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隆重举行。9月6日,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梁瑞在第一场以“动力电池竞争格局的改变”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现场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您邀请我参加中国TEDA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我愿与您分享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格局和发展战略。
我从1999年开始从事锂电池20多年。应该说我对锂电池在中国的发展有非常切身的体会,也见证了动力电池在中国从无到有到壮大的整个发展过程。同时,我也曾经是中国最早的清远电动车公司的董事,我成为了中国电动车整个发展过程的一个非常亲身的经历者或者见证者。
从2009年开始,应该说中国启动十城千辆电动车推广战略已经快十年了。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汽车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其销量已经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半壁江山。但是,我们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对于当前动力电池的发展,这也给了我们很多新的课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和我们欣旺达的一个基本看法,希望对大家和我们行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基本逻辑,我们地球和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其中三大主要问题是石油短缺、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这三个问题其实都和我们现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关,尤其是燃烧化石能源的交通工具。因此,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和一些我们以前讨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上,所有国家都达成了共识。而且这几年大家都出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燃油车减排政策。
尤其是最近,我们看到了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比如中国2035年,荷兰2025年,法国2040年。可以说,全世界都采取了一致行动,对汽车工业,尤其是汽车强国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国家也对碳排放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比如欧盟要求明年起所有新车平均百公里油耗为3.8升,中国也出台了双积分制度,要求加快节能增效,提高传统燃油车的能效。
这些是一些具体的指标。比如欧盟国家,应该说现在标准最严格,2021年油耗3.8升,2025年油耗3升。在美国相对宽松,2020年6升,2025年4.8升。
从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从内燃机的驱动动力源到混合动力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再逐步进入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纯电动汽车。这是一个基于整个行业技术发展和消费者使用习惯的过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鉴于国家政策,并考虑到需求方和市场的实际要求,全球车企对一些新能源汽车或节能汽车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比如一般来说,基本采取两种策略。第一个转型战略是优化发展现有的汽车能源和动力系统,发展节能的HEV混合动力汽车。然后我们会开发完全使用新能源的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所以过渡策略和转型策略是未来我们新能源汽车整个发展的主旋律。
结合各企业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这些车企都有非常清晰的战略规划。其中我们看到大众和雷诺日产都提出了非常宏大的2025年发展目标,显示出引领市场的雄心和勇气。具体来说,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戴姆勒都提出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10%至25%的目标,可以预见……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大幅增长。
基于各个车企的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看到2025年大概有21%的车辆会变成各种类型的电动车,包括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未来我们也会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发展趋势,包括其他的乘用车和商用车。
在这个规划下,我们目前的电动汽车发展情况如何?根据2019年最新数据,我们看到全球汽车销量为9032万辆,下降6.4%,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22万辆,增长率为10%,普及率为2.5%。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应该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售和汽车的全球销售一样,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从6月份开始,特斯拉在中国的本土化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因此开始回暖。
中国市场也是如此。去年由于国内补贴政策大幅下降,新能源汽车发展下降了3%。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39.3万辆,其中乘用车35.2万辆,占比91.9%。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复苏的上行轨道。并且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最大的特点是营运车辆占比80%,个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比例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增长。
给你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20强企业。可以看到特斯拉MODEL 3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上半年售出14万辆,占全球市场的15%。此外,雷诺、日产和大众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我们在中国的总量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可以看到,我们在品牌方面仍然是大而不强。同时,我觉得从这个表可以理解,我们很多车企只是追求一些低成本。现在看来,市场已经向他们证明,消费者不仅仅是追求一种低成本的车辆。特斯拉很贵,30万左右,但是现在在国内很受欢迎。今年上半年,还有一款名为洪光MINI的神奇汽车,上个月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特斯拉。所以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对豪华车的需求,一个是对低价车的需求。应该说,中国市场的需求趋势非常强劲。因此,如何满足车企或消费者在不同领域的需求,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但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动力模式不同,但是我们的消费者也有不同的需求,整个市场也发展的非常强劲。但总的来说,我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些核心资源慢慢集中在三大方面。
1.操作平台。目前中国的电动车大部分是运营公司、在线租车、出租车运营公司所有。尤其是地方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时,大多采取一些地方政策要求,地方公交、出租车先电气化。在这方面,我们深圳应该说是做的最好的,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2.充电和更换设施。对于新能源市场的生存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这也是国家几年来一直鼓励的充电设施建设。现在中国有170万个充电桩和充电站,这为我们的消费者方便地使用电动汽车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条件,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另外一个新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换电的模式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了我们车企和我们电池企业非常关注的这样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我们工信部领导在会上多次提出,如何通过换电降低车辆成本,提高有轨电车安全性,提高消费者的便利性。
3.动力电池。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做动力电池。我认为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应该说门槛很高。它是tec……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规模高效,也是我们电动车售后服务的重点。我相信之前很多人对动力电池有所诟病,因为动力电池成本比较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最近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也给大家造成了焦虑。但是这几年应该说这五年我们的成本大大降低,能量密度大大提高。相信通过我们电池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也会为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帮助。
这就是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市场情况。作为核心资源,我们下一步会讲讲我们的动力电池和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预测。从各咨询机构发布的一些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和乘用车销量将达到95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据此,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823GWh,2030年将达到1400GWh,是目前市场需求的7倍。
回到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我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将保持强劲增长。当然不仅仅是我们的纯电动汽车,还有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我们认为都会有非常快速的增长。2025年可能达到5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因此动力电池需求将超过300GWh,并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过去我们可以证明中国动力电池的发展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测,所以在2015年和2019年,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和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增长与新能源汽车基本持平。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6.2%和42.96%。然而,有一件事我们非常自豪。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占全球5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动力电池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优秀的动力电池企业,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取得了市场的领先地位。
但是从去年可以发现,在国内市场,基本上是我们中国动力电池的一些企业,现在可以看到国外动力电池已经开始抢占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LG化学在供应方面排名第三,在松下排名第四。随着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在中国的持续销售,预测LG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事实上,LG现在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
从这个市场情况来看,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电池会有这么大的需求,或者说我们的电池要发展应该面对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分析未来市场应该有三个部分。一个是高档车。高端人群的销售要求是每次充电能跑600公里以上,但它的能量密度很高,循环次数也不要求很长。二是经济型家用车,很便宜,购车成本很低,使用成本也很低。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经营出租车,网约车,专车。这就需要300到400公里的续驶里程和较长的循环寿命。比如现在提出六年60万公里,甚至有的车企提出了100万公里的保修条件。都充分体现了这个不同市场对电池的不同需求,但总的来说,消费者主要有三个需求:
1、超长续航,减少自己的里程焦虑。
2、安全性高,这是一切的基础。
3、成本低,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要足够有竞争力。
对于电池,我们有很长的循环寿命,超过2500次安全可靠。通过各种严格的行业和质量标准,以及快速充电可以减少每个人的充电时间。另一个是能量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续驶里程长。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对电池性能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在做电池的时候,尽量把这个雷达图做的完整饱满,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电池组的寿命是140Wh/kg,现在最高也达到了更多……韩180Wh/kg。
根据十三五R&D重点规划,2020年我们的单能是300Wh/kg,2025年是400 Wh/kg,2030年是500Wh/kg,这些都对我们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电池安全方面,要求真正保障其本质安全,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方面都可以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
这是高院士在我们的一次会议上专门提出来的,怎么把这方面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
同时还要解决电池的快充性能问题,还有一个成本。现在提出2025年我们电池组的成本差不多是50美分一Wh,但是作为电池,我们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应该说,实现这个目标后,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将比燃油汽车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基于这样的市场前景和一个技术的发展积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个电池行业的头部企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规划。
例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的产能为116GWh,2022年为147GWh。当然,LG化学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宏伟计划。当然,比亚迪、AVIC锂电、郭萱,包括我们的欣旺达,都做了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规划,都是为了适应未来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劲需求。9月4日至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隆重举行。9月6日,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梁瑞在第一场以“动力电池竞争格局的改变”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现场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您邀请我参加中国TEDA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我愿与您分享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格局和发展战略。
我从1999年开始从事锂电池20多年。应该说我对锂电池在中国的发展有非常切身的体会,也见证了动力电池在中国从无到有到壮大的整个发展过程。同时,我也曾经是中国最早的清远电动车公司的董事,我成为了中国电动车整个发展过程的一个非常亲身的经历者或者见证者。
从2009年开始,应该说中国启动十城千辆电动车推广战略已经快十年了。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汽车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其销量已经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半壁江山。但是,我们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对于当前动力电池的发展,这也给了我们很多新的课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和我们欣旺达的一个基本看法,希望对大家和我们行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基本逻辑,我们地球和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其中三大主要问题是石油短缺、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这三个问题其实都和我们现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关,尤其是燃烧化石能源的交通工具。因此,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和一些我们以前讨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上,所有国家都达成了共识。而且这几年大家都出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燃油车减排政策。
尤其是最近,我们看到了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比如中国2035年,荷兰2025年,法国2040年。可以说,全世界都采取了一致行动,对汽车工业,尤其是汽车强国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国家也对碳排放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比如欧盟要求明年起所有新车平均百公里油耗为3.8升,中国也出台了双积分制度,要求加快节能增效,提高传统燃油车的能效。
这些是一些具体的指标。比如欧盟国家,应该说现在标准最严格,2021年油耗3.8升,2025年油耗3升。在美国相对宽松,2020年6升,2025年4.8升。
从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从内燃机的驱动动力源到混合动力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再逐步进入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纯电动汽车。这是一个基于整个行业技术发展和消费者使用习惯的过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鉴于国家政策,并考虑到需求方和市场的实际要求,全球车企对一些新能源汽车或节能汽车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比如一般来说,基本采取两种策略。第一个转型战略是优化发展现有的汽车能源和动力系统,发展节能的HEV混合动力汽车。然后我们会开发完全使用新能源的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所以过渡策略和转型策略是未来我们新能源汽车整个发展的主旋律。
结合各企业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这些车企都有非常清晰的战略规划。其中我们看到大众和雷诺日产都提出了非常宏大的2025年发展目标,显示出引领市场的雄心和勇气。具体来说,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戴姆勒都提出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10%至25%的目标,可以预见……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大幅增长。
基于各个车企的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看到2025年大概有21%的车辆会变成各种类型的电动车,包括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未来我们也会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发展趋势,包括其他的乘用车和商用车。
在这个规划下,我们目前的电动汽车发展情况如何?根据2019年最新数据,我们看到全球汽车销量为9032万辆,下降6.4%,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22万辆,增长率为10%,普及率为2.5%。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应该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售和汽车的全球销售一样,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从6月份开始,特斯拉在中国的本土化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因此开始回暖。
中国市场也是如此。去年由于国内补贴政策大幅下降,新能源汽车发展下降了3%。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39.3万辆,其中乘用车35.2万辆,占比91.9%。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复苏的上行轨道。并且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最大的特点是营运车辆占比80%,个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比例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增长。
给你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20强企业。可以看到特斯拉MODEL 3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上半年售出14万辆,占全球市场的15%。此外,雷诺、日产和大众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我们在中国的总量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可以看到,我们在品牌方面仍然是大而不强。同时,我觉得从这个表可以理解,我们很多车企只是追求一些低成本。现在看来,市场已经向他们证明,消费者不仅仅是追求一种低成本的车辆。特斯拉很贵,30万左右,但是现在在国内很受欢迎。今年上半年,还有一款名为洪光MINI的神奇汽车,上个月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特斯拉。所以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对豪华车的需求,一个是对低价车的需求。应该说,中国市场的需求趋势非常强劲。因此,如何满足车企或消费者在不同领域的需求,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但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动力模式不同,但是我们的消费者也有不同的需求,整个市场也发展的非常强劲。但总的来说,我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些核心资源慢慢集中在三大方面。
1.操作平台。目前中国的电动车大部分是运营公司、在线租车、出租车运营公司所有。尤其是地方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时,大多采取一些地方政策要求,地方公交、出租车先电气化。在这方面,我们深圳应该说是做的最好的,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2.充电和更换设施。对于新能源市场的生存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这也是国家几年来一直鼓励的充电设施建设。现在中国有170万个充电桩和充电站,这为我们的消费者方便地使用电动汽车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条件,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另外一个新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换电的模式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了我们车企和我们电池企业非常关注的这样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我们工信部领导在会上多次提出,如何通过换电降低车辆成本,提高有轨电车安全性,提高消费者的便利性。
3.动力电池。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做动力电池。我认为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应该说门槛很高。它是tec……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规模高效,也是我们电动车售后服务的重点。我相信之前很多人对动力电池有所诟病,因为动力电池成本比较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最近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也给大家造成了焦虑。但是这几年应该说这五年我们的成本大大降低,能量密度大大提高。相信通过我们电池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也会为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帮助。
这就是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市场情况。作为核心资源,我们下一步会讲讲我们的动力电池和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预测。从各咨询机构发布的一些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和乘用车销量将达到95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据此,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823GWh,2030年将达到1400GWh,是目前市场需求的7倍。
回到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我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将保持强劲增长。当然不仅仅是我们的纯电动汽车,还有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我们认为都会有非常快速的增长。2025年可能达到5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因此动力电池需求将超过300GWh,并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过去我们可以证明中国动力电池的发展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测,所以在2015年和2019年,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和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增长与新能源汽车基本持平。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6.2%和42.96%。然而,有一件事我们非常自豪。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占全球5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动力电池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优秀的动力电池企业,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取得了市场的领先地位。
但是从去年可以发现,在国内市场,基本上是我们中国动力电池的一些企业,现在可以看到国外动力电池已经开始抢占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LG化学在供应方面排名第三,在松下排名第四。随着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在中国的持续销售,预测LG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事实上,LG现在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
从这个市场情况来看,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电池会有这么大的需求,或者说我们的电池要发展应该面对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分析未来市场应该有三个部分。一个是高档车。高端人群的销售要求是每次充电能跑600公里以上,但它的能量密度很高,循环次数也不要求很长。二是经济型家用车,很便宜,购车成本很低,使用成本也很低。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经营出租车,网约车,专车。这就需要300到400公里的续驶里程和较长的循环寿命。比如现在提出六年60万公里,甚至有的车企提出了100万公里的保修条件。都充分体现了这个不同市场对电池的不同需求,但总的来说,消费者主要有三个需求:
1、超长续航,减少自己的里程焦虑。
2、安全性高,这是一切的基础。
3、成本低,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要足够有竞争力。
对于电池,我们有很长的循环寿命,超过2500次安全可靠。通过各种严格的行业和质量标准,以及快速充电可以减少每个人的充电时间。另一个是能量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续驶里程长。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对电池性能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在做电池的时候,尽量把这个雷达图做的完整饱满,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电池组的寿命是140Wh/kg,现在最高也达到了更多……韩180Wh/kg。
根据十三五R&D重点规划,2020年我们的单能是300Wh/kg,2025年是400 Wh/kg,2030年是500Wh/kg,这些都对我们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电池安全方面,要求真正保障其本质安全,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方面都可以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
这是高院士在我们的一次会议上专门提出来的,怎么把这方面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
同时还要解决电池的快充性能问题,还有一个成本。现在提出2025年我们电池组的成本差不多是50美分一Wh,但是作为电池,我们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应该说,实现这个目标后,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将比燃油汽车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基于这样的市场前景和一个技术的发展积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个电池行业的头部企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规划。
例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的产能为116GWh,2022年为147GWh。当然,LG化学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宏伟计划。当然,比亚迪、AVIC锂电、郭萱,包括我们的欣旺达,都做了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规划,都是为了适应未来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劲需求。当然,汽车厂商也没闲着。大众、通用、克莱斯勒、宝马、奔驰都在以各种形式投资电池。其中一些来自电池组、模块,一些来自电池。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电池和汽车企业逐渐形成联盟,尤其是CATL,基本上与一些国内领先的车型建立了合资公司,如LG化学和松下。我们相信这种形式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有利于车企长期的动力系统规划,电池企业也可以根据车企的长期规划开发相应的电池技术产品。
还有一个现象,可以看到欧洲电动车市场由于近年来欧洲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不断出台而快速增长。我们可以预测,专家已经预测今年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中国,甚至今年仅德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就可能超过中国。所以现在大家都把欧洲作为未来电动车电池投资的首选地。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大约有十几家电池公司已经宣布在欧洲建厂,或者已经开始建厂。我们动力电池公司的头部企业很多,当然国内其他公司也在做这方面的规划。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权力交换模式已经正式破冰。大家已经看到了换电模式的几大优势,但是大家也在讨论商业模式是否盈利,是否可持续。但是前几天,大家可以看到,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蔚来,他们也成立了电池银行。大家都认为建立电池库,车电分离,可以加速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扩大我们电动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当然国内也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方向或者技术方案,我们欣旺达也在参与几个国家标准组的工作,帮助全行业建立标准的电力交换方案,帮助这个发展。
这是动力电池的基本概述。未来动力电池如何发展?我们有一些困难。怎么才能破?我们和中韩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日本企业如何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达到可以引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成为未来中国产业升级或者我们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非常强大的引擎?这些都需要我们全行业的朋友,深入思考,详细规划。
动力电池行业五力分析就不详细进行了。竞争对手和马太效应很明显。因为门槛政策的改变和高门槛,潜在竞争者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尽管汽车公司……现在有很大的议价能力,他们也在整个汽车行业洗牌。我们最好现在就和头部公司合作。在供应商这一块,钴、锂等原材料前期价格也大幅下降,现在已经进入平稳状态。替代品,我们都会担心未来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会不会被取代。我们认为固态电池可能在2030年前商业化,但燃料电池未来将与锂电池结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力。有人说是终极动力。当然,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同时,电池企业发展起来后,会从电池生产商、经销商转变为能源运营商。所以你们所有的企业一定要重视一些上下游的产业投资,深耕全球电力市场,提前布局能源入口的产业布局和储能生态。
欣旺达:其实我们也是遵循一个三总体战略来规划我们的动力电池战略。我们号召全产业链深度参与培育综合竞争力,通过区域战略布局建立战略客户资源,通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夯实可持续经营的基础。这些是我们现在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从我们自身来看,作为一个优秀的电池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个要有高端客户合作能力,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的全球布局,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国际顶尖人才,全行业投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供应安全,保证我们的采购成本竞争力。当然,最后一家必须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有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所以基于以上判断,我们有一个非常初步的感觉,未来动力电池如何发展?我觉得一个是未来动力电池全球化会进一步增强,中日韩头部企业在全球市场全面竞争。
同时,考虑到目前的竞争形势和市场规律,我们大部分企业现在都面临着淘汰,我认为五年之内会形成五个强加多个层次的局面。动力电池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能源密度安全继续改善。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实现商业化,燃料电池将在2030年后进行规划和应用。
第四,随着欧洲碳中和政策和中国双积分政策的逐步实施,我们仍然看好未来五年HEV和PHEV汽车的发展,这两类电池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第五,在无钴电池、标准化和智能制造能力的帮助下,电池的成本将在2022年前达到每千瓦时100美元,约合每Wh 70美分。
最后,我们认为换电模式将加速普及,电池企业必须主动开展BaaS业务,创造新的成长环境,探索变革的新生态模式。当然,这里也有几家国内头部电池企业上市,大家都在寻找突破口,从第二梯队上升到第一梯队。当然,我觉得我们希望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基于我们对市场和动力电池的了解,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欣旺达和我自己对今天动力电池基本格局的一些思考。如有不妥,望各位领导、专家、朋友指正。谢谢大家!(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当然,汽车厂商也没闲着。大众、通用、克莱斯勒、宝马、奔驰都在以各种形式投资电池。其中一些来自电池组、模块,一些来自电池。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电池和汽车企业逐渐形成联盟,尤其是CATL,基本上与一些国内领先的车型建立了合资公司,如LG化学和松下。我们相信这种形式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有利于车企长期的动力系统规划,电池企业也可以根据车企的长期规划开发相应的电池技术产品。
还有一个现象,可以看到欧洲电动车市场由于近年来欧洲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不断出台而快速增长。我们可以预测,专家已经预测今年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中国,甚至今年仅德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就可能超过中国。所以现在大家都把欧洲作为未来电动车电池投资的首选地。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大约有十几家电池公司已经宣布在欧洲建厂,或者已经开始建厂。我们动力电池公司的头部企业很多,当然国内其他公司也在做这方面的规划。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权力交换模式已经正式破冰。大家已经看到了换电模式的几大优势,但是大家也在讨论商业模式是否盈利,是否可持续。但是前几天,大家可以看到,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蔚来,他们也成立了电池银行。大家都认为建立电池库,车电分离,可以加速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扩大我们电动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当然国内也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方向或者技术方案,我们欣旺达也在参与几个国家标准组的工作,帮助全行业建立标准的电力交换方案,帮助这个发展。
这是动力电池的基本概述。未来动力电池如何发展?我们有一些困难。怎么才能破?我们和中韩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日本企业如何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达到可以引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成为未来中国产业升级或者我们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非常强大的引擎?这些都需要我们全行业的朋友,深入思考,详细规划。
动力电池行业五力分析就不详细进行了。竞争对手和马太效应很明显。因为门槛政策的改变和高门槛,潜在竞争者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虽然现在车企议价能力很大,但是在整个汽车行业也在洗牌。我们最好现在就和头部公司合作。在供应商这一块,钴、锂等原材料前期价格也大幅下降,现在已经进入平稳状态。替代品,我们都会担心未来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会不会被取代。我们认为固态电池可能在2030年前商业化,但燃料电池未来将与锂电池结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力。有人说是终极动力。当然,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同时,电池企业发展起来后,会从电池生产商、经销商转变为能源运营商。所以你们所有的企业一定要重视一些上下游的产业投资,深耕全球电力市场,提前布局能源入口的产业布局和储能生态。
欣旺达:其实我们也是遵循一个三总体战略来规划我们的动力电池战略。我们号召全产业链深度参与培育综合竞争力,通过区域战略布局建立战略客户资源,通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夯实可持续经营的基础。Thes……是我们现在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从我们自身来看,作为一个优秀的电池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个要有高端客户合作能力,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的全球布局,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国际顶尖人才,全行业投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供应安全,保证我们的采购成本竞争力。当然,最后一家必须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有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所以基于以上判断,我们有一个非常初步的感觉,未来动力电池如何发展?我觉得一个是未来动力电池全球化会进一步增强,中日韩头部企业在全球市场全面竞争。
同时,考虑到目前的竞争形势和市场规律,我们大部分企业现在都面临着淘汰,我认为五年之内会形成五个强加多个层次的局面。动力电池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能源密度安全继续改善。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实现商业化,燃料电池将在2030年后进行规划和应用。
第四,随着欧洲碳中和政策和中国双积分政策的逐步实施,我们仍然看好未来五年HEV和PHEV汽车的发展,这两类电池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第五,在无钴电池、标准化和智能制造能力的帮助下,电池的成本将在2022年前达到每千瓦时100美元,约合每Wh 70美分。
最后,我们认为换电模式将加速普及,电池企业必须主动开展BaaS业务,创造新的成长环境,探索变革的新生态模式。当然,这里也有几家国内头部电池企业上市,大家都在寻找突破口,从第二梯队上升到第一梯队。当然,我觉得我们希望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基于我们对市场和动力电池的了解,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欣旺达和我自己对今天动力电池基本格局的一些思考。如有不妥,望各位领导、专家、朋友指正。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这在汽车行业早已是毋庸置疑的共识。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作者苏鹏编辑王妍“86万平米,工期200余天,严格的施工要求和质量保障,只用了同类活一半的时间,有些项目甚至提前到达工期节点”。
1900/1/1 0:00:00我先说难听的话,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对,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研究技术路线,
1900/1/1 0:00:00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近日,本田发布了8月在中国的终端市场销量。从发布的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到,东风本田此次月销量超过了广汽本田。综合前8个月数据,东风本田月销量首次超过广汽本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