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上市交付一年多来在终端市场取得不俗表现的李ONE即将迎来最新升级。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除了自动驾驶芯片由MobileyQ4转换为地平线双程3之外,其余更多的是集中在细节和硬件的调整上。
至于这款产品之所以能出圈,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和六七座的车内空间布局无疑成为了最关键的点。周末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什么样的产品最符合他的购车意愿。
“目前国内已经有传统燃油版本的SUV和轿车。如果能拥有这样一款MPV,采用纯电动驾驶模式,在智能和辅助驾驶方面都能达到比较优秀的水平,在驾驶质感和品牌力方面都有足够的支撑,无疑是增加购买的不二之选。”
显然,根据上述说法,再加上李ONE的“爸爸车”等产品的成功,终端消费者对一款“智能纯电动MPV”的期待无疑是存在的。然而,另一方面,各路新势力的后续布局仍处于“做还是不做”的犹豫中。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实际需求,一边是对全新盘子的未知和迷茫,大家似乎都在等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不知道这个节点会不会是即将到来的2022年?
不可忽视的“先天缺陷”
很久以前,李将推出纯电动MPV的消息泛滥了一段时间,也引发了人们对这家产品规划略有不同的车企的讨论。最终,李CEO李想受邀发表个人回复,澄清未来产品计划中没有MPV车型。
他说,“主要原因是,无论是增程式还是纯电动MPV车型,如果MPV的底盘上覆盖了电池组,上下车的便利性和空间这两个对MPV来说最重要的优势就会被牺牲,MPV的高风阻系数也会增加电驱动系统的能耗,削弱产品的续航性能。身体结构决定了同等尺寸下,轿车一定是最舒适的,MPV一定是空间最大的。”
的确,为了保证综合续航能力,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往往都很大,必然会占用车辆很大一部分底盘空间,甚至会轻微翘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市面上很多产品都是紧凑型或者中型SUV。
类似于肖鹏P7、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纯电动轿跑车型,为了保证低车身,动力电池组往往需要特殊设计来降低整体厚度,但整体制造成本也在成倍增加。好在随着终端用户的逐渐认可,以及上述两款产品知名度的不断上升,月发货量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可以平分秋色。
但如果放在纯电动MPV上,情况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毕竟除了动力电池厚度的问题,市场格局的固化和激烈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痛点。“长期来看中国七大MPV市场,丰田、本田、别克、大众、奔驰五大合资品牌已经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
在李想眼中,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被上述传统燃油车企业吸引。此外,国内MPV市场也处于下滑趋势。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国内MPV市场累计零售量仅为137.2万辆,同比下降18.2%,远大于乘用车市场7.4%的降幅。
虽然2019年推出了很多家用MPV车型,但是相比于非常火的SUV车型,MPV车型的市场需求并不是很大,整体销量也不温不火。7座SUV车型的大量出现也……作为对MPV销量的一定影响。
对于目前中国的MPV市场来说,小尺寸导致了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在高端领域,合资车的地位不可动摇,别克GL8和本田奥德赛平分商务和家用市场。低端市场以性价比为主,中端却迟迟没有打开。
终端环境竞争激烈,自身问题难以解决。内忧外患之下,什么时候才能等到第一款真正智能的纯电动MPV?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办法总比困难多。
平心而论,对于所有造车新势力来说,还处于年轻的生存阶段,所以能够把目前已经量产的车型卖出去,并保证后续新计划的顺利进行,就成了更苛刻的要求。在没有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精力的情况下,讨论一个前景不明的细分领域,可能是没有智能纯电动MPV的根本原因。
但有了上述品牌在头,其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再加上需要开拓新市场,为品牌实现量变增加筹码,相信后者迟早会被“启动”。即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这样的选择还是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但必须承认,很多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
或许正因为如此,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暗流。近日可以发现,刚刚推出纯电动车001狩猎版的极地氪,曝光了一组纯电动车的新谍照。据悉,新车代号为EFE1,或将定位为MPV,预计于2022年上市。
新车整体尺寸有望超过5.1米,轴距将保持在3.1-3.3米范围内。显然,对于这个承担着吉利“新能源高端梦”的品牌来说,用一款尚处于空白区间的MPV纯电动车来开疆拓土,避开友商的正面锋芒,无疑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选择。
同样,情商家族不断壮大的梅赛德斯-奔驰最近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式发布了全新MPV概念车EQT。在产品强度方面,该车可容纳7名乘客,配备21英寸轻合金轮毂,车身两侧有滑动门,乘客可以轻松进入第三排座椅。
同时,EQT将于2022年正式上映。再加上之前已经推出的EQV,奔驰在纯电动MPV领域的布局似乎已经领先于众多寻求“大象转身”的传统汽车巨头。此外,在上海车展上,蔚来还带来了其2017年首次发布的概念车型EVE。
在大多数人看来,它更像是一款理念非常超前,基于未来交通理念的MPV车型。该车可容纳6名乘客,由于无人驾驶的理念和不同寻常的座位布局,终于可以让大家面对面交流了。
综合来看,上述车型,无论是量产节点已经确定,还是概念阶段尚未落地,都显示了包括新势力在内的各车企对智能纯电动MPV的“渴望”。
当下,不难发现,随着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大量较早购车的消费者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候。而且国家二代政策的开放,无疑催生了他们刚需的6座和7座车型。恰好MPV就在这个“消费升级”的范畴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产品牌推出的MPV总是受欢迎,其被合资车企占了一个lo的根本原因……时间就是产品力有一定差距。那么谁能推出真正颠覆性的智能纯电动MPV,谁就能最先分享这块越来越诱人的“蛋糕”。
文末,还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心中需要什么样的新车。首先,外观要有一定的设计感,能够直接看出和燃油车的区别,要有独创性。内饰、科技、豪华一定要相辅相成,品牌形象要尽可能向上。其次,智能体验也要达到“好用”的程度。
辅助驾驶能力需要处于行业头部,整车要有持续升级OTA的能力。此外,续航里程可以满足城市常规服务、短途出行等日常出行场景,但能量补充系统必须成熟便捷,售后服务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没有放倒所有座椅的情况下,后备箱空间依然可用,可以满足短途家庭出行的行李装载需求,第二排和第三排腿部空间达到适合乘坐的水平。
相信对于大多数需要智能纯电动MPV的用户来说,这些规章制度也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对于一些窥探这个市场的车企来说,如何打造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水到渠成”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再过两天,上市交付一年多来在终端市场取得不俗表现的李ONE即将迎来最新升级。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除了自动驾驶芯片由MobileyQ4转换为地平线双程3之外,其余更多的是集中在细节和硬件的调整上。
至于这款产品之所以能出圈,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和六七座的车内空间布局无疑成为了最关键的点。周末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什么样的产品最符合他的购车意愿。
“目前国内已经有传统燃油版本的SUV和轿车。如果能拥有这样一款MPV,采用纯电动驾驶模式,在智能和辅助驾驶方面都能达到比较优秀的水平,在驾驶质感和品牌力方面都有足够的支撑,无疑是增加购买的不二之选。”
显然,根据上述说法,再加上李ONE的“爸爸车”等产品的成功,终端消费者对一款“智能纯电动MPV”的期待无疑是存在的。然而,另一方面,各路新势力的后续布局仍处于“做还是不做”的犹豫中。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实际需求,一边是对全新盘子的未知和迷茫,大家似乎都在等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不知道这个节点会不会是即将到来的2022年?
不可忽视的“先天缺陷”
很久以前,李将推出纯电动MPV的消息泛滥了一段时间,也引发了人们对这家产品规划略有不同的车企的讨论。最终,李CEO李想受邀发表个人回复,澄清未来产品计划中没有MPV车型。
他说,“主要原因是,无论是增程式还是纯电动MPV车型,如果MPV的底盘上覆盖了电池组,上下车的便利性和空间这两个对MPV来说最重要的优势就会被牺牲,MPV的高风阻系数也会增加电驱动系统的能耗,削弱产品的续航性能。身体结构决定了同等尺寸下,轿车一定是最舒适的,MPV一定是空间最大的。”
的确,为了保证综合续航能力,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往往都很大,必然会占用车辆很大一部分底盘空间,甚至会轻微翘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上的许多产品都很紧凑……r中型SUV。
类似于肖鹏P7、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纯电动轿跑车型,为了保证低车身,动力电池组往往需要特殊设计来降低整体厚度,但整体制造成本也在成倍增加。好在随着终端用户的逐渐认可,以及上述两款产品知名度的不断上升,月发货量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可以平分秋色。
但如果放在纯电动MPV上,情况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毕竟除了动力电池厚度的问题,市场格局的固化和激烈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痛点。“长期来看中国七大MPV市场,丰田、本田、别克、大众、奔驰五大合资品牌已经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
在李想眼中,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被上述传统燃油车企业吸引。此外,国内MPV市场也处于下滑趋势。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国内MPV市场累计零售量仅为137.2万辆,同比下降18.2%,远大于乘用车市场7.4%的降幅。
虽然2019年推出了很多家用MPV车型,但是相比于非常火的SUV车型,MPV车型的市场需求并不是很大,整体销量也不温不火。7座SUV车型的大量出现,也对MPV销量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目前中国的MPV市场来说,小尺寸导致了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在高端领域,合资车的地位不可动摇,别克GL8和本田奥德赛平分商务和家用市场。低端市场以性价比为主,中端却迟迟没有打开。
终端环境竞争激烈,自身问题难以解决。内忧外患之下,什么时候才能等到第一款真正智能的纯电动MPV?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办法总比困难多。
平心而论,对于所有造车新势力来说,还处于年轻的生存阶段,所以能够把目前已经量产的车型卖出去,并保证后续新计划的顺利进行,就成了更苛刻的要求。在没有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精力的情况下,讨论一个前景不明的细分领域,可能是没有智能纯电动MPV的根本原因。
但有了上述品牌在头,其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再加上需要开拓新市场,为品牌实现量变增加筹码,相信后者迟早会被“启动”。即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这样的选择还是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但必须承认,很多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
或许正因为如此,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暗流。近日可以发现,刚刚推出纯电动车001狩猎版的极地氪,曝光了一组纯电动车的新谍照。据悉,新车代号为EFE1,或将定位为MPV,预计于2022年上市。
新车整体尺寸有望超过5.1米,轴距将保持在3.1-3.3米范围内。显然,对于这个承担着吉利“新能源高端梦”的品牌来说,用一款尚处于空白区间的MPV纯电动车来开疆拓土,避开友商的正面锋芒,无疑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选择。
同样,情商家族不断壮大的梅赛德斯-奔驰最近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式发布了全新MPV概念车EQT。在产品强度方面,该车可容纳7名乘客,配备21英寸轻合金轮毂,车身两侧有滑动门,乘客可以轻松进入第三排座椅。
<即时消息……alt = "奔驰、概念、本田、别克、李"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13349312166/7 . jpg "/>
同时,EQT将于2022年正式上映。再加上之前已经推出的EQV,奔驰在纯电动MPV领域的布局似乎已经领先于众多寻求“大象转身”的传统汽车巨头。此外,在上海车展上,蔚来还带来了其2017年首次发布的概念车型EVE。
在大多数人看来,它更像是一款理念非常超前,基于未来交通理念的MPV车型。该车可容纳6名乘客,由于无人驾驶的理念和不同寻常的座位布局,终于可以让大家面对面交流了。
综合来看,上述车型,无论是量产节点已经确定,还是概念阶段尚未落地,都显示了包括新势力在内的各车企对智能纯电动MPV的“渴望”。
当下,不难发现,随着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大量较早购车的消费者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候。而且国家二代政策的开放,无疑催生了他们刚需的6座和7座车型。恰好MPV就在这个“消费升级”的范畴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产品牌推出的MPV总是受欢迎,之所以长期被合资车企占据,根本原因是产品力有一定差距。那么谁能推出真正颠覆性的智能纯电动MPV,谁就能最先分享这块越来越诱人的“蛋糕”。
文末,还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心中需要什么样的新车。首先,外观要有一定的设计感,能够直接看出和燃油车的区别,要有独创性。内饰、科技、豪华一定要相辅相成,品牌形象要尽可能向上。其次,智能体验也要达到“好用”的程度。
辅助驾驶能力需要处于行业头部,整车要有持续升级OTA的能力。此外,续航里程可以满足城市常规服务、短途出行等日常出行场景,但能量补充系统必须成熟便捷,售后服务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没有放倒所有座椅的情况下,后备箱空间依然可用,可以满足短途家庭出行的行李装载需求,第二排和第三排腿部空间达到适合乘坐的水平。
相信对于大多数需要智能纯电动MPV的用户来说,这些规章制度也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对于一些窥探这个市场的车企来说,如何打造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水到渠成”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5月14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媒体分享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1900/1/1 0:00:00停飞数月后,波音737MAX机型终于迎来复飞的曙光。
1900/1/1 0:00:00有句老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什么?诚如李雪健老师所言,“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1900/1/1 0:00:00保罗克利(PaulKlee)有幅画,叫《新天使》(AngelusNovus)。画中的天使怒目圆睁,神情焦虑,似乎想试图逃离目之所及的一切。
1900/1/1 0:00:00在中国,有一个品牌被严重低估,它就是全球最年轻的Top5车企现代汽车起亚。根据统计,2020年,现代汽车起亚全年销售635万辆,跃居全球第四,排在身后的是通用、福特、本田等一众日美车企。
1900/1/1 0:00:002021年3月8日,燃油轿车颠覆者比亚迪超级混动秦PLUSDMi荣耀上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