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每天用车不到5%,但一年的使用成本是几万。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容量,足以给自动驾驶玩家颠覆现有用车模式的巨大动力。继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长沙试运营后,广州也开始了RoboTaxi的试运营服务。如果算上滴滴年底在上海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计划,2019年有可能在三个城市看到自动驾驶出租车。虽然在提到自动驾驶出租车时大多使用“试运营”一词,但几乎所有在地面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都在主驾驶座位上配备了一名安全员。但是,也有一些积极的现实意义。原本只在封闭场所测试的自动驾驶仪,让大众近距离触摸成为可能。更为激进的是,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在10月份向用户发送了一封邮件,表示用户下次乘坐公交车时可能不再配备人类安全员。如果这封邮件奏效,无疑将是自动驾驶出租车新的里程碑。无论是国内自动驾驶的“保守操作”,还是谷歌的“胆大妄为”,自动驾驶领域大大小小的玩家都瞄准了打车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小切口大蛋糕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出租车会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首选?第一个答案可能是市场教育的需要。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第五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索》中大胆预测:2030年,全自动出租车将占据全球汽车出行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另一家分析机构瑞银集团(UBS Group AG)也有乐观预期,公开表示“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年价值可能超过2万亿美元。”
但“万亿市场”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日常必备的交通行为。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漫漫征途中,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路径。如果人们不能接受“无人驾驶”出租车,就不会有万亿的潜在市场。第二个答案可能是资本市场推动的。2019年初以来,自动驾驶领域频频出现融资困难、内讧、裁员过冬等负面新闻,甚至连吴恩达参与的明星项目Drive.ai也被迫清算。“经过三年的泡沫期,自动驾驶开始进入幻灭的低谷。”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项目进度屡屡达不到预期的教训下,资本市场也收紧了钱袋子。那些没有倒下的探路者,必然会找到新的生存基础。毕竟在技术、成本、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下,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的落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当资本相继以落地为投资门槛,商用车市场自然成为自动驾驶的新阵地。第三个答案应该是巨大蛋糕的诱惑。在万亿级市场的蛋糕面前,科技巨头可以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自动驾驶的技术供应商,一个是自动驾驶的服务提供商。即使前后只有一字之差,可分的蛋糕也是如此之差,以至于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Mobileye首席执行官阿姆农·沙舒阿(Amnon Shashua)直接断言:“对于特斯拉、优步和Lyft来说,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之战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自驾创业者。在乘用车市场几乎没有办法搅局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家开始抱紧主机厂商的大腿,试图降低成本来止血过冬。也有一些创业者为了获得高估值的融资,选择讲述旅行服务商的故事。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动驾驶出租车将逐渐出现在更多的城市,其背后的商业模式也将逐渐浮出水面。巨人的应许之地?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Waymo、百度Apollo为代表的技术派;主机厂商如特斯拉、通用;以及优步、Lyft、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不同的派别,实力不同,路径不同,玩法不同,却被贴上“巨头”的标签,让人们产生自动驾驶出租车终究只是巨头的乐土的错觉?在广州试用RoboTaxi的文远之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谷歌和百度不同,文远之星的出租车很难上路。早在去年11月,文远智行就曾凭借“中国首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光环吸引眼球,被执法部门叫停,并从路况复杂的广州大学城搬到交通不那么紧张的生物岛。
从自动驾驶出租车到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的演变也是有“代价”的。今年8月,文远之星与广州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文远粤兴”的合资公司,文远粤兴是名义上的运营方。言下之意,文远之星在不触及原有出租车市场蛋糕的情况下,涉足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似乎是对未来出行的一次联合探索。但这并不是文远之星进军出租车市场的全部“秘密”。2018年10月底,原名“池静科技”的文远智行完成更名后的A轮融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AllianceRNM为战略领投方,也是后者在中国市场的首笔投资。一个相关的场景是,去年让文远智行独树一帜的“第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还是一辆经过改装的传祺SUV,而刚刚登陆广州街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已经是一辆日产电动车。原因不难理解。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曝光了20元/公里的成本,其中车辆本身的成本和运营成本各占一半。相比传统出租车每公里3元的成本,“每公里成本”无疑是制约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化的另一个因素。尤其是在商业化前景尚不明朗,自动驾驶在资本寒流中漂流的时候,自动驾驶出租车仍然是“烧钱”的新物种,只有现金流稳定的巨头才敢用金钱换时间。有人为自动驾驶的创业者指出了一条明路,放弃与巨头争夺“出行服务商”的资格,转向物流、环卫车、矿山、港口、机场、园区等特定的刚需垂直市场,是一条可行的“生存”之路。缺乏社会共识和商业游戏将永远是另一个故事。巨头们在谋划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对自动驾驶的社会共识。至少目前来看,Robotaxi的需求不是来自消费者和车主,甚至不是来自车企,而是人工智能公司正在努力寻找的商业模式。优步、滴滴和其他共享出行平台提前规划未来。比技术成熟度更大的不确定性还是在于公众的认可。期待和恐惧一般是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感受。早在1925年,人类历史上第一辆经过认证的“无人驾驶汽车”就出现在纽约,随后在很多科幻电影中都能找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情节。然而,在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中,斯皮尔伯格在镜头中表达了自己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恐惧:当公园系统瘫痪,探索者无人驾驶汽车与中央计算机相连时,满载人的汽车成了霸王龙的“罐头”。事实也是如此。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美国人认为“自动驾驶汽车让我害怕”,50%的人认为“这项技术无法可靠运行”。到2018年,两次调查结果的数据提高到77%。原因可能是特斯拉和优步在自动驾驶测试中发生交通事故,被媒体放大后直接影响了大众对自动驾驶的感受。以至于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巨头们逐渐形成了乐观派和悲观派。乐观主义者就像特斯拉、百度等玩家。马斯克希望特斯拉车主可以添加“特斯拉网络”,让他们的汽车在闲置时使用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出租车服务,甚至给出每公里0.18美元的价格;悲观派以优步、Waymo等为代表。自动驾驶业务已经成为优步上一轮裁员的重灾区。2018年,WaymoCEO John Crafts表示:“未来几十年,自动驾驶技术不会无处不在,自动驾驶汽车总会受到限制。”
幸运的是,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都在努力增加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例如,在Waymo和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中,前排座椅靠背上安装了一对触摸屏,乘客可以从屏幕上看到汽车当前的行驶速度和周围环境的3D示意图,甚至当汽车停在斑马线前让行人过马路时,也会在屏幕上进行标记。豪门的价值也在于此。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巨头主导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注定是自动驾驶成为社会共识的先行者。最后,有理由相信,仍然有许多不可预测的检查站等待着自动驾驶出租车,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城市中试运营。毕竟大部分人每天用车不到5%,但一年的使用成本就好几万。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容量,足以给自动驾驶玩家颠覆现有用车模式的巨大动力。更何况,当自动驾驶技术足够成熟时,完全驾驶也不是不可能,对于“空姐遇害”等潜在的安全问题,也能找到相对合适的解决方案。也许这就是“技术”存在的意义。大部分人每天用车不到5%,但一年的使用成本是几万。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容量,足以给自动驾驶玩家颠覆现有用车模式的巨大动力。继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长沙试运营后,广州也开始了RoboTaxi的试运营服务。如果算上滴滴年底在上海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计划,2019年有可能在三个城市看到自动驾驶出租车。虽然在提到自动驾驶出租车时大多使用“试运营”一词,但几乎所有在地面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都在主驾驶座位上配备了一名安全员。但是,也有一些积极的现实意义。原本只在封闭场所测试的自动驾驶仪,让大众近距离触摸成为可能。更为激进的是,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在10月份向用户发送了一封邮件,表示用户下次乘坐公交车时可能不再配备人类安全员。如果这封邮件奏效,无疑将是自动驾驶出租车新的里程碑。无论是国内自动驾驶的“保守操作”,还是谷歌的“胆大妄为”,自动驾驶领域大大小小的玩家都瞄准了打车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小切口大蛋糕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出租车会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首选?第一个答案可能是市场教育的需要。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第五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索》中大胆预测:2030年,全自动出租车将占据全球汽车出行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另一家分析机构瑞银集团(UBS Group AG)也有乐观预期,公开表示“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年价值可能超过2万亿美元。”
但“万亿市场”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日常必备的交通行为。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漫漫征途中,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路径。如果人们不能接受“无人驾驶”出租车,就不会有万亿的潜在市场。第二个答案可能是资本市场推动的。2019年初以来,自动驾驶领域频频出现融资困难、内讧、裁员过冬等负面新闻,甚至连吴恩达参与的明星项目Drive.ai也被迫清算。“经过三年的泡沫期,自动驾驶开始进入幻灭的低谷。”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项目进展缓慢的教训下……屡屡达不到预期,资本市场也收紧了钱袋子。那些没有倒下的探路者,必然会找到新的生存基础。毕竟在技术、成本、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下,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的落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当资本相继以落地为投资门槛,商用车市场自然成为自动驾驶的新阵地。第三个答案应该是巨大蛋糕的诱惑。在万亿级市场的蛋糕面前,科技巨头可以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自动驾驶的技术供应商,一个是自动驾驶的服务提供商。即使前后只有一字之差,可分的蛋糕也是如此之差,以至于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Mobileye首席执行官阿姆农·沙舒阿(Amnon Shashua)直接断言:“对于特斯拉、优步和Lyft来说,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之战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自驾创业者。在乘用车市场几乎没有办法搅局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家开始抱紧主机厂商的大腿,试图降低成本来止血过冬。也有一些创业者为了获得高估值的融资,选择讲述旅行服务商的故事。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动驾驶出租车将逐渐出现在更多的城市,其背后的商业模式也将逐渐浮出水面。巨人的应许之地?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Waymo、百度Apollo为代表的技术派;主机厂商如特斯拉、通用;以及优步、Lyft、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不同的派别,实力不同,路径不同,玩法不同,却被贴上“巨头”的标签,让人们产生自动驾驶出租车终究只是巨头的乐土的错觉?在广州试用RoboTaxi的文远之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谷歌和百度不同,文远之星的出租车很难上路。早在去年11月,文远智行就曾凭借“中国首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光环吸引眼球,被执法部门叫停,并从路况复杂的广州大学城搬到交通不那么紧张的生物岛。
从自动驾驶出租车到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的演变也是有“代价”的。今年8月,文远之星与广州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文远粤兴”的合资公司,文远粤兴是名义上的运营方。言下之意,文远之星在不触及原有出租车市场蛋糕的情况下,涉足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似乎是对未来出行的一次联合探索。但这并不是文远之星进军出租车市场的全部“秘密”。2018年10月底,原名“池静科技”的文远智行完成更名后的A轮融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AllianceRNM为战略领投方,也是后者在中国市场的首笔投资。一个相关的场景是,去年让文远智行独树一帜的“第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还是一辆经过改装的传祺SUV,而刚刚登陆广州街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已经是一辆日产电动车。原因不难理解。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曝光了20元/公里的成本,其中车辆本身的成本和运营成本各占一半。相比传统出租车每公里3元的成本,“每公里成本”无疑是制约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化的另一个因素。尤其是在商业化前景尚不明朗,自动驾驶在资本寒流中漂流的时候,自动驾驶出租车仍然是“烧钱”的新物种,只有现金流稳定的巨头才敢用金钱换时间。有人为自动驾驶的创业者指出了一条明路,放弃与巨头争夺“出行服务商”的资格,转向物流、环卫车、矿山、港口、机场、园区等特定的刚需垂直市场,是一条可行的“生存”之路。缺乏社会共识和商业游戏将永远是另一个故事。巨头们在谋划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对自动驾驶的社会共识。至少目前来看,Robotaxi的需求不是来自消费者和车主,甚至不是来自车企,而是人工智能公司正在努力寻找的商业模式。优步、滴滴和其他共享出行平台提前规划未来。比技术成熟度更大的不确定性还是在于公众的认可。期待和恐惧一般是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感受。早在1925年,人类历史上第一辆经过认证的“无人驾驶汽车”就出现在纽约,随后在很多科幻电影中都能找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情节。然而,在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中,斯皮尔伯格在镜头中表达了自己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恐惧:当公园系统瘫痪,探索者无人驾驶汽车与中央计算机相连时,满载人的汽车成了霸王龙的“罐头”。事实也是如此。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美国人认为“自动驾驶汽车让我害怕”,50%的人认为“这项技术无法可靠运行”。到2018年,两次调查结果的数据提高到77%。原因可能是特斯拉和优步在自动驾驶测试中发生交通事故,被媒体放大后直接影响了大众对自动驾驶的感受。以至于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巨头们逐渐形成了乐观派和悲观派。乐观主义者就像特斯拉、百度等玩家。马斯克希望特斯拉车主可以添加“特斯拉网络”,让他们的汽车在闲置时使用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出租车服务,甚至给出每公里0.18美元的价格;悲观派以优步、Waymo等为代表。自动驾驶业务已经成为优步上一轮裁员的重灾区。2018年,WaymoCEO John Crafts表示:“未来几十年,自动驾驶技术不会无处不在,自动驾驶汽车总会受到限制。”
幸运的是,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都在努力增加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例如,在Waymo和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中,前排座椅靠背上安装了一对触摸屏,乘客可以从屏幕上看到汽车当前的行驶速度和周围环境的3D示意图,甚至当汽车停在斑马线前让行人过马路时,也会在屏幕上进行标记。豪门的价值也在于此。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巨头主导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注定是自动驾驶成为社会共识的先行者。最后,有理由相信,仍然有许多不可预测的检查站等待着自动驾驶出租车,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城市中试运营。毕竟大部分人每天用车不到5%,但一年的使用成本就好几万。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容量,足以给自动驾驶玩家颠覆现有用车模式的巨大动力。更何况,当自动驾驶技术足够成熟时,完全驾驶也不是不可能,对于“空姐遇害”等潜在的安全问题,也能找到相对合适的解决方案。也许这就是“技术”存在的意义。
据外媒报道,如果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新方法来放置电动汽车的电池和车身结构,纯电动福特F150车型可能会比其他福特内燃机车型更便宜。
1900/1/1 0:00:00随着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相关整车技术的检测也成为行业焦点。事实上,在中国,汽车试验场属于稀缺资源。
1900/1/1 0:00:00据外媒消息报道,现代汽车在高阳motorstudio设置了2台超高速电动汽车充电设备“HiCharger”,这台设备具有高达350kW的直流快充能力,现代汽车当天邀请了电动汽车车主等相关人士,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表示,最新推出的特斯克纯电动皮卡Cybertruck配备了翻转式挡板(flipuploadstop),
1900/1/1 0:00:0012月6日消息,据央视报道,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恢复加征关税。自2019年12月15日12时1分起,执行上述事项,加征税率525不等。
1900/1/1 0:00:002019年11月末,位于大洋彼岸的洛杉矶车展同广州车展几乎同时拉开了帷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