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植入大脑/数字永生!除了逃离地球,他还做了什么?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太平洋时间8月2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另一家公司Neuralink召开了一场技术发布会。在15万名现场用户面前,Neuralink展示了正在运行的脑机接口Link V0.9和自动手术机器人V2。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将硬币大小的Link V0.9芯片植入生物大脑皮层,作为脑机接口,机器会捕捉大脑内部的电极信号,传输到外部电子设备,实现大脑与机器的实时通信。

在手术机器人V2的主要操作下,芯片植入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在局部麻醉后,带有柔性线和微型针的缝纫机避开血管,打开一小块颅骨,然后快速准确地将界面植入正确的位置。乍听起来很吓人,但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次近视矫正手术。

其中,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芯片组包含12个芯片,每个芯片集成256个独立的可编程放大器,可以处理256路数据。整个芯片组共有3072个通道,可以读取3072个电极的信息。

同时,Neuralink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脑用柔性电极线制备技术的团队。柔性电极线用于连接大脑生物组织,电极线细而柔软,能有效减轻生物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是负责接收和反馈脑电波的通道。

为了展示这项技术的特点,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带来了三只猪:

第一头猪,没有植入任何脑机设备,是健康的;第二只猪,曾经植入过脑机接口,后来取出来,也是健康的,证明手术是可逆的,不会影响身体;第三只小猪,戴着脑机接口设备,会在现场拆除设备,也是最关键的一只小猪。

第三只猪的大脑活动通过脑机接口无线传输到附近的电脑。当它走路、被抚摸、吃零食时,电脑上的图表都显示了它大脑神经元的反应,Neuralink的神经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些脑电波信号判断这头猪的大脑活动。

虽然目前只是初级演示,但这只小猪已经向我们展示了Neuralink技术的潜力。

追溯到四年前,Neuralink由马斯克于2016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主要从事所谓“Neurallace”技术的开发和计算机与人脑融合技术的开发。成立不久,Neuralink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19年年中,这家神秘的公司才召开了脑机接口研究的发布会。很快,Neuralink就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带到了世人面前。

Neuralink的初衷是马斯克对人工智能的警惕。对于AI,马斯克可以说是又爱又怕。在DeepMind发布宇宙中最强大的围棋智能AlphaGo之前,马斯克就已经是DeepMind的投资人了。此外,他还亲自创办了OpenAI组织。不过,马斯克本人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担忧。

正因为如此,他与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在马斯克看来,谷歌很可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恶物”,最终让AI失控。

AI在不断进步,相应的,人脑也要不断升级。对此,马斯克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强化人脑来对抗未来的AI。马斯克曾经说过,AI最终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而人类打败AI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有同等智能水平的脑机接口。

早期,Neuralink技术可用于医疗领域,包括借助外界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行动能力,解决一些与大脑相关的疾病,如癫痫和帕金森病,以及模拟催产素、血清素等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抑郁症、失眠、焦虑等疑难杂症。

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全脑接口开发出来,你就可以通过它接入其他设备,直接用大脑控制机器(比如用思想驱动特斯拉),或者让思想代替语言,直接通过大脑信号交流,或者用外部计算机提高大脑的计算能力或者记忆力,与AI抗衡。

最终可以实现终极的赛博朋克幻想——数字永生。通过脑机,人在大脑中的记忆和意识完全电子化上传到数字空间,永久保留在网络中。

在今年上半年的一部新美剧《上传》中,一名年轻的计算机程序员在一场自动驾驶的车祸中受伤。临死前,他同意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一个名为湖景的虚拟世界,然后开始了云端生活。这个虚拟世界的想法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与现实世界的亲人保持联系。这就是数字不朽的诠释。

当然,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生命中最复杂的物体之一。大脑中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连接着10万个相似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有不同的放电模式、不同的编码模式和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全脑接口能否在本世纪甚至下个世纪实现是个问题。

对此,Neuralink的联合创始人Flip Sabes认为,要实现工程问题,我们不需要了解大脑,只要我们能在神经元和计算之间进行交流。机器学习将帮助我们解决的其他问题。

马斯克表示,在25年内,Neuralink有望开发出全脑接口,即连接人脑中的神经元和机器,让计算机技术成为人脑活动的扩展。

从技术难度上看,我们离全脑接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妨在这条路上由Neuralink来探索。而且这也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在别人不看好的领域下注了。

除了想进入……数字世界,马斯克也想逃离地球。

美国东部时间5月30日,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的SpaceX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平台升空,搭乘猎鹰9号火箭飞往国际空间站。

这意味着自2011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美国再次拥有了载人飞船(过去9年,美国宇航员去国际空间站只能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票”)。

尤为特别的是,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办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完成了此次载人发射任务。此役之后,SpaceX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私营企业。

SpaceX全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桑,由马斯克于2002年创立。当初SpaceX的目的是降低太空运输成本,最终殖民火星。

2001年,“火星绿洲”的想法在马斯克的脑海中诞生,他计划向火星发射一个小型实验温室,并依靠火星土壤种植植物。“这个温室将成为生命有史以来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为了给人类登陆做准备。

2002年初,意气风发的马斯克说到做到。他去了莫斯科,想从俄罗斯科斯莫特拉斯国际航天公司购买三枚洲际弹道导弹用于实验,但由于价格太高,最终空手而归。回来的路上,马斯克想,QTMD,我们自己造火箭(雾)。于是,马斯克找到了当时的火箭工程师汤姆·穆勒(目前是SpaceX推进部门的首席技术官),SpaceX就这样诞生了。

自成立以来,SpaceX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并取得了许多国有航天机构从未取得的成就。2008年,设计、制造并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私人投资的轨道液体燃料火箭猎鹰1号;2010年,货龙飞船成功送入近地轨道,并首次回收;2012年,货运龙飞船被用于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这也是历史上第一艘商业货运飞船。2015年12月,猎鹰9号的第一个助推器成功着陆回收,次年在海上成功回收。

2017年3月,SpaceX首次重复使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助推器,成功着陆并再次回收,使猎鹰9号成为第一枚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液体燃料火箭;2020年5月,SpaceX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商业公司。如今,SpaceX已经具备制造、发射、回收和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能力,可以将载人飞船和卫星系统发射到各种轨道,可以算是世界领先的私营航天企业。

早些年,当他开始制造火箭时,马斯克“吹嘘”要将特斯拉的跑车送上太空。于是在2018年2月,SpaceX现役最强火箭“重型猎鹰”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首飞。那次发布会带来了一辆樱桃红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车上播放的是大卫·鲍依的《太空奇遇记》,马斯克还在车上的电路板上留下了一行小字“『地球上由人类制造』”。看,吹牛又成真了。

在马斯克看来,如果人类被局限在一个星球上,他们的长期生存将受到威胁。他认为,这样一来,人类迟早会被一场灾难毁灭,比如小行星撞击地球、超级火山爆发、核战争或疫情瘟疫。于是就有了移民火星的想法。

但是,以我们短暂而脆弱的生命,很难去更有趣的地方。这结合了马斯克的SpaceX和Neuralink,将人类的大脑/思想/人格上传到数字世界,以永恒的姿态前往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这是麝香的浪漫,也是人类的浪漫。

有了SpaceX的技术支持,必须有所作为。

2015年,基于SpaceX的进展,马斯克突发奇想,在西雅图宣布启动太空高速互联网计划——Starlink星链计划,旨在以远超传统卫星互联网的性能,为全球实现超高速网络通信。

Star Link计划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在三个轨道上部署近1.2万颗卫星:首先在550公里轨道上部署约1600颗卫星,然后在1150公里轨道上部署约2800颗Ku波段和Ka波段卫星,最后在340公里轨道上部署约7500颗V波段卫星。根据马斯克的设想,这些卫星链将取代光纤,为全世界提供高速、稳定、廉价的网络连接。上网速度将大幅提升,达到1Gbps,是目前平均网速的180倍。

2018年2月,SpaceX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一枚猎鹰9号火箭,并将两颗小型实验通信卫星送入轨道,由此开始了星链计划。2019年10月,马斯克通过星链成功发送推特,并表示星链已经能够提供基于太空的互联网服务。

之后,SpaceX几乎保持不间断的卫星发射。就在本月早些时候,SpaceX成功发射了第12批卫星连接互联网卫星,使在轨卫星总数达到713颗。根据计划,Starlink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提供服务,到2021年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接近全球。

目前,星链技术的目的是加快全球网络通信,但未来的目标将用于星际通信,如从火星到地球的信息传输。

面对这些疯狂的想法,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甚至不相信会有人借此机会创业。但是马斯克做到了。他本身就是个极客出身,短暂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后辍学创业)。SpaceX的同事表示,马斯克的学习能力高深莫测,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火箭的设计原理。

马斯克自己也曾说过,“我知道我的火箭的每一个细节和所有的过去。我可以告诉你表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哪里变了,我们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甚至锻造技术。”

因为我懂技术,相信技术。特斯拉用了16年的时间,从非主流电动车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车企;从异想天开到改写商业载人航天的历史,Space X用了18年。

但是,你以为马斯克的疯狂就在这里吗?不,有时候疯狂和玩笑只是一个念头。

2016年12月,有一天马斯克被堵在路上,发推文说:“堵车快把我逼疯了。我想开始挖隧道。”不到一个小时,这个项目就被正式命名为The Boring Company(Boring的意思是无聊和挖洞)。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马斯克开的又一个玩笑。两个小时后,他在推特上说:“我们真的要开始挖隧道了。”

两个月后,在Space X总部的停车场,一口至少15英尺深、50英尺宽的“大井”已经被挖掘出来。现场的大型设备上印着Boring Company的Logo,人们终于意识到马斯克的“boring tunnel company”真的开始运营了。太平洋时间8月2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另一家公司Neuralink召开了一场技术发布会。在15万名现场用户面前,Neuralink展示了正在运行的脑机接口Link V0.9和自动手术机器人V2。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将硬币大小的Link V0.9芯片植入生物大脑皮层,作为脑机接口,机器会捕捉大脑内部的电极信号,传输到外部电子设备,实现大脑与机器的实时通信。

在手术机器人V2的主要操作下,芯片植入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在局部麻醉后,带有柔性线和微型针的缝纫机避开血管,打开一小块颅骨,然后快速准确地将界面植入正确的位置。乍听起来很吓人,但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次近视矫正手术。

其中,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芯片组包含12个芯片,每个芯片集成256个独立的可编程放大器,可以处理256路数据。整个芯片组共有3072个通道,可以读取3072个电极的信息。

同时,Neuralink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脑用柔性电极线制备技术的团队。柔性电极线用于连接大脑生物组织,电极线细而柔软,能有效减轻生物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是负责接收和反馈脑电波的通道。

为了展示这项技术的特点,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带来了三只猪:

第一头猪,没有植入任何脑机设备,是健康的;第二只猪,曾经植入过脑机接口,后来取出来,也是健康的,证明手术是可逆的,不会影响身体;第三只小猪,戴着脑机接口设备,会在现场拆除设备,也是最关键的一只小猪。

第三只猪的大脑活动通过脑机接口无线传输到附近的电脑。当它走路、被抚摸、吃零食时,电脑上的图表都显示了它大脑神经元的反应,Neuralink的神经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些脑电波信号判断这头猪的大脑活动。

虽然目前只是初级演示,但这只小猪已经向我们展示了Neuralink技术的潜力。

追溯到四年前,Neuralink由马斯克于2016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主要从事所谓“Neurallace”技术的开发和计算机与人脑融合技术的开发。成立不久,Neuralink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19年年中,这家神秘的公司才召开了脑机接口研究的发布会。很快,Neuralink就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带到了世人面前。

Neuralink的初衷是马斯克对人工智能的警惕。对于AI,马斯克可以说是又爱又怕。在DeepMind发布宇宙中最强大的围棋智能AlphaGo之前,马斯克就已经是DeepMind的投资人了。此外,他还亲自创办了OpenAI组织。不过,马斯克本人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担忧。

正因为如此,他与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在马斯克看来,谷歌很可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恶物”,最终让AI失控。

AI在不断进步,相应的,人脑也要不断升级。对此,马斯克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强化人脑来对抗未来的AI。马斯克曾经说过,AI最终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而人类打败AI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有同等智能水平的脑机接口。

早期,Neuralink技术可用于医疗领域,包括借助外界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行动能力,解决一些与大脑相关的疾病,如癫痫和帕金森病,以及模拟催产素、血清素等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抑郁症、失眠、焦虑等疑难杂症。

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全脑接口开发出来,你就可以通过它接入其他设备,直接用大脑控制机器(比如用思想驱动特斯拉),或者让思想代替语言,直接通过大脑信号交流,或者用外部计算机提高大脑的计算能力或者记忆力,与AI抗衡。

最终可以实现终极的赛博朋克幻想——数字永生。通过脑机,人在大脑中的记忆和意识完全电子化上传到数字空间,永久保留在网络中。

在今年上半年的一部新美剧《上传》中,一名年轻的计算机程序员在一场自动驾驶的车祸中受伤。临死前,他同意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一个名为湖景的虚拟世界,然后开始了云端生活。这个虚拟世界的想法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与现实世界的亲人保持联系。这就是数字不朽的诠释。

当然,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生命中最复杂的物体之一。大脑中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连接着10万个相似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有不同的放电模式、不同的编码模式和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全脑接口能否在本世纪甚至下个世纪实现是个问题。

对此,Neuralink的联合创始人Flip Sabes认为,要实现工程问题,我们不需要了解大脑,只要我们能在神经元和计算之间进行交流。机器学习将帮助我们解决的其他问题。

马斯克表示,在25年内,Neuralink有望开发出全脑接口,即连接人脑中的神经元和机器,让计算机技术成为人脑活动的扩展。

从技术难度上看,我们离全脑接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妨在这条路上由Neuralink来探索。而且这也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在别人不看好的领域下注了。

除了想进入……数字世界,马斯克也想逃离地球。

美国东部时间5月30日,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的SpaceX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平台升空,搭乘猎鹰9号火箭飞往国际空间站。

这意味着自2011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美国再次拥有了载人飞船(过去9年,美国宇航员去国际空间站只能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票”)。

尤为特别的是,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办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完成了此次载人发射任务。此役之后,SpaceX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私营企业。

SpaceX全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桑,由马斯克于2002年创立。当初SpaceX的目的是降低太空运输成本,最终殖民火星。

2001年,“火星绿洲”的想法在马斯克的脑海中诞生,他计划向火星发射一个小型实验温室,并依靠火星土壤种植植物。“这个温室将成为生命有史以来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为了给人类登陆做准备。

2002年初,意气风发的马斯克说到做到。他去了莫斯科,想从俄罗斯科斯莫特拉斯国际航天公司购买三枚洲际弹道导弹用于实验,但由于价格太高,最终空手而归。回来的路上,马斯克想,QTMD,我们自己造火箭(雾)。于是,马斯克找到了当时的火箭工程师汤姆·穆勒(目前是SpaceX推进部门的首席技术官),SpaceX就这样诞生了。

自成立以来,SpaceX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并取得了许多国有航天机构从未取得的成就。2008年,设计、制造并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私人投资的轨道液体燃料火箭猎鹰1号;2010年,货龙飞船成功送入近地轨道,并首次回收;2012年,货运龙飞船被用于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这也是历史上第一艘商业货运飞船。2015年12月,猎鹰9号的第一个助推器成功着陆回收,次年在海上成功回收。

2017年3月,SpaceX首次重复使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助推器,成功着陆并再次回收,使猎鹰9号成为第一枚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液体燃料火箭;2020年5月,SpaceX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商业公司。如今,SpaceX已经具备制造、发射、回收和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能力,可以将载人飞船和卫星系统发射到各种轨道,可以算是世界领先的私营航天企业。

早些年,当他开始制造火箭时,马斯克“吹嘘”要将特斯拉的跑车送上太空。于是在2018年2月,SpaceX现役最强火箭“重型猎鹰”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首飞。那次发布会带来了一辆樱桃红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车上播放的是大卫·鲍依的《太空奇遇记》,马斯克还在车上的电路板上留下了一行小字“『地球上由人类制造』”。看,吹牛又成真了。

在马斯克看来,如果人类被局限在一个星球上,他们的长期生存将受到威胁。他认为,这样一来,人类迟早会被一场灾难毁灭,比如小行星撞击地球、超级火山爆发、核战争或疫情瘟疫。于是就有了移民火星的想法。

但是,以我们短暂而脆弱的生命,很难去更有趣的地方。这结合了马斯克的SpaceX和Neuralink,将人类的大脑/思想/人格上传到数字世界,以永恒的姿态前往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这是麝香的浪漫,也是人类的浪漫。

有了SpaceX的技术支持,必须有所作为。

2015年,基于SpaceX的进展,马斯克突发奇想,在西雅图宣布启动太空高速互联网计划——Starlink星链计划,旨在以远超传统卫星互联网的性能,为全球实现超高速网络通信。

Star Link计划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在三个轨道上部署近1.2万颗卫星:首先在550公里轨道上部署约1600颗卫星,然后在1150公里轨道上部署约2800颗Ku波段和Ka波段卫星,最后在340公里轨道上部署约7500颗V波段卫星。根据马斯克的设想,这些卫星链将取代光纤,为全世界提供高速、稳定、廉价的网络连接。上网速度将大幅提升,达到1Gbps,是目前平均网速的180倍。

2018年2月,SpaceX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一枚猎鹰9号火箭,并将两颗小型实验通信卫星送入轨道,由此开始了星链计划。2019年10月,马斯克通过星链成功发送推特,并表示星链已经能够提供基于太空的互联网服务。

之后,SpaceX几乎保持不间断的卫星发射。就在本月早些时候,SpaceX成功发射了第12批卫星连接互联网卫星,使在轨卫星总数达到713颗。根据计划,Starlink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提供服务,到2021年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接近全球。

目前,星链技术的目的是加快全球网络通信,但未来的目标将用于星际通信,如从火星到地球的信息传输。

面对这些疯狂的想法,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甚至不相信会有人借此机会创业。但是马斯克做到了。他本身就是个极客出身,短暂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后辍学创业)。SpaceX的同事表示,马斯克的学习能力高深莫测,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火箭的设计原理。

马斯克自己也曾说过,“我知道我的火箭的每一个细节和所有的过去。我可以告诉你表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哪里变了,我们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甚至锻造技术。”

因为我懂技术,相信技术。特斯拉用了16年的时间,从非主流电动车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车企;从异想天开到改写商业载人航天的历史,Space X用了18年。

但是,你以为马斯克的疯狂就在这里吗?不,有时候疯狂和玩笑只是一个念头。

2016年12月,有一天马斯克被堵在路上,发推文说:“堵车快把我逼疯了。我想开始挖隧道。”不到一个小时,这个项目就被正式命名为The Boring Company(Boring的意思是无聊和挖洞)。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马斯克开的又一个玩笑。两个小时后,他在推特上说:“我们真的要开始挖隧道了。”

两个月后,在Space X总部的停车场,一口至少15英尺深、50英尺宽的“大井”已经被挖掘出来。现场的大型设备上印着Boring Company的Logo,人们终于意识到马斯克的“boring tunnel company”真的开始运营了。马斯克的想法是,目前的地面交通是2D的形式,目前的道路容量远远跟不上私家车数量的增长,这是地面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3D的形式展开,而这个展开有两个方向:地上和地下。

地面上有两种方案:立交桥和飞行汽车。立交桥已经存在,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而飞行汽车,马斯克认为,并不可行。于是,就有了无聊公司的地下隧道。

2018年11月,Boring Company的第一条示范隧道在洛杉矶揭幕。这条隧道直径只有12英尺,可以容纳一辆汽车。汽车装上导向轮后,可以高速行驶。理论速度可达每小时150英里(相当于每小时241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国内地铁速度只有80~100 km/h。

这条隧道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成本控制——在美国建造一条普通隧道通常需要3到6个月/英里,成本约为10亿美元/英里,而钻探公司只花了1000万美元(不包括TBM的采购成本),比原来的成本低了99%!到今年5月,Boring Company已经完成了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地下隧道的阶段工作。该项目计划在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下修建一条名为“LVCC环路”的高速隧道。一旦完工,该项目将成为Boring公司运营的首个商业运输项目。

按照计划,LVCC环线项目将在明年CES开幕前完成,并向公众开放(明年1月)。该隧道每小时可运送超过4000人,可将步行时间从至少15分钟缩短至不到2分钟。在拉斯维加斯隧道分阶段完工后,Boring Company从当地两家大型永利拉斯维加斯和云顶获得了新订单。

在挖隧道的同时,马斯克也没闲着。首先,他公布了第一个外围,在他的推特上印着无聊公司的名字——“世界上最无聊的帽子”:

不久之后,他推出了另一款与隧道挖掘无关的产品:火焰喷射器:

看着从隧道里挖出来的废土,马斯克想出了一个新主意:用这些废土来制砖。他声称,用这些砖块,两个人可以在短短一天内轻松地竖起一整面外墙,同时,他还在积极计划将其制作成类似乐高模块的组装套件:

不过,The Boring Company最强大的应用可能是与另一项黑科技——Hyperloop的整合。

Hyperloop,中文名“超级回路真空管道列车”,简称“超级高铁”,是一种高速运输系统的概念,由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在2012年提出。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名为Pod的胶囊运输载体,在管管中无空气阻力、无摩擦地高速行驶。该设计文件首先发表在特斯拉和SpaceX内部论坛上,最终于2013年8月公开。

Hyperloop的初衷是因为马斯克对美国的高速铁路不满。Hyperloop系统采用了全新的动力结构。运输舱在减压和接近真空的管道中运行,根据电磁悬浮原理在轨道中运行。运输舱由直线感应电机和空气压缩机推进。理论上,运输舱在真空隧道中的速度可以达到1126公里/小时以上,不仅可以与客机媲美,而且不会像飞机一样产生高碳排放。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这种亚音速浮动列车可以从Cilma(洛杉矶北部的一个区)出发,连接到Hayward(旧金山以东),绵延约350英里(560公里),乘客理论上可以在30分钟内跨越约350英里(560公里)。

在过去的几年中,Hyperloop获得了全球的关注和投资,并获得了许多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如维珍-Hyperloop One、HTT和Transpod。这项技术已经开发出来,并逐渐商业化,几家公司和机构正在竞争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完全投入运营的超级高铁。

大胆设想一下,如果Hyperloop直接铺设在无聊公司的隧道里,会不会无缝运行?心血来潮创立的无聊公司似乎又开始改变世界了。

除了上天入地,马斯克还非常关注地球能源的发展。

最初,特斯拉的诞生是为了改变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但马斯克的能源野心不止于此,因为还有SolarCity。

SolarCity是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公司,专业从事家用和商用光伏发电项目,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马特奥。该公司是美国领先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提供系统设计、安装、融资和施工监理等全面的太阳能服务,并以低于电力公司的价格向客户供电。目前公司员工超过14000人。

该公司由马斯克的两个堂兄弟林登·赖夫(Lyndon Rive)和彼得·赖夫(Peter Rive)创建。马斯克是最大的股东和董事会主席,最初投资1000万美元。

自2006年成立以来,SolarCity发展迅速,并于2012年12月在纳斯达克(SCTY)上市。到2016年,SolarCity在27个州拥有超过33万名客户。除了太阳能业务,SolarCity还与特斯拉合作,提供家用能源储备产品Powerwall,与太阳能电池板配合使用;此外,还发布了PowerPack和Megapack的高级版本,它们是用于商业和公共事业的储能产品。

2016年11月,特斯拉汽车公司以26亿美元收购SolarCity,成为太阳能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SolarCity正式成为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和马斯克的其他公司一样,SolarCity的目标是改变世界。Solarcity的太阳能系统不仅可以为家庭供电,还可以通过Powerwall储存多余的电力,然后通过充电桩驱动电动汽车。这样,特斯拉和SolarCity就可以转型为一家清洁能源供应公司,形成一套“太阳能发电-Powerwall储电-特斯拉用电”的可持续能源生态闭环。

因为悲观所以积极

表面上看,马斯克是一个积极、激进、极端的人,但潜意识里,马斯克对人类未来的预测并不乐观,甚至有点厌世。

出于对AI智慧的警惕,Neuralink想为人类升级大脑;因为地球能源的危险,马斯克推动了SolarCity的布局;基于对未来地球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判断,Space X诞生了,为人类提供了星际航行的可能。当人类殖民外星人时,特斯拉现有的智能驾驶可以为人类出行提供技术支持;即使是Hyperloop,其实也是在地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情况下,准备搬到地下。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他,只能说他是个奇怪的人。

马斯克创办的公司都有一个科幻且非常宏大的终极目标,试图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人工智能、Ad Astra、能源和交通);同时有一个可以启动的短期目标,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进行商业运作,为最终目标做好技术和资金准备。

例如,SpaceX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人类向火星或其他星球的迁移,短期目标是开发可回收火箭技术,重复使用火箭,从事太空商业活动;再比如SolarCity和特斯拉,他们的长期目标是改变世界的能源结构,短期目标是推出智能纯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及储能装置。

因为了解并热爱技术,马斯克可以将自己的幻想一一付诸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所有的非常规举动都是在“厌世”和“造福人类”的逻辑内核之下。硅谷的钢铁侠正以其非凡的勇气,带领着同行开启第四次科技革命。

特斯拉前销售副总裁乔治·布兰肯希普(George Blankenship)曾在乔布斯身边工作。他认为乔布斯和马斯克很像:“他们就像从不同的时空穿越到现在,试图带我们去他们知道我们能去的地方。”

(图/文/图:京典唐可)马斯克的想法是,目前的地面交通是2D的形式,目前的道路容量远远跟不上私家车数量的增长,这是地面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3D的形式展开,而这个展开有两个方向:地上和地下。

地面上有两种方案:立交桥和飞行汽车。立交桥已经存在,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而飞行汽车,马斯克认为,并不可行。于是,就有了无聊公司的地下隧道。

2018年11月,Boring Company的第一条示范隧道在洛杉矶揭幕。这条隧道直径只有12英尺,可以容纳一辆汽车。汽车装上导向轮后,可以高速行驶。理论速度可达每小时150英里(相当于每小时241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国内地铁速度只有80~100 km/h。

这条隧道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成本控制——在美国建造一条普通隧道通常需要3到6个月/英里,成本约为10亿美元/英里,而钻探公司只花了1000万美元(不包括TBM的采购成本),比原来的成本低了99%!到今年5月,Boring Company已经完成了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地下隧道的阶段工作。该项目计划在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下修建一条名为“LVCC环路”的高速隧道。一旦完工,该项目将成为Boring公司运营的首个商业运输项目。

按照计划,LVCC环线项目将在明年CES开幕前完成,并向公众开放(明年1月)。该隧道每小时可运送超过4000人,可将步行时间从至少15分钟缩短至不到2分钟。在拉斯维加斯隧道分阶段完工后,Boring Company从当地两家大型永利拉斯维加斯和云顶获得了新订单。

在挖隧道的同时,马斯克也没闲着。首先,他公布了第一个外围,在他的推特上印着无聊公司的名字——“世界上最无聊的帽子”:

不久之后,他推出了另一款与隧道挖掘无关的产品:火焰喷射器:

看着从隧道里挖出来的废土,马斯克想出了一个新主意:用这些废土来制砖。他声称,用这些砖块,两个人可以在短短一天内轻松地竖起一整面外墙,同时,他还在积极计划将其制作成类似乐高模块的组装套件:

不过,The Boring Company最强大的应用可能是与另一项黑科技——Hyperloop的整合。

Hyperloop,中文名“超级回路真空管道列车”,简称“超级高铁”,是一种高速运输系统的概念,由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在2012年提出。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名为Pod的胶囊运输载体,在管管中无空气阻力、无摩擦地高速行驶。该设计文件首先发表在特斯拉和SpaceX内部论坛上,最终于2013年8月公开。

Hyperloop的初衷是因为马斯克对美国的高速铁路不满。Hyperloop系统采用了全新的动力结构。运输舱在减压和接近真空的管道中运行,根据电磁悬浮原理在轨道中运行。运输舱由直线感应电机和空气压缩机推进。理论上,运输舱在真空隧道中的速度可以达到1126公里/小时以上,不仅可以与客机媲美,而且不会像飞机一样产生高碳排放。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这种亚音速浮动列车可以从Cilma(洛杉矶北部的一个区)出发,连接到Hayward(旧金山以东),绵延约350英里(560公里),乘客理论上可以在30分钟内跨越约350英里(560公里)。

在过去的几年中,Hyperloop获得了全球的关注和投资,并获得了许多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如维珍-Hyperloop One、HTT和Transpod。这项技术已经开发出来,并逐渐商业化,几家公司和机构正在竞争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完全投入运营的超级高铁。

大胆设想一下,如果Hyperloop直接铺设在无聊公司的隧道里,会不会无缝运行?心血来潮创立的无聊公司似乎又开始改变世界了。

除了上天入地,马斯克还非常关注地球能源的发展。

最初,特斯拉的诞生是为了改变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但马斯克的能源野心不止于此,因为还有SolarCity。

SolarCity是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公司,专业从事家用和商用光伏发电项目,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马特奥。该公司是美国领先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提供系统设计、安装、融资和施工监理等全面的太阳能服务,并以低于电力公司的价格向客户供电。目前公司员工超过14000人。

该公司由马斯克的两个堂兄弟林登·赖夫(Lyndon Rive)和彼得·赖夫(Peter Rive)创建。马斯克是最大的股东和董事会主席,最初投资1000万美元。

自2006年成立以来,SolarCity发展迅速,并于2012年12月在纳斯达克(SCTY)上市。到2016年,SolarCity在27个州拥有超过33万名客户。除了太阳能业务,SolarCity还与特斯拉合作,提供家用能源储备产品Powerwall,与太阳能电池板配合使用;此外,还发布了PowerPack和Megapack的高级版本,它们是用于商业和公共事业的储能产品。

2016年11月,特斯拉汽车公司以26亿美元收购SolarCity,成为太阳能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SolarCity正式成为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和马斯克的其他公司一样,SolarCity的目标是改变世界。Solarcity的太阳能系统不仅可以为家庭供电,还可以通过Powerwall储存多余的电力,然后通过充电桩驱动电动汽车。这样,特斯拉和SolarCity就可以转型为一家清洁能源供应公司,形成一套“太阳能发电-Powerwall储电-特斯拉用电”的可持续能源生态闭环。

因为悲观所以积极

表面上看,马斯克是一个积极、激进、极端的人,但潜意识里,马斯克对人类未来的预测并不乐观,甚至有点厌世。

出于对AI智慧的警惕,Neuralink想为人类升级大脑;因为地球能源的危险,马斯克推动了SolarCity的布局;基于对未来地球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判断,Space X诞生了,为人类提供了星际航行的可能。当人类殖民外星人时,特斯拉现有的智能驾驶可以为人类出行提供技术支持;即使是Hyperloop,其实也是在地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情况下,准备搬到地下。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他,只能说他是个奇怪的人。

马斯克创办的公司都有一个科幻且非常宏大的终极目标,试图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人工智能、Ad Astra、能源和交通);同时有一个可以启动的短期目标,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进行商业运作,为最终目标做好技术和资金准备。

例如,SpaceX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人类向火星或其他星球的迁移,短期目标是开发可回收火箭技术,重复使用火箭,从事太空商业活动;再比如SolarCity和特斯拉,他们的长期目标是改变世界的能源结构,短期目标是推出智能纯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及储能装置。

因为了解并热爱技术,马斯克可以将自己的幻想一一付诸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所有的非常规举动都是在“厌世”和“造福人类”的逻辑内核之下。硅谷的钢铁侠正以其非凡的勇气,带领着同行开启第四次科技革命。

特斯拉前销售副总裁乔治·布兰肯希普(George Blankenship)曾在乔布斯身边工作。他认为乔布斯和马斯克很像:“他们就像从不同的时空穿越到现在,试图带我们去他们知道我们能去的地方。”

(图/文/图:精典唐可)

标签:特斯拉世纪合创大众理念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做空”特斯拉

紧盯特斯拉的空头们终于迎来一次狂欢。3天前,一路肆无忌惮疯狂飙涨的特斯拉股价狠狠地摔了一跤。

1900/1/1 0:00:00
截至8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38.2万台,仍存在较大缺口

图片来源:星星充电官方作者苏鹏编辑李欢欢9月10日,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了2020年8月充电桩运营数据。

1900/1/1 0:00:00
腾讯智慧交通版图大公开,“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进化的交通生命体?

雷锋网按:9月10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交通专场上,腾讯从头到尾其实只讲了一件事:就是全面布局智慧交通。

1900/1/1 0:00:00
上市首月就登顶销冠,宏光MINI EV怎么这么能打?

五菱宏光MINIEV来源:上汽通用五菱作者张一编辑周游特斯拉Model3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一哥”地位遭到了挑战。

1900/1/1 0:00:00
全新梅赛德斯-奔驰GLE轿跑SUV上市,售价78.88-91.78万元

分享9月11日晚,“天地即征途”2020梅赛德斯奔驰SUV之旅自敦煌抵达西宁,5天1888公里的旅程正式收官。

1900/1/1 0:00:00
E周新势力 | 特斯拉上线电池回收服务;威马获得D轮融资;理想one和小鹏P7月销继续增长

这一周,造车新势力又有新举动。一方面,特斯拉仍旧火力全开,降价、产能、销售服务公司一个没落下;而另一方面,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也在加紧脚步追赶,威马获得D轮融资,而天际汽车则终于迎来了首款产品上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