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传统车企数字化转型首战失利,交付周期惨遭新势力碾压?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这在汽车行业早已是不争的共识。但大部分车企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时,往往只关注硬件层面,比如自动驾驶技术、数字化工厂、汽车软件研发等。但在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的营销层面,投入较弱。这让很多老牌公司直接输给了智能“起跑线”——在最开始的交付流程数字化阶段,被特斯拉等后来者无情吊打、残酷碾压。特斯拉的交付周期碾压传统车企。首先是交付周期的长度。大部分车企认为,只要车主签单,就意味着万无一失。众所周知,后续的交付流程也关系到用户的购车体验,因为交付周期过长,导致“煮熟的鸭子飞走”的情况。比如比亚迪韩,该车上市以来深受用户好评,一时间拿下不少订单。但遗憾的是,受限于产能,实际交付的订单非常有限,导致大部分用户只能长时间等待。“如果再没到货,我想退单。”很多比亚迪韩的车主抱怨很长一段时间都取不到车。第一电动网联系北京多家比亚迪新能源经销商发现,除比亚迪韩外,其他车型店内均有现车。其中,韩DM的交付周期在1个月以上,而韩EV则需要更长的2-3个月。这与特斯拉的交付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去年3月推出的Model Y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生产,并交付给消费者。经过近半年的生产,这款电动车的生产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交付时间大大缩短。特斯拉官网显示,在美国市场,消费者现在订购Model Y,预计2-4周就能交货,比之前的4-6周缩短了两周。这意味着北美客户现在可以订购汽车,并在第三季度结束前收到汽车。据媒体报道,特斯拉生产的加速与最近在弗里蒙特工厂投入使用的浇铸机有关。8月24日,特斯拉中国在媒体上发布了生产Model Y的信息,其中一份声明称这台巨大的浇铸机已经在弗里蒙特工厂投入使用。同时,专门用于生产Model Y车型的GA 4.5生产线也在该工厂完成安装。在加速Model Y交付的同时,Model 3在北美的交付时间也是2-4周。Model 3生产时间的减少也可以部分归功于Model Y新的独立装配线,因为Model Y的生产现在不会占用Model 3的生产线。根据地区的不同,Model S和Model X的交付时间为5到14周。新造车力量的交付周期很明确。第一电动网在尝试搜索各车企的产品交付周期信息时,依次打开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官网,发现广汽新能源、BAIC新能源等传统车企官网并未设置“在线客服”功能。即使有比亚迪新能源等客服,在被问及一款产品的具体交付周期时,回答也出奇的一致——“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答”或者“我们不了解”。官网,造车新势力,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客服,能快速解答其产品大概的交付周期。有的企业客服甚至可以明确给出某款机型不同外观、不同续航、不同版本的不同发货周期。例如,Xpeng汽车公司。对于第一电网提出的G3 520版本,客服首先给出了大致的发货间隔2-10周;后来又详细补充了“520i尊享版所有车型周期为8-10周,黑灰顶冷灰的520i智能版周期为2-4周”。其实除了24小时在线客服,蔚来、小鹏、理想都有专门的客服app,不同车型的发货周期都可以一目了然。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蔚来汽车APP中ES8版本页面)据第一电动网不完全统计,特斯拉(中国市场)、造车新势力、不同车企的产品交付周期(从下单日期算起)如下表所示: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在线订购和透明的交付流程一个简单的交付问题,就能反映出不同车企现有的生存逻辑和营销理念。虽然所有的传统车企每天都在高喊“数字化转型”,但真正落实到生产、销售、交付整个链条中的人,其实少之又少。就营销模式而言,大部分传统车企在营销新能源汽车时仍然采用“大规模批发+固定门店零售”的模式,即从企业自身而非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自主决定各阶段产能,然后将经销压力转移到下游,经销商和门店将承担为企业压货、压仓的风险,以及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出现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鹅”事件,或者高层领导对市场行情的误判导致决策失误,那么用户需要的产品供应就会滞后,用户不愿意购买的产品就会积压,最终的结果就是客户因为体验不佳而大量流失;存货的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资金流不畅甚至断裂,危及企业生存。在传统车企看来,原本用于经销燃油车的营销渠道分布广泛且成熟,应该会成为新能源车的“现成资源”,也能节省不少成本。但事与愿违。没想到,正是这些固有的资源和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拳脚,麻痹了他们的神经和嗅觉,让他们对智能电动车市场的“新丛林法则”视而不见。相比老气横秋的传统车企,特斯拉和国内几大造车新势力深谙互联网的核心,一贯把“用户为王”的理念放在首位,从而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他们不再想当然地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直觉”仓促制定大量生产目标,而是“以销定产”,通过打通用户数据流,掌握其潜在购买需求,进而进行量产;或者采用定制化生产模式,让用户从车型、版本、电池到外观颜色、轮圈、内饰、钥匙等细节进行“个性化配置”,锁单完成后工厂才会开始生产。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蔚来汽车APP ES8车型个性化配置页面)特斯拉、小鹏、蔚来、威马等造车新势力都采用这种线上直销,线下体验的营销方式。线上营销主要是通过自有品牌APP或者官网让车主在线选车、买车。“特斯拉全网统一价格。不打折不打折。买车就跟买手机一样。官网下单交定金,等待匹配车辆,支付尾款,最后提车走人。”一位特斯拉车主在分享自己的购车流程时表示,“而且在购车阶段,定金可以退还,车型和配置可以随时更换,非常灵活。”国内造车新势力几乎都开发了自己的app,不断升级功能。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比如,Xpeng Motors年初宣布再次升级APP的数字化服务功能,可以实现小鹏G3从下单到签约再到交付的线上流程。用户可以实时处理、查看和跟踪业务进展。而且还可以在线查询包括定金支付、协议签订、车辆运输、车辆交付在内的全流程进度。当购车流程到达相应节点时,APP会自动提醒车主进度,点亮业务流程内容。当事项完成后,会自动点亮下一个节点,直至交付完成,实现一站式在线服务,让每个车主对交付节点了如指掌,减少等待过程中的焦虑。这些企业的线下营销方式也不同于传统车企。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不再像传统企业一样将4S店开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而是在各大商圈开设体验店,满足客户看车、试车、订车的全流程需求。这种营销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车企的人力成本,方便客户的进店体验,并渗透到各种生活场景中,无形中为品牌带来流量和关注度。但是,传统车企不是都有自己的app吗?当然不是。比如广汽新能源汽车的APP还支持在线选车和订车,对车辆外观和内饰进行个性化设置,并在预订界面显示交车时间。然而,与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没有用户会直接选择在这些app上下单。根本原因是很多传统车企app上显示的产品价格都是官方指导价,最终的预订价格只是扣除了补贴。但在店内购车,最高可享受数万元的额外优惠。举个例子,某汽车APP显示价格15万,但店家砍价后只需要12万。这样一来,第一次买车的用户就没必要下载使用APP了。结论压死骆驼的“罪魁祸首”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逼近极限的累计重量。同样,那些根深蒂固的老牌车企,早年打下的“江山”——庞大的用户群不会在一瞬间消失,而是会像沙漏一样在多年的细节中一点一点流失。所以,与其说是特斯拉太厉害,不如说是这些“恐龙”没能在用户面前彻底放下姿态,在白垩纪结束前彻底完成“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这在汽车行业早已是不争的共识。但大部分车企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时,往往只关注硬件层面,比如自动驾驶技术、数字化工厂、汽车软件研发等。但在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的营销层面,投入较弱。这导致许多老牌公司直接输给了智能“起跑线……”在刚开始交付过程的数字化阶段,他们被特斯拉等后来者无情地吊死、残酷地碾压。特斯拉的交付周期碾压传统车企。首先是交付周期的长度。大部分车企认为,只要车主签单,就意味着万无一失。众所周知,后续的交付流程也关系到用户的购车体验,因为交付周期过长,导致“煮熟的鸭子飞走”的情况。比如比亚迪韩,该车上市以来深受用户好评,一时间拿下不少订单。但遗憾的是,受限于产能,实际交付的订单非常有限,导致大部分用户只能长时间等待。“如果再没到货,我想退单。”很多比亚迪韩的车主抱怨很长一段时间都取不到车。第一电动网联系北京多家比亚迪新能源经销商发现,除比亚迪韩外,其他车型店内均有现车。其中,韩DM的交付周期在1个月以上,而韩EV则需要更长的2-3个月。这与特斯拉的交付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去年3月推出的Model Y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生产,并交付给消费者。经过近半年的生产,这款电动车的生产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交付时间大大缩短。特斯拉官网显示,在美国市场,消费者现在订购Model Y,预计2-4周就能交货,比之前的4-6周缩短了两周。这意味着北美客户现在可以订购汽车,并在第三季度结束前收到汽车。据媒体报道,特斯拉生产的加速与最近在弗里蒙特工厂投入使用的浇铸机有关。8月24日,特斯拉中国在媒体上发布了生产Model Y的信息,其中一份声明称这台巨大的浇铸机已经在弗里蒙特工厂投入使用。同时,专门用于生产Model Y车型的GA 4.5生产线也在该工厂完成安装。在加速Model Y交付的同时,Model 3在北美的交付时间也是2-4周。Model 3生产时间的减少也可以部分归功于Model Y新的独立装配线,因为Model Y的生产现在不会占用Model 3的生产线。根据地区的不同,Model S和Model X的交付时间为5到14周。新造车力量的交付周期很明确。第一电动网在尝试搜索各车企的产品交付周期信息时,依次打开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官网,发现广汽新能源、BAIC新能源等传统车企官网并未设置“在线客服”功能。即使有比亚迪新能源等客服,在被问及一款产品的具体交付周期时,回答也出奇的一致——“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答”或者“我们不了解”。官网,造车新势力,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客服,能快速解答其产品大概的交付周期。有的企业客服甚至可以明确给出某款机型不同外观、不同续航、不同版本的不同发货周期。例如,Xpeng汽车公司。对于第一电网提出的G3 520版本,客服首先给出了大致的发货间隔2-10周;后来又详细补充了“520i尊享版所有车型周期为8-10周,黑灰顶冷灰的520i智能版周期为2-4周”。其实除了24小时在线客服,蔚来、小鹏、理想都有专门的客服app,不同车型的发货周期都可以一目了然。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蔚来汽车APP中ES8版本页面)据第一电动网不完全统计,特斯拉(中国市场)、造车新势力、不同车企的产品交付周期(从下单日期算起)如下表所示: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在线订购和透明的交付流程一个简单的交付问题,就能反映出不同车企现有的生存逻辑和营销理念。虽然所有的传统车企每天都在高喊“数字化转型”,但真正落实到生产、销售、交付整个链条中的人,其实少之又少。就营销模式而言,大部分传统车企在营销新能源汽车时仍然采用“大规模批发+固定门店零售”的模式,即从企业自身而非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自主决定各阶段产能,然后将经销压力转移到下游,经销商和门店将承担为企业压货、压仓的风险,以及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出现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鹅”事件,或者高层领导对市场行情的误判导致决策失误,那么用户需要的产品供应就会滞后,用户不愿意购买的产品就会积压,最终的结果就是客户因为体验不佳而大量流失;存货的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资金流不畅甚至断裂,危及企业生存。在传统车企看来,原本用于经销燃油车的营销渠道分布广泛且成熟,应该会成为新能源车的“现成资源”,也能节省不少成本。但事与愿违。没想到,正是这些固有的资源和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拳脚,麻痹了他们的神经和嗅觉,让他们对智能电动车市场的“新丛林法则”视而不见。相比老气横秋的传统车企,特斯拉和国内几大造车新势力深谙互联网的核心,一贯把“用户为王”的理念放在首位,从而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他们不再想当然地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直觉”仓促制定大量生产目标,而是“以销定产”,通过打通用户数据流,掌握其潜在购买需求,进而进行量产;或者采用定制化生产模式,让用户从车型、版本、电池到外观颜色、轮圈、内饰、钥匙等细节进行“个性化配置”,锁单完成后工厂才会开始生产。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蔚来汽车APP ES8车型个性化配置页面)特斯拉、小鹏、蔚来、威马等造车新势力都采用这种线上直销,线下体验的营销方式。线上营销主要是通过自有品牌APP或者官网让车主在线选车、买车。“特斯拉全网统一价格。不打折也不打折。买车就跟买手机一样。官网下单交定金,等待匹配车辆,支付尾款,最后提车走人。”一位特斯拉车主在分享自己的购车流程时表示,“而且在购车阶段,定金可以退还,车型和配置可以随时更换,非常灵活。”国内造车新势力几乎都开发了自己的app,不断升级功能。

Tesla, Model Y, BYD, Han, Tucki

比如,Xpeng Motors年初宣布再次升级APP的数字化服务功能,可以实现小鹏G3从下单到签约再到交付的线上流程。用户可以实时处理、查看和跟踪业务进展。而且还可以在线查询包括定金支付、协议签订、车辆运输、车辆交付在内的全流程进度。当购车流程到达相应节点时,APP会自动提醒车主进度,点亮业务流程内容。当事项完成后,会自动点亮下一个节点,直至交付完成,实现一站式在线服务,让每个车主对交付节点了如指掌,减少等待过程中的焦虑。这些企业的线下营销方式也不同于传统车企。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不再像传统企业一样将4S店开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而是在各大商圈开设体验店,满足客户看车、试车、订车的全流程需求。这种营销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车企的人力成本,方便客户的进店体验,并渗透到各种生活场景中,无形中为品牌带来流量和关注度。但是,传统车企不是都有自己的app吗?当然不是。比如广汽新能源汽车的APP还支持在线选车和订车,对车辆外观和内饰进行个性化设置,并在预订界面显示交车时间。然而,与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没有用户会直接选择在这些app上下单。根本原因是很多传统车企app上显示的产品价格都是官方指导价,最终的预订价格只是扣除了补贴。但在店内购车,最高可享受数万元的额外优惠。举个例子,某汽车APP显示价格15万,但店家砍价后只需要12万。这样一来,第一次买车的用户就没必要下载使用APP了。结论压死骆驼的“罪魁祸首”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逼近极限的累计重量。同样,那些根深蒂固的老牌车企,早年打下的“江山”——庞大的用户群不会在一瞬间消失,而是会像沙漏一样在多年的细节中一点一点流失。所以,与其说是特斯拉太厉害,不如说是这些“恐龙”没能在用户面前彻底放下姿态,在白垩纪结束前彻底完成“数字化转型”。

标签: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小鹏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领克推入门SUV完善产品布局,领克06上市售11.86万起

蓝鲸汽车9月7日讯领克汽车正在不断完善细分市场产品布局,日前,领克06正式上市,3种动力形式共计5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11861586万元。

1900/1/1 0:00:00
8月销量同比增长12% 吉利汽车PMA平台即将亮相

9月7日,吉利汽车0175HK发布公告,8月总销量含领克品牌为113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2,环比增长8;18月累计销量为为74

1900/1/1 0:00:00
深入上汽临港工厂 零距离感受上乘品质汽车

作为全球首款量产智能座舱,智联网硬核中型SUV荣威RX5MAX迎来了上市一周年年庆。

1900/1/1 0:00:00
刷新“上海速度”,特斯拉上海二期工程即将投产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作者苏鹏编辑王妍“86万平米,工期200余天,严格的施工要求和质量保障,只用了同类活一半的时间,有些项目甚至提前到达工期节点”。

1900/1/1 0:00:00
TMD!天天冲我们BB,说我们落后?

我先说难听的话,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对,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研究技术路线,

1900/1/1 0:00:00
2020泰达汽车论坛 | 欣旺达梁锐: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格局与发展战略

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