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对话吴甘沙:博世投资驭势背后,低速无人车已至爆发前夜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公司时宇科技在B轮融资中获得了巨头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战略投资。同期还投资了深创投(深圳创新投资集团)、CICC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其中深创投是本轮融资的领投方。在时宇科技宣布B轮融资的消息后,车东熙还联系了时宇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讨论了此次融资的细节以及时宇科技2020年的发展规划。吴甘沙表示,博世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高速公路、城市和有限场景三大领域。时宇科技目前发力的有限场景低速无人车技术,与博世有着很好的契合。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沟通各种可能性。目前,时宇科技的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四个关键特性。分别是:无人驾驶,车上没有安全员;常态化,无论刮风下雨,可以7 X 24小时工作;规模化,大量应用,而不是一两个产品作秀;运营化后,无人车直接交付给用户,而不是自动驾驶公司自己运营。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中国另一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马骁智行今天刚刚宣布获得了丰田汽车公司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的投资。对于这波自动驾驶投资的兴起,吴甘沙认为,核心原因是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是低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大规模落地的临界点。Tier1巨头博世投资时宇科技2月26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时宇科技宣布获得博世B轮融资战略投资。同期投资的还包括深创新投资集团、CICC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和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关于此次投资,博世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合伙人Ingo Ramesohl博士表示,作为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时宇科技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平台可以满足提升物流效率的需求。同时,时宇科技将进一步丰富博世风险投资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组合,为博世带来更多合作机会。时宇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甘沙表示,与博世的合作将有助于时宇科技升级其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为全球客户服务。“我们将整合优势资源,创造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量产。”吴甘沙说。时宇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致力于推动AI在出行、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根据之前的了解,在业务方面,时宇科技目前已经形成了可以大规模部署的L3-L4智能驾驶系统,并基于其核心技术U-Drive自动驾驶平台自主研发了多项无人驾驶解决方案。2019年,时宇科技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香港国际机场。时宇科技与香港国际机场合作,在机场推出无人物流车,为旅客提供行李运输服务。▲时宇科技的无人配送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时宇科技基于U-Drive智能驾驶系统的无人配送车将承担医院、社区、工厂车间、工业园区、写字楼、学校等封闭场景的医疗物资无接触配送和快递定点配送。吴甘沙:时宇的应用尺度。今年时宇科技的B轮融资公布后,车东熙联系了时宇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讨论了此次融资的细节以及时宇科技2020年的发展规划。1.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到了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在时宇科技完成的B轮融资中,有博世、深创投、CICC资本等多家资方,其中深创投是领投方,全球最大的Tier1博世的加入也增加了更多背书。博世本身也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那么时宇科技和博世会有相关合作吗?吴甘沙表示,博世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高速公路、城市和有限场景三大领域。时宇科技目前正在研究的特定场景下的无人车技术与博世有着很好的契合。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沟通各种可能性。▲在五干沙香港机场看无人车运营,自动驾驶公司的高管给车辆讲了一些东西。近期,除了时宇科技,其他多家低速无人车公司,如智行,也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新一轮融资。颇有自动驾驶圈投资再热的局面。事实上,就在时宇科技宣布获得B轮融资之前,Pony.ai旗下专注于研发的马骁知行……无人驾驶出租车技术ment,也宣布获得由丰田领投的4.62亿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谈及当前自动驾驶投资浪潮的原因,吴甘沙认为核心是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是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大规模落地的临界点。“我们在香港机场部署的无人物流车去掉了安全员,无人车直接交给运营方使用,而不是由我们自己的工程师来操作。”吴甘沙说,“投资方是看到低速无人车落地的可能性后才选择出手的。”此外,他补充道,疫情进一步扩大了对低速无人车的理解和需求。2.时宇科技2020年的落地规模,将满足“火注入”的发展。2019年12月底,时宇科技在香港国际机场部署了无人物流车,运送飞机上携带的行李。时宇科技表示,“这是全球首个在机场实战环境下运行的无人常态化运营项目,也是首个无人货运商业服务。”▲香港时宇科技推出的无人物流车吴甘沙告诉车友,时宇科技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能够在特定场景下实现四个关键特性。无人驾驶,车上没有安全员;常态化,无论刮风下雨,可以7 X 24小时工作;规模化,大量应用,而不是一两个产品作秀;运营化后,无人车直接交付给用户,而不是自动驾驶公司自己运营。“只有满足这四个特征,自动驾驶技术才能真正量产和引用。”吴甘沙总结道。在规模方面,吴甘沙透露,时宇科技今年将有一个“喷火式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时宇科技在港机场的无人物流车数量将达到两位数水平。正是因为时宇科技已经能够做到以上四个特点,才会进一步拓展机场无人物流车之外的其他无人领域。具体来说,就是专注一项核心技术,与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多线开花。“时宇技术的核心是开发可以针对各种场景的人工智能驱动程序。”吴甘沙说,“我们与车辆制造商和车辆用户合作,实现低速无人车针对不同场景的落地运营。”据吴甘沙介绍,已通过与宇通等公交企业合作,打造L4无人驾驶小巴,并于去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实现展示运营,在郑州开通载人运营。同时,还在与合作伙伴一起研发特定场景下的无人物流车、无人配送车等产品。“宇通等合作伙伴正在大力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吴甘沙说。除了物流领域的无人车,时宇科技今年在乘用车领域也会有一系列动作。吴甘沙透露,2020年,其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包括L2/L3自动驾驶和AVP技术,也将在今年迎来重大量产进展。其在乘用车领域的车企合作伙伴包括上汽大众、东风、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众多玩家。▲时宇科技与上汽大众打造的自动驾驶乘用车结论:2016年中国自动驾驶子领域“春暖花开”的自动驾驶创业潮。在资本的加持下,一系列初创企业出现,并在2017年和2018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进入2019年后,由于经济放缓,以及高水平自动驾驶技术的长期应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了自动驾驶寒冬的迹象。然后在2020年疫情期间,低速无人车在物流、配送、清洁、消等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能力。业界对低速无人车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再加上场景受限的低速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度更高,已经到了量产应用的前夜,所以出现了这波春暖花开的行情。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低速无人车应用落地的案例。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公司时宇科技在B轮融资中获得了巨头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战略投资。同期还投资了深创投(深圳创新投资集团)、CICC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其中深创投是本轮融资的领投方。在时宇科技宣布B轮融资的消息后,车东熙还联系了时宇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讨论了此次融资的细节以及时宇科技2020年的发展规划。吴甘沙表示,博世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高速公路、城市和有限场景三大领域。时宇科技目前发力的有限场景低速无人车技术,与博世有着很好的契合。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沟通各种可能性。目前,时宇科技的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四个关键特性。分别是:无人驾驶,车上没有安全员;常态化,无论刮风下雨,可以7 X 24小时工作;规模化,大量应用,而不是一两个产品作秀;运营化后,无人车直接交付给用户,而不是自动驾驶公司自己运营。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中国另一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马骁智行今天刚刚宣布获得了丰田汽车公司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的投资。对于这波自动驾驶投资的兴起,吴甘沙认为,核心原因是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是低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大规模落地的临界点。Tier1巨头博世投资时宇科技2月26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时宇科技宣布获得博世B轮融资战略投资。同期投资的还包括深创新投资集团、CICC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和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关于此次投资,博世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合伙人Ingo Ramesohl博士表示,作为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时宇科技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平台可以满足提升物流效率的需求。同时,时宇科技将进一步丰富博世风险投资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组合,为博世带来更多合作机会。时宇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甘沙表示,与博世的合作将有助于时宇科技升级其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为全球客户服务。“我们将整合优势资源,创造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量产。”吴甘沙说。时宇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致力于推动AI在出行、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根据之前的了解,在业务方面,时宇科技目前已经形成了可以大规模部署的L3-L4智能驾驶系统,并基于其核心技术U-Drive自动驾驶平台自主研发了多项无人驾驶解决方案。2019年,时宇科技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香港国际机场。时宇科技与香港国际机场合作,在机场推出无人物流车,为旅客提供行李运输服务。▲时宇科技的无人配送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时宇科技基于U-Drive智能驾驶系统的无人配送车将承担医院、社区、工厂车间、工业园区、写字楼、学校等封闭场景的医疗物资无接触配送和快递定点配送。吴甘沙:时宇的应用尺度。今年时宇科技的B轮融资公布后,车东熙联系了时宇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讨论了此次融资的细节以及时宇科技2020年的发展规划。1.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到了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在时宇科技完成的B轮融资中,有博世、深创投、CICC资本等多家资方,其中深创投是领投方,全球最大的Tier1博世的加入也增加了更多背书。博世本身也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那么时宇科技和博世会有相关合作吗?吴甘沙表示,博世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高速公路、城市和有限场景三大领域。时宇科技目前正在研究的特定场景下的无人车技术与博世有着很好的契合。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沟通各种可能性。▲在五干沙香港机场看无人车运营,自动驾驶公司的高管给车辆讲了一些东西。近期,除了时宇科技,其他多家低速无人车公司,如智行,也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新一轮融资。颇有自动驾驶圈投资再热的局面。事实上,就在时宇科技宣布获得B轮融资之前,Pony.ai旗下专注于研发的马骁知行……无人驾驶出租车技术ment,也宣布获得由丰田领投的4.62亿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谈及当前自动驾驶投资浪潮的原因,吴甘沙认为核心是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是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大规模落地的临界点。“我们在香港机场部署的无人物流车去掉了安全员,无人车直接交给运营方使用,而不是由我们自己的工程师来操作。”吴甘沙说,“投资方是看到低速无人车落地的可能性后才选择出手的。”此外,他补充道,疫情进一步扩大了对低速无人车的理解和需求。2.时宇科技2020年的落地规模,将满足“火注入”的发展。2019年12月底,时宇科技在香港国际机场部署了无人物流车,运送飞机上携带的行李。时宇科技表示,“这是全球首个在机场实战环境下运行的无人常态化运营项目,也是首个无人货运商业服务。”▲香港时宇科技推出的无人物流车吴甘沙告诉车友,时宇科技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能够在特定场景下实现四个关键特性。无人驾驶,车上没有安全员;常态化,无论刮风下雨,可以7 X 24小时工作;规模化,大量应用,而不是一两个产品作秀;运营化后,无人车直接交付给用户,而不是自动驾驶公司自己运营。“只有满足这四个特征,自动驾驶技术才能真正量产和引用。”吴甘沙总结道。在规模方面,吴甘沙透露,时宇科技今年将有一个“喷火式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时宇科技在港机场的无人物流车数量将达到两位数水平。正是因为时宇科技已经能够做到以上四个特点,才会进一步拓展机场无人物流车之外的其他无人领域。具体来说,就是专注一项核心技术,与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多线开花。“时宇技术的核心是开发可以针对各种场景的人工智能驱动程序。”吴甘沙说,“我们与车辆制造商和车辆用户合作,实现低速无人车针对不同场景的落地运营。”据吴甘沙介绍,已通过与宇通等公交企业合作,打造L4无人驾驶小巴,并于去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实现展示运营,在郑州开通载人运营。同时,还在与合作伙伴一起研发特定场景下的无人物流车、无人配送车等产品。“宇通等合作伙伴正在大力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吴甘沙说。除了物流领域的无人车,时宇科技今年在乘用车领域也会有一系列动作。吴甘沙透露,2020年,其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包括L2/L3自动驾驶和AVP技术,也将在今年迎来重大量产进展。其在乘用车领域的车企合作伙伴包括上汽大众、东风、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众多玩家。▲时宇科技与上汽大众打造的自动驾驶乘用车结论:2016年中国自动驾驶子领域“春暖花开”的自动驾驶创业潮。在资本的加持下,一系列初创企业出现,并在2017年和2018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进入2019年后,由于经济放缓,以及高水平自动驾驶技术的长期应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了自动驾驶寒冬的迹象。然后在2020年疫情期间,低速无人车在物流、配送、清洁、消等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能力。业界对低速无人车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再加上场景受限的低速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度更高,已经到了量产应用的前夜,所以出现了这波春暖花开的行情。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低速无人车应用落地的案例。

标签:合创大众丰田东风一汽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谁来接班?郑梦九将卸任现代汽车董事长

现代汽车集团即将迎来掌门人交班。据外媒报道,在2月19日的现代汽车董事会上,没有提交重新聘任郑梦九为内部董事的议案。

1900/1/1 0:00:00
顺延6个月 杭州再次延长部分小客车指标有效期

因受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影响,为保障小客车指标有效使用,杭州市再度延长部分小客车指标有效期。

1900/1/1 0:00:00
车载“口罩”只是噱头?

从上汽通用五菱援产医用口罩,到众车企探讨如何通过空调滤清器来给汽车带上“口罩”,而后天津华诚认证中心推出国内首个达到N95级别的汽车空调滤清器过滤效果的分级认证,并最终在2月21日,

1900/1/1 0:00:00
蜂巢能源获欧洲7GWh定点信,未来希望引入整车企业股东

近期,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被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抢尽风头,前者因为和特斯拉合作的各种猜测在资本市场掀起“腥风血雨”,后者因为刀片电池的亮相也风头无二。

1900/1/1 0:00:00
e-tron停产背后:动力电池为何总是“缺货”?

与广大无处可销的电动汽车相比,动力电池面对的却是供不应求的市场。2月25日,一则有关奥迪etron停产的消息不胫而走。

1900/1/1 0:00:00
疫情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何去何从?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10年来,年度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