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吉利官方
作者|武笑羽
编辑|王艳
从“蛇吞象”吃掉沃尔沃,入股戴姆勒,到将宝腾、路特斯等品牌收入囊中,十年间,凭借一系列资本运作,吉利不断开疆拓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被称为“造车耽误的资本高手”。
如今,按照最新的计划,吉利将上演多部“资本大戏”。
据沃尔沃官网消息,该公司董事会决定评估IPO的可能性,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沃尔沃汽车董事会还决定将首席执行官汉肯·萨缪尔森(Hanken samuelson)的合同延长至2022年底,以确保公司高层在IPO前后的稳定性。
除了沃尔沃,李书福还持有多个品牌的IPO。
2020年6月,吉利汽车正式宣布拟登陆科技创新板,随后招股书显示拟融资200亿元。今年3月,氪星正式成立,注册地在英属开曼群岛。吉利控股首席执行官李东辉声称,“此举旨在保持氪未来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和上市的机会”。4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吉利正试图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交易,为Polestar寻求在美国上市。
此外,作为财务投资者,吉利控股还参与了法拉第未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的少量投资。FF预计第二季度登陆纳斯达克。
对于吉利来说,已经播种了很多年,现在是收获的季节。
上市背后,各有各的故事。
对于敲钟上市,吉利的品牌有自己的意义。
沃尔沃的上市计划筹划已久。早在2018年春天,沃尔沃和吉利高管就曾讨论过如何在瑞士和香港上市。当时的设想是沃尔沃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和香港上市,吉利在瑞典上市。据悉,花旗集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受邀为沃尔沃提供IPO辅导,对沃尔沃的估值定在160-300亿美元。
但还是因为投资人和投行认为估值过高,以及斯德哥尔摩复杂的注册手续,沃尔沃最终未能独立上市。
到2020年2月,吉利正式宣布与沃尔沃“全面合并”。按照当时的计划,重组后沃尔沃汽车的资产将被纳入吉利汽车的香港上市公司,未来还将考虑在瑞典上市。然而,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双方最终放弃了股权合并的计划,改为维持各自现有的独立公司架构,仅在相关技术、供应链和销售渠道方面深化合作。这也为沃尔沃独立上市留下了可能性。
“如果是以燃油车的估值上市,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我们可以等待新能源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后再上市,”中信证券分析师王晨宇告诉《未来汽车日报》。从去年开始,特斯拉和韦小立的市值一直在上涨。截至6月2日,作为新的汽车头部公司,蔚来汽车市值达到690.14亿,远超当年沃尔沃的估值。
来源:沃尔沃官方
但对于沃尔沃来说,可能是“不差钱”。2020财年,其营业利润为85亿SEK,收入为2628亿SEK。但眼下各家都在加速电气化改造,包括沃尔沃在内,传统巨头都需要继续投入巨额资本。
直到去年11月,沃尔沃首款纯电动汽车XC40 RECHARGE才正式亮相,姗姗来迟。然而,沃尔沃的雄心并不受时间的影响。今年3月,沃尔沃给出了新的时间表,表示到2025年,旗下纯电动汽车将占50%,其余为混合动力汽车。2030年,沃尔沃将淘汰所有内燃机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从人才到技术,从p……t从开发到整车设计,包括产业链的整合,成本很高。"上述分析师感叹"沃尔沃花钱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如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李书福在内部分享演讲中提到,沃尔沃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直到今天也从未停止,只是至今没有量产。相比之下,百度押注自动驾驶技术是在7年前,晚于沃尔沃。
不可否认,上市可以让沃尔沃的资本结构更加多元化,更加独立。但这也意味着沃尔沃的上市无疑会稀释吉利控股的股份。李书福曾表示,过去十年,吉利全力支持沃尔沃汽车的转型发展。“如果沃尔沃汽车未来上市,吉利控股集团仍将保留其大股东地位。”
作为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拥有的电动品牌,从沃尔沃独立出来一年多,北极星一直不富裕。
这在沃尔沃的财报中有所体现。财报显示,2018年北极星亏损达5.2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8亿元)。直到今年4月15日,北极星才进行了第一次私募,获得5.5亿美元融资(约合人民币35亿元)。不过,与韦小立上市前的战略融资相比,基金并不丰厚。
来源:北极星官方
从销量来看,根据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的数据,2020年北极星累计保额仅为365辆。托马斯此前表示,“Polestar 2的目标是在两到三年内年销量超过5万辆。”
或许是为了改善现金流,北极星品牌CEO Thomas Ingenlath证实,北极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将打开IPO和股票市场的大门。
据华尔街日报透露,今年4月中旬,吉利考虑让北极星借壳上市,将其估值从70亿美元提高到400亿美元。对于北极星来说,IPO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现金流压力,还可以随着外部投资者的进入,提高知名度,提振销量。
“新兴品牌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可以加速发展。这些资本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新公司,”托马斯承认。但是,对于资本的进入,他很淡定。"市场估价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在他看来,新品牌必须保持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这不仅是在环境领域,更是在经济层面,即创造真正的价值。
吉利登陆科技创新板,被外界解读为吉利汽车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科技文旅集团转型的契机。
招股书显示,吉利汽车拟在科技创新板融资200亿元,主要用于新车型研发、前瞻性技术项目、产业收购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然而,自去年9月底的那次会议之后,吉利突破科技创新板至今毫无进展。
“科技含量存疑的整车企业要在科创板上市并不容易。去年底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考虑收紧科技创新板企业的上市标准,要求其更加科技化。吉利之前已经提交了IPO申请,但没有取得进展,这可能与此有关,”王晨宇说。
实现规模化经营
据Sky Eye报道,吉利控股拥有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是其最大股东,持有沃尔沃汽车100%的股份。北极星由北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100%控股,吉利和沃尔沃分别持有北辰汽车50%的股份。股权方面,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包括员工投资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共同投资,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如果旗下四个品牌IPO成功,其未来总融资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人民币,接近今天吉利港股总市值。
B……最重要的是,当吉利和沃尔沃在技术上深度绑定的时候,即使因为上市需要稀释一部分股权,对吉利来说也不是坏事。换来的资金还可以反哺产品研发、产能爬坡等后续费用。
事实上,在新能源领域,面对后起之秀的乘胜追击,吉利的压力很大,而且目前吉利在港股的股价也不稳定。旗下新能源品牌的集体上市,将使吉利在高端新能源竞争激烈的当下,实现规模化运营的能力。
正如李书福之前在内部讲话中提到的,“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大的企业才能生存。”
其中,沃尔沃的战略目标是,2025年纯电动汽车占比50%,其余为混合动力汽车。Polestar 2的目标是2023年年销量超过5万辆。
吉利还制定了两份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一:智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小排量节能汽车。方案二:智能纯电动汽车,成立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积极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极端氪星是方案二的具体体现。
来源:极官方
同时,IPO也有助于吉利旗下品牌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吸引当地人才,构建当地销售渠道。
然而,上市只是下一场赛跑的开始。上市后,企业将不得不披露其真实的财务数据。如果业绩亏损严重,将直接影响公司股价和市值。这也无形中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汽车日报
来源:吉利官方
作者|武笑羽
编辑|王艳
从“蛇吞象”吃掉沃尔沃,入股戴姆勒,到将宝腾、路特斯等品牌收入囊中,十年间,凭借一系列资本运作,吉利不断开疆拓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被称为“造车耽误的资本高手”。
如今,按照最新的计划,吉利将上演多部“资本大戏”。
据沃尔沃官网消息,该公司董事会决定评估IPO的可能性,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沃尔沃汽车董事会还决定将首席执行官汉肯·萨缪尔森(Hanken samuelson)的合同延长至2022年底,以确保公司高层在IPO前后的稳定性。
除了沃尔沃,李书福还持有多个品牌的IPO。
2020年6月,吉利汽车正式宣布拟登陆科技创新板,随后招股书显示拟融资200亿元。今年3月,氪星正式成立,注册地在英属开曼群岛。吉利控股首席执行官李东辉声称,“此举旨在保持氪未来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和上市的机会”。4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吉利正试图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交易,为Polestar寻求在美国上市。
此外,作为财务投资者,吉利控股还参与了法拉第未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的少量投资。FF预计第二季度登陆纳斯达克。
对于吉利来说,已经播种了很多年,现在是收获的季节。
上市背后,各有各的故事。
对于敲钟上市,吉利的品牌有自己的意义。
沃尔沃的上市计划筹划已久。早在2018年春天,沃尔沃和吉利高管就曾讨论过如何在瑞士和香港上市。当时的设想是沃尔沃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和香港上市,吉利在瑞典上市。据悉,花旗集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受邀为沃尔沃提供IPO辅导,对沃尔沃的估值定在160-300亿美元。
然而,…r由于投资人和投行认为估值过高,以及斯德哥尔摩复杂的注册手续,沃尔沃最终未能独立上市。
到2020年2月,吉利正式宣布与沃尔沃“全面合并”。按照当时的计划,重组后沃尔沃汽车的资产将被纳入吉利汽车的香港上市公司,未来还将考虑在瑞典上市。然而,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双方最终放弃了股权合并的计划,改为维持各自现有的独立公司架构,仅在相关技术、供应链和销售渠道方面深化合作。这也为沃尔沃独立上市留下了可能性。
“如果是以燃油车的估值上市,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我们可以等待新能源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后再上市,”中信证券分析师王晨宇告诉《未来汽车日报》。从去年开始,特斯拉和韦小立的市值一直在上涨。截至6月2日,作为新的汽车头部公司,蔚来汽车市值达到690.14亿,远超当年沃尔沃的估值。
来源:沃尔沃官方
但对于沃尔沃来说,可能是“不差钱”。2020财年,其营业利润为85亿SEK,收入为2628亿SEK。但眼下各家都在加速电气化改造,包括沃尔沃在内,传统巨头都需要继续投入巨额资本。
直到去年11月,沃尔沃首款纯电动汽车XC40 RECHARGE才正式亮相,姗姗来迟。然而,沃尔沃的雄心并不受时间的影响。今年3月,沃尔沃给出了新的时间表,表示到2025年,旗下纯电动汽车将占50%,其余为混合动力汽车。2030年,沃尔沃将淘汰所有内燃机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从人才到技术,从平台开发到整车设计,包括产业链的整合,都是成本高昂的。”上述分析师感叹“沃尔沃花钱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如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李书福在内部分享演讲中提到,沃尔沃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直到今天也从未停止,只是至今没有量产。相比之下,百度押注自动驾驶技术是在7年前,晚于沃尔沃。
不可否认,上市可以让沃尔沃的资本结构更加多元化,更加独立。但这也意味着沃尔沃的上市无疑会稀释吉利控股的股份。李书福曾表示,过去十年,吉利全力支持沃尔沃汽车的转型发展。“如果沃尔沃汽车未来上市,吉利控股集团仍将保留其大股东地位。”
作为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拥有的电动品牌,从沃尔沃独立出来一年多,北极星一直不富裕。
这在沃尔沃的财报中有所体现。财报显示,2018年北极星亏损达5.2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8亿元)。直到今年4月15日,北极星才进行了第一次私募,获得5.5亿美元融资(约合人民币35亿元)。不过,与韦小立上市前的战略融资相比,基金并不丰厚。
来源:北极星官方
从销量来看,根据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的数据,2020年北极星累计保额仅为365辆。托马斯此前表示,“Polestar 2的目标是在两到三年内年销量超过5万辆。”
或许是为了改善现金流,北极星品牌CEO Thomas Ingenlath证实,北极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将打开IPO和股票市场的大门。
据华尔街日报透露,今年4月中旬,吉利考虑让北极星借壳上市,将其估值从70亿美元提高到400亿美元。对于北极星来说,IPO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现金流压力,还可以随着外部投资者的进入,提高知名度,提振销量。
“当新兴品牌有足够的资本时,它们可以加速发展……t.这些资本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新公司,”托马斯承认。但是,他对资本的进入很淡定。”市场估值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在他看来,新品牌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在环境领域,更是在经济层面,即创造真正的价值。
吉利登陆科技创新板,被外界解读为吉利汽车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科技文旅集团转型的契机。
招股书显示,吉利汽车拟在科技创新板融资200亿元,主要用于新车型研发、前瞻性技术项目、产业收购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然而,自去年9月底的那次会议之后,吉利突破科技创新板至今毫无进展。
“科技含量存疑的整车企业要在科创板上市并不容易。去年底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考虑收紧科技创新板企业的上市标准,要求其更加科技化。吉利之前已经提交了IPO申请,但没有取得进展,这可能与此有关,”王晨宇说。
实现规模化经营
据Sky Eye报道,吉利控股拥有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是其最大股东,持有沃尔沃汽车100%的股份。北极星由北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100%控股,吉利和沃尔沃分别持有北辰汽车50%的股份。股权方面,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包括员工投资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共同投资,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如果旗下四个品牌IPO成功,其未来总融资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人民币,接近今天吉利港股总市值。
但最重要的是,当吉利和沃尔沃在技术上深度绑定的时候,即使因为上市需要稀释一部分股权,对吉利来说也不是坏事。换来的资金还可以反哺产品研发、产能爬坡等后续费用。
事实上,在新能源领域,面对后起之秀的乘胜追击,吉利的压力很大,而且目前吉利在港股的股价也不稳定。旗下新能源品牌的集体上市,将使吉利在高端新能源竞争激烈的当下,实现规模化运营的能力。
正如李书福之前在内部讲话中提到的,“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大的企业才能生存。”
其中,沃尔沃的战略目标是,2025年纯电动汽车占比50%,其余为混合动力汽车。Polestar 2的目标是2023年年销量超过5万辆。
吉利还制定了两份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一:智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小排量节能汽车。方案二:智能纯电动汽车,成立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积极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极端氪星是方案二的具体体现。
来源:极官方
同时,IPO也有助于吉利旗下品牌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吸引当地人才,构建当地销售渠道。
然而,上市只是下一场赛跑的开始。上市后,企业将不得不披露其真实的财务数据。如果业绩亏损严重,将直接影响公司股价和市值。这也无形中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汽车日报
近日某知名汽车媒体以头条的形式宣告了自家调查结果:48V轻混在政策及市场上的前景堪忧。作为普及新能源车型的又一种技术,48V的混动技术似乎也没有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小鹏汽车官方获悉,自今年1月26日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测试版)向用户开放以来,截止至5月31日(共计125天),用户累计使用里程已经突破500万,达到5019689km,
1900/1/1 0:00:00诺基亚,又赢下一场专利诉讼。
1900/1/1 0:00:00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总在思考,究竟一部足够出色,能够满足各方面需求的智能电动车,应该具有怎样的特性?在我看来,首先,外观要具有一定设计感,能够直接看出与燃油车的不同,并且原创至上。
1900/1/1 0:00:00电动浪潮下的风起云涌,注定会诞生新的博弈。
1900/1/1 0:00:00尽管美国三大股指周三均出现上扬,但特斯拉的股价却创下了三周来的最大跌幅。当天早些时候业内机构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4月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上的份额出现大幅下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