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上海这个任何资源都会被疯狂抢夺的城市,在传统燃油牌照政策日益收紧的情况下,“绿色牌照”逐渐成为很多人新的救命稻草。
但对于一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有成见的消费者来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还是“半成品”,便利性差、充电难、存在安全隐患,不愿意长期尝试。
面对这样的现状,每当我们处在一个变革如潮水般的时代,偏见的对立面必然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包容效应。当我们第一次把手中的功能机换成智能机的时候,相信它带来的惊艳感会久久难忘。
所以我还是想说:“确实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在某些层面上,给驾驶者的体验已经超越燃油车了。更低的使用成本,更轻的驾驶体验,更好的智能配置,都在向外界证明这种转变的价值和意义。”
再次聚焦能源补充这一重要层面,最近从国家政策层面以及各头部车企的信号和举措来看,似乎都在告诉一些人:“不要总拿充电难作为不买新能源车的理由。”
获得“支持”后的自信
北京时间5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进联盟正式发布全国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具体来看,与上月相比,4月公共充电桩新增1.76万个,同比增长58.8%。2021年1-4月,充电基础设施新增14.6万个,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同比增长100.3%。同时,安装在车辆上的充电设施增量有所增加,同比增长129.8%。
截至2021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共申报公共充电桩86.8万个,其中DC充电桩36.3万个,交流充电桩50.5万个,交流-DC一体化充电桩426个。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每月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68万个。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82.7万辆,同比增长42%。
不可否认,仅从数量层面来看,无论是公共过充电桩还是私人充电桩,都在向一个相当可观的目标迈进。但是在走访了上海的部分地区,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会发现现在的情况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虽然每个高速服务区都有国家电网的充电桩,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想用都会被一些不合格的燃油车占用,尤其是法定节假日。而且就算能充电,因为很多车都在一起用,分流情况也很严重,充电速度很可怕。”
这是一个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的朋友的亲身经历。的确,专用充电停车位被占用、充电功率不稳定、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充电桩最大的痛点之一,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另一方面,那些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即使有自己固定的地下停车位,也会经常遇到小区物业百般阻挠安装私人充电桩的现象。给出的理由大多集中在设计功率无法承受这样的负荷。显然,上述“堵路”的频繁发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高普及率极为不利。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指出,只要小区能建桩,小区不得阻挠用户建桩;新建住宅小区要落实100%固定车位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今后新建小区直接配桩。
同时,鼓励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等方式,逐步提高快充桩比例;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有效覆盖;鼓励园区内单位和充电桩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网络服务能力;加强充换电技术创新和标准支撑;提升公共充电网络的服务体验。
显然,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系统可以说更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层面的“支持”。后续如果再遇到乱象,也有信心直接指出来,甚至有法可依。
“大功率过充”之战
随着上海车展的结束,除了感受电动化的浪潮,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动力电池的成本和综合续航能力的关系在不久的将来达到最极端的平衡时,不会有大规模的下降和提升,那么有什么技术可以继续改变智能电动车的环境呢?
答案,在我看来,可能集中在“大功率过充”上。毕竟,当你开着一款目前能代表最高水平的产品,像特斯拉Model 3、蔚来ES6、小鹏P7,你还是会发现,在充电的过程中,你要等近一个小时。所以,谁能引入更多的电量过充,把充电时间缩短到半小时甚至更短,就一定能彻底改变格局。
“未来十年,李将选择两条路线并行:1 .以城市纯电、远程发电为用户价值的增程式电动平台(充电宝);2.十分钟补充400 kW超快充高压纯电动平台(超级充电器),续航300-500公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用户价值的角度,为免费出行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
今年2月,李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在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确认,这家新的汽车公司将走增程式和纯电动并行的路线。“超级充电器”无疑将是其纯电动产品应对里程焦虑和终端残酷竞争的关键牌。
无独有偶,在刚刚召开的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Xpeng Motors董事长何也透露,“我们将在明年推出下一代自动驾驶硬件平台,下一代三电系统的研发,包括高压系统和快充系统,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与市场进行沟通。”
就在昨天,根据企业调查的相关资料,广州小鹏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20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58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190%。业务范围包括充电设施的开发和设计。这一举动无疑是小鹏加紧布局的证明。
至于蔚来,虽然拥有其他两家没有的C端换电系统作为差异化支撑,但其对过充技术和过充站的研发和布局也是全力以赴。在之前的采访中,他也提到蔚来不会因为换电而在大功率过充的竞争中远远落后。
众所周知,作为过充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导者,特斯拉国内首个V3超级充电站本周在深圳正式上线。据悉,超级充电站包含9个中国制造的V3充电桩,全部来自今年2月刚刚建成投产的上海超级充电桩工厂。
据悉,特斯拉上海超级充电桩工厂位于上海超级工厂附近,投资约4200万元,面积近5000平方米。今年2月3日正式建成投入运营。2020年8月工厂正式成立不到半年,计划每年生产1万个充电桩。
V3超级充电桩作为特斯拉最先进的充电设施,最高可支持2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充电15分钟即可补充250 km的续航里程。在实际体验中,充电速度明显快于肖鹏和蔚来打造的超级充电桩。
自品牌成立以来,雄心勃勃的马斯克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更快的过度充电可以使电动汽车实现更大程度的量变。截至目前,这家美国车企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个超充桩。位于中国,拥有800多个超级充电站和6300多个超级充电桩。
总之,结合上述车企表现出的信号,“大功率过充”的战争已经打响。同时,国家政策层面也对充电桩建设给予了大力背书。最终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受益。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的行业愿景或许会成为现实。身处上海这个任何资源都会被疯狂抢夺的城市,在传统燃油牌照政策日益收紧的情况下,“绿色牌照”逐渐成为很多人新的救命稻草。
但对于一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有成见的消费者来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还是“半成品”,便利性差、充电难、存在安全隐患,不愿意长期尝试。
面对这样的现状q……,每次我们处在一个变革如潮水般的时代,偏见的对立面必然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包容效应。当我们第一次把手中的功能机换成智能机的时候,相信它带来的惊艳感会久久难忘。
所以我还是想说:“确实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在某些层面上,给驾驶者的体验已经超越燃油车了。更低的使用成本,更轻的驾驶体验,更好的智能配置,都在向外界证明这种转变的价值和意义。”
再次聚焦能源补充这一重要层面,最近从国家政策层面以及各头部车企的信号和举措来看,似乎都在告诉一些人:“不要总拿充电难作为不买新能源车的理由。”
获得“支持”后的自信
北京时间5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进联盟正式发布全国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具体来看,与上月相比,4月公共充电桩新增1.76万个,同比增长58.8%。2021年1-4月,充电基础设施新增14.6万个,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同比增长100.3%。同时,安装在车辆上的充电设施增量有所增加,同比增长129.8%。
截至2021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共申报公共充电桩86.8万个,其中DC充电桩36.3万个,交流充电桩50.5万个,交流-DC一体化充电桩426个。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每月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68万个。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82.7万辆,同比增长42%。
不可否认,仅从数量层面来看,无论是公共过充电桩还是私人充电桩,都在向一个相当可观的目标迈进。但是在走访了上海的部分地区,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会发现现在的情况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虽然每个高速服务区都有国家电网的充电桩,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想用都会被一些不合格的燃油车占用,尤其是法定节假日。而且就算能充电,因为很多车都在一起用,分流情况也很严重,充电速度很可怕。”
这是一个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的朋友的亲身经历。的确,专用充电停车位被占用、充电功率不稳定、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充电桩最大的痛点之一,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另一方面,那些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即使有自己固定的地下停车位,也会经常遇到小区物业百般阻挠安装私人充电桩的现象。给出的理由大多集中在设计功率无法承受这样的负荷。显然,上述“堵路”的频繁发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高普及率极为不利。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指出,只要小区能建桩,小区不得阻挠用户建桩;新建住宅小区要落实100%固定车位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今后新建小区直接配桩。
同时,鼓励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等方式,逐步提高快充桩比例;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有效覆盖;鼓励园区内单位和充电桩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网络服务能力;加强充换电技术创新和标准支撑;提升公共充电网络的服务体验。
显然,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系统可以说更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层面的“支持”。后续如果再遇到乱象,也有信心直接指出来,甚至有法可依。
“大功率过充”之战
随着上海车展的结束,除了感受电动化的浪潮,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动力电池的成本和综合续航能力的关系在不久的将来达到最极端的平衡时,不会有大规模的下降和提升,那么有什么技术可以继续改变智能电动车的环境呢?
答案,在我看来,可能集中在“大功率过充”上。毕竟,当你开着一款目前能代表最高水平的产品,像特斯拉Model 3、蔚来ES6、小鹏P7,你还是会发现,在充电的过程中,你要等近一个小时。所以,谁能引入更多的电量过充,把充电时间缩短到半小时甚至更短,就一定能彻底改变格局。
“未来十年,李将选择两条路线并行:1 .以城市纯电、远程发电为用户价值的增程式电动平台(充电宝);2.十分钟补充400 kW超快充高压纯电动平台(超级充电器),续航300-500公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用户价值的角度,为免费出行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
今年2月,李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在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确认,这家新的汽车公司将走增程式和纯电动并行的路线。“超级充电器”无疑将是其纯电动产品应对里程焦虑和终端残酷竞争的关键牌。
无独有偶,在刚刚召开的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Xpeng Motors董事长何也透露,“我们将在明年推出下一代自动驾驶硬件平台,下一代三电系统的研发,包括高压系统和快充系统,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与市场进行沟通。”
就在昨天,根据企业调查的相关资料,广州小鹏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20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58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190%。业务范围包括充电设施的开发和设计。这一举动无疑是小鹏加紧布局的证明。
至于蔚来,虽然拥有其他两家没有的C端换电系统作为差异化支撑,但其对过充技术和过充站的研发和布局也是全力以赴。在之前的采访中,他也提到蔚来不会因为换电而在大功率过充的竞争中远远落后。
众所周知,作为过充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导者,特斯拉国内首个V3超级充电站本周在深圳正式上线。据悉,超级充电站包含9个中国制造的V3充电桩,全部来自今年2月刚刚建成投产的上海超级充电桩工厂。
据悉,特斯拉上海超级充电桩工厂位于上海超级工厂附近,投资约4200万元,面积近5000平方米。今年2月3日正式建成投入运营。2020年8月工厂正式成立不到半年,计划每年生产1万个充电桩。
V3超级充电桩作为特斯拉最先进的充电设施,最高可支持2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充电15分钟即可补充250 km的续航里程。在实际体验中,充电速度明显快于肖鹏和蔚来打造的超级充电桩。
自品牌成立以来,雄心勃勃的马斯克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更快的过度充电可以使电动汽车实现更大程度的量变。截至目前,这家美国车企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个超充桩。位于中国,拥有800多个超级充电站和6300多个超级充电桩。
总之,结合上述车企表现出的信号,“大功率过充”的战争已经打响。同时,国家政策层面也对充电桩建设给予了大力背书。最终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受益。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的行业愿景或许会成为现实。
据国外媒体报道,福特新发布的F150配置询价Lighting全电动皮卡在不到48小时内获得了超过44500辆预订,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对此表示祝贺。
1900/1/1 0:00:00作者田大鹏当地时间5月20日,欧洲议会全会通过一份决议称,在中方解除对欧洲议会议员等实施的反制裁前,
1900/1/1 0:00:00身处上海这座任何资源,都会被疯狂抢夺的城市,当传统燃油牌照政策日趋收紧,“绿牌”渐渐成为了很多人,新的救命稻草。
1900/1/1 0:00:00今年四月中旬,现代汽车起亚为更好应对日新月异的中国汽车市场,秉承“勇于开拓”的企业精神内核,果敢发布“再飞跃更中国”全新中国战略。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小马智行(Ponyai)已获得加利福尼亚州监管机构的许可,可在加州三个城市测试没有配备安全员自动驾驶汽车。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已经对2020至2021款保时捷Taycan电动汽车发起了初步评估,以调查与动力损失有关的潜在缺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