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不好意思,报复式性反弹可能和汽车市场无关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Han, Dongfeng, Honda, Nissan

一年前,《经济学人》杂志选择了一篇名为《中国巨轮》的报道作为封面推荐。本文提出了“第二次交通革命”的观点来解释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的变化。建立合资车企的“第一次交通革命”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爆炸,满足了财富快速积累阶段对私家车的需求;在正在发生的第二次中,技术层面——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报道称,中国优势明显。一方面造车历史积累尚浅,存量负担小;另一方面,政策倾斜明显,市场需求大;此外,在电池、共享出行、自动驾驶等方面具有综合技术优势。但仅仅一年时间,这一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2月13日,中汽协发布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1月份,汽车产销明显回落,分别为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下降33.5%和27%,同比下降24.6%和18%。新能源产销预计分别为4万辆和4.4万辆,同比下降55.4%和54.4%。中汽协表示,由于今年春节假期在1月份,有效工作日较去年减少,是当月汽车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的短期影响将大于非典,但从长期来看,更有可能影响未来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历史积累、市场需求、技术优势...车市等待的是什么,触底反弹还是持续低迷?事实上,在“28年来首次下滑”、“国六提前实施”、“30年来最大降幅”等相继冲击汽车行业后,不少承受压力的汽车行业从业者对2020年寄予厚望,并将其视为触底反弹的转折点。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瞬间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节奏,也让“抢滩武汉”成为各大车企以往的主选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已有超过60家汽车相关企业向“战争与疫情前线”捐赠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和物资。善行,无论大小,都值得铭记。但就像上面引用的中汽协的数据,回到业务本身,汽车行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会影响到什么程度?一方面体现在需求层面的低迷。与春末夏初发生的非典不同,这次疫情恰逢传统的复工周期,各地都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作为一个资产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实际上造成了各行各业大量员工无法按时复工。企业生产销售无法恢复正常,消费低迷,最终会体现为收入受到影响。这将直接反映在消费者信心和意愿的水平上,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消费将大量搁置。即使可以通过降价和赠送礼品等措施提振销售,4S门店缺乏服务能力也是另一个障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汽车经销商综合复工效率仅为8.40%。其中,员工退货率20.2%,销售效率4.7%,售后效率6.2%;其中,当地政府规定复工时间,复工申请未获批准,防疫物资短缺不支持复工。另一方面,供给面临产能不足。重灾区湖北本身就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大省。包括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雷诺、上汽通用等重要主流品牌生产基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汽车产量241.93万辆,占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量的8.70%;武汉的汽车行业也有一大批一流的供应商。比如最近因为中国员工感染德国员工而引起关注的韦伯斯特,作为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的汽车天窗供应商,在武汉拥有全球最大的工厂。博世、马勒和TRW在武汉也有生产基地。显然,除了湖北的汽车企业,全国所有的汽车企业后续都可能面临零配件短缺,无法正常生产;甚至由于无法与R&D的供应商合作,影响了R&D和量产的进度,进而延缓了车辆更新的步伐。显然,汽车工业正面临着需求和进攻的综合压力。那么,问题来了。“报复性增长”真的会来吗?报复性增长会到来吗?回顾2003年,淘宝、JD.COM、携程、海底捞都因为把握住了社会商业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抵御了冲击,迎来了特殊时期的转折和随后的“报复性增长”;在这次疫情中,由于公交实行运力管制,居民区实行门禁,私家车的便利性、运力、安全性等优势得到了凸显。车市是否也会迎来强劲反弹?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当年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我觉得是“加分”。这里的“红利”需要引用。疫情显然是一只谁都不想面对的“黑天鹅”。我们只讨论自然。张瑞敏有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可见商业中红利的价值。所谓红利,就是用户、技术等基础要素的变化造成短期供需失衡后,通过占领市场形成优势。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高速发展。当时中国第一次入世,国民经济还处于两位数的高速发展期;相比较而言,千人拥有汽车只有18.44辆,国内汽车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市场处于典型的供需失衡的“红利期”。换句话说,汽车消费的“报复性增长”必须建立在被抑制的真实需求基础上。回到现在,这种“供需失衡”还存在吗?显然,需要一个问号。2018年,汽车市场28年来首次下跌,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很多人会以1000人的人口作为参考。201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73辆,美国为837辆,翻了近5倍。国内汽车消费似乎还有很大空间;但这个角度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潜在的驱动者没有那么多吗?从两国汽车保有量和司机的数据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平均每名司机拥有0.65辆汽车,而美国平均每名司机拥有1.28辆汽车,差距不到两倍。当超过三分之二的司机拥有汽车时,汽车市场告别高增长率是不可理解的。这背后有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宗消费中房地产购买力的透支、各大城市限制购车的政策等因素。换句话说,受疫情影响,一些原本有购车能力,但没有足够必需品的人,加速将购车计划提上日程;但更重要的是,购买力被疫情削减了,甚至是根本没有购买力的人。一般来说,汽车市场不同于餐饮和旅游。零售,出现“报复性增长”的可能性不高。更多的机会还是在服务市场。尽管如此,疫情下的车市并不只是等死。在末位淘汰加速的同时,在腰企和头企面前,需要考虑如何缩小差距,稳定优势。一是加快线上服务;盘活过去有购买力,但从网上购车中获益的人群。对于4S门店来说,自然的入站客流、二次邀请、砍价交易都极度依赖线下场景,几乎很难进行自我迭代升级。目前看来,各地4S店的销售已经开始尝试引导客户在线看车/成交,寻求直播、短视频等更多元化的营销方式。4S商店必须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以提高他们的数字化能力。比如汽车之家去年的“迟到车”——818全球超级车展。一方面与湖南卫视的台网联动,助推人气,另一方面融合线上线下,通过智能科技打造3D全景多维度可视化购车场景,配合大V、车模对产品的多维度专业解读,配合厂商投放购车优惠,实现汽车销售中的品效合一。从长远来看,是加油车和出行的技术革新;尤其是疫情过后,空气过滤、温度测量甚至更高端的杀防化功能都会成为购车决策中的加分项;例如,吉利日前宣布,将先期投入3.7亿元,启动具有病预防功能的“全能健康车”的研发。去年增速放缓甚至遇冷的共享出行、自动驾驶、无人机、车联网等行业也将或多或少迎来增长。例如,在JD.COM和其他电子商务公司,无人机已经降落在疫区的物流配送中。另一方面,主机厂加速与融资租赁等新零售平台合作,开拓下沉市场。根据摩根士丹利2018年发布的数据,三四线城市的公民比一二线城市的公民花费更多,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购买新车,高于一二线城市(不到四分之一)。相比于购车需求受到房地产和政策压制的一二线城市居民,“小镇青年”往往不仅日常消费低、积蓄少,而且财富安全感更高,并且随着社交圈的扩大,渴望提高生活品质。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传统的银行信贷和汽车金融产品难以覆盖,且受地域规划等因素影响需求极大分散,也难以被传统的4S店销售体系覆盖。以汽车炸弹为代表的融资租赁成为了更高效的补充。比如5500多家社区体验店,已经覆盖31个省份,325个城市,2079个区县。而在目前的40万用户中,与4S点消费群体的客户重合度不到20%。相比之下,即使体现出“报复性增长”,其微小的幅度也难以为传统汽车行业“延续生命”。相反,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提升更值得关注。Han, Dongfeng, Honda, Nissan

一年前,《经济学人》杂志选择了一篇名为《中国巨轮》的报道作为封面推荐。本文提出了“第二次交通革命”的观点来解释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的变化。建立合资车企的“第一次交通革命”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爆炸,满足了财富快速积累阶段对私家车的需求;在正在发生的第二次中,技术层面——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报道称,中国优势明显。一方面造车历史积累尚浅,存量负担小;另一方面,政策倾斜明显,市场需求大;此外,在电池、共享出行、自动驾驶等方面具有综合技术优势。但仅仅一年时间,这一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2月13日,中汽协发布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1月份,汽车产销明显回落,分别为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下降33.5%和27%,同比下降24.6%和18%。新能源产销预计分别为4万辆和4.4万辆,同比下降55.4%和54.4%。中汽协表示,由于今年春节假期在1月份,有效工作日较去年减少,是当月汽车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的短期影响将大于非典,但从长期来看,更有可能影响未来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历史积累、市场需求、技术优势...车市等待的是什么,触底反弹还是持续低迷?事实上,在“28年来首次下滑”、“国六提前实施”、“30年来最大降幅”等相继冲击汽车行业后,不少承受压力的汽车行业从业者对2020年寄予厚望,并将其视为触底反弹的转折点。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瞬间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节奏,也让“抢滩武汉”成为各大车企以往的主选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已有超过60家汽车相关企业向“战争与疫情前线”捐赠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和物资。善行,无论大小,都值得铭记。但就像上面引用的中汽协的数据,回到业务本身,汽车行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会影响到什么程度?一方面体现在需求层面的低迷。与春末夏初发生的非典不同,这次疫情恰逢传统的复工周期,各地都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作为一个资产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实际上造成了各行各业大量员工无法按时复工。企业生产销售无法恢复正常,消费低迷,最终会体现为收入受到影响。这将直接反映在消费者信心和意愿的水平上,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消费将大量搁置。即使可以通过降价和赠送礼品等措施提振销售,4S门店缺乏服务能力也是另一个障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汽车经销商综合复工效率仅为8.40%。其中,员工退货率20.2%,销售效率4.7%,售后效率6.2%;其中,当地政府规定复工时间,复工申请未获批准,防疫物资短缺不支持复工。另一方面,供给面临产能不足。重灾区湖北本身就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大省。包括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雷诺、上汽通用等重要主流品牌生产基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汽车产量241.93万辆,占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量的8.70%;武汉的汽车行业也有一大批一流的供应商。比如最近因为中国员工感染德国员工而引起关注的韦伯斯特,作为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的汽车天窗供应商,在武汉拥有全球最大的工厂。博世、马勒和TRW在武汉也有生产基地。显然,除了湖北的汽车企业,全国所有的汽车企业后续都可能面临零配件短缺,无法正常生产;甚至由于无法与R&D的供应商合作,影响了R&D和量产的进度,进而延缓了车辆更新的步伐。显然,汽车工业正面临着需求和进攻的综合压力。那么,问题来了。“报复性增长”真的会来吗?报复性增长会到来吗?回顾2003年,淘宝、JD.COM、携程、海底捞都因为把握住了社会商业体系的结构性变化,顶住了冲击,迎来了特殊时期的转折和随后的“报复性增长”;在这次疫情中,由于公交实行运力管制,居民区实行门禁,私家车的便利性、运力、安全性等优势得到了凸显。车市是否也会迎来强劲反弹?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当年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我觉得是“加分”。这里的“红利”需要引用。疫情显然是一只谁都不想面对的“黑天鹅”。我们只讨论自然。张瑞敏有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可见商业中红利的价值。所谓红利,就是用户、技术等基础要素的变化造成短期供需失衡后,通过占领市场形成优势。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高速发展。当时中国第一次入世,国民经济还处于两位数的高速发展期;相比较而言,千人拥有汽车只有18.44辆,国内汽车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市场处于典型的供需失衡的“红利期”。换句话说,汽车消费的“报复性增长”必须建立在被抑制的真实需求基础上。回到现在,这种“供需失衡”还存在吗?显然,需要一个问号。2018年,汽车市场28年来首次下跌,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很多人会以1000人的人口作为参考。201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73辆,美国为837辆,翻了近5倍。国内汽车消费似乎还有很大空间;但这个角度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潜在的驱动者没有那么多吗?从两国汽车保有量和司机的数据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平均每名司机拥有0.65辆汽车,而美国平均每名司机拥有1.28辆汽车,差距不到两倍。当超过三分之二的司机拥有汽车时,汽车市场告别高增长率是不可理解的。这背后有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宗消费中房地产购买力的透支、各大城市限制购车的政策等因素。换句话说,受疫情影响,一些原本有购车能力,但没有足够必需品的人,加速将购车计划提上日程;但更重要的是,购买力被疫情削减了,甚至是根本没有购买力的人。一般来说,汽车市场不同于餐饮和旅游。零售,出现“报复性增长”的可能性不高。更多的机会还是在服务市场。尽管如此,疫情下的车市并不只是等死。在末位淘汰加速的同时,在腰企和头企面前,需要考虑如何缩小差距,稳定优势。一是加快线上服务;盘活过去有购买力,但从网上购车中获益的人群。对于4S门店来说,自然的入站客流、二次邀请、砍价交易都极度依赖线下场景,几乎很难进行自我迭代升级。目前看来,各地4S店的销售已经开始尝试引导客户在线看车/成交,寻求直播、短视频等更多元化的营销方式。4S商店必须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以提高他们的数字化能力。比如汽车之家去年的“迟到车”——818全球超级车展。一方面与湖南卫视的台网联动,助推人气,另一方面融合线上线下,通过智能科技打造3D全景多维度可视化购车场景,配合大V、车模对产品的多维度专业解读,配合厂商投放购车优惠,实现汽车销售中的品效合一。从长远来看,是加油车和出行的技术革新;尤其是疫情过后,空气过滤、温度测量甚至更高端的杀防化功能都会成为购车决策中的加分项;例如,吉利日前宣布,将先期投入3.7亿元,启动具有病预防功能的“全能健康车”的研发。去年增速放缓甚至遇冷的共享出行、自动驾驶、无人机、车联网等行业也将或多或少迎来增长。例如,在JD.COM和其他电子商务公司,无人机已经降落在疫区的物流配送中。另一方面,主机厂加速与融资租赁等新零售平台合作,开拓下沉市场。根据摩根士丹利2018年发布的数据,三四线城市的公民比一二线城市的公民花费更多,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购买新车,高于一二线城市(不到四分之一)。相比于购车需求受到房地产和政策压制的一二线城市居民,“小镇青年”往往不仅日常消费低、积蓄少,而且财富安全感更高,并且随着社交圈的扩大,渴望提高生活品质。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传统的银行信贷和汽车金融产品难以覆盖,且受地域规划等因素影响需求极大分散,也难以被传统的4S店销售体系覆盖。以汽车炸弹为代表的融资租赁成为了更高效的补充。比如5500多家社区体验店,已经覆盖31个省份,325个城市,2079个区县。而在目前的40万用户中,与4S点消费群体的客户重合度不到20%。相比之下,即使体现出“报复性增长”,其微小的幅度也难以为传统汽车行业“延续生命”。相反,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提升更值得关注。

标签:东风本田日产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广汇汽车启动线上4S店,打造零接触服务

2月10日,记者从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简称“广汇汽车”)官方获悉,广汇汽车启动线上4S店,打造零接触、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

1900/1/1 0:00:00
吉利沃尔沃合并的野心 李书福将主导中国首个全球汽车集团

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汽车集团呼之欲出。2月10日晚间,沃尔沃公告称,正筹划与吉利汽车(HK00175)进行业务重组。重组后的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并将考虑未来在瑞典上市。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出现重大调整 大幅降低技术门槛或推动研发与制造分离

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2月10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900/1/1 0:00:00
后Waymo时代的商业战略

Waymo能够取得当前的成就,除了此前在谷歌内部的技术积淀之外,也离不开现如今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夫奇克(JohnKrafcik)卓越的领导。

1900/1/1 0:00:00
何小鹏回应雷军:生活可以被疫情影响,但小鹏汽车决不能被疫情打败

2020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扰乱了社会的生活节奏,影响了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的后果之深广,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提前预计到。

1900/1/1 0:00:00
新加坡宣布计划2040年前淘汰燃油车

据外媒报道,新加坡宣布计划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汽车,将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使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等清洁能源汽车。激励措施包括最高2万新元的补贴,以及加大对充电站的投资预算等。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