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失去了一位“肱骨部长”。
根据特斯拉周一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该公司负责卡车业务的高管杰洛姆·谷利安已经离职。
目前,吉伦是马斯克最重要的副手,也是特斯拉四大高管之一。就在今年3月,他被任命为公司卡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接手重卡业务才三个月,吉伦的离职让外界有了太多的猜测。他是特斯拉十年的元老,也是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人物。在过去的几年里,他曾经因为主导了Model 3的量产而让特斯拉免于水火。
就在这个月,特斯拉还失去了新能源业务负责人RJ·约翰逊,而根据汽车公社的统计,在2021年年中之前,该公司失去了4名直接向马斯克汇报的高管。
高层纷纷离职,对于处于上升期的特斯拉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自2019年以来,特斯拉经历了一系列高管流失。三年来,选择离职的高管超过100人。相比很多属于硅谷阵营的科技公司,特斯拉的高管离职率也是同级别企业中最高的。
又失去了一位将军。
2018年,特斯拉陷入了“生产力地狱”。
自宣布量产以来,特斯拉对Model 3寄予厚望,甚至每周花费1亿美元推动产能的攀升。然而现实的残酷迫使马斯克多次跳票。他去工厂督战,长期睡在工厂一线。量产的压力只能靠助眠药来释放。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面临着安全事故频发、被指抄袭、亏损严重等问题。仅2018年第一季度就亏损7亿美元。通用汽车前副总裁鲍勃·卢茨(Bob Lutz)曾向马斯克泼冷水,称特斯拉即将倒闭,很难熬过2019年,特斯拉每分钟烧6500美元。
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刻,Model 3的产能能否最终达标,直接成为特斯拉生死存亡的关键。然而上天似乎眷顾了偏执的马斯克,在他身边悄悄安排了一个“最强助攻”——杰罗姆·吉伦。
这位高管在加州弗里蒙特的特斯拉工厂外搭了一个小帐篷,辛苦工作了半年。在提高Model 3的产能方面,他创造了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奇迹”。短短几周时间,他就建成了一套支持量产的流水线,最终帮助特斯拉如期交付了Model 3。
因此,吉伦一战成名。
此后,他获得了马斯克的极大信任,被任命为特斯拉汽车业务总裁,直接领导特斯拉整个汽车业务,包括协调供应链。在他担任汽车部门总裁期间,特斯拉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工厂,并扩大了更灵活的电池供应合作伙伴关系。
吉伦是谁?
根据特斯拉2020年的财报,吉伦现在已经48岁了,在北美,业界对他的评价很高。时光倒流,他首先服务于戴姆勒,在那里他领导了戴姆勒历史上最成功的半挂卡车项目。
2010年,吉伦开始在特斯拉工作,最初担任Model S的项目总监,后来负责特斯拉电动半挂车的开发。2018年升任汽车业务总裁后,今年3月调任重卡业务负责人。
到目前为止,吉伦是马斯克最重要的副手。他非常了解公司的内部和外部运作,可以协助马斯克监督公司的日常管理。他是马斯克造车赛道上最可靠的伙伴。
特斯拉没有透露更多关于……对于他离职的原因,吉伦本人并没有立即回应北美记者的置评请求,但他的离职对于特斯拉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高层动荡
纵向来看,吉伦是自2019年JB Straubel辞去技术首席执行官以来,离开特斯拉的最大高管。近年来,吉伦在特斯拉的职位一路攀升,成为薪酬最高的管理层之一。2020年,他获得了超过4600万美元的薪酬和股票奖励。
特斯拉一直在酝酿其纯电动半挂车项目,目前仍在研发中。这一项目受到马斯克的高度重视,预计最早将于2019年投产,但相关业务已被推迟。目前尚不清楚吉伦的离开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业务进展。
就在今年1月,马斯克还在公司2020年业绩电话会议上透露,半挂卡车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将于2021年开始交付。不过,当时他也承认,电池的可用性是限制该类型车辆量产的唯一问题,因为搭载的电池数量约为乘用车的5倍,这限制了卡车研发的进度。
近年来,特斯拉一直面临高管人事变动。就在这个月,特斯拉还失去了新能源业务主管RJ·约翰逊。
约翰逊也为特斯拉服务了十多年。他入职时只是商业能源负责人,直到去年夏天才升任整体能源业务负责人。约翰逊的辞职相对低调。他已经更新了LinkedIn上的个人资料,确认已经离开特斯拉,现在以秘密模式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仍然从事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工作。
目前特斯拉能源部门的营收贡献并不大,但马斯克更愿意从长远角度考虑。他认为,其增长很可能在未来超过汽车业务。约翰逊离职的那一刻,正处于特斯拉能源板块业务爬坡的关键增长阶段。争取新业务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但战前的失利对特斯拉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据汽车公社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特斯拉经历了接二连三的高管流失。在过去的三年里,超过100名高管离开了公司。
2021年4月,特斯拉的法律副总裁兼代理总法律顾问艾伦·普雷斯科特(Alan Prescott)离职,加入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担任首席法律官。他也是过去三年中第四位离职的特斯拉总法律顾问。
2021年1月,特斯拉的工程总监约瑟夫·马道尔(Joseph Mardall)提交了辞呈,加入了无人机初创公司Zipline。此前,他帮助马斯克创造了一项创新的“黑科技”,这就是Model Y的热泵系统。
仅2021年上半年,直接向马斯克汇报的离职高管就有四位,而如果回溯到过去的两到三年,特斯拉的会计、法务和R&D领域都是高层动荡。“高发区”。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特斯拉业务发展副总裁任宇翔、人力资源负责人凯文·卡塞科特(Kevin Kassekert)、生产总监贾廷德·迪隆(Jatinder Dhillon)、全球财务副总裁贾斯汀·麦卡尼尔(Justin McAnear)等纷纷离职。有些职位没有合适的人才填补,马斯克选择了重组。
为什么留不住人?
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师曾在2019年做过一份报告。研究显示,当时向马斯克汇报的特斯拉高管的年工作流失率为44%,远高于美国科技公司9%的平均水平。排名第二的Lyft(美国版滴滴)高管离职率仅为22%,仅为特斯拉的一半,排名第三的脸书相关数据也仅为20%。
即使不看高管的离职率,特斯拉所有员工的离职率也高达27%,而硅谷其他科技公司的离职率只有15%。
特斯拉高层的离职率……近些年来,执行率一直很高。许多陪伴马斯克多年的灵魂人物甚至高管相继离职,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往往很容易转移到马斯克身上。
“你觉得马斯克怎么样?就像太阳一样?”
两年前,一位刚从特斯拉离职的高管在硅谷参加鸡尾酒会,现场有人带着阴暗的冷笑直接向他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位高管摇了摇头,开玩笑地回答道:“你离他越近,就越有可能引火烧身。”
硅谷的天才很优秀,很勤奋,但性格偏执,易怒,易怒。马斯克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痛斥分析师,并在社交网站上毫不畏惧地攻击媒体记者和汽车同行。特斯拉的股价也因其个人言论遭受了多次剧烈波动。
科技风险投资公司Loup Ventures的一位高级投资顾问曾公开表示“马斯克的举动真的太过分了”,他甚至在给马斯克的信中写道——
“你脾气不好,太骄傲,这助长了外界对你领导能力有限的负面看法。许多行为显然已经越界,要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心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0
背后,是苛刻的企业文化。
马斯克被业界称为“孤独的钢铁侠”,是个工作狂,没日没夜地投身事业。在很多重要项目的过程中,他本人也很有闯劲,经常要求下面的高管在几个小时或者一天之内完成。于是,整个公司逐渐形成了“努力工作”的高压文化,加班也很严重。
以特斯拉上海工厂为例,其建设周期仅用了一年多,为了赶上几年前Model 3的量产,短短几周就完成了一条全新的汽车装配线,压力可见一斑。一旦跟不上工作节奏,很多高管都很难留下来。
1
当然,也有外部因素。
在汽车行业新四化转型如火如荼的当下,传统汽车厂商不惜重金打造面向未来的新部门,而新造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也获得了巨额融资。其实外部环境也需要或者说喜欢招聘有特斯拉工作背景的成熟高管,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高层流动性就是一面镜子。
吉伦(Gyllen)担任特斯拉汽车业务新总裁时,一些北美媒体将其比作马斯克的“修复者”。这位执行力极强的职业经理人头脑清醒,熟悉特斯拉所有自上而下的运作,在性格上与马斯克形成了很好的互补。现在突然离职,我觉得马斯克现在的心情也很复杂。马斯克又失去了一位“肱骨部长”。
根据特斯拉周一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该公司负责卡车业务的高管杰洛姆·谷利安已经离职。
目前,吉伦是马斯克最重要的副手,也是特斯拉四大高管之一。就在今年3月,他被任命为公司卡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接手重卡业务才三个月,吉伦的离职让外界有了太多的猜测。他是特斯拉十年的元老,也是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人物。在过去的几年里,他曾经因为主导了Model 3的量产而让特斯拉免于水火。
就在这个月,特斯拉还失去了新能源业务负责人RJ·约翰逊,而根据汽车公社的统计,在2021年年中之前,该公司失去了4名直接向马斯克汇报的高管。
高层纷纷离职,对于处于上升期的特斯拉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自2019年以来,特斯拉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管理损失。三年来,选择离职的高管超过100人。相比很多属于硅谷阵营的科技公司,特斯拉的高管离职率也是同级别企业中最高的。
又失去了一位将军。
2018年,特斯拉陷入了“生产力地狱”。
自宣布量产以来,特斯拉对Model 3寄予厚望,甚至每周花费1亿美元推动产能的攀升。然而现实的残酷迫使马斯克多次跳票。他去工厂督战,长期睡在工厂一线。量产的压力只能靠助眠药来释放。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面临着安全事故频发、被指抄袭、亏损严重等问题。仅2018年第一季度就亏损7亿美元。通用汽车前副总裁鲍勃·卢茨(Bob Lutz)曾向马斯克泼冷水,称特斯拉即将倒闭,很难熬过2019年,特斯拉每分钟烧6500美元。
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刻,Model 3的产能能否最终达标,直接成为特斯拉生死存亡的关键。然而上天似乎眷顾了偏执的马斯克,在他身边悄悄安排了一个“最强助攻”——杰罗姆·吉伦。
这位高管在加州弗里蒙特的特斯拉工厂外搭了一个小帐篷,辛苦工作了半年。在提高Model 3的产能方面,他创造了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奇迹”。短短几周时间,他就建成了一套支持量产的流水线,最终帮助特斯拉如期交付了Model 3。
因此,吉伦一战成名。
此后,他获得了马斯克的极大信任,被任命为特斯拉汽车业务总裁,直接领导特斯拉整个汽车业务,包括协调供应链。在他担任汽车部门总裁期间,特斯拉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工厂,并扩大了更灵活的电池供应合作伙伴关系。
吉伦是谁?
根据特斯拉2020年的财报,吉伦现在已经48岁了,在北美,业界对他的评价很高。时光倒流,他首先服务于戴姆勒,在那里他领导了戴姆勒历史上最成功的半挂卡车项目。
2010年,吉伦开始在特斯拉工作,最初担任Model S的项目总监,后来负责特斯拉电动半挂车的开发。2018年升任汽车业务总裁后,今年3月调任重卡业务负责人。
到目前为止,吉伦是马斯克最重要的副手。他非常了解公司的内部和外部运作,可以协助马斯克监督公司的日常管理。他是马斯克造车赛道上最可靠的伙伴。
特斯拉没有透露更多关于他离职的原因,吉伦本人也没有立即回应北美记者的置评请求,但他的离职对特斯拉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高层动荡
纵向来看,吉伦是自2019年JB Straubel辞去技术首席执行官以来,离开特斯拉的最大高管。近年来,吉伦在特斯拉的职位一路攀升,成为薪酬最高的管理层之一。2020年,他获得了超过4600万美元的薪酬和股票奖励。
特斯拉一直在酝酿其纯电动半挂车项目,目前仍在研发中。这一项目受到马斯克的高度重视,预计最早将于2019年投产,但相关业务已被推迟。目前尚不清楚吉伦的离开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业务进展。
就在今年1月,马斯克还在公司2020年业绩电话会议上透露,半挂卡车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将于2021年开始交付。不过,当时他也承认,电池的可用性是限制该类型车辆量产的唯一问题,因为搭载的电池数量约为乘用车的5倍,这限制了卡车研发的进度。
< img alt = "特斯拉……Model 3,iron man,model s,model y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2649467485/6 . jpg "/>
近年来,特斯拉一直面临着高管的人事更替。就在这个月,特斯拉还失去了新能源业务主管RJ·约翰逊。
约翰逊也为特斯拉服务了十多年。他入职时只是商业能源负责人,直到去年夏天才升任整体能源业务负责人。约翰逊的辞职相对低调。他已经更新了LinkedIn上的个人资料,确认已经离开特斯拉,现在以秘密模式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仍然从事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工作。
目前特斯拉能源部门的营收贡献并不大,但马斯克更愿意从长远角度考虑。他认为,其增长很可能在未来超过汽车业务。约翰逊离职的那一刻,正处于特斯拉能源板块业务爬坡的关键增长阶段。争取新业务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但战前的失利对特斯拉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据汽车公社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特斯拉经历了接二连三的高管流失。在过去的三年里,超过100名高管离开了公司。
2021年4月,特斯拉的法律副总裁兼代理总法律顾问艾伦·普雷斯科特(Alan Prescott)离职,加入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担任首席法律官。他也是过去三年中第四位离职的特斯拉总法律顾问。
2021年1月,特斯拉的工程总监约瑟夫·马道尔(Joseph Mardall)提交了辞呈,加入了无人机初创公司Zipline。此前,他帮助马斯克创造了一项创新的“黑科技”,这就是Model Y的热泵系统。
仅2021年上半年,直接向马斯克汇报的离职高管就有四位,而如果回溯到过去的两到三年,特斯拉的会计、法务和R&D领域都是高层动荡。“高发区”。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特斯拉业务发展副总裁任宇翔、人力资源负责人凯文·卡塞科特(Kevin Kassekert)、生产总监贾廷德·迪隆(Jatinder Dhillon)、全球财务副总裁贾斯汀·麦卡尼尔(Justin McAnear)等纷纷离职。有些职位没有合适的人才填补,马斯克选择了重组。
为什么留不住人?
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师曾在2019年做过一份报告。研究显示,当时向马斯克汇报的特斯拉高管的年工作流失率为44%,远高于美国科技公司9%的平均水平。排名第二的Lyft(美国版滴滴)高管离职率仅为22%,仅为特斯拉的一半,排名第三的脸书相关数据也仅为20%。
即使不看高管的离职率,特斯拉所有员工的离职率也高达27%,而硅谷其他科技公司的离职率只有15%。
近年来,特斯拉高管的离职率非常高。许多陪伴马斯克多年的灵魂人物甚至高管相继离职,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往往很容易转移到马斯克身上。
“你觉得马斯克怎么样?就像太阳一样?”
两年前,一位刚从特斯拉离职的高管在硅谷参加鸡尾酒会,现场有人带着阴暗的冷笑直接向他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位高管摇了摇头,开玩笑地回答道:“你离他越近,就越有可能引火烧身。”
硅谷的天才很优秀,很勤奋,但性格偏执,易怒,易怒。马斯克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痛斥分析师,并在社交网站上毫不畏惧地攻击媒体记者和汽车同行。特斯拉的股价也因其个人言论遭受了多次剧烈波动。
科技风险投资公司Loup Ventures的一位高级投资顾问曾公开表示“马斯克的举动真的太过分了”,他甚至在给马斯克的信中写道——
“你脾气不好,又太骄傲,这助长了消极情绪……外界对你有限领导力的质疑。许多行为显然已经越界,要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心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0
背后,是苛刻的企业文化。
马斯克被业界称为“孤独的钢铁侠”,是个工作狂,没日没夜地投身事业。在很多重要项目的过程中,他本人也很有闯劲,经常要求下面的高管在几个小时或者一天之内完成。于是,整个公司逐渐形成了“努力工作”的高压文化,加班也很严重。
以特斯拉上海工厂为例,其建设周期仅用了一年多,为了赶上几年前Model 3的量产,短短几周就完成了一条全新的汽车装配线,压力可见一斑。一旦跟不上工作节奏,很多高管都很难留下来。
1
当然,也有外部因素。
在汽车行业新四化转型如火如荼的当下,传统汽车厂商不惜重金打造面向未来的新部门,而新造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也获得了巨额融资。其实外部环境也需要或者说喜欢招聘有特斯拉工作背景的成熟高管,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高层流动性就是一面镜子。
吉伦(Gyllen)担任特斯拉汽车业务新总裁时,一些北美媒体将其比作马斯克的“修复者”。这位执行力极强的职业经理人头脑清醒,熟悉特斯拉所有自上而下的运作,在性格上与马斯克形成了很好的互补。现在突然离职,我觉得马斯克现在的心情也很复杂。
一百年前,CocoChanel设计出宽松自在的女性裤装,她对当时的所有女性说:“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儿,但永远别忘记那件叫自我的衣服。
1900/1/1 0:00:00长城销量稳步增长,可一点也不轻松啊近期,长城汽车发布了最新的产销报告。数据显示,上月长城汽车新车销量达到86965辆,实现了62的同比增长。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董事会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汽车正考虑提供按小时计费的自动驾驶服务。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环保人士表示,除非强制汽车制造商销售电动汽车的法规收紧,否则欧洲各地的电池工厂在2030年前都面临闲置的风险。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世界首个电动摩托艇锦标赛赛事将于2023年启动。该系列赛事的名称将定名为“E1”,在6月8日组织方公布了赛事电动摩托艇RaceBird的新设计。
1900/1/1 0:00:00作者编辑部6月7日,一台蓝色的雪铁龙全新旗舰车型凡尔赛C5X量产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