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狂人”的霸权从地表冲到了天上。李书福终于按捺不住“上天”的冲动。3月3日,吉利卫星项目在李书福的家乡浙江台州启动。预计年内将发射两颗低轨卫星,首个脉冲模块化卫星智能AIT(基本组装测试)中心也将建成。与马斯克以通信服务为主的星链计划不同,李书福的低轨卫星主要是为高级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是吉利“天地一体化”战略的一部分,即以航天技术为基础,与智能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产业融合。李书福“上天”蓄谋已久,近两年加速布局。2018年,吉利投资了航天科技公司鱼道时空。据天眼查信息,浙江时空鱼道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是吉利科技集团一级新兴战略子公司,董事长为李书福。2019年,吉利投资了航空旅行公司Volocopter,再次验证了李书福“上天”的想法。来源/吉利汽车官方卫星项目是李书福“上天”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在他看来,这符合“万物互联”的趋势。01追马斯克?在李书福之前,只有马斯克造车造星。2015年1月,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正式提出了星链星座计划,其中12000颗低轨道卫星将全球连接成网络,向世界每个角落提供网速比现有光缆快50%、容量为1Gbps、延迟小于25ms的宽带服务。2016年9月,马斯克提出了登陆火星的计划,今年1月17日,他在推特上表示,到2050年,SpaceX将能够派遣100万人登陆火星。相比马斯克登陆火星的野心,吉利“造星”的目的似乎没那么令人兴奋。李书福的卫星计划依然是回归出行业务,旨在提升用户的智能出行体验,开启立体化的智慧出行生态。卫星工程的建设也是基于汽车工业的装配技术,具有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等固有特性,以满足不同型号规格卫星的装配和测试。除了吉利自身的战略,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具备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中得到应用。可见,自行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是实现汽车智能的“首要设备”,与卫星网络交互的系统化定位是智能汽车必不可少的“升级包”。吉利的“上天”不是心血来潮,也不在乎赶上马斯克的卫星业务。而是推动移动交通出行生态建设的自动驾驶战略布局的一环。台州吉利卫星智能AIT中心/吉利官方02争门票?高精度定位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入场券。未来汽车将成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间移动终端。吉利的低轨卫星将为高水平智能驾驶提供系统化的定位服务,解决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定位问题。导航增强助力智能驾驶/吉利官方自动驾驶所需的高精地图在精度、覆盖范围、全方位协调等方面与传统地图完全不同。民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系统的定位精度是5到10米,不能用来区分车道的相对关系,精度无法覆盖自动驾驶需要的场景。在无人驾驶场景下,需要绝对精确的定位和低延迟来保证行车安全,因此要求高精地图实现0.5厘米级和毫秒级的协同更新。没有低轨卫星综合服务的支持,无人驾驶将无法实现。LEO卫星将与吉利汽车在导航和车联网方面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作为第一家汽车公司,我……中国自主研发低轨卫星,吉利率先通过空间基础设施“占坑”,旨在推动其技术改造。与特斯拉星链规划的全球通信系统相比,吉利的卫星项目侧重于导航功能,通过LEO卫星星座向用户广播导航增强信息。LEO星基增强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星座全球覆盖、信号链路增益大的优势,全方位配合传感系统、计算系统、通信系统,实现厘米级定位增强服务。无论是通讯还是导航服务,都将助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李书福和马斯克势必在低轨卫星领域展开正面竞争。来源/吉利集团官方03《天空之战》一场“天空之战”正在科技出行领域上演。现有的GPS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行业的高度智能化发展,高精度的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将成为交通行业的必备技术。早在2014年,国家相关政策的放开,就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开始。《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发、发射、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航空航天产业的规模将从2016年的3500亿美元增加到2040年的1.1万亿美元以上,其中一半将来自新的互联网卫星。《2019年空间报告》显示,2018年商业空间产品和空间服务创造了2291.7亿美元的价值,而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创造了996.9亿美元的收入。商业航天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性强、经济质量和效益高、兼具军民属性的新业态,将在出行和交通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吉利进军商业航天,意味着智慧交通和科技出行的战场不再局限于地面。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60%的自动驾驶汽车将实现无人驾驶的共享出行模式;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共享出行市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3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 (2017-2030)。如果空间和智慧出行业态打通,车企将跳出“汽车硬件”的束缚,灵活适应跨界挑战。与戴姆勒共同投资的城市点对点低空出行企业Volocopter/吉利,从研发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到布局低轨道卫星,一直专注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吉利试图打破身上的标签,淡化传统制造业的作用,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度时空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向创新科技集团的转型。即使这几年吉利越来越被市场认可,但要打破吉利“四个轮子+两个沙发”的固有印象,并不容易。这一次,李书福把战场搬到了“天空”,意味着未来车企的PK不再局限于销量之争,而是战略与生态的对决。04“第二条曲线”的风险无论是吉利的“上天”,还是特斯拉的“物种入侵”,汽车行业的改革都是逐渐大胆的。“技术创新和变革正在推动汽车公司向创新型科技公司转型,吉利汽车正在加速向全球创新型科技公司和智慧出行公司转型。”2月24日,吉利ICON新车发布会,吉利汽车CEO安聪慧明确了吉利的目标。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23岁的吉利踏上了企业成长的“第二条曲线”。自从李书福拿了一个亿造车,就不按套路出牌,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刁民”。现在这一举动进一步证明了李书福是一个“规则打破者”。卫星项目成了他打破常规的又一把“锤子”,但在李书福眼里,这是吉利突破“新四化”的关键。为什么不为他的吉利帝国多一张“牌”?当车企撕掉固有标签,开始转型之路的时候,风险、未知、阵痛就来了。制表师/亿欧汽车分析师郝显然需要更深层次的R&D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一体化”的智能联动。吉利长期试错的过程是必然的,推动未来出行变革的宏伟愿景远非一颗卫星发射。吉利的技术转型虽然有“筹码”,但依然任重道远。与科技基因的特斯拉不同,吉利是传统的造车企业。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汽车零部件及相关汽车零部件产销收入471.3亿元,占比99.1%。如果它要向科技领域转型,势必要在汽车业务原有的研发层面再次加大投入,从而打破原有的边界,促进新兴业务的成长,找到自己的第二条曲线。此举背后,可能会影响资本市场和股东对吉利长期发展的判断。毕竟转型不会一蹴而就,吉利的探索之路会无限延长。牺牲短期利益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企业的市值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想要“上天”的李书福,将带着一辆千亿市值的吉利汽车,踏上一条探索未知的道路。“造车狂人”的霸权从地表冲到了天上。李书福终于按捺不住“上天”的冲动。3月3日,吉利卫星项目在李书福的家乡浙江台州启动。预计年内将发射两颗低轨卫星,首个脉冲模块化卫星智能AIT(基本组装测试)中心也将建成。与马斯克以通信服务为主的星链计划不同,李书福的低轨卫星主要是为高级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是吉利“天地一体化”战略的一部分,即以航天技术为基础,与智能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产业融合。李书福“上天”蓄谋已久,近两年加速布局。2018年,吉利已经投资了ae……鱼道时空航天科技公司。据天眼查信息,浙江时空鱼道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是吉利科技集团一级新兴战略子公司,董事长为李书福。2019年,吉利投资了航空旅行公司Volocopter,再次验证了李书福“上天”的想法。来源/吉利汽车官方卫星项目是李书福“上天”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在他看来,这符合“万物互联”的趋势。01追马斯克?在李书福之前,只有马斯克造车造星。2015年1月,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正式提出了星链星座计划,其中12000颗低轨道卫星将全球连接成网络,向世界每个角落提供网速比现有光缆快50%、容量为1Gbps、延迟小于25ms的宽带服务。2016年9月,马斯克提出了登陆火星的计划,今年1月17日,他在推特上表示,到2050年,SpaceX将能够派遣100万人登陆火星。相比马斯克登陆火星的野心,吉利“造星”的目的似乎没那么令人兴奋。李书福的卫星计划依然是回归出行业务,旨在提升用户的智能出行体验,开启立体化的智慧出行生态。卫星工程的建设也是基于汽车工业的装配技术,具有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等固有特性,以满足不同型号规格卫星的装配和测试。除了吉利自身的战略,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具备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中得到应用。可见,自行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是实现汽车智能的“首要设备”,与卫星网络交互的系统化定位是智能汽车必不可少的“升级包”。吉利的“上天”不是心血来潮,也不在乎赶上马斯克的卫星业务。而是推动移动交通出行生态建设的自动驾驶战略布局的一环。台州吉利卫星智能AIT中心/吉利官方02争门票?高精度定位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入场券。未来汽车将成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间移动终端。吉利的低轨卫星将为高水平智能驾驶提供系统化的定位服务,解决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定位问题。导航增强助力智能驾驶/吉利官方自动驾驶所需的高精地图在精度、覆盖范围、全方位协调等方面与传统地图完全不同。民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系统的定位精度是5到10米,不能用来区分车道的相对关系,精度无法覆盖自动驾驶需要的场景。在无人驾驶场景下,需要绝对精确的定位和低延迟来保证行车安全,因此要求高精地图实现0.5厘米级和毫秒级的协同更新。没有低轨卫星综合服务的支持,无人驾驶将无法实现。LEO卫星将与吉利汽车在导航和车联网方面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作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率先通过空间基础设施“占坑”,旨在推动其技术转型。与特斯拉星链规划的全球通信系统相比,吉利的卫星项目侧重于导航功能,通过LEO卫星星座向用户广播导航增强信息。LEO星基增强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星座全球覆盖、信号链路增益大的优势,全方位配合传感系统、计算系统、通信系统,实现厘米级定位增强服务。无论是通讯还是导航服务,都将助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李书福和马斯克势必在低轨卫星领域展开正面竞争。来源/吉利集团官方03《天空之战》一场《天空之战》……正在科技文旅领域上演。现有的GPS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行业的高度智能化发展,高精度的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将成为交通行业的必备技术。早在2014年,国家相关政策的放开,就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开始。《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发、发射、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航空航天产业的规模将从2016年的3500亿美元增加到2040年的1.1万亿美元以上,其中一半将来自新的互联网卫星。《2019年空间报告》显示,2018年商业空间产品和空间服务创造了2291.7亿美元的价值,而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创造了996.9亿美元的收入。商业航天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性强、经济质量和效益高、兼具军民属性的新业态,将在出行和交通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吉利进军商业航天,意味着智慧交通和科技出行的战场不再局限于地面。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60%的自动驾驶汽车将实现无人驾驶的共享出行模式;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共享出行市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3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 (2017-2030)。如果空间和智慧出行业态打通,车企将跳出“汽车硬件”的束缚,灵活适应跨界挑战。与戴姆勒共同投资的城市点对点低空出行企业Volocopter/吉利,从研发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到布局低轨道卫星,一直专注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吉利试图打破身上的标签,淡化传统制造业的作用,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度时空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向创新科技集团的转型。即使这几年吉利越来越被市场认可,但要打破吉利“四个轮子+两个沙发”的固有印象,并不容易。这一次,李书福把战场搬到了“天空”,意味着未来车企的PK不再局限于销量之争,而是战略与生态的对决。04“第二条曲线”的风险无论是吉利的“上天”,还是特斯拉的“物种入侵”,汽车行业的改革都是逐渐大胆的。“技术创新和变革正在推动汽车公司向创新型科技公司转型,吉利汽车正在加速向全球创新型科技公司和智慧出行公司转型。”2月24日,吉利ICON新车发布会,吉利汽车CEO安聪慧明确了吉利的目标。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23岁的吉利踏上了企业成长的“第二条曲线”。自从李书福拿了一个亿造车,就不按套路出牌,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刁民”。现在这一举动进一步证明了李书福是一个“规则打破者”。卫星项目成了他打破常规的又一把“锤子”,但在李书福眼里,这是吉利突破“新四化”的关键。为什么不为他的吉利帝国多一张“牌”?当车企撕掉固有标签,开始转型之路的时候,风险、未知、阵痛就来了。制表师/亿欧汽车分析师郝显然需要更深层次的R&D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一体化”的智能联动。吉利长期试错的过程是必然的,推动未来出行变革的宏伟愿景远非一颗卫星发射。吉利的技术转型虽然有“筹码”,但依然任重道远。与科技基因的特斯拉不同,吉利是传统的造车企业。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汽车零部件及相关汽车零部件产销收入471.3亿元,占比99.1%。如果它要向科技领域转型,势必要在汽车业务原有的研发层面再次加大投入,从而打破原有的边界,促进新兴业务的成长,找到自己的第二条曲线。此举背后,可能会影响资本市场和股东对吉利长期发展的判断。毕竟转型不会一蹴而就,吉利的探索之路会无限延长。牺牲短期利益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企业的市值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想要“上天”的李书福,将带着一辆千亿市值的吉利汽车,踏上一条探索未知的道路。
2020年3月2日,哪吒汽车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1900/1/1 0:00:00据彭博社报道,日产汽车新任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Uchida)表示,该公司准备进一步削减固定成本,因为在新型冠状病疫情加剧的艰难环境下,该公司业务不断恶化。
1900/1/1 0:00:00特斯拉常常因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不够完善而饱受质疑,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止粉丝对它的热爱,就像每年准时守候苹果发布会一样,特斯拉的每一次远程更新也备受瞩目。
1900/1/1 0:00:00由于“禁油”时间的临近,欧洲的电动车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前进着。
1900/1/1 0:00:00尽管日内瓦车展已经取消,但不少车企还是决定将相应发布转到“线上”。3月3日下午,宝马集团的最新消息如约而至。
1900/1/1 0:00:00“自动驾驶落地的三个关键字场景,场景,场景。”一年前,在与一位自动驾驶初创企业CEO交流时,秉承着“重要的事说三遍”的原则,他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场景”对于自动驾驶落地的重要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