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狂欢下进入新能源汽车“淘金”的地产大佬,大多都是被现实击垮的。曾几何,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也和之前的房地产行业一样。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00万辆”、“100亿补贴”、“弯道超车”等热词的调侃下,一批又一批地产大佬纷纷出手。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恒大、宝能、华夏幸福、碧桂园等10余家房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制造、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建设、经销商渠道拓展等。,总投资4000亿元。“房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是转型,布局未来产业。另一种是以实业的名义从政府拿地,帮助房地产开发。深市某大型房企中层对高拱电动车表示,前者是中长期的战略考虑,后者是短期的现实需要。其实我们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这块蛋糕的利润足够大,房地产商扎堆新能源汽车行业。部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4亿辆。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较去年同期增长72.8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同时,在去杠杆基调和严格限购的冲击下,房地产行业也逐渐告别了暴力增长的时代。以恒大为例。恒大披露2019年上半年盈利预警。预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9%,核心业务预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未来开发商如果依靠简单的规模扩张,很难获得高额利润。一方面房企需要寻求自身的多元化转型,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显示出巨大的商机。联合行动之下,“房企蔚然成风。
然而,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事实证明,这条路并不容易,甚至有很多难以想象、难以克服的困难!“造车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双方都不具备打造新能源汽车的硬实力,那么合作的成功率其实很难做到负和正。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说。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造车不是躺着赚钱。要真正弯下腰来,并不是所有的地产商都能完成这样的转型。R&F:华泰已经被抛弃了。2019年7月6日,R&F集团与华泰汽车集团在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R&F集团参股华泰汽车,计划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但8月22日之后不久,R&F地产董事长李思廉表示,双方合作意向公布后,市场对此次合作反应“不佳”,因此暂停进一步合作。华泰汽车2018年亏损16亿元;今年以来,该公司多次被媒体曝光工厂停产,拖欠部分供应商和工程建设公司款项,拖欠员工工资。不管R&F当初为什么选择与华泰合作,现在看来,他已经停在了新能源汽车的门前。宝能:是为了拿地吗?2017年12月,宝能集团以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股权,从而正式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从2017年10月开始,宝能陆续在广州、Xi安、昆明、杭州、昆山等地签约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王国。在上述项目中,据报道,已披露的投资金额加起来有2004亿。然而,在高调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背后,宝能新能源汽车业务本身就很尴尬。去年观致的销售目标是10万辆。实际上,去年观致的最终销量只有6.2万辆,这还是自产自销带来的注水数据。宝能将旗下从事共享出行的关联公司深圳前海李安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的采购业务交给观致。根据双方协议,宝能关联公司于2017年至2020年向观致汽车购买超过30万辆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于2018年前三季度共购买4.81万辆汽车。据报道,前海李安运汽车租赁公司购买的1万多辆新车闲置在常熟工厂的停车场。今年一季度,观致汽车总销量仅为824辆。有业内人士表示,宝能自然知道10万辆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只有这样,基地的产能利用率才能达标,才能继续要求扩容和批地。说白了还是为了征地。华夏幸福:半路变道2017年10月31日,获得国家发改委牌照的造车新势力何忠新能源悄然变更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正式由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原副主任方云舟变更为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此举标志着华夏幸福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行列。然而,到2018年11月29日,新能源的法定代表人已由华夏幸福董事长王变更为新能源创始人方云洲。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限购,房地产资金普遍不足。华夏幸福不仅把19%的股份卖给了平安,还撤出了很多业务部门。“涉足造车业务后,烧钱,但没有资产可卖。公司自然会采取战略收缩。虽然“放弃了何忠”,但中国幸福的新能源之路并没有停止,而是改变了轨道。今年3月27日,华夏幸福打造南京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万通地产:计划受挫。万通地产去年7月发布公告称,拟以31.7亿元现金收购动力锂电池企业星恒动力78.284%股份,意图发展“地产+新能源”双主业布局。然而,同年12月16日晚间,万通地产宣布终止收购星恒电力78.284%股份,这意味着万通地产跨界新能源的想法落空。对于收购终止的原因,万通地产表示,公司与交易各方未能就本次交易的优化及后续改进措施等重要法律和商业安排达成一致,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交易难以继续进行。孙宏斌是房企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例子。2017年1月,地产大亨孙宏斌宣布以150亿元入股乐视。但仅仅半年后,贾跃亭就离开了美国。孙宏斌和融创都郁闷了,用一句“我愿意‘认输’”来总结他在乐视的237天。智能房地产tycoo……没玩过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么多反例,这是不是说明房企在造车面前“败的如山倒”?目前至少恒大还是强的。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了“R&D及整车制造+R&D及核心零部件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此外,碧桂园在总部所在地顺德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小镇,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据介绍,该小镇集企业总部、技术研发、管理服务、智能制造于一体。目前已与数十家汽车创新领域龙头企业签订落户协议。但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个“果实”有点可怜。然而,用数千亿房地产企业玩转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潮,并没有全部冲击水漂,没有任何反应。至少,我总结后大概能明白这些事情:1。虽然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广阔,但是房企跨界造车真的是参差不齐,难度不是一点半点大。环节太多,过不去。2.以为有资金就能玩新能源汽车产业,简直是痴人说梦。这笔钱可能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自豪感,但在巨大的资金需求面前,那种自豪感似乎低如尘埃。3.新能源汽车规模到2020年才达到200万辆,市场有限。但在多方进入下,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可能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大部分投资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果。当然,如果有工厂,有技术,有生产资质,他们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亏损。4.如果一定要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来说,投资相关产业链,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可能比直奔整车生产研发更有胜算。还是以雅居乐为例,最近2亿港元投资新能源汽车业务公司李世纪,但仅停留在资金支持领域,合作范围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整体解决方案。造车狂欢下进入新能源汽车“淘金”的地产大佬,大多都是被现实击垮的。曾几何,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也和之前的房地产行业一样。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00万辆”、“100亿补贴”、“弯道超车”等热词的调侃下,一批又一批地产大佬纷纷出手。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恒大、宝能、华夏幸福、碧桂园等10余家房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制造、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建设、经销商渠道拓展等。,总投资4000亿元。“房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是转型,布局未来产业。另一种是以实业的名义从政府拿地,帮助房地产开发。深市某大型房企中层对高拱电动车表示,前者是中长期的战略考虑,后者是短期的现实需要。其实我们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这块蛋糕的利润足够大,房地产商扎堆新能源汽车行业。部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4亿辆。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较去年同期增长72.8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同时,在去杠杆基调和严格限购的冲击下,房地产行业也逐渐告别了暴力增长的时代。以恒大为例。恒大披露2019年上半年盈利预警。预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9%,核心业务预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未来开发商如果依靠简单的规模扩张,很难获得高额利润。一方面房企需要寻求自身的多元化转型,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显示出巨大的商机。联合行动之下,“房企蔚然成风。
然而,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事实证明,这条路并不容易,甚至有很多难以想象、难以克服的困难!“造车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双方都不具备打造新能源汽车的硬实力,那么合作的成功率其实很难做到负和正。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说。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造车不是躺着赚钱。要真正弯下腰来,并不是所有的地产商都能完成这样的转型。R&F:华泰已经被抛弃了。2019年7月6日,R&F集团与华泰汽车集团在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R&F集团参股华泰汽车,计划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但8月22日之后不久,R&F地产董事长李思廉表示,双方合作意向公布后,市场对此次合作反应“不佳”,因此暂停进一步合作。华泰汽车2018年亏损16亿元;今年以来,该公司多次被媒体曝光工厂停产,拖欠部分供应商和工程建设公司款项,拖欠员工工资。不管R&F当初为什么选择与华泰合作,现在看来,他已经停在了新能源汽车的门前。宝能:是为了拿地吗?2017年12月,宝能集团以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股权,从而正式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从2017年10月开始,宝能陆续在广州、Xi安、昆明、杭州、昆山等地签约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王国。在上述项目中,据报道,已披露的投资金额加起来有2004亿。然而,在高调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背后,宝能新能源汽车业务本身就很尴尬。去年观致的销售目标是10万辆。实际上,去年观致的最终销量只有6.2万辆,这还是自产自销带来的注水数据。宝能将旗下从事共享出行的关联公司深圳前海李安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的采购业务交给观致。根据双方协议,宝能关联公司于2017年至2020年向观致汽车购买超过30万辆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于2018年前三季度共购买4.81万辆汽车。据报道,前海李安运汽车租赁公司购买的1万多辆新车闲置在常熟工厂的停车场。今年一季度,观致汽车总销量仅为824辆。有业内人士表示,宝能自然知道10万辆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只有这样,基地的产能利用率才能达标,才能继续要求扩容和批地。说白了还是为了征地。华夏幸福:半路变道2017年10月31日,获得国家发改委牌照的造车新势力何忠新能源悄然变更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正式由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原副主任方云舟变更为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此举标志着华夏幸福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行列。然而,到2018年11月29日,新能源的法定代表人已由华夏幸福董事长王变更为新能源创始人方云洲。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限购,房地产资金普遍不足。华夏幸福不仅把19%的股份卖给了平安,还撤出了很多业务部门。“涉足造车业务后,烧钱,但没有资产可卖。公司自然会采取战略收缩。虽然“放弃了何忠”,但中国幸福的新能源之路并没有停止,而是改变了轨道。今年3月27日,华夏幸福打造南京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万通地产:计划受挫。万通地产去年7月发布公告称,拟以31.7亿元现金收购动力锂电池企业星恒动力78.284%股份,意图发展“地产+新能源”双主业布局。然而,同年12月16日晚间,万通地产宣布终止收购星恒电力78.284%股份,这意味着万通地产跨界新能源的想法落空。对于收购终止的原因,万通地产表示,公司与交易各方未能就本次交易的优化及后续改进措施等重要法律和商业安排达成一致,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交易难以继续进行。孙宏斌是房企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例子。2017年1月,地产大亨孙宏斌宣布以150亿元入股乐视。但仅仅半年后,贾跃亭就离开了美国。孙宏斌和融创都郁闷了,用一句“我愿意‘认输’”来总结他在乐视的237天。智能房地产tycoo……没玩过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么多反例,这是不是说明房企在造车面前“败的如山倒”?目前至少恒大还是强的。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了“R&D及整车制造+R&D及核心零部件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此外,碧桂园在总部所在地顺德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小镇,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据介绍,该小镇集企业总部、技术研发、管理服务、智能制造于一体。目前已与数十家汽车创新领域龙头企业签订落户协议。但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个“果实”有点可怜。然而,用数千亿房地产企业玩转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潮,并没有全部冲击水漂,没有任何反应。至少,我总结后大概能明白这些事情:1。虽然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广阔,但是房企跨界造车真的是参差不齐,难度不是一点半点大。环节太多,过不去。2.以为有资金就能玩新能源汽车产业,简直是痴人说梦。这笔钱可能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自豪感,但在巨大的资金需求面前,那种自豪感似乎低如尘埃。3.新能源汽车规模到2020年才达到200万辆,市场有限。但在多方进入下,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可能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大部分投资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果。当然,如果有工厂,有技术,有生产资质,他们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亏损。4.如果一定要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来说,投资相关产业链,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可能比直奔整车生产研发更有胜算。还是以雅居乐为例,最近2亿港元投资新能源汽车业务公司李世纪,但仅停留在资金支持领域,合作范围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整体解决方案。
2019年的前三季度已过,车市寒冬仍在继续,孱弱的汽车市场需求与技术转型的拐点对全球车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时间进入11月,全球车企进入财报季。
1900/1/1 0:00:0011月7日,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网约车安全发展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部分网约车企业比传统出租车具有更高安全性,网约车交通事故亿公里死亡率比巡游出租车低26。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出现了三个月的连续下滑,在市场“寒冬”下,近日来,唱衰造车新势力的声音不少,造车新势力本身的负面消息也是不断传出。“今年是造车新势力的调整年,可能会有一些企业被淘汰。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沃尔沃宣称已在欧洲部分市场启动新型电动卡车的销售工作,相关车辆将于明年开始交付买家。去年,沃尔沃宣布将于2018年推出电动卡车,并于2019年开始销售。
1900/1/1 0:00:00本文转自未来汽车日报,作者:李梓楠11月7日,2019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共400位中国富豪上榜,总财富数为912867亿元,较去年增长25。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123RF”汽车金融在监管中合规,方可生存。“汽车金融公司从来不是被行业竞争对手打败,都是因为风控没有做好,被自己灭掉。”近日,某资深行业人士对我们感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