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从六款车到宇宙车企 许家印还差几个特斯拉?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在高调进入汽车行业两年后,恒大做了一款车“首秀肌肉”。

8月3日,恒大汽车集团在上海和广州同时召开发布会,一口气发布了6款纯电动汽车,从恒驰1到恒驰6,分别以数字命名。

六款车型涵盖了从A到D的各个级别,包括轿车、SUV、MPV等乘用车。恒大表示,这些车辆将于2021年量产。

现场发布了6款恒大汽车纯电动汽车。

在新车行业,这个速度可以称之为“快”。

比如蔚来汽车,从成立到发布首款量产车EP9,中间隔了两年;真正面向大众市场的ES8,仅在半年后出现。恒大始终没有忘记,新能源巨头特斯拉17年来只推出了4款车型。

按照恒大的说法,他们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从0到1”的全过程。

此举的另一个目的可能是为了反击外界对恒大造车能力的质疑。

2018年以来,恒大经历了从蜜月期到与贾跃亭控制的FF分手,被收购的NEVS国能汽车发布的NEVS 93也被认为“上市就落后”,原计划今年上半年亮相的恒驰1也推迟了。此起彼伏,恒大一度被外界质疑。

成绩单交了,资本市场的反馈特别明显。

新车发布当天(8月3日),恒大造车业务主体恒大健康(HK.00708)收于37.05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涨3.64%。总市值达到3201.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84亿元。

与今年3月23日4.70港元的最低价相比,恒大健康的股价已经飙升了688%。

新车的发布让恒大突破了造车的第一道坎。

但是对于所有的造车企业来说,他们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真正的挑战是在量产、销售和交付之后。

对于之前没有造车基因的恒大来说,这些才刚刚开始。

第一张答卷

没有价格,没有详细的参数,也没有明确的上市日期。恒大交出的第一份造车答卷出人意料。

“恒大发布新车确实和传统车企有点不一样。”接近恒大的人士表示,从发布会来看,六款车的参数并未提及。"六辆车的造型设计是这次亮相的最大看点."

2019年10月,恒大与代表全球顶级汽车造型设计标准的15位大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恒驰”全系列车型提供世界级造型设计。

据悉,此次亮相的6辆车分别由国际设计大师安德斯·温丁(Anders Warming)、迈克尔·罗宾逊(Michael Robinson)、丸山公谷(Maruyama Gonggu)等人执笔。其中,安德斯·温丁(Anders Warming)先后担任过宝马、Mini、博格沃德的首席设计师。

今年以来,随着恒大即将“交卷”的日子临近,恒大健康的股价堪称火箭。

从3月23日最低的4.70港元到8月3日的37.05港元,涨幅高达688%。并且在过去的30个交易日中,恒大健康上涨22天,期间整体涨幅为250.85%。

目前恒大健康市值已超过320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84亿元。

这意味着,未交付一辆车的恒大健康市值不仅超过恒大集团(282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45亿元),还超过比亚迪(2418亿元)和SAIC(21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车企。

但与一直对标的特斯拉相比,恒大健康的市值还有很大差距。特斯拉最新市值2800亿美元,接近恒大健康的7倍。

但恒大健康股价上涨的原因,显然不能从公司业绩中找到。其2019年年报显示,当期营业收入为56.36亿元,亏损金额高达44.2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扩大。2018年同期亏损14.29亿元。

造车是恒大健康股价飙升的真正原因,但同期新能源汽车业务净亏损达33.1亿元,也成为恒大健康亏损的主要原因。

目前恒大健康的主要收入是健康管理业务——从2019年年报来看,健康管理业务贡献了大部分营业额。其中,健康医疗空间收入49.48亿元,医美健康管理收入2659万元,新能源汽车收入6.6亿元,主要来自锂电池销售。

但这并不妨碍二级市场对恒大健康汽车业务的想象。

2019年8月,恒驰,…恒大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式发布。

当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宣布了一个宏伟目标——用3到5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许家印表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恒大分别投资200亿元、150亿元和100亿元,在中国、瑞典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十大生产基地。2021年后形成年产100万辆的产能,10-15年规划总产能为年产5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次亮相的6款车,恒大健康还有8款车正在同步研发。

就在一周前的7月27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鉴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公司名称将由“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

公告称,恒大已建成涵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先进整车制造、汽车销售、智能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在各个关键环节拥有全球顶尖的核心技术,并实行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联合研发。

恒大造车“顽强”。

面对国内蔚来、国外特斯拉这样的强劲对手,恒大真的能在三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吗?

事实上,恒大过去在汽车领域经历了很多挫折。

恒大何时决定进入汽车领域,很难考证。然而,2017年底,时颖有限公司投资贾跃亭旗下的电动汽车创业公司Faraday Future (FF)时,有消息称许家印是贾跃亭的新白衣骑士。

2018年3月,在恒大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表示,从2018年开始,恒大要在战略上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未来,恒大将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为两翼,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对于恒大将做什么高科技产业,许家印含糊其辞——“目前只想探索高科技产业,但进入的产业必须是大产业。”

事后看来,恒大当时是铁了心要进军汽车行业的。

直到2018年6月,恒大健康宣布收购时颖有限公司100%股权,总对价67.467亿港元。因此,它间接收购了时颖和FF合资企业Smart King 45%的股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恒大健康公告显示,公司可以收购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有机会在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实现业务多元化。

当时FF在新能源汽车、计算机算法、互联网、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超过1000人。,并在中国和美国申请了近1500项专利,在中国和美国获得了380多项专利。

恒大作为房企,造车是外行。如何实现造车的梦想?

许家印用五句话总结:“买买买”;“组合”;“圈”;“大大大”;好吧,好吧,好吧

按照许家印的说法,恒大造车是在变道超车。“我们没有人造车,我们需要技术没有技术,我们需要经验没有经验,我们需要制造基地没有制造基地,我们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我们是‘一穷二白’。”

恒大的造车策略,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9月,恒大获得广汇集团23.865%股权,增资至40.964%,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恒大感兴趣的是广汇集团已经在从事的能源、汽车销售、物流、地产业务,业务范围覆盖全球多个国家。

这意味着,许家印正在全力打造恒大新能源汽车从R&D到销售的生态闭环。

即使和FF的合作最终因为控制权之争而不欢而散,也不妨碍许家印拿下能源车的决心。

与FF分手仅半个月后,恒大宣布以9.3亿美元收购电动车公司NEVS国能汽车51%的股权。

国能汽车是国内第九家获得电动车生产资质的电动车企业。它之前在2012年收购了瑞典SAAB的核心资产和技术。

收购后,恒大获得了其电动车制造技术和研发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整车生产资质。

但没过多久,2019年6月,国能汽车推出国能9-3EV车型,市场遇冷。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款车很像2017年生产的9-3车型,在续航、外观等方面都落后于当时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也就是说这款车下线的时候就落后了。

经过投资FF的教训,恒大也变得更有经验。它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再专注于国能汽车。在收购国能汽车的同时,恒大在资本方面也有不少动作。

2019年1月24日,恒大健康入主电力有轨电车公司上海卡奈新能源,持股比例58.07%,成为第一大股东。当年3月,恒大与科尼赛克成立合资公司,恒大持股65%,科尼赛克持股35%,共同开发一款名为Gemera的限量版超跑。

同期,恒大健康还以5亿元收购了泰特机电公司70%的股份,从而控股荷兰e-Traction,该公司是国际领先的R&D和轮毂电机及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生产企业,拥有六大组合200多项专利技术。

2019年5月,恒大健康再次出手,子公司国能汽车全资收购百变;英国轮毂电机公司;7月,恒大与德国霍费尔达成协议,在德国设立子公司,恒大健康持股67%,德国霍费尔持股33%,以收购霍费尔在动力总成领域的技术和R&D及制造团队。

为了扩大恒大的朋友圈,2019年,许家印带领恒大汽车行业高管前往全球23个国家的47个城市,拜访了全球汽车行业各领域的58家龙头企业,寻求与这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11月,恒大表示已与博世、麦格纳、大陆集团、ZF、蒂森克虏伯、捷达加特、巴斯夫等全球6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许家印拜访合作伙伴,图片来自恒大。

除了收购和合作,恒大也在建立自己的R&D体系。2019年8月,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原院长黄向东、上海大骏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原总裁徐兴义加盟恒大,分别担任整车研究院和动力研究院院长。

随后,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院启动全球招聘,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行业世界级专家和技术精英,招聘岗位从院长到总监、总工程师不等。

从零开始,恒大买技术,买人才,成功发布了第一批新车。似乎万事俱备,只欠“令”。

几率有多大?

近年来,在国家补贴政策下,各种造车力量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天眼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除了新造车企业,还有很多大集团做后盾的传统车企,以及IT、家居、地产等跨界者。

玩家虽多,但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却很少。其中,资金问题是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头号杀手”。

据全天候科技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曝出资金断裂、欠薪、停产等问题的公司不在少数。其中包括林赛、白腾、博骏和长江。

比如二线新车厂商拜腾,成立才三年。最近因为资金链危机,已经宣布停产限产。此前,拜腾已经融资超过80亿元。

近年来陷入资金链危机的新生力量,全天候科技测绘。

2016年底,蔚来CEO李斌公开表示,没有200亿你不要造车。

相比之下,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恒大准备三年投入450亿,这可是大手笔。恒大财报显示,2018年恒大集团净利润为722.1亿元。

也就是说,许家印只要拿出恒大不到一年的净利润,就可以覆盖这笔投资。恒大总裁夏海钧曾表示,“恒大花100亿支持新产业发展,不会有什么坏处。”

不难看出,恒大进军汽车行业最大的优势是资金雄厚。

然而,除了钱,缺乏造车基因的恒大还要交出从平台到造型再到动力总成的几乎所有关键环节。

比如在设计方面,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与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5位知名汽车造型设计师签署战略合作,成立“恒大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专家委员会”。所有设计师作为委员会专家,为每个“恒驰”造型方案提供设计意见。

恒大方面表示,此举是为了打造一个“完美主义”的“爆款”恒驰。在高调进入汽车行业两年后,恒大做了一款车“首秀肌肉”。

8月3日,恒大汽车集团在上海和广州同时召开发布会,一口气发布了6款纯电动汽车,从恒驰1到恒驰6,分别以数字命名。

这六个型号涵盖了从A到D的所有级别,包括乘用车,如……s轿车,SUV和MPV。恒大表示,这些车辆将于2021年量产。

现场发布了6款恒大汽车纯电动汽车。

在新车行业,这个速度可以称之为“快”。

比如蔚来汽车,从成立到发布首款量产车EP9,中间隔了两年;真正面向大众市场的ES8,仅在半年后出现。恒大始终没有忘记,新能源巨头特斯拉17年来只推出了4款车型。

按照恒大的说法,他们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从0到1”的全过程。

此举的另一个目的可能是为了反击外界对恒大造车能力的质疑。

2018年以来,恒大经历了从蜜月期到与贾跃亭控制的FF分手,被收购的NEVS国能汽车发布的NEVS 93也被认为“上市就落后”,原计划今年上半年亮相的恒驰1也推迟了。此起彼伏,恒大一度被外界质疑。

成绩单交了,资本市场的反馈特别明显。

新车发布当天(8月3日),恒大造车业务主体恒大健康(HK.00708)收于37.05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涨3.64%。总市值达到3201.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84亿元。

与今年3月23日4.70港元的最低价相比,恒大健康的股价已经飙升了688%。

新车的发布让恒大突破了造车的第一道坎。

但是对于所有的造车企业来说,他们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真正的挑战是在量产、销售和交付之后。

对于之前没有造车基因的恒大来说,这些才刚刚开始。

第一张答卷

没有价格,没有详细的参数,也没有明确的上市日期。恒大交出的第一份造车答卷出人意料。

“恒大发布新车确实和传统车企有点不一样。”接近恒大的人士表示,从发布会来看,六款车的参数并未提及。"六辆车的造型设计是这次亮相的最大看点."

2019年10月,恒大与代表全球顶级汽车造型设计标准的15位大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恒驰”全系列车型提供世界级造型设计。

据悉,此次亮相的6辆车分别由国际设计大师安德斯·温丁(Anders Warming)、迈克尔·罗宾逊(Michael Robinson)、丸山公谷(Maruyama Gonggu)等人执笔。其中,安德斯·温丁(Anders Warming)先后担任过宝马、Mini、博格沃德的首席设计师。

今年以来,随着恒大即将“交卷”的日子临近,恒大健康的股价堪称火箭。

从3月23日最低的4.70港元到8月3日的37.05港元,涨幅高达688%。并且在过去的30个交易日中,恒大健康上涨22天,期间整体涨幅为250.85%。

目前恒大健康市值已超过320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84亿元。

这意味着,未交付一辆车的恒大健康市值不仅超过恒大集团(282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45亿元),还超过比亚迪(2418亿元)和SAIC(21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车企。

但与一直对标的特斯拉相比,恒大健康的市值还有很大差距。特斯拉最新市值2800亿美元,接近恒大健康的7倍。

但恒大健康股价上涨的原因,显然不能从公司业绩中找到。其2019年年报显示,当期营业收入为56.36亿元,亏损金额高达44.2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扩大。2018年同期亏损14.29亿元。

造车是恒大健康股价飙升的真正原因,但同期新能源汽车业务净亏损达33.1亿元,也成为恒大健康亏损的主要原因。

目前恒大健康的主要收入是健康管理业务——从2019年年报来看,健康管理业务贡献了大部分营业额。其中,健康医疗空间收入49.48亿元,医美健康管理收入2659万元,新能源汽车收入6.6亿元,主要来自锂电池销售。

但这并不妨碍二级市场对恒大健康汽车业务的想象。

2019年8月,恒驰,…恒大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式发布。

当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宣布了一个宏伟目标——用3到5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许家印表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恒大分别投资200亿元、150亿元和100亿元,在中国、瑞典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十大生产基地。2021年后形成年产100万辆的产能,10-15年规划总产能为年产5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次亮相的6款车,恒大健康还有8款车正在同步研发。

就在一周前的7月27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鉴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公司名称将由“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

公告称,恒大已建成涵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先进整车制造、汽车销售、智能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在各个关键环节拥有全球顶尖的核心技术,并实行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联合研发。

恒大造车“顽强”。

面对国内蔚来、国外特斯拉这样的强劲对手,恒大真的能在三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吗?

事实上,恒大过去在汽车领域经历了很多挫折。

恒大何时决定进入汽车领域,很难考证。然而,2017年底,时颖有限公司投资贾跃亭旗下的电动汽车创业公司Faraday Future (FF)时,有消息称许家印是贾跃亭的新白衣骑士。

2018年3月,在恒大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表示,从2018年开始,恒大要在战略上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未来,恒大将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为两翼,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对于恒大将做什么高科技产业,许家印含糊其辞——“目前只想探索高科技产业,但进入的产业必须是大产业。”

事后看来,恒大当时是铁了心要进军汽车行业的。

直到2018年6月,恒大健康宣布收购时颖有限公司100%股权,总对价67.467亿港元。因此,它间接收购了时颖和FF合资企业Smart King 45%的股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恒大健康公告显示,公司可以收购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有机会在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实现业务多元化。

当时FF在新能源汽车、计算机算法、互联网、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超过1000人。,并在中国和美国申请了近1500项专利,在中国和美国获得了380多项专利。

恒大作为房企,造车是外行。如何实现造车的梦想?

许家印用五句话总结:“买买买”;“组合”;“圈”;“大大大”;好吧,好吧,好吧

按照许家印的说法,恒大造车是在变道超车。“我们没有人造车,我们需要技术没有技术,我们需要经验没有经验,我们需要制造基地没有制造基地,我们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我们是‘一穷二白’。”

恒大的造车策略,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9月,恒大获得广汇集团23.865%股权,增资至40.964%,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恒大感兴趣的是广汇集团已经在从事的能源、汽车销售、物流、地产业务,业务范围覆盖全球多个国家。

这意味着,许家印正在全力打造恒大新能源汽车从R&D到销售的生态闭环。

即使和FF的合作最终因为控制权之争而不欢而散,也不妨碍许家印拿下能源车的决心。

与FF分手仅半个月后,恒大宣布以9.3亿美元收购电动车公司NEVS国能汽车51%的股权。

国能汽车是国内第九家获得电动车生产资质的电动车企业。它之前在2012年收购了瑞典SAAB的核心资产和技术。

收购后,恒大获得了其电动车制造技术和研发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整车生产资质。

但没过多久,2019年6月,国能汽车推出国能9-3EV车型,市场遇冷。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款车很像2017年生产的9-3车型,在续航、外观等方面都落后于当时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也就是说这款车下线的时候就落后了。

经过投资FF的教训,恒大也变得更有经验。它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再专注于国能汽车。在收购国能汽车的同时,恒大在资本方面也有不少动作。

2019年1月24日,恒大健康入主电力有轨电车公司上海卡奈新能源,持股比例58.07%,成为第一大股东。当年3月,恒大与科尼赛克成立合资公司,恒大持股65%,科尼赛克持股35%,共同开发一款名为Gemera的限量版超跑。

同期,恒大健康还以5亿元收购了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的股份,从而控股荷兰e-Traction,该公司是国际领先的R&D及轮毂电机和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生产企业,拥有六大组合200多项专利技术。

2019年5月,恒大健康再次出手,子公司国能汽车全资收购百变;英国轮毂电机公司;7月,恒大与德国霍费尔达成协议,在德国设立子公司,恒大健康持股67%,德国霍费尔持股33%,以收购霍费尔在动力总成领域的技术和R&D及制造团队。

为了扩大恒大的朋友圈,2019年,许家印带领恒大汽车行业高管前往全球23个国家的47个城市,拜访了全球汽车行业各领域的58家龙头企业,寻求与这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11月,恒大表示已与博世、麦格纳、大陆集团、ZF、蒂森克虏伯、捷达加特、巴斯夫等全球6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许家印拜访合作伙伴,图片来自恒大。

除了收购和合作,恒大也在建立自己的R&D体系。2019年8月,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原院长黄向东、上海大骏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原总裁徐兴义加盟恒大,分别担任整车研究院和动力研究院院长。

随后,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院启动全球招聘,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行业世界级专家和技术精英,招聘岗位从院长到总监、总工程师不等。

从零开始,恒大买技术,买人才,成功发布了第一批新车。似乎万事俱备,只欠“令”。

几率有多大?

近年来,在国家补贴政策下,各种造车力量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天眼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除了新造车企业,还有很多大集团做后盾的传统车企,以及IT、家居、地产等跨界者。

玩家虽多,但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却很少。其中,资金问题是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头号杀手”。

据全天候科技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曝出资金断裂、欠薪、停产等问题的公司不在少数。其中包括林赛、白腾、博骏和长江。

比如二线新车厂商拜腾,成立才三年。最近因为资金链危机,已经宣布停产限产。此前,拜腾已经融资超过80亿元。

近年来陷入资金链危机的新生力量,全天候科技测绘。

2016年底,蔚来CEO李斌公开表示,没有200亿你不要造车。

相比之下,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恒大准备三年投入450亿,这可是大手笔。恒大财报显示,2018年恒大集团净利润为722.1亿元。

也就是说,许家印只要拿出恒大不到一年的净利润,就可以覆盖这笔投资。恒大总裁夏海钧曾表示,“恒大花100亿支持新产业发展,不会有什么坏处。”

不难看出,恒大进军汽车行业最大的优势是资金雄厚。

然而,除了钱,缺乏造车基因的恒大还要交出从平台到造型再到动力总成的几乎所有关键环节。

比如在设计方面,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与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5位知名汽车造型设计师签署战略合作,成立“恒大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专家委员会”。所有设计师作为委员会专家,为每个“恒驰”造型方案提供设计意见。

恒大方面表示,此举是为了打造一个“完美主义”的“爆款”恒驰。但也有汽车行业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设计师是名存实亡还是真的在职?不同背景的设计师有不同的审美。他们不同意谁会听?恒驰是如何统一设计语言和标准的?”

说到底,这些森林和森林,最终还是需要恒大自己做决定。包括如何……有效整合供应商方案,找到最优组合,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判断。

一个反面案例是,长城汽车曾经推出的哈弗H8车型,意在突破自主品牌天花板,冲击更高端市场,计划于2013年底上市。

为了打造H8,长城汽车给予了大量的资源支持,关键零部件均来自全球顶级供应商。然而,结果H8的发射过程一波三折。比如传动系统有敲击声,影响整车质量,多次推迟上市。2015年上市后,H8遭遇销量不佳,2018年停产。

由于不同行业文化的碰撞,恒大最近也出现了一些人才流失。

4月,恒大电力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吕超在朋友圈宣布从恒大离职。他直言:“用房地产造车”的模式与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律有很多碰撞,不改变造车的行为和理念,将很难成功。

7月,媒体报道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院车辆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已于今年5月离职,服务不到一年。

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恒大的步伐。

根据规划,恒驰全系列产品将于2021年量产,首期总产能100万辆,10至15年规划总产能500万辆/年。

造了100万辆车,还需要解决卖车的问题。

据彭博预测,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50万辆,这意味着仅恒大一家就将占据超过29%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这条赛道越来越拥挤。恒大跨界的时候,一些传统汽车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

仅7月份,比亚迪、吉利汽车、东风汽车等大集团就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展开行动。

7月12日,比亚迪新能源旗舰车“汉”正式发布;7月22日,由沃尔沃汽车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拥有的北极星品牌在上海正式启动其首款纯电动高性能轿跑北极星2的交付。7月29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发布“蓝兔”品牌战略,并推出首款概念车VOYAH i-Land。

相比恒大这样的跨界者,比亚迪、吉利汽车、东风汽车都经历过多次行业内的战斗。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如履薄冰。

以比亚迪寄予厚望的比亚迪韩为例。这款车体现了传统汽车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沉重负担。因为4S店铺模式,捆绑消费和涨价成为用户诟病的关键。此外,智能和辅助驾驶技术的缺乏也让一些用户感到失望。

另外,传统汽车厂商虽然资金也很雄厚,但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巨亏的情况下,能否容忍长期亏损还是个问题。

“正常的车企一般都是5年、10年的规划,所以不可能1-2年就能得到快速回报,”知乎用户、观致汽车前员工詹姆斯说。

有些人带着经验进入,有些人带着巨额资金而来,但胜负尚未决定。无论如何,更多参与者的参与,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轨迹,让整个行业变得有趣。但也有汽车行业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设计师是名存实亡还是真的在职?不同背景的设计师有不同的审美。他们不同意谁会听?恒驰是如何统一设计语言和标准的?”

说到底,这些森林和森林,最终还是需要恒大自己做决定。包括如何有效整合供应商方案,找到最优组合,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判断。

一个反面案例是,长城汽车曾经推出的哈弗H8车型,意在突破自主品牌天花板,冲击更高端市场,计划于2013年底上市。

为了打造H8,长城汽车给予了大量的资源支持,关键零部件均来自全球顶级供应商。然而,结果H8的发射过程一波三折。比如传动系统有敲击声,影响整车质量,多次推迟上市。2015年上市后,H8遭遇销量不佳,2018年停产。

由于不同行业文化的碰撞,恒大最近也出现了一些人才流失。

4月,恒大电力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吕超在朋友圈宣布从恒大离职。他直言:“用房地产造车”的模式与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律有很多碰撞,不改变造车的行为和理念,将很难成功。

7月,媒体报道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院车辆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已于今年5月离职,服务不到一年。

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恒大的步伐。

根据规划,恒驰全系列产品将于2021年量产,首期总产能100万辆,10至15年规划总产能500万辆/年。

造了100万辆车,还需要解决卖车的问题。

据彭博预测,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50万辆,这意味着仅恒大一家就将占据超过29%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这条赛道越来越拥挤。恒大跨界的时候,一些传统汽车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

仅7月份,比亚迪、吉利汽车、东风汽车等大集团就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展开行动。

7月12日,比亚迪新能源旗舰车“汉”正式发布;7月22日,由沃尔沃汽车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拥有的北极星品牌在上海正式启动其首款纯电动高性能轿跑北极星2的交付。7月29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发布“蓝兔”品牌战略,并推出首款概念车VOYAH i-Land。

相比恒大这样的跨界者,比亚迪、吉利汽车、东风汽车都经历过多次行业内的战斗。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如履薄冰。

以比亚迪寄予厚望的比亚迪韩为例。这款车体现了传统汽车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沉重负担。因为4S店铺模式,捆绑消费和涨价成为用户诟病的关键。此外,智能和辅助驾驶技术的缺乏也让一些用户感到失望。

另外,传统汽车厂商虽然资金也很雄厚,但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巨亏的情况下,能否容忍长期亏损还是个问题。

“正常的车企一般都是5年、10年的规划,所以不可能1-2年就能得到快速回报,”知乎用户、观致汽车前员工詹姆斯说。

有些人带着经验进入,有些人带着巨额资金而来,但胜负尚未决定。无论如何,更多参与者的参与,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轨迹,让整个行业变得有趣。

标签:恒驰比亚迪特斯拉东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同比增长38.6% 雷克萨斯公布7月销量

日前,雷克萨斯官方公布7月份在华销量。数据显示,雷克萨斯7月份在中国市场销量为22325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86。其中电气化车型总销量为8804辆,占比当月销量的394。

1900/1/1 0:00:00
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 奇瑞累计销售29万辆

此前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车企的销量都一度走低,在低迷市场中取得突破的车企就显得难能可贵。

1900/1/1 0:00:00
比亚迪引领 评2020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

1新能源品牌:比亚迪卫冕成功2020年上半年的新能源车市销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整体状态还没有从2019年补贴退坡的打击中回过神,又受到了疫情的波及。

1900/1/1 0:00:00
充电桩,怎样才能装得上、用得好?

日前,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消息,从8月1日起,北京市面向“无车家庭”一次性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1900/1/1 0:00:00
七部门: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 实施细则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摄图网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为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

1900/1/1 0:00:00
东风悦达起亚7月销售20,001台 1-7月份累计销量13.3万台

东风悦达起亚公布7月销量。8月6日,东风悦达起亚公布7月销量为20001台,同比增长175,连续四个月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7。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