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8月11日报道。
当市场“停摆”的时候,行业的思维不能停滞。
2020年8月11-13日,以“冬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举行。大会梳理了电气化、智能化、数字化、大设计、运营、营销等六大板块的22个圆桌议题和30场精彩演讲。通过行业大咖的犀利观点,全面梳理汽车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的累计销量增长来看,汽车市场已经完成了从成长型市场向股票型市场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股市中突围,变革很重要。
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快速推进,也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浪潮,给汽车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到这个阶段,整体市场份额在下降。未来的竞争会如何发展?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还有机会吗?中国传统车企整体竞争力依然较弱。面对新四化后的新轨道,他们有多成功?我应该如何改变轨道?

在2020年8月11日的蓝皮书论坛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Xpeng汽车董事长兼CEO何等国内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就“如何拥抱未来真正的变革,打造新车”的话题展开讨论。李斌的一些观点也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李斌强调,供应链安全对汽车企业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圆桌讨论时,谈到创业时说:“主持人贾先生问新芽会不会代替森林。就像创新的问题,包括特斯拉,包括我们和小鹏,我们在整个汽车行业的整体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有人喜欢问这个问题?大家分一点吧。”

李斌在与贾柯博士交流时,也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是从产品形态的角度。智能电动汽车将取代我们现在看到的汽车。我觉得这个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认为它是智能的,比如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能,如果你认为它会发生,你知道电气化是最适合它的动力形式,所以我一直在提一个词,叫智能电动车。我觉得这就像20年前跟我们聊家里的座机一样。后来我们谈到手机,就谈到了手机。今天,当我们谈论手机时,我们谈论智能手机。我要你的电话号码,肯定不会把家里和宽带绑在一起。
最后,我觉得再过十年左右,到时候再说汽车。一定是智能电动汽车,我相信一定是纯电动的,因为这方面的技术很多专家应该都知道,它们之间的匹配度是最高的,未来的汽车可能也是如此。我个人认为,产品的最终形态会在三到五年内确定,每个人都会按照这个模板制造自己的汽车。这是第一个层次。从产品层面来说,智能电动车的普及和速度会比大家想象的快很多。两三代产品都会来,这是我的看法。
您可能会将产品变更与企业迭代混淆。我觉得在企业层面,当然会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创新型公司会活下来,我们很难活下来。但是汽车行业有其基本规律,比如它的发展周期,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的扩大。这个速度很慢,不像手机,也不像互联网。
小鹏当时在UC做的还不错,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确实很难活下去。然而,产品开发周期……汽车行业的e很长,销售网络、服务网络、供应链扩张了很长时间。这带来了什么?比如现在就算全世界都想买Model 3,也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的车也过时了,所以这就决定了它不会像手机一样一年迭代一次。现在中国手机行业一年迭代两次。
所以我觉得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换代迭代,即使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丰田,它的体量也只有丰田的4%。所以我觉得从这4%开始,每年增长50%达到100%还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车市变了,给了我们这样的创新型公司创业的机会,也给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从企业层面来说,新车企的市场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是可以和传统公司相提并论的,这代表了大家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但是从市场份额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觉得现有的车企只要意识到这种转型的必要性,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传统的。
十年后,某个细分市场的集中度会提高。中国怎么会有这么多车企?但这不是赢家通吃。手机行业也有三星这样的公司,还是全球第一。它已经从功能手机时代过渡到智能手机时代。这是我的看法。
贾可:也就是说,创业公司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很重要。如果说传统企业组织的变化,请评论一下他们刚才的变化。你怎么认识他们的?
李斌:管理和创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也在关注魏先生的创新,包括组织架构的变化。我觉得这些改变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试。至于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这个只能等时间来回答了。
但无论如何,不去尝试,不去创新,不去动,就一定是坐以待毙,包括东风发布蓝图。其实我也为东风高兴。至少我们尝试过,因为不尝试就没有创新的机会,包括我们这样的创新型公司。你得给我一个尝试的机会。
不管怎样,我鼓励你去尝试更多创新的方法和改变的道路。但是过程本身肯定是非常非常艰难的。正如小鹏所说,我们都知道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有很多内部变化。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也经历了很多调整和变化。我觉得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变革和创新是永恒的,不动肯定不行。
贾可:我记得20年前我刚从事汽车报道的时候,我当时说全球汽车行业可能会非常集中,但是20年后我发现不对劲。为什么这么多?所以我现在觉得有时候自己也不能轻易判断。我只想在下一个论坛投票。这里的一些客人是幸存者吗?进行分组表决会更有意思。
李斌:你认为谁是众多传统汽车公司和世界巨头的幸存者?你认为真正改变的是什么?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改变,没有人否认,每个人都说要拥抱改变。可能会有很多假拥抱,所以你来判断。
100多年过去了,世界范围内的汽车产业已经以不同的形式集中起来,所以我们还是要看汽车产业的不同细分和档次。比如超豪华车,豪华车,大众车型,没有这个就谈不上。离开这个就说不清楚了。
贾可:我不考虑超豪华车。
李斌:例如,法拉利的市场价值是400亿美元。谁能杀死它?短期内看不到谁能干掉它。所以我觉得当我们谈到主流高端市场和一般大众市场的时候,如果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主流高端市场会减少到5家以下。这是我的看法。
雅克:包括中国吗?
李斌:包括中国。这里肯定会有一些新的车企,比如苹果,有媒体报道它可能会在2023-2025年发布量产车。这些品牌在传统主流高端市场的一些变化,我相信比较难,就不详细评论了。因为蔚来定位于主流高端市场,特斯拉无疑在此。所以如果我这样看,如果我能预订苹果和……esla在它活着的时候,可能有五六个,而且这个可能会有点变化。
再往下说大众市场,大众市场就像大众,丰田有很强的改变决心。他们的供应链和制造服务体系有非常强的优势。毕竟是上千万的规模,尤其是大众。我钦佩公众改变的决心。虽然有一些挑战,但是改变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所以从全球范围来看,毫无疑问,在十年内,我认为他们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其他人都在前进。相对来说,美国公司不可小觑,包括美国公司,变化非常快。我认为我们不能低估他们。他们在自动驾驶的很多方面也非常坚决。我觉得欧洲很难不达到这么高知名度的品牌。现在既要解决长期关注,又要解决短期关注,很麻烦。我就不具体评价哪个了,也不要让我做得罪人的事情。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有很大的机会。很重要的原因是创始人都是风华正茂,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老板,比如魏先生,都很有事业心,而且背靠中国这个单一最大的市场。我认为中国的公司将是这个大众市场的赢家,而小鹏将从上到下战斗,进攻和防守,既踩大众市场,又向上进攻,这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新市场非常有趣。在过去,没有这样的市场。以前高端市场下行,大众市场上行。在人民币20-30万价位的时期,从品牌定位的角度来看,车并不多,因为有轨电车的成本摆在那里,形成了优势。我觉得这个细分市场会有一些机会,肯定是属于何的。这是我的看法。我没得罪谁,也是我说的。
贾可:最开始,我第一次讲的时候,我说软件定义汽车是第二个关键词。这个能力强调要掌握在车企手里。刚听你说要帮车企做这个。自己手里有多少改变?否则,改变将是困难的。
李斌:实际上,为软件写这些代码并不难。刚才王力可君说了,其实是要重建整个生态。我们现在想清楚了。我认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策略。有的公司会自己做软硬件集成,比如苹果,有的可能会用Android等开放平台。我们一定会走自己的垂直整合之路。总的来说,当然这个挑战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我们跨过去了,它的回报也是很大的,整车和体验都是一致的。
当然中间肯定有一些接口,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这是肯定的,但是这个基础我们会自己打好。从现在开始,因为当我们谈论汽车软件时,人们有时会得到不同的数字,大多数人对手机操作系统是正确的。这个不一定要自己做,比如用安卓。华为用鸿蒙系统也有好处。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差异化,因为它可以影响到整车的零部件数量,但如果再往下看V口,我觉得它涉及的门槛更多。如果不做供应链更新的这种组合,是不可能的。
比如我想做自己的控制器。我该如何重建这个东西?如果不自己做这个软件,很多底车的操控效率还是会有一些问题,体验上也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说软件定义汽车,就是说软件这个词不一样,涉及方方面面。自动驾驶中的软件是一个非常大的词。我觉得一般来说,我会自己做最底层的东西,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在应用层或者中间层构建那些。当然,我们希望整个架构,整个集成能力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做。
贾可:你们和华为有合作吗?
李斌:我们也在聊天。
贾可:最后一个问题很短。用一两句话来说吧。回到论坛,主题是冬芽。其实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大经济环境下的一个小冬天。中央政府提出了以内部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方针……开着。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不做垂直整合,我们智能汽车的未来会不会被卡住?如果有,我们造车的新生力量还有前途吗?
李斌:这涉及到供应链的安全。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的CEO都应该非常认真的考虑一下。有时候甚至不是芯片之类的高附加值的零件,但是有一些零件的附加值并不是那么高。在当前全球形势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特别小心。我认为供应链的安全在今天这个时候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变得更加重要。
网易汽车8月11日报道。
当市场“停摆”的时候,行业的思维不能停滞。
2020年8月11-13日,以“冬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举行。大会梳理了电气化、智能化、数字化、大设计、运营、营销等六大板块的22个圆桌议题和30场精彩演讲。通过行业大咖的犀利观点,全面梳理汽车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的累计销量增长来看,汽车市场已经完成了从成长型市场向股票型市场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股市中突围,变革很重要。
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快速推进,也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浪潮,给汽车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到这个阶段,整体市场份额在下降。未来的竞争会如何发展?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还有机会吗?中国传统车企整体竞争力依然较弱。面对新四化后的新轨道,他们有多成功?我应该如何改变轨道?

在2020年8月11日的蓝皮书论坛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Xpeng汽车董事长兼CEO何等国内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就“如何拥抱未来真正的变革,打造新车”的话题展开讨论。李斌的一些观点也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李斌强调,供应链安全对汽车企业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圆桌讨论时,谈到创业时说:“主持人贾先生问新芽会不会代替森林。就像创新的问题,包括特斯拉,包括我们和小鹏,我们在整个汽车行业的整体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有人喜欢问这个问题?大家分一点吧。”

李斌在与贾柯博士交流时,也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是从产品形态的角度。智能电动汽车将取代我们现在看到的汽车。我觉得这个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认为它是智能的,比如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能,如果你认为它会发生,你知道电气化是最适合它的动力形式,所以我一直在提一个词,叫智能电动车。我觉得这就像20年前跟我们聊家里的座机一样。后来我们谈到手机,就谈到了手机。今天,当我们谈论手机时,我们谈论智能手机。我要你的电话号码,肯定不会把家里和宽带绑在一起。
最后,我觉得再过十年左右,到时候再说汽车。一定是智能电动汽车,我相信一定是纯电动的,因为这方面的技术很多专家应该都知道,它们之间的匹配度是最高的,未来的汽车可能也是如此。我个人认为,产品的最终形态会在三到五年内确定,每个人都会按照这个模板制造自己的汽车。这是第一个层次。从产品层面来说,智能电动车的普及和速度会比大家想象的快很多。两三个属……会有很多产品问世,这是我的观点。
您可能会将产品变更与企业迭代混淆。我觉得在企业层面,当然会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创新型公司会活下来,我们很难活下来。但是汽车行业有其基本规律,比如它的发展周期,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的扩大。这个速度很慢,不像手机,也不像互联网。
小鹏当时在UC做的还不错,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确实很难活下去。但是汽车行业的产品开发周期很长,销售网络、服务网络、供应链扩张时间很长。这带来了什么?比如现在就算全世界都想买Model 3,也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的车也过时了,所以这就决定了它不会像手机一样一年迭代一次。现在中国手机行业一年迭代两次。
所以我觉得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换代迭代,即使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丰田,它的体量也只有丰田的4%。所以我觉得从这4%开始,每年增长50%达到100%还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车市变了,给了我们这样的创新型公司创业的机会,也给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从企业层面来说,新车企的市场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是可以和传统公司相提并论的,这代表了大家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但是从市场份额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觉得现有的车企只要意识到这种转型的必要性,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传统的。
十年后,某个细分市场的集中度会提高。中国怎么会有这么多车企?但这不是赢家通吃。手机行业也有三星这样的公司,还是全球第一。它已经从功能手机时代过渡到智能手机时代。这是我的看法。
贾可:也就是说,创业公司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很重要。如果说传统企业组织的变化,请评论一下他们刚才的变化。你怎么认识他们的?
李斌:管理和创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也在关注魏先生的创新,包括组织架构的变化。我觉得这些改变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试。至于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这个只能等时间来回答了。
但无论如何,不去尝试,不去创新,不去动,就一定是坐以待毙,包括东风发布蓝图。其实我也为东风高兴。至少我们尝试过,因为不尝试就没有创新的机会,包括我们这样的创新型公司。你得给我一个尝试的机会。
不管怎样,我鼓励你去尝试更多创新的方法和改变的道路。但是过程本身肯定是非常非常艰难的。正如小鹏所说,我们都知道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有很多内部变化。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也经历了很多调整和变化。我觉得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变革和创新是永恒的,不动肯定不行。
贾可:我记得20年前我刚从事汽车报道的时候,我当时说全球汽车行业可能会非常集中,但是20年后我发现不对劲。为什么这么多?所以我现在觉得有时候自己也不能轻易判断。我只想在下一个论坛投票。这里的一些客人是幸存者吗?进行分组表决会更有意思。
李斌:你认为谁是众多传统汽车公司和世界巨头的幸存者?你认为真正改变的是什么?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改变,没有人否认,每个人都说要拥抱改变。可能会有很多假拥抱,所以你来判断。
100多年过去了,世界范围内的汽车产业已经以不同的形式集中起来,所以我们还是要看汽车产业的不同细分和档次。比如超豪华车,豪华车,大众车型,没有这个就谈不上。离开这个就说不清楚了。
贾可:我不考虑超豪华车。
李斌:例如,法拉利的市场价值是400亿美元。谁能杀死它?短期内看不到谁能干掉它。因此,我认为,当我们谈论主流高端市场和大众汽车市场时,如果我从全局来看……展望未来,主流高端市场将减少到5家以下。这是我的看法。
雅克:包括中国吗?
李斌:包括中国。这里肯定会有一些新的车企,比如苹果,有媒体报道它可能会在2023-2025年发布量产车。这些品牌在传统主流高端市场的一些变化,我相信比较难,就不详细评论了。因为蔚来定位于主流高端市场,特斯拉无疑在此。所以我这么看的话,如果我能在里面活着预定苹果和特斯拉,可能会有五六个,这个可能会有一点变化。
再往下说大众市场,大众市场就像大众,丰田有很强的改变决心。他们的供应链和制造服务体系有非常强的优势。毕竟是上千万的规模,尤其是大众。我钦佩公众改变的决心。虽然有一些挑战,但是改变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所以从全球范围来看,毫无疑问,在十年内,我认为他们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其他人都在前进。相对来说,美国公司不可小觑,包括美国公司,变化非常快。我认为我们不能低估他们。他们在自动驾驶的很多方面也非常坚决。我觉得欧洲很难不达到这么高知名度的品牌。现在既要解决长期关注,又要解决短期关注,很麻烦。我就不具体评价哪个了,也不要让我做得罪人的事情。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有很大的机会。很重要的原因是创始人都是风华正茂,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老板,比如魏先生,都很有事业心,而且背靠中国这个单一最大的市场。我认为中国的公司将是这个大众市场的赢家,而小鹏将从上到下战斗,进攻和防守,既踩大众市场,又向上进攻,这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新市场非常有趣。在过去,没有这样的市场。以前高端市场下行,大众市场上行。在人民币20-30万价位的时期,从品牌定位的角度来看,车并不多,因为有轨电车的成本摆在那里,形成了优势。我觉得这个细分市场会有一些机会,肯定是属于何的。这是我的看法。我没得罪谁,也是我说的。
贾可:最开始,我第一次讲的时候,我说软件定义汽车是第二个关键词。这个能力强调要掌握在车企手里。刚听你说要帮车企做这个。自己手里有多少改变?否则,改变将是困难的。
李斌:实际上,为软件写这些代码并不难。刚才王力可君说了,其实是要重建整个生态。我们现在想清楚了。我认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策略。有的公司会自己做软硬件集成,比如苹果,有的可能会用Android等开放平台。我们一定会走自己的垂直整合之路。总的来说,当然这个挑战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我们跨过去了,它的回报也是很大的,整车和体验都是一致的。
当然中间肯定有一些接口,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这是肯定的,但是这个基础我们会自己打好。从现在开始,因为当我们谈论汽车软件时,人们有时会得到不同的数字,大多数人对手机操作系统是正确的。这个不一定要自己做,比如用安卓。华为用鸿蒙系统也有好处。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差异化,因为它可以影响到整车的零部件数量,但如果再往下看V口,我觉得它涉及的门槛更多。如果不做供应链更新的这种组合,是不可能的。
比如我想做自己的控制器。我该如何重建这个东西?如果不自己做这个软件,很多底车的操控效率还是会有一些问题,体验上也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说软件定义汽车,就是说软件这个词不一样,涉及方方面面。自动驾驶中的软件是一个非常大的词。我认为一般来说,我会自己做最底层的事情,我们将在应用层或th中构建这些东西……中间层根据不同的需要。当然,我们希望整个架构,整个集成能力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做。
贾可:你们和华为有合作吗?
李斌:我们也在聊天。
贾可:最后一个问题很短。用一两句话来说吧。回到论坛,主题是冬芽。其实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大经济环境下的一个小冬天。中央提出了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方针。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不做垂直整合,我们智能汽车的未来会不会被卡住?如果有,我们造车的新生力量还有前途吗?
李斌:这涉及到供应链的安全。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的CEO都应该非常认真的考虑一下。有时候甚至不是芯片之类的高附加值的零件,但是有一些零件的附加值并不是那么高。在当前全球形势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特别小心。我认为供应链的安全在今天这个时候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变得更加重要。
以“冬芽”为主题的2020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8月11日在英雄之城武汉开幕。
1900/1/1 0:00:00分享刚刚过去的7月,领克汽车销量15331辆,环比增长约16,同比增长约779,连续四个月实现双增长,并创下过去七个月以来最高月销量表现。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1日,以“冬芽”为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开幕,竺延风、魏建军、曹德旺、李斌、何小鹏等行业领袖出席。
1900/1/1 0:00:00网易汽车8月11日报道市场“停下来”的时候,行业的思想不能停滞。2020年8月1113日,以“冬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举行。
1900/1/1 0:00:00在连续走跌六个月之后,7月的英国汽车市场终于出现了久违的增长。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和交易商协会SMMT公布的数据,7月英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13至174887辆。
1900/1/1 0:00:00摘要倪绍勇提出,未来的汽车不应该被定义。“未来的汽车是打引号的汽车。我们应该把汽车看作一个平台,而不是产品。积极拥抱新新时代、新知识与新技术,共同为未来的汽车生态创造良好的演化环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