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1年4月29日)下午出了两条重要消息。华为正“计划收购”金康汽车,并“控制”BAIC旗下的蓝谷福克斯。
这两个消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不久前华为刚刚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专注于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因为如果华为真的想在汽车行业有所作为,长远来看不会止步于这些业务。
华为强势亮相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华为的强势亮相绝对是本次车展的主要亮点之一。在车展上,华为的“汽车战略”大致是两条:
1.亲自卖车;2.推出华为Inside车型,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所谓“卖车到底”,就是华为利用其线下实体店开展包括试驾、试乘到部分售后服务的车辆销售业务。在车展第二个媒体日(4月20日),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233号的华为全球旗舰店,大方呈现了一款全新的车载产品——重庆金康汽车出品的赛勒斯华为智选SF5。
当然,在大上海市中心的全球旗舰店卖车只是华为整个汽车销售计划的第一步。因为20日,作为汽车业务“站台”亲自到场的华为董事总经理兼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直接明确表示,华为目前拥有强大的分销网络支持:全国有12家旗舰店,另有5家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国高端体验店超过5000家。上述门店基本覆盖了一二三线城市的主要人口密集区和人流密集区。此外,华为线下有超过6万个零售和服务网点。
简单来说,4月20日上海环球中国旗舰店卖车只是一个测试。华为没有在上海的某个角落设立线下汽车销售业务,这种模式可以推广到全国。毕竟华为有非常成熟的线下销售网络。
至于华为Inside模式,更好理解:华为将以零部件供应商的形式直接参与汽车产业链。
在今年的车展上,BAIC蓝谷Polar Fox展示了由华为组件和解决方案打造的智能电动车Alpha S Huawei HI,获得了高度评价。
“没有这回事”3
“控制”蓝谷福克斯和“收购”金康的传闻一出现,汽车公社就联系了华为、蓝谷福克斯和金康汽车进行求证。很快我得到了非常明确的答复,三家公司都表示:没有这回事。
针对传言,华为汽车BU公关总监熊女士明确表态:
在与北汽极狐品牌的合作中,华为提供了华为Inside模式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这种模式下,双方推出了首款车型Alpha S华为HI版,在上海车展亮相。华为的角色(定位)是元器件供应商。
另一方面,蓝谷福克斯强调,我司与华为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仅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深度合作,尚未涉及合作协议以外的事项。目前双方正在全力推进首款搭载华为智能系统的全栈机型量产交付。
言下之意,大家都在忙着做好手头的工作,量产车展展出的原型车。暂时还怎么想别的?
小康股份董事会秘书沈巍女士回复的比较明确:(金康)和华为是业务合作,否认华为会控股或参股金康。
总结一下,两个传言中涉及的三家公司,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三家”。
谣言背后的我见
有人说华为汽车BU从2019年就成立了。经过近三年的准备,不可能有更大的战略规划。这种思想也成为了两篇“三不”新闻能够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
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无论是集群通信技术行业,还是亲自搞智能手机这个客户端设备,或者大举进军新一代智能家电行业,华为到目前为止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条线一条线做”。但是,汽车行业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汽车和智能手机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工业产品,但汽车绝对是当今工业产品顶端和大众消费品顶端的少数。民用燃料汽车通常集成了……s 2万个零件,而且车上任何一个总成的产业链长度都要超过整个手机。虽然电动车的出现无形中降低了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但这也导致了近年来汽车企业门口野蛮人的崛起——“造车新势力”。但华为的传统优势,毕竟只集中在集群通信技术(如5G、基带R&D和集成)和芯片设计等方面,目前也刚刚把手伸向车载传感器行业。虽然这些都是智能汽车普及时自动驾驶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但华为在汽车行业其他领域的差距更加明显。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吗?这就是华为要收购金康,控制蓝谷狐狸的原因!但是,需要归需要,却没有必要一次迈出这么大的一步。而且华为在第19届上海车展期间的表现已经做到了“一炮而红”。
Cyrus SF5是去年年中发布的,但是在“华为智选”这个中间名还没挂上之前,所谓的市场反响就是“可以说连响都没响”。然而,就是这样一辆车,竟然不响。和华为合作,拿到华为的“平台”后,短短一周就订了6000台,车厂忙到下半年才完成交付。至于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的极狐αS华为HI版,直接展示了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实力,让很多车企感叹“真的是华为”。
现有的模式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毫无疑问,跨行业“大跃进”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华为实际上已经“大跃进”了。在此基础上,贸然采取更激进的措施,试图一步登天,恐怕会适得其反。考虑到汽车制造行业的复杂性,专注于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或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同时以汽车经销商和售后服务的身份参与行业,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是明智的策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华为在这方面没有意义。即使对于蓝谷和金康来说,入股华为也绝非坏事。
车展期间,塞勒斯SF5的发售将小康的股价从每股30.25元推高至46.17元。北汽蓝谷也因为极狐αS及其华为HI版的“加持”,冲上了16.48元/股的高度,几乎比4月初翻了一番。然而,这种来自新闻的飙升也是暂时的。随后几天,北汽蓝谷股价一路走低。之后虽有反弹,但继续下跌,徘徊在14元一线。如果华为真的能入股北汽蓝谷,那么这一波从消息上来看的上涨行情将成为基本面利好...
对于华为来说,一旦入股甚至收购金康,将能够直接掌握一系列车辆的整车制造技术,对汽车供应链的了解和掌握将有很大帮助。入股北汽蓝谷也有助于其在汽车产业链上站稳脚跟。毕竟作为元器件供应商,华为在极狐αS研发过程中的话语权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想更深入地整合自己的技术,开发出更具鲜明华为属性的智能汽车,你必须从最底层的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这必须要求华为以不同的身份投资it...
所以我相信,无论是华为、蓝谷还是金康,都有过关于“控制”或“收购”的交流。相关内容的泄露成为昨天谣言的源头。当然,交流归交流,未来未必如此。昨天(2021年4月29日)下午出了两条重要消息。华为正“计划收购”金康汽车,并“控制”BAIC旗下的蓝谷福克斯。
这两个消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不久前华为刚刚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专注于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因为如果华为真的想在汽车行业有所作为,长远来看不会止步于这些业务。
华为强势亮相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华为的强势亮相绝对是本次车展的主要亮点之一。在车展上,华为的“汽车战略”大致是两条:
1.亲自卖车;2.推出华为Inside车型,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所谓“卖车到底”,就是华为利用其线下实体店开展包括试驾、试乘到部分售后服务的车辆销售业务。在车展第二个媒体日(4月20日),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233号的华为全球旗舰店,大方呈现了一款全新的车载产品——重庆金康汽车出品的赛勒斯华为智选SF5。
当然,在大上海市中心的全球旗舰店卖车只是华为整个汽车销售计划的第一步。因为20日,作为汽车业务“站台”亲自到场的华为董事总经理兼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直接明确表示,华为目前拥有强大的分销网络支持:全国有12家旗舰店,另有5家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国高端体验店超过5000家。上述门店基本覆盖了一二三线城市的主要人口密集区和人流密集区。此外,华为线下有超过6万个零售和服务网点。
简单来说,4月20日上海环球中国旗舰店卖车只是一个测试。华为没有在上海的某个角落设立线下汽车销售业务,这种模式可以推广到全国。毕竟华为有非常成熟的线下销售网络。
至于华为Inside模式,更好理解:华为将以零部件供应商的形式直接参与汽车产业链。
在今年的车展上,BAIC蓝谷Polar Fox展示了由华为组件和解决方案打造的智能电动车Alpha S Huawei HI,获得了高度评价。
“没有这回事”3
“控制”蓝谷福克斯和“收购”金康的传闻一出现,汽车公社就联系了华为、蓝谷福克斯和金康汽车进行求证。很快我得到了非常明确的答复,三家公司都表示:没有这回事。
针对传言,华为汽车BU公关总监熊女士明确表态:
在与北汽极狐品牌的合作中,华为提供了华为Inside模式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这种模式下,双方推出了首款车型Alpha S华为HI版,在上海车展亮相。华为的角色(定位)是元器件供应商。
另一方面,蓝谷福克斯强调,我司与华为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仅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深度合作,尚未涉及合作协议以外的事项。目前双方正在全力推进首款搭载华为智能系统的全栈机型量产交付。
言下之意,大家都在忙着做好手头的工作,量产车展展出的原型车。暂时还怎么想别的?
小康股份董事会秘书沈巍女士回复的比较明确:(金康)和华为是业务合作,否认华为会控股或参股金康。
总结一下,两个传言中涉及的三家公司,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三家”。
谣言背后的我见
有人说华为汽车BU从2019年就成立了。经过近三年的准备,不可能有更大的战略规划。这种思想也成为了两篇“三不”新闻能够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
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无论是集群通信技术行业,还是亲自搞智能手机这个客户端设备,或者大举进军新一代智能家电行业,华为到目前为止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条线一条线做”。但是,汽车行业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汽车和智能手机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工业产品,但汽车绝对是当今工业产品顶端和大众消费品顶端的少数。民用燃料汽车通常集成了……s 2万个零件,而且车上任何一个总成的产业链长度都要超过整个手机。虽然电动车的出现无形中降低了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但这也导致了近年来汽车企业门口野蛮人的崛起——“造车新势力”。但华为的传统优势,毕竟只集中在集群通信技术(如5G、基带R&D和集成)和芯片设计等方面,目前也刚刚把手伸向车载传感器行业。虽然这些都是智能汽车普及时自动驾驶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但华为在汽车行业其他领域的差距更加明显。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吗?这就是华为要收购金康,控制蓝谷狐狸的原因!
但是,需要归需要,却没有必要一次迈出这么大的一步。而且华为在第19届上海车展期间的表现已经做到了“一炮而红”。
Cyrus SF5是去年年中发布的,但是在“华为智选”这个中间名还没挂上之前,所谓的市场反响就是“可以说连响都没响”。然而,就是这样一辆车,竟然不响。和华为合作,拿到华为的“平台”后,短短一周就订了6000台,车厂忙到下半年才完成交付。至于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的极狐αS华为HI版,直接展示了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实力,让很多车企感叹“真的是华为”。
现有的模式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毫无疑问,跨行业“大跃进”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华为实际上已经“大跃进”了。在此基础上,贸然采取更激进的措施,试图一步登天,恐怕会适得其反。考虑到汽车制造行业的复杂性,专注于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或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同时以汽车经销商和售后服务的身份参与行业,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是明智的策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华为在这方面没有意义。即使对于蓝谷和金康来说,入股华为也绝非坏事。
车展期间,塞勒斯SF5的发售将小康的股价从每股30.25元推高至46.17元。北汽蓝谷也因为极狐αS及其华为HI版的“加持”,冲上了16.48元/股的高度,几乎比4月初翻了一番。然而,这种来自新闻的飙升也是暂时的。随后几天,北汽蓝谷股价一路走低。之后虽有反弹,但继续下跌,徘徊在14元一线。如果华为真的能入股北汽蓝谷,那么这一波从消息上来看的上涨行情将成为基本面利好...
对于华为来说,一旦入股甚至收购金康,将能够直接掌握一系列车辆的整车制造技术,对汽车供应链的了解和掌握将有很大帮助。入股北汽蓝谷也有助于其在汽车产业链上站稳脚跟。毕竟作为元器件供应商,华为在极狐αS研发过程中的话语权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想更深入地整合自己的技术,开发出更具鲜明华为属性的智能汽车,你必须从最底层的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这必须要求华为以不同的身份投资it...
所以我相信,无论是华为、蓝谷还是金康,都有过关于“控制”或“收购”的交流。相关内容的泄露成为昨天谣言的源头。当然,交流归交流,未来未必如此。
“产品一直在变化,一直在进展,一直在革新。但德纳作为一家有117年历史的公司,最核心的还是怎么去解决、迎合客户的需求。这个核心不变。
1900/1/1 0:00:00近日,福特汽车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第一季度福特汽车公司营收达36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4320亿美元,同比增长6;实现净利润33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993亿美元。
1900/1/1 0:00:00《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Taleb)曾把不确定性比喻为“巨幕的投影”,能折射出每一个人眼中的“现实”。
1900/1/1 0:00:005月2日,小鹏汽车4月份交付成绩单出炉。2021年4月总交付量5147台,较去年同期大增285,已连续10个月实现同比翻番。其中,P7交付量2995台,G3交付量2152台。
1900/1/1 0:00:00我国的环卫工人,承担了整个城市清洁的重大任务。他们大多每天从凌晨四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六七点结束,因为长期在马路边工作,安全事故频发。
1900/1/1 0:00:00日前,从蔚来官方获悉,蔚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签署框架协议,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决定,依托中国科大信息与智能学科的基础研究优势,在联合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与互动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