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派了一个团队到江苏、安徽,对新势力汽车的全产业链进行实地调研。结束后最大的感受是,疫情带来的“黑天鹅”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彻底撕掉了他们长久以来的“遮羞布”,让他们暴露在持续衰落的残酷环境中。
大灾之后,那些抗风险能力弱的品牌,自身致命的诅咒,甚至一开始就以一己私利进入汽车的品牌,很快就陷入了“电气化”转型的浪潮中。少数抗障碍能力强的车企,已经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基础,成功进入机会。越是大局困难,他们的表现越是令人印象深刻,“分化”成了他们之间的主基调。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以蔚来为代表的头部梯队在不断的逆势而行;以拜腾、博骏为代表的最后几个品牌,迅速跌入深渊。很快,随着整个市场止跌、复苏、上行,“活着”不再是这些存活下来的新车追求的唯一目标。
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可以明显感受到后者想要全面提升市场份额的野心。从4月份的最终交付量来看,5000辆甚至更高已经成为衡量其表现的新“生命线”。
蔚来稳坐榜首,理想和小鹏纠缠不清。
众所周知,在蔚来相继陷入黑暗的时候,李斌个人对蔚来投资超过2.5亿美元,何肖鹏也在小鹏投资超过20亿元。李要推动C轮融资时,个人投资也达到1亿美元,D轮继续投资3000万美元。之后,蔚来、小鹏、理想位列新势力前三。
不可否认,职业经理人模式或许能在很多传统主机厂取得巨大成功。但对于新势力来说,当创始人选择将个人资产放在公司,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强绑定”关系,前者没有出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引领品牌,在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中脱颖而出。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韦小立”目前占据新车头部前三的位置。
正因如此,在过去的4月份,排名变化不大。根据蔚来官方交付结果,其月交付量达到7102辆,同比增长125.1%。细分为车型,其中4月蔚来ES8交付1523辆,蔚来ES6交付3163辆,蔚来EC6交付2416辆。截至4月底,该品牌共交付了102,803辆汽车。
排名第二的理想单月交付新车5539辆,较2020年4月增长111.3%。截至4月底,该品牌已交付51,715辆新车。从2019年12月交付第一辆李ONE给用户,到交付第50辆,理想时间仅17个月,创下新势力最快交付纪录。
第三名小鹏,4月份交付5147辆,同比增长285%,连续10个月翻番。2021年以来,共交付新车18487辆,是去年同期的5倍。从具体车型来看,小鹏P7交付了2995辆,小鹏G3交付了2152辆。
整体来看,蔚来、理想、小鹏都突破了文章开头提到的5000条“生命线”。接下来,留给这三个国家的挑战将是如何实现更大的量变。但就现状而言,各自的痛点略有不同。
目前蔚来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订单不足,而是核心不足,供应链不足。虽然最近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从李斌在第一季度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表达的担忧来看,仍然不容乐观。
“这样的事情在整个产业链中可能时有发生,挑战真的很大。目前从3月底到4月初已经停产5天。这肯定会影响4月份的发货。从整个季度来看,如果整个供应链的产能能维持在7000-7500之间,对我们来说已经很有挑战性了。我们也会全力以赴去做这件事。目前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当然难度也很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产能限制,蔚来后续的月度交付量可能不会比上月增加更多,2021年能否突破单年10万辆大关也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说实话,只用一辆就做到月交5000多辆,已经足够惊艳了……奥德尔在李一中出售。据近日消息,全新Li ONE将于本月底亮相,预计售价35-36万元,预计今年正式交付。
新款车型的外观和内饰进行了调整,配置也有所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预计销量也会有小幅提升。但更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计划,这家车企的第二款新车要到明年才能上市,而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只会靠单车来销售,所以本质上很难实现更大的突破。
至于小鹏,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P7和G3车型已经逐渐陷入饱和的背景下,在上海车展开始预售并“智”的P5,承担着这家车企单月交付7000多辆的重任。
幸运的是,预售53小时后,这款机型的累计订单数已经突破1万。但必须承认的是,不到两天就预售了一万多辆,还是建立在小鹏P5最终售价还没有公布的前提下,我们还不知道实际订单转化率能维持多高。
除了他们还有谁?
当“韦小立”开始疯狂奔跑时,作为身后的追赶者,新车第二梯队的成员也需要追赶。当下,无论哪吒还是零跑,都在努力向5000辆的“生命线”挺进。因为他们早就深深的意识到,过了这一年,只有稳定在这个门槛之上,他们的处境才会变得更加稳定。
仅以4月为衡量标准,前者无疑更接近目标。根据哪吒官方公布的业绩,其销量达到4015辆,同比增长532%,环比增长24%。2021年1-4月累计销量达11458辆,同比增长432%。
在上海车展正式上市,哪吒U Pro推出了400巡航版、500地球仪版、500登月版、610探火版四款车型。补贴后官方售价分别为9.98万元、12.98万元、13.98万元和15.98万元,累计订单已超过5000台。
至于哪吒表现出色的原因,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性价比路线,还是主要原因,正如其CEO张勇在专访中所说,“到2025年,哪吒汽车要做的就是第一个活下来。我们要卖50万台,只有50万台才能生存,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沉淀,提高智能化、电气化的技术水平,保持产品的高性价比。此外,品牌和用户的体验也要有一些创新,形成哪吒车模,打造鲜明的标签。”
相比之下,零跑声量略弱,每月共交付2770辆,同比增长866%,环比增长278%。2021年共交付14608辆。其4月份订单为3614辆,环比增长12%,2021年累计订单为13633辆。目前与哪吒U Pro直接竞争的零跑C11累计订单已达4707辆。
当被问及零跑2021年全年的销售目标时,其总裁吴保军回答:“我们的总体思路是,T03按照5万辆的目标努力,C11交付后再出发,最终想突破1万辆。”平心而论,看到这样的目标,心里有一丝怀疑。毕竟从过去一个季度T03的实际交付表现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
究其原因,吴保军还解释道:“第一季度T03的情况,如果看交付数量的话,我们应该是相对较少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动力电池的供应出现了问题。虽然今年四月仍有这样的痛点……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综合来看,对于上述两家车企来说,下一步要想实现更多的改变,关键还是要以两款主打10-20万元区间的紧凑型SUV为主。最近因为在科技创新板上市而还处于静默期的威马,在第三款量产车型W6到来后,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但与前者极具性价比的玩法相比,其在定价层面的决心似乎仍有调整空间。
在我看来,更大的问题是,除了目前已经实现大规模投放的六大新势力,未来还有谁会进入讨论范围?刚刚制定的5000条全新的“生命线”谁来接近或传递?去年7月,派了一个团队到江苏、安徽,对新势力汽车的全产业链进行实地调研。结束后最大的感受是,疫情带来的“黑天鹅”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彻底撕掉了他们长久以来的“遮羞布”,让他们暴露在持续衰落的残酷环境中。
大灾之后,那些抗风险能力弱的品牌,自身致命的诅咒,甚至一开始就以一己私利进入汽车的品牌,很快就陷入了“电气化”转型的浪潮中。少数抗障碍能力强的车企,已经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基础,成功进入机会。越是大局困难,他们的表现越是令人印象深刻,“分化”成了他们之间的主基调。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以蔚来为代表的头部梯队在不断的逆势而行;以拜腾、博骏为代表的最后几个品牌,迅速跌入深渊。很快,随着整个市场止跌、复苏、上行,“活着”不再是这些存活下来的新车追求的唯一目标。
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可以明显感受到后者想要全面提升市场份额的野心。从4月份的最终交付量来看,5000辆甚至更高已经成为衡量其表现的新“生命线”。
蔚来稳坐榜首,理想和小鹏纠缠不清。
众所周知,在蔚来相继陷入黑暗的时候,李斌个人对蔚来投资超过2.5亿美元,何肖鹏也在小鹏投资超过20亿元。李要推动C轮融资时,个人投资也达到1亿美元,D轮继续投资3000万美元。之后,蔚来、小鹏、理想位列新势力前三。
不可否认,职业经理人模式或许能在很多传统主机厂取得巨大成功。但对于新势力来说,当创始人选择将个人资产放在公司,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强绑定”关系,前者没有出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引领品牌,在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中脱颖而出。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韦小立”目前占据新车头部前三的位置。
正因如此,在过去的4月份,排名变化不大。根据蔚来官方交付结果,其月交付量达到7102辆,同比增长125.1%。细分为车型,其中4月蔚来ES8交付1523辆,蔚来ES6交付3163辆,蔚来EC6交付2416辆。截至4月底,该品牌共交付了102,803辆汽车。
排名第二的理想单月交付新车5539辆,较2020年4月增长111.3%。截至4月底,该品牌已交付51,715辆新车。从2019年12月交付第一辆李ONE给用户,到交付第50辆,理想时间仅17个月,创下新势力最快交付纪录。
第三名小鹏,4月份交付5147辆,同比增长285%,连续10个月翻番。2021年以来,共交付新车18487辆,是去年同期的5倍。在具体车型方面,小鹏P7交付了2,995辆,小鹏G3交付了2,152辆。
整体来看,蔚来、理想、小鹏都突破了文章开头提到的5000条“生命线”。接下来,留给这三个国家的挑战将是如何实现更大的量变。但就现状而言,各自的痛点略有不同。
目前蔚来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订单不足,而是核心不足,供应链不足。虽然最近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从李斌在第一季度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表达的担忧来看,仍然不容乐观。
“这样的事情在整个产业链中可能时有发生,挑战真的很大。目前从3月底到4月初已经停产5天。这肯定会影响4月份的发货。从整个季度来看,如果整个供应链的产能能维持在7000-7500之间,对我们来说已经很有挑战性了。我们也会全力以赴去做这件事。目前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当然难度也很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产能限制,蔚来后续的月度交付量可能不会比上月增加更多,2021年能否突破单年10万辆大关也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说实话,只用一辆就做到月交5000多辆,已经足够惊艳了……奥德尔在李一中出售。据近日消息,全新Li ONE将于本月底亮相,预计售价35-36万元,预计今年正式交付。
新款车型的外观和内饰进行了调整,配置也有所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预计销量也会有小幅提升。但更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计划,这家车企的第二款新车要到明年才能上市,而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只会靠单车来销售,所以本质上很难实现更大的突破。
至于小鹏,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P7和G3车型已经逐渐陷入饱和的背景下,在上海车展开始预售并“智”的P5,承担着这家车企单月交付7000多辆的重任。
幸运的是,预售53小时后,这款机型的累计订单数已经突破1万。但必须承认的是,不到两天就预售了一万多辆,还是建立在小鹏P5最终售价还没有公布的前提下,我们还不知道实际订单转化率能维持多高。
除了他们还有谁?
当“韦小立”开始疯狂奔跑时,作为身后的追赶者,新车第二梯队的成员也需要追赶。当下,无论哪吒还是零跑,都在努力向5000辆的“生命线”挺进。因为他们早就深深的意识到,过了这一年,只有稳定在这个门槛之上,他们的处境才会变得更加稳定。
仅以4月为衡量标准,前者无疑更接近目标。根据哪吒官方公布的业绩,其销量达到4015辆,同比增长532%,环比增长24%。2021年1-4月累计销量达11458辆,同比增长432%。
在上海车展正式上市,哪吒U Pro推出了400巡航版、500地球仪版、500登月版、610探火版四款车型。补贴后官方售价分别为9.98万元、12.98万元、13.98万元和15.98万元,累计订单已超过5000台。
至于哪吒表现出色的原因,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性价比路线,还是主要原因,正如其CEO张勇在专访中所说,“到2025年,哪吒汽车要做的就是第一个活下来。我们要卖50万台,只有50万台才能生存,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沉淀,提高智能化、电气化的技术水平,保持产品的高性价比。此外,品牌和用户的体验也要有一些创新,形成哪吒车模,打造鲜明的标签。”
相比之下,零跑声量略弱,每月共交付2770辆,同比增长866%,环比增长278%。2021年共交付14608辆。其4月份订单为3614辆,环比增长12%,2021年累计订单为13633辆。目前与哪吒U Pro直接竞争的零跑C11累计订单已达4707辆。
当被问及零跑2021年全年的销售目标时,其总裁吴保军回答:“我们的总体思路是,T03按照5万辆的目标努力,C11交付后再出发,最终想突破1万辆。”平心而论,看到这样的目标,心里有一丝怀疑。毕竟从过去一个季度T03的实际交付表现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
究其原因,吴保军还解释道:“第一季度T03的情况,如果看交付数量的话,我们应该是相对较少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动力电池的供应出现了问题。虽然今年四月仍有这样的痛点……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综合来看,对于上述两家车企来说,下一步要想实现更多的改变,关键还是要以两款主打10-20万元区间的紧凑型SUV为主。最近因为在科技创新板上市而还处于静默期的威马,在第三款量产车型W6到来后,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但与前者极具性价比的玩法相比,其在定价层面的决心似乎仍有调整空间。
在我看来,更大的问题是,除了目前已经实现大规模投放的六大新势力,未来还有谁会进入讨论范围?刚刚制定的5000条全新的“生命线”谁来接近或传递?
如同所有新创公司一样,“忙碌”是他们身上共同的标签。很多时候,在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他们被临时“抓来”和我聊,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仿佛自己是一个不礼貌的闯入者。
1900/1/1 0:00:005月7日晚,长安汽车(SZ:000625)发布2021年4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当月长安汽车产量2044万辆,同比增长2197;销量2023万辆,同比增长2678。
1900/1/1 0:00:00与BBA的纯电产品在当下中国市场的境况不同,大众的ID系列所受到的关注远超其他传统外资车企的电动车产品,自然对它的期待值也便高了起来。
1900/1/1 0:00:00无论承认与否,进入2021年后,对于已经实现大规模交付的几家头部新势力造车,除了继续维持产品层面的有效推新外,为自家用户提供更多的用车场景,更多的玩法,成为了同样重要的东西。
1900/1/1 0:00:00要说今年上海车展,奥迪绝对可以做“拥抱变化”的代言人,这场绝对“空前”的车展,让进入中国30多年的奥迪品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剧变中,承接着时代脉搏的发声。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3D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解决方案供应商Outsight宣布推出一款颠覆性产品:增强型LiDARBox(ALB)。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