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2019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猛烈。近日,戴姆勒发布成本削减计划,宣布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裁员数千人。消息灵通的路透社找到了“裁员人数不会少于1万”的说法。
无独有偶,奥迪也在近日宣布,将在2025年前后裁减包括管理岗位在内的9500名员工。早在今年9月,宝马已经表示,2022年前,集团将裁员5000-6000人。根据已知的消息,三家BBA公司已经决定裁员至少26000人。就连一直过得不错的豪车公司也开始大幅度瘦身,这让人不禁要问,这个行业怎么了?我们试着以奥迪为例,看看背后的玄机。谁会是1/9500?根据奥迪的声明,公司将在2025年前完成裁员计划,即6年内裁员9500人,占员工总数的10.6%。虽然没有明确的裁员名单,但从奥迪这次发布的裁员信息中,我们或许可以猜出一二。和3月份的裁员一样,这次首当其冲的仍将是管理岗位,裁员将通过员工流动和提前退休计划沿着人口统计曲线进行。此外,奥迪还宣布将降低其德国两家重要工厂的年产能。奥迪在德国南部因戈尔施塔特的工厂2018年生产了约49万辆汽车,但未来将减少至最高45万辆。位于Kassoum的另一家工厂也将把产能降至22.5万辆。产能的减少必然意味着人员需求的减少。更何况,为了降低成本,这两家工厂的学徒人数在未来三年内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生产线上的部分员工将被机器人或自动化生产线取代。另一方面,奥迪已经开始了电气化改造。因为电动汽车的内部零件更少,比内燃机更容易生产,而且奥迪目前没有自己制造电池的计划,所以将不再需要许多工人。目前,奥迪在全球拥有近9.17万名员工,超过6万人在德国。整体来看,这里的裁员应该主要集中在德国,对中国市场影响不大。
奥迪智能工厂大幅裁员是怎么回事?就销量而言,奥迪仍在前三名BBA中垫底。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宝马集团全球市场新车交付量达2,070,496辆,同比增长1.7%,领跑BBA豪华车市场。奔驰(不含smart品牌)紧随其后,全球销量达到1,924,536辆,实现4.9%的同比增速。奥迪全球销量仅为151万辆,同比下降1.2%。奥迪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团销售收入287.61亿欧元,同比下降7.69%;营业利润23亿欧元,同比下降17.9%;同时,净现金流为22.53亿欧元,同比下降15.7%。然而,这种急剧下降的趋势将在第三季度得到扭转。所以不难看出奥迪的资金压力很大。奥迪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必须精简以适应未来。裁员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确保公司维持9.0%至11%的利润率。除了资金压力,奥迪裁员的另一个原因是换笼。在过去的两年里,对于奥迪来说,最大的“丑闻”就是“排放门”事件,不仅让其在今年付出了8亿欧元的“巨额罚款”,也让其内部高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更关键的是,撕下这块“遮羞布”后,欧洲各地都加大了对燃油车的限制,欧盟委员会甚至发布了一个长期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于是,在这样的“逼迫”下,奥迪开始了电气化改造。但是,这并不完全是出于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一种趋势。与发展成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市场仍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尤其是特斯拉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任何人都无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装睡了。除了全心全意投入,似乎没有太多选择。作为巨头,奥迪自然要未来。“电气化”的转型已经准备好了:平台、产品、人力。今年10月8日,奥迪公布了其电气化战略。它计划到2025年共推出30款电动汽车,其中20款为纯电动汽车,到2020年将在25个国家或地区建设400个大功率充电站。相对于宝马“到2023年提供25款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和戴姆勒“到2022年投放50款以上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或许奥迪的电动化之路起步不是最早的,车型也不算最多,但毫无疑问是电动化目标最明显的企业之一。任何大规模的决策,无一例外都是以“电气化”为目的。据悉,早在今年3月,奥迪已经通过裁员和降低成本实现了电气化转型。如上所述,在企业内部裁员近万人的同时,奥迪也不忘继续加速电气化进程——不仅将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电气化研发,还计划在电气化汽车生产领域增加2000个工作岗位。除了人员,奥迪在资金方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之前的计划,2020-2024年期间,奥迪预计将投资3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866亿元)用于R&D、房地产、产房和设备。为了加速电气化改造,奥迪计划前期投资1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30亿元)。未来,奥迪还将把50%的营销预算用于与电动移动出行相关的项目。120亿欧元的前期投资和50%的营销预算都显示了奥迪对电气化进程的决心和重视。除了这些外界可以看到的准备,奥迪也在加速内部的“进化”,以求实现弯道超车。首先是其电气化平台的系统化建设。目前奥迪有四个纯电动平台,分别是MLB evo、MEB、J1和PPE,分别对应电动SUV、紧凑型电动车、高端电动车和包括概念车在内的高性能电动车。这四大平台的成功搭建,也代表着奥迪实现了从紧凑型A级、b级车到豪华C级、D级车,从SUV、Sportback、Avant旅行车到跨界车的全维度、多方位覆盖。这是奥迪在电气化改造中取胜的法宝。其次,对于具体产品的研发,奥迪也懂得因地制宜。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奥迪非常重视中国。按照之前的计划,11月18日上市的奥迪e-tron将由一汽-大众奥迪从明年开始在长春进行国产化生产。目前奥迪A6L e-tron和奥迪Q2L e-tron也在国产化进程中。
奥迪e-tron手风琴……奥迪负责人介绍,到2021年,奥迪将向中国市场推出9款新能源汽车;2022年,一汽-大众奥迪在当地生产的产品将扩大至12款;2025年,所有进入中国的奥迪产品都将实现电气化。而且,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国产插电式混动奥迪A6L TFSIe即将上市,明年还将陆续在国内推出7款插电式混动奥迪A6L、A7、A8、A3、Q3、Q5、Q7,并逐步加快国产化进程。在汽车行业,2019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猛烈。近日,戴姆勒发布成本削减计划,宣布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裁员数千人。消息灵通的路透社找到了“裁员人数不会少于1万”的说法。
无独有偶,奥迪也在近日宣布,将在2025年前后裁减包括管理岗位在内的9500名员工。早在今年9月,宝马已经表示,2022年前,集团将裁员5000-6000人。根据已知的消息,三家BBA公司已经决定裁员至少26000人。就连一直过得不错的豪车公司也开始大幅度瘦身,这让人不禁要问,这个行业怎么了?我们试着以奥迪为例,看看背后的玄机。谁会是1/9500?根据奥迪的声明,公司将在2025年前完成裁员计划,即6年内裁员9500人,占员工总数的10.6%。虽然没有明确的裁员名单,但从奥迪这次发布的裁员信息中,我们或许可以猜出一二。和3月份的裁员一样,这次首当其冲的仍将是管理岗位,裁员将通过员工流动和提前退休计划沿着人口统计曲线进行。此外,奥迪还宣布将降低其德国两家重要工厂的年产能。奥迪在德国南部因戈尔施塔特的工厂2018年生产了约49万辆汽车,但未来将减少至最高45万辆。位于Kassoum的另一家工厂也将把产能降至22.5万辆。产能的减少必然意味着人员需求的减少。更何况,为了降低成本,这两家工厂的学徒人数在未来三年内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生产线上的部分员工将被机器人或自动化生产线取代。另一方面,奥迪已经开始了电气化改造。因为电动汽车的内部零件更少,比内燃机更容易生产,而且奥迪目前没有自己制造电池的计划,所以将不再需要许多工人。目前,奥迪在全球拥有近9.17万名员工,超过6万人在德国。整体来看,这里的裁员应该主要集中在德国,对中国市场影响不大。
奥迪智能工厂大幅裁员是怎么回事?就销量而言,奥迪仍在前三名BBA中垫底。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宝马集团全球市场新车交付量达2,070,496辆,同比增长1.7%,领跑BBA豪华车市场。奔驰(不含smart品牌)紧随其后,全球销量达到1,924,536辆,实现4.9%的同比增速。奥迪全球销量仅为151万辆,同比下降1.2%。奥迪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团销售收入287.61亿欧元,同比下降7.69%;营业利润23亿欧元,同比下降17.9%;同时,净现金流为22.53亿欧元,同比下降15.7%。然而,这种急剧下降的趋势将在第三季度得到扭转。所以不难看出奥迪的资金压力很大。奥迪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必须精简以适应未来。裁员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确保公司维持9.0%至11%的利润率。除了资金压力,奥迪裁员的另一个原因是换笼。在过去的两年里,对于奥迪来说,最大的“丑闻”就是“排放门”事件,不仅让其在今年付出了8亿欧元的“巨额罚款”,也让其内部高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更关键的是,撕下这块“遮羞布”后,欧洲各地都加大了对燃油车的限制,欧盟委员会甚至发布了一个长期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于是,在这样的“逼迫”下,奥迪开始了电气化改造。但是,这并不完全是出于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一种趋势。与发展成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市场仍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尤其是特斯拉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任何人都无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装睡了。除了全心全意投入,似乎没有太多选择。作为巨头,奥迪自然要未来。“电气化”的转型已经准备好了:平台、产品、人力。今年10月8日,奥迪公布了其电气化战略。它计划到2025年共推出30款电动汽车,其中20款为纯电动汽车,到2020年将在25个国家或地区建设400个大功率充电站。相对于宝马“到2023年提供25款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和戴姆勒“到2022年投放50款以上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或许奥迪的电动化之路起步不是最早的,车型也不算最多,但毫无疑问是电动化目标最明显的企业之一。任何大规模的决策,无一例外都是以“电气化”为目的。据悉,早在今年3月,奥迪已经通过裁员和降低成本实现了电气化转型。如上所述,在企业内部裁员近万人的同时,奥迪也不忘继续加速电气化进程——不仅将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电气化研发,还计划在电气化汽车生产领域增加2000个工作岗位。除了人员,奥迪在资金方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之前的计划,2020-2024年期间,奥迪预计将投资3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866亿元)用于R&D、房地产、产房和设备。为了加速电气化改造,奥迪计划前期投资1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30亿元)。未来,奥迪还将把50%的营销预算用于与电动移动出行相关的项目。120亿欧元的前期投资和50%的营销预算都显示了奥迪对电气化进程的决心和重视。除了这些外界可以看到的准备,奥迪也在加速内部的“进化”,以求实现弯道超车。首先是其电气化平台的系统化建设。目前奥迪有四个纯电动平台,分别是MLB evo、MEB、J1和PPE,分别对应电动SUV、紧凑型电动车、高端电动车和包括概念车在内的高性能电动车。这四大平台的成功搭建,也代表着奥迪实现了从紧凑型A级、b级车到豪华C级、D级车,从SUV、Sportback、Avant旅行车到跨界车的全维度、多方位覆盖。这是奥迪在电气化改造中取胜的法宝。其次,对于具体产品的研发,奥迪也懂得因地制宜。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奥迪非常重视中国。按照之前的计划,11月18日上市的奥迪e-tron将由一汽-大众奥迪从明年开始在长春进行国产化生产。目前奥迪A6L e-tron和奥迪Q2L e-tron也在国产化进程中。
奥迪e-tron手风琴……奥迪负责人介绍,到2021年,奥迪将向中国市场推出9款新能源汽车;2022年,一汽-大众奥迪在当地生产的产品将扩大至12款;2025年,所有进入中国的奥迪产品都将实现电气化。而且,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国产插电式混动奥迪A6L TFSIe即将上市,明年还将陆续在国内推出7款插电式混动奥迪A6L、A7、A8、A3、Q3、Q5、Q7,并逐步加快国产化进程。
日系豪华品牌中,雷克萨斯近几年可以说是过得风生水起,接连投放新品、销量持续走高,出尽风头的同时也赚得盆满钵满,十分令人眼红。
1900/1/1 0:00:00据彭博社报道,日产汽车新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Uchida)周一上任时承诺,将致力于与最大股东雷诺加强联盟关系。
1900/1/1 0:00:00中国汽车产业工业增加值约为85万亿人民币,相对的全国家电市场为15万亿,全国工业增加总值才不过30万亿。
1900/1/1 0:00:001、长三角一体化纲要出炉日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称,将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
1900/1/1 0:00:00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开始连续下滑,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走势。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称,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将组建一个新的合资公司,专注于研发先进的汽车技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