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全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都面临着“复工延迟”的问题。复工复产的拖延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北京奔驰为例。近日,其在一封信中公开表示,延迟复工一天要花4亿元。考虑到疫情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影响,各汽车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存在差异。“现在还无法预测疫情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一位人士近日表示。尽管如此,对于遭遇“黑天鹅”事件的汽车制造业来说,估算相关损失数字非常重要,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更为重要。复工恢复率不到一半。2020年春节假期特别长,各企业返程时间一再推迟。综合来看,2月10日可以算是车企复工复产的一个起点。但2月17日是另一个复工的节点,大部分企业从这一天开始/部分开始复工。中汽协2月1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月10日前复工的比例仅为4.4%。截至2月12日,该协会调查的183家整车生产基地中,仅有59家已开始复产,占比32.2%;截至2月16日,整车企业生产基地仍有51.9%无法复工。“即使是复工的厂家,也不是完全复工。至于什么时候全面复工,要等到2月24日左右。”中汽协相关人士透露。
图片信息来自中汽协。与此同时,加斯帕整理了89家制造商/生产基地的复工情况,包括车辆和零部件。统计显示,截至2月17日仍有43家企业未复工,占比近50%,这意味着整车及零部件行业超过一半的生产基地未复工,2月17日(含当日)后开始大规模复工(超过一半的企业复工)。这与中汽协的统计数据一致。
事实上,不仅是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距离终端汽车市场最近的4S店复工时间也推迟了很多。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全国60家汽车经销商集团3997家4S店复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到2月12日17时,综合复盘率仅为8.4%。营收损失:北京奔驰一天损失4亿,整个汽车制造业一天可能损失200亿!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给汽车制造业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没有统一口径。那么,北京奔驰一天亏损4亿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呢?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奔驰实现整车销售28.2万辆,同比增长11.9%,总收入778.07亿元,同比增长10.8%。2019年上半年,有181天。北京奔驰日均销量1558辆,日均营业收入4.3亿元。消息称,东风汽车集团已经开始统计全集团营业收入的损失。根据东风汽车集团最新公布的营收,其日均营收高达15亿。纵观全国汽车制造业,日均营收高达200多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总收入80846.7亿元,同比下降1.8%;利润总额5086.8亿元,同比下降15.9%。
但是,计算整个汽车制造业的整体经济损失要复杂得多。但从全国疫情信息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东风集团)、浙江(吉利汽车)、广东(广汽集团)等地,加上北京(北汽集团)、上海(SAIC集团),五大汽车集团/公司在五个汽车生产基地的汽车收入占全国的1/3。
其中,在浙江,吉利汽车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75.59亿元,日均营收近3亿;在广东,2019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及合资/联营企业总营收达1686.85亿元,日均营收约10亿;在北京,北汽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达5012.3亿元,日均营收14亿元;在上海,SAIC 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预计在万亿元左右,日均收入超过25亿元...此外,虽然东北和川渝地区疫情不算太严重,但两地工业生产复产也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一汽集团,由于湖北供应商停产,对自身复产影响很大。据悉,一汽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6200亿元,日均收入17亿元。从上述地区主要汽车制造业的复工时间和日均营收来看,用“惨重”来形容复工延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为过。但随着国家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出台,恢复生产和工作,各地都在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并重。正如一汽集团所言:“中国一汽将力争一季度增产,力争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想必这也是大部分主流车企第一季度的重点事情。
“止损”策略:加大数码产品投放日前,盖世汽车研究院为受疫情影响的车企提供了几点建议:短期内,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减法”,平稳渡过难关。比如适当清理一些不良资产,砍掉一些经营亏损巨大的业务。为了应对长期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应在经营中逐步实现资源的协调利用和整合,以减少突发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影响;加快数据链系统建设,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市场和消费者趋势,调整产品营销、产品开发和供应链协调策略;这场疫情也将成为传统汽车营销模式的转折点,数字营销和生态系统将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出发点,成为未来汽车市场新商业模式的先行者,改变未来的行业格局。总的来说,疫情正在迫使传统汽车制造业将更多业务“线上化”,这对制造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延伸阅读:跨国车企对亏损了解多少?据德国《汽车新闻》2月9日报道,德国车企和供应商因疫情在中国停产,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生产。据相关统计,德国车企每年在中国创造1500亿欧元(人民币11353.95亿元)的营业额,日均营业额6亿欧元(人民币45.4亿元),日均利润6000万欧元。保守估计,由于工厂停工,每天的损失为7200万欧元(5.4亿人民币)。德国车企2月份将亏损25亿欧元(188.9亿元人民币)。据悉,德国品牌汽车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中国。2月4日,现代集团宣布,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缺,现代集团暂停在韩国的汽车生产。现代汽车工会发言人2月10日表示,该在华供应商已于当天恢复在华生产,现代在韩国的工厂将于2月11日至17日逐步恢复生产。分析师预测,如果现代停产5天,损失至少6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2亿元),相当于每天损失7亿元。据日本媒体《日经新闻》报道,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配件供应不足,日产位于九州的工厂面临停产。2月10日,日产汽车公司发言人表示,2月14日,九州工厂的两条生产线将全部停止,2月17日,另一条主要生产出口汽车的生产线也将停止。另外,在其他马不停蹄的工厂,工作时间也有所调整。停产将影响一天3000辆汽车的生产和交付。受疫情影响,全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都面临着“复工延迟”的问题。复工复产的拖延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北京奔驰为例。近日,其在一封信中公开表示,延迟复工一天要花4亿元。考虑到疫情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影响,各汽车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存在差异。“现在还无法预测疫情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一位人士近日表示。尽管如此,对于遭遇“黑天鹅”事件的汽车制造业来说,估算相关损失数字非常重要,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更为重要。复工恢复率不到一半。2020年春节假期特别长,各企业返程时间一再推迟。综合来看,2月10日可以算是车企复工复产的一个起点。但2月17日是另一个复工的节点,大部分企业从这一天开始/部分开始复工。中汽协2月1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月10日前复工的比例仅为4.4%。截至2月12日,该协会调查的183家整车生产基地中,仅有59家已开始复产,占比32.2%;截至2月16日,整车企业生产基地仍有51.9%无法复工。“即使是复工的厂家,也不是完全复工。至于什么时候全面复工,要等到2月24日左右。”中汽协相关人士透露。
图片信息来自中汽协。与此同时,加斯帕整理了89家制造商/生产基地的复工情况,包括车辆和零部件。统计显示,截至2月17日仍有43家企业未复工,占比近50%,这意味着整车及零部件行业超过一半的生产基地未复工,2月17日(含当日)后开始大规模复工(超过一半的企业复工)。这与中汽协的统计数据一致。
事实上,不仅是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距离终端汽车市场最近的4S店复工时间也推迟了很多。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全国60家汽车经销商集团3997家4S店复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到2月12日17时,综合复盘率仅为8.4%。营收损失:北京奔驰一天损失4亿,整个汽车制造业一天可能损失200亿!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给汽车制造业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没有统一口径。那么,北京奔驰一天亏损4亿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呢?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奔驰实现整车销售28.2万辆,同比增长11.9%,总收入778.07亿元,同比增长10.8%。2019年上半年,有181天。北京奔驰日均销量1558辆,日均营业收入4.3亿元。消息称,东风汽车集团已经开始统计全集团营业收入的损失。根据东风汽车集团最新公布的营收,其日均营收高达15亿。纵观全国汽车制造业,日均营收高达200多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总收入80846.7亿元,同比下降1.8%;利润总额5086.8亿元,同比下降15.9%。
但是,计算整个汽车制造业的整体经济损失要复杂得多。但从全国疫情信息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东风集团)、浙江(吉利汽车)、广东(广汽集团)等地,加上北京(北汽集团)、上海(SAIC集团),五大汽车集团/公司在五个汽车生产基地的汽车收入占全国的1/3。
其中,在浙江,吉利汽车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75.59亿元,日均营收近3亿;在广东,2019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及合资/联营企业总营收达1686.85亿元,日均营收约10亿;在北京,北汽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达5012.3亿元,日均营收14亿元;在上海,SAIC 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预计在万亿元左右,日均收入超过25亿元...此外,虽然东北和川渝地区疫情不算太严重,但两地工业生产复产也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一汽集团,由于湖北供应商停产,对自身复产影响很大。据悉,一汽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6200亿元,日均收入17亿元。从上述地区主要汽车制造业的复工时间和日均营收来看,用“惨重”来形容复工延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为过。但随着国家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出台,恢复生产和工作,各地都在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并重。正如一汽集团所言:“中国一汽将力争一季度增产,力争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想必这也是大部分主流车企第一季度的重点事情。
“止损”策略:加大数码产品投放日前,盖世汽车研究院为受疫情影响的车企提供了几点建议:短期内,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减法”,平稳渡过难关。比如适当清理一些不良资产,砍掉一些经营亏损巨大的业务。为了应对长期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应在经营中逐步实现资源的协调利用和整合,以减少突发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影响;加快数据链系统建设,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市场和消费者趋势,调整产品营销、产品开发和供应链协调策略;这场疫情也将成为传统汽车营销模式的转折点,数字营销和生态系统将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出发点,成为未来汽车市场新商业模式的先行者,改变未来的行业格局。总的来说,疫情正在迫使传统汽车制造业将更多业务“线上化”,这对制造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延伸阅读:跨国车企对亏损了解多少?据德国《汽车新闻》2月9日报道,德国车企和供应商因疫情在中国停产,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生产。据相关统计,德国车企每年在中国创造1500亿欧元(人民币11353.95亿元)的营业额,日均营业额6亿欧元(人民币45.4亿元),日均利润6000万欧元。保守估计,由于工厂停工,每天的损失为7200万欧元(5.4亿人民币)。德国车企2月份将亏损25亿欧元(188.9亿元人民币)。据悉,德国品牌汽车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中国。2月4日,现代集团宣布,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缺,现代集团暂停在韩国的汽车生产。现代汽车工会发言人2月10日表示,该在华供应商已于当天恢复在华生产,现代在韩国的工厂将于2月11日至17日逐步恢复生产。分析师预测,如果现代停产5天,损失至少6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2亿元),相当于每天损失7亿元。据日本媒体《日经新闻》报道,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配件供应不足,日产位于九州的工厂面临停产。2月10日,日产汽车公司发言人表示,2月14日,九州工厂的两条生产线将全部停止,2月17日,另一条主要生产出口汽车的生产线也将停止。另外,在其他马不停蹄的工厂,工作时间也有所调整。停产将影响一天3000辆汽车的生产和交付。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疫情,让口罩市场出现巨大缺口,市面可谓“一罩难求”。为了缓解燃眉之急,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等相继进入跨界转产口罩的行列。
1900/1/1 0:00:002020新年伊始,来势汹汹的新冠病肆虐全国。面对疫情,广汽Acura心系每一位客户、伙伴和员工的健康,积极开展防疫工作,多措并举,守望相助。
1900/1/1 0:00:00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脚步。如今,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对于大家来说,疫情何时能结束,绝对是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1900/1/1 0:00:00“我没钱给大家发工资了”。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一位创业者告诉我,面带愧色。从10月开始,公司现金流出了问题,不得已,他只能拖欠员工工资。“上周,我们公司一位小姑娘说,她卡里只有8毛钱了。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车在当下已经是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潮流,不论是不是做汽车的企业都艳羡着想分一杯羹。
1900/1/1 0:00:00在比尔盖茨看来,电动汽车未来十年溢价会降到0,特斯拉是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在做电动汽车,问题是如何克服里程焦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