采用了不露脸的外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品牌设计语言。然而,一类汽车在短时间内被如此同质化,像瘟疫一样不加思考地传播,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是否合适……晚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手机的发展。从手机到小灵通,再到现在的直板智能手机,手机的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每次都有创新,造型的大方向除了价格越来越贵带来的伤感,没有特别槽点。至少在手机领域,造型是随着功能的升级而进化的。带有按键的小灵通的小屏幕使手机除了打电话还能发短信,而智能手机的“bigger thn bigger”屏幕带来了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汽车领域,现在大家对“无脸”的吐槽,不单纯是对造型的不满,更是一种无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能被大众认可的方向。电动汽车的前脸应该是无网格的,这并不是特斯拉的第一个建议。然而,埃隆·马斯克是一个强大的概念传输者。在电动车阴谋论席卷近20年后,他再一次尽力将电动车概念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在把特斯拉完全绑在电动车上的同时,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舆论的靶子。2002年,一款名为AUTOnomy的概念车提出了“滑板”电池组的概念,将场地上的所有动力和传动单元整合在一起,使车厢和底盘可以分离。这个nomy不是蔚来的人工智能,是通用概念车。当然,特斯拉是“滑板”电池组的最大受益者。
所以我个人认为特斯拉是保守的。当特斯拉的设计总监被问及使用滑板电池组是否有更多的设计空间时,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他补充说,他不想因为奇怪的形状而失去消费市场。在汽车外观完全脱离马车原型的80年里,汽车的造型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80年代的固有认知确实成为了汽车设计的巨大瓶颈。就连特斯拉的设计师都畏手畏脚。可想而知,推动新时代电动车的发展,不是一两代产品所能企及的。也许我们可以给新生力量一点想象力。我们不能否认,新造车的确实缺乏行业经验,但是他们的思维并没有被传统所禁锢。就目前发布的产品来看,法拉第FF91和中文快递的组合最具前瞻性。很多人觉得这两款车很像,和现有的量产车很不一样。最大的共同点来自于更短的前后侧,这是乘用车电动平台最大的好处。它不需要搭载发动机,轴距优势充分反馈到客舱空间。
0
近日,洛杉矶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noo发布了他们的首款电动汽车产品Cnoo EV。这款车呈现出极简的外观设计,不仔细看你甚至不知道哪边是车头,哪边是车尾。移动盒子的概念在这款概念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更大的车厢可以解锁多种空间组合功能。
1
2
“无脸”是过去40年电动车的执念,也是未来车辆极简设计的开始。我觉得简约、功能化的设计会成为未来的大方向。电池和电机带来的空间效益会把电动车的设计推向两个极端,即极度追求速度的跑车和极度使用的“盒子”。说到电动车的造型设计,提到最多的一定是“无脸”外观。“电动车的‘无脸’和燃油车的‘无脸’有很大区别。看似有了新的形象ip,但并没有完全颠覆传统车辆的造型。感觉新能源时代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这是一位老师对电动车无脸外观的评价……在一所大学主修车辆设计。如今,汽车设计领域从业者的关注点已经不再单纯停留在外观层面,更多的是对新出行方式的探索。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时代的变革时期。就交通而言,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高度电气化和5G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车只是进行简单的外形变化,给出“鸡肋”的评价并不为过。一个多月前,我们采访通用汽车集团现任设计副总裁时,他也表达了对无脸外观的不屑,并将矛头指向了特斯拉。然而,特斯拉表示,无脸外观的想法并不是他们首先提出的,然后将“大罪魁祸首”扔回给了通用汽车。20世纪60年代末,北美市场上一加仑汽油曾卖到34美分,随后环保主义者采取了预防措施。石油危机的帷幕笼罩着这样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同时,石油简直就是这片土地上汽车工业的“遮羞布”。
正如我们在原文中多次提到的,通用一直是走在技术创新前沿的车企。面对石油的红线预警,迫切需要找到可以替代的能源。我们也很清楚100多年来车辆的发展。除了化石燃料提供的热能,只有电可以作为驱动车辆的最终形式。于是通用决定拿起40年前被廉价石油赶出市场的电动汽车。但这次通用不想用普通充电电池作为能源单元。受美国宇航局在航天器上使用燃料电池的启发,通用汽车决定尝试在汽车上使用燃料电池。起初,通用汽车找到了雪佛兰Corvir作为燃料电池的载体,但由于空间限制,这一方案最终半途而废,用一辆面包车来运送燃料电池。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六人舱四个座位的空间都被电池和储氢装置占据。
(燃料电池的Electrovir II和Electrovn)通用终于将半成品的雪佛兰Corvir改造成纯电动汽车,并命名为Electrovir II。无独有偶,Corvir定位为美版甲壳虫,两者均为后置后驱。所以Corvir的前舱是空的,自然就让它的前脸成了密封的形状。
虽然Corvir的诞生是为了在北美市场对抗大众甲壳虫,它的名声远不如甲壳虫,但它已经成为一款理想的电动车车型。前机舱充足的空间正好是放置电池的最佳位置,封闭的格栅在寒冷天气和高速行驶时对电池非常友好。因为电池和电机的原因,电动版要比普通燃油版重800斤,但前置电池和后置电机的布局,让Corvir被外界诟病的操控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恕我直言,这是通用汽车众多无厘头尝试中最成功的一次!20世纪70年代末,每加仑2.50美元的油价让通用汽车更加坚持开发电动汽车,并发布了Electrovette。它也是一辆电动citycr,外观没有脸,通用汽车尽一切努力量产这款车来缓解这种情况。“在这次cse中我们认真了”,通用汽车的工程师甚至认为,在90年代,电动汽车可以占到通用汽车总销量的10%。当然,我们可以理解那些在压力下“发射卫星”的工程师...
他们希望另辟蹊径抵御石油危机的风暴,却让经济实惠的小排量日系车有机可乘。电动车对于当时的市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不成熟的选择。让通用汽车再次回到电动汽车领域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的领导者是加州政府。当时加州政府出台法案,要求加州前七大车企推出零排放车型供消费者选择。丰田最早的电动RAV4也是这一事件的产物。在这次事件中,通用有主场优势,这次出大招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通用EV1的名字,EV1的原型车impct带给当时人们的震撼不亚于现在的特斯拉。该车重量不到1吨,双电机配置使其加速仅需7.9秒。原型甚至可以无线充电。
同样的无格栅前脸和独特的悬浮式车顶,让整体造型看起来像一只乌贼。“刻意突出造型上的差异来营造科技感,没有实用价值。”这是通用汽车的对手对EV1的评价,这个评价和采访通用汽车设计副总裁时对特斯拉造型的评价一模一样...前卫电动自行车圈的“入场券”,充分证明了他们在造型上刻意区分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区别。在E-Golf之前,大众已经多次尝试将高尔夫车型电动化。早在第一代高尔夫的时候,大众就推出了纯电动版的citystromer,而这个版本在MK II和MK III上都有出现。第一代电动高尔夫出现在1976年,早期的电动高尔夫并不叫citystromer。最大续航里程可达30英里,共生产了20套,仅供大众集团内部使用,外观与燃油版无异。
1981年,推出了citystromer版本。这次大众特意做了电动版的高尔夫,没有格栅。之后推出的第二代高尔夫citystromer车型也是没有格栅的外观,充电口的位置也是在中网的隔断后面,和现在常见的一样。除了大众,宝马也是欧洲较早研究电动车的企业。1972年,宝马在其1600系列车型上首次改造了纯电动汽车。该车由42马力的电机驱动,需要772磅的铅酸电池为电机提供动力。最尴尬的是,宝马首款电动车的电池不具备充电功能,所以“换电”成了不得已而为之。
在1600基础上改装的电动车外观没什么特别的。三年后,宝马又更新了一款符合前卫电动车圈的纯电动产品。虽然这次可以充电,但是充满电需要14个小时,续航只有19英里。关于这款车没有太多详细的信息。从外观和命名形式来看,是宝马专门为电动车打造的。你还认识没有鼻孔的宝马吗?
新时代的电动车不仅仅是“无脸”。如果一个车企采用了不露脸的外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品牌设计语言。然而,一类汽车在短时间内被如此同质化,像瘟疫一样不加思考地传播,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是否合适……晚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手机的发展。从手机到小灵通,再到现在的直板智能手机,手机的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每次都有创新,造型的大方向除了价格越来越贵带来的伤感,没有特别槽点。至少在手机领域,造型是随着功能的升级而进化的。带有按键的小灵通的小屏幕使手机除了打电话还能发短信,而智能手机的“bigger thn bigger”屏幕带来了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汽车领域,现在大家对“无脸”的吐槽,不单纯是对造型的不满,更是一种无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能被大众认可的方向。电动汽车的前脸应该是无网格的,这并不是特斯拉的第一个建议。然而,埃隆·马斯克是一个强大的概念传输者。在电动车阴谋论席卷近20年后,他再一次尽力将电动车概念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在把特斯拉完全绑在电动车上的同时,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舆论的靶子。2002年,一款名为AUTOnomy的概念车提出了“滑板”电池组的概念,将场地上的所有动力和传动单元整合在一起,使车厢和底盘可以分离。这个nomy不是蔚来的人工智能,是通用概念车。当然,特斯拉是“滑板”电池组的最大受益者。
所以我个人认为特斯拉是保守的。当特斯拉的设计总监被问及使用滑板电池组是否有更多的设计空间时,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他补充说,他不想因为奇怪的形状而失去消费市场。在汽车外观完全脱离马车原型的80年里,汽车的造型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80年代的固有认知确实成为了汽车设计的巨大瓶颈。就连特斯拉的设计师都畏手畏脚。可想而知,推动新时代电动车的发展,不是一两代产品所能企及的。也许我们可以给新生力量一点想象力。我们不能否认,新造车的确实缺乏行业经验,但是他们的思维并没有被传统所禁锢。就目前发布的产品来看,法拉第FF91和中文快递的组合最具前瞻性。很多人觉得这两款车很像,和现有的量产车很不一样。最大的共同点来自于更短的前后侧,这是乘用车电动平台最大的好处。它不需要搭载发动机,轴距优势充分反馈到客舱空间。
0
近日,洛杉矶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noo发布了他们的首款电动汽车产品Cnoo EV。这款车呈现出极简的外观设计,不仔细看你甚至不知道哪边是车头,哪边是车尾。移动盒子的概念在这款概念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更大的车厢可以解锁多种空间组合功能。
1
2
“无脸”是过去40年电动车的执念,也是未来车辆极简设计的开始。我觉得简约、功能化的设计会成为未来的大方向。电池和电机带来的空间效益会把电动车的设计推向两个极端,即极度追求速度的跑车和极度使用的“盒子”。
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的下一步将是固态锂离子电池组,因为它更轻、更安全,并且充电更快。像丰田、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都对固态电池情有独钟,后者曾提出明确目标,2025年将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车。
1900/1/1 0:00:00根据EVsales数据,2019年8月,包括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总计交付158万辆,同比降低9,近两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1900/1/1 0:00:00根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2019年9月共产出新能源汽车76万辆。根据第一电动研究院的统计测算,动力电池2019年9月装机量约为3955GWh,同比下降3144,环比上涨14。
1900/1/1 0:00:00参与新车评的2019第13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是我职业生涯遇到最大的一道坎,可能没有之一。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亿欧网”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大众汽车集团的两位最高领导人,涉嫌操纵德国市场被起诉;戴姆勒集团因排放作弊,收到87亿欧元(约68亿人民币)的罚单。
1900/1/1 0:00:00近日,大众一款中高端MPVViloran产品曝光,这也是自大众国产途安以来,时隔15年后推出的第二款MPV车型,新车命名或为巍昂,超5米的车身空间竞品直指MPV市场王者别克GL8。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