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大鹏
● ● ●
6月22日,据外媒报道,负责宝马汽车生产的董事会成员米兰·内德尔科维奇(Milan Nedeljkovic)表示,到2025年,宝马将实现每辆车的生产成本比2019年降低25%。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无论是国内汽车企业还是跨国汽车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都有着相同的追求。在豪华品牌中,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宋林宣布了2019年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其中降低成本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可见,车企降低成本也是车企正常的战略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此次提出的成本削减计划是由负责汽车生产的董事会成员提出的。换句话说,宝马的成本降低将集中在车辆制造上。相比于其他车企通过运营、管理、销售等柔性降本,此次降本措施更加“硬”,宝马的降本从之前的人力、管理等柔性环节提升到了硬环节。
2021年,宝马息税前利润将增长一倍。
关注宝马集团的人会发现,这已经不是宝马第一次表示要降低成本了。早在2017年,宝马就启动了“Performance next”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底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实现120亿欧元的潜在效益。
根据宝马集团披露的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集团总营收为989.9亿欧元,税前利润为52.22亿欧元,税前利润率为5.3%。其中,汽车业务总收入为808.53亿欧元,息税前盈利为21.62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2.7%。实现原来预测的息税前利润率在0-3%之间。
销量方面,根据宝马集团公布的数据,2020年宝马全球总交付量达到232.52万辆,包括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宝马集团2020年销量较2019年大幅下降。虽然销量有所下降,但利润和息税前利润率仍在预期范围内。
对于2021年,宝马集团制定了非常积极的目标,包括大幅提高集团的税前利润。预计今年汽车交付量将实现稳定增长;汽车业务板块息税前利润率有望提升至6%-8%。这意味着2021年的息税前收益将是2020年的两倍。
所谓息税前盈利,就是不扣除利息和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上交所的税前利润,也可以称为息税前利润。这一数据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汽车行业的息税前收益有高有低,但一般都在5%左右。宝马集团设定的6%-8%,说明宝马集团对收支有很大的自主控制权。
分析师告诉汽车预测者,宝马集团2020年的财务表现和2021年设定的预期目标都反映了宝马集团对自身运输和管理成本的控制。可以说,宝马集团制定的降本增效计划已经开始持续发力。
在R&D的持续投资将促进人力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对于宝马来说,面对疫情的影响和销量的下滑,宝马依然实现了预期的息税前利润率。分析师表示,这与宝马此前的成本削减计划密不可分。
2019年11月,宝马与工会就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达成一致。宝马与劳工代表和主要供应商谈判,达成协议,到2022年节省超过1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28亿元)。主要是通过降低材料成本,取消部分车型。当然,降低人力成本也是必要的。
在员工健康方面,该协议包括根据公司利润减少员工奖金,并改变部分员工的圣诞节和其他奖金。这些措施将从2020年开始生效。同年9月,德国媒体披露,宝马计划到2022年裁员5000至6000人,大部分裁员将在德国慕尼黑总部进行。
根据宝马集团财报中的信息,宝马集团通过减少固定支出和资本支出,改善了成本状况。其中,从员工数量来看,截至去年底,宝马集团员工总数为12.07万人,低于去年的12.6万人。符合公司控制员工数量的计划。
宝马集团将招聘提前退休的新员工和退休人员总数。宝马CEO齐普泽曾表示,宝马已经找到了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公司不必为了降低成本而强制裁员。其中,在IT领域和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电气化领域,员工人数有所增加,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另外,与人力、运营、销售等方面的成本降低不同,车企在制造方面实现成本降低更可控,但也意味着最难。目前,宝马集团在全球拥有31个生产基地,其中欧洲17个,亚洲7个,北美3个,非洲和南美各2个。
以宝马中国沈阳基地为例,为了实现成本降低,宝马公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宝马沈阳基地可再生能源动力占比将保持在100%,与2016年相比,宝马单个生产的CO2排放量将减少84%。与2019年相比,2020年宝马单次生产能耗下降7.4%,单次生产用水量下降17.9%,单次生产废弃物处理量下降近60%。物流方面,整车78%可以全部或部分通过铁路运输。
2020年,宝马在中国回收了4347块废旧动力电池,总重量为98261千克。同时还在上海建立了国内首个回收动力电池的专业服务网络,可以在电池配送给有资质的第三方拆解之前,提供回收、分拣、储存、包装等相关服务。经过专业评估和处理,部分仍可使用的电池已在沈阳工厂的叉车上使用,需要报废的电池也由……回收利用存放专业公司的原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以降低成本的形式调整开支来交出漂亮成绩单的车企,宝马并没有减少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20年宝马研发支出达56.89亿欧元,研发支出占集团收入的比例保持在6.3%,与2019年基本持平。
同一平台,多能研发规模和体量带来成本摊薄。
了解车企运营的人都知道,车企在实施降低成本目标时,往往伴随着效率提升计划。两者属于“开源节流”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宝马集团也是如此。除了在管理和员工等灵活方面被动削减成本,宝马集团还在积极实施主动增效措施。
此前,宝马集团宣布将实现更快的流程和更精简的结构,从而提高效率。同时,宝马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研发,计划将新车的研发时间缩短多达三分之一。在产品方面,从2021年起,多达50%的当今改装变速器车辆将被淘汰,过渡将是创建增强的灵活车辆架构。
与其他车企独立构建新的电气化平台不同,宝马集团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灵活的平台,可以支持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内燃机等不同的动力系统。此外,宝马集团还宣布,将利用数字模拟和虚拟验证技术,帮助宝马在2024年前减少约2500辆原型车的需求。
在外界看来,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如果在同一个平台上打造,无疑会给人“油改电”的嫌疑,但宝马集团认为混动平台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不会被抛弃,积累了几百年。有制造内燃机车的经验。在这方面,宝马集团已经有了前车之鉴。2013年,宝马专门为旗下首款纯电动汽车i3打造了纯电动平台。平台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和碳纤维,车内大量使用环保材料,符合宝马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理念。这也造成了i3的高成本,上市后市场反应平平。对此,宝马发表声明停产i3,不会有后续车型。另一方面,在全新5系基础上打造的5系新能源,一经上市就获得了积极的反馈。数据显示,2020年,宝马5系新能源累计销量将达到2.34万辆,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十大畅销品牌,成为德系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
根据宝马集团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25年,集团纯电动汽车年销量将是2020年的10倍以上。到2025年底,宝马将完成全球第2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交付。要知道,车企投资一个新平台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以吉利庞大的平台架构为例,短短四年就投入了180亿。而且这种平台生产是一次性投入,其成本随着新车销量的增加而逐渐摊薄。
宝马还建议定期评估车辆型号组合,努力降低产品的复杂性,以提高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效率,加强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以原材料采购为例,2019年,宝马集团首席采购官安德烈亚斯·文特(Andreas Wendt)表示,供应链已经重组,从2020年开始将直接采购钴和锂。此前,宝马通过供应商间接采购原材料。Wendt表示,宝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原材料来源的透明化。对于锂和钴等重要材料,中间商将从供应链中消失。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管道运输的效率,实现了降低成本。……在组织架构方面,宝马已经向更精简的流程和更高效的结构转变。2019年4月1日,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汽车品牌的销售部门合并,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能为客户带来一致的品牌体验。在自动驾驶开发领域,宝马正在积极尝试建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联盟,成员之间互相分享成果和成本。既有助于达标,又降低了研发成本。
汽车分析师和评论员告诉汽车预测者,宝马集团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其财报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随着宝马集团更深层次的降本增效,外界有理由相信2025年自行车制造成本降低25%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田大鹏
● ● ●
6月22日,据外媒报道,负责宝马汽车生产的董事会成员米兰·内德尔科维奇(Milan Nedeljkovic)表示,到2025年,宝马将实现每辆车的生产成本比2019年降低25%。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无论是国内汽车企业还是跨国汽车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都有着相同的追求。在豪华品牌中,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宋林宣布了2019年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其中降低成本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可见,车企降低成本也是车企正常的战略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此次提出的成本削减计划是由负责汽车生产的董事会成员提出的。换句话说,宝马的成本降低将集中在车辆制造上。相比于其他车企通过运营、管理、销售等柔性降本,此次降本措施更加“硬”,宝马的降本从之前的人力、管理等柔性环节提升到了硬环节。
2021年,宝马息税前利润将增长一倍。
关注宝马集团的人会发现,这已经不是宝马第一次表示要降低成本了。早在2017年,宝马就启动了“Performance next”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底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实现120亿欧元的潜在效益。
根据宝马集团披露的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集团总营收为989.9亿欧元,税前利润为52.22亿欧元,税前利润率为5.3%。其中,汽车业务总收入为808.53亿欧元,息税前盈利为21.62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2.7%。实现原来预测的息税前利润率在0-3%之间。
销量方面,根据宝马集团公布的数据,2020年宝马全球总交付量达到232.52万辆,包括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宝马集团2020年销量较2019年大幅下降。虽然销量有所下降,但利润和息税前利润率仍在预期范围内。
对于2021年,宝马集团制定了非常积极的目标,包括大幅提高集团的税前利润。预计今年汽车交付量将实现稳定增长;汽车业务板块息税前利润率有望提升至6%-8%。这意味着2021年的息税前收益将是2020年的两倍。
所谓息税前盈利,就是不扣除利息和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上交所的税前利润,也可以称为息税前利润。这一数据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汽车行业的息税前收益有高有低,但一般都在5%左右。宝马集团设定的6%-8%,说明宝马集团对收支有很大的自主控制权。
分析师告诉汽车预测者,宝马集团2020年的财务表现和2021年设定的预期目标都反映了宝马集团对自身运输和管理成本的控制。可以说,宝马集团制定的降本增效计划已经开始持续发力。
在R&D的持续投资将促进人力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对于宝马来说,面对疫情的影响和销量的下滑,宝马依然实现了预期的息税前利润率。分析师表示,这与宝马此前的成本削减计划密不可分。
2019年11月,宝马与工会就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达成一致。宝马与劳工代表和主要供应商谈判,达成协议,到2022年节省超过1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28亿元)。主要是通过降低材料成本,取消部分车型。当然,降低人力成本也是必要的。
在员工健康方面,该协议包括根据公司利润减少员工奖金,并改变部分员工的圣诞节和其他奖金。这些措施将从2020年开始生效。同年9月,德国媒体披露,宝马计划到2022年裁员5000至6000人,大部分裁员将在德国慕尼黑总部进行。
根据宝马集团财报中的信息,宝马集团通过减少固定支出和资本支出,改善了成本状况。其中,从员工数量来看,截至去年底,宝马集团员工总数为12.07万人,低于去年的12.6万人。符合公司控制员工数量的计划。
宝马集团将招聘提前退休的新员工和退休人员总数。宝马CEO齐普泽曾表示,宝马已经找到了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公司不必为了降低成本而强制裁员。其中,在IT领域和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电气化领域,员工人数有所增加,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另外,与人力、运营、销售等方面的成本降低不同,车企在制造方面实现成本降低更可控,但也意味着最难。目前,宝马集团在全球拥有31个生产基地,其中欧洲17个,亚洲7个,北美3个,非洲和南美各2个。
以宝马中国沈阳基地为例,为了实现成本降低,宝马公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宝马沈阳基地可再生能源动力占比将保持在100%,与2016年相比,宝马单个生产的CO2排放量将减少84%。与2019年相比,2020年宝马单次生产能耗下降7.4%,单次生产用水量下降17.9%,单次生产废弃物处理量下降近60%。物流方面,整车78%可以全部或部分通过铁路运输。
2020年,宝马在中国回收了4347块废旧动力电池,总重量为98261千克。同时还在上海建立了国内首个回收动力电池的专业服务网络,可以在电池配送给有资质的第三方拆解之前,提供回收、分拣、储存、包装等相关服务。经过专业评估和处理,部分仍可使用的电池已在沈阳工厂的叉车上使用,需要报废的电池也由……回收利用存放专业公司的原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以降低成本的形式调整开支来交出漂亮成绩单的车企,宝马并没有减少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20年宝马研发支出达56.89亿欧元,研发支出占集团收入的比例保持在6.3%,与2019年基本持平。
同一平台,多能研发规模和体量带来成本摊薄。
了解车企运营的人都知道,车企在实施降低成本目标时,往往伴随着效率提升计划。两者属于“开源节流”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宝马集团也是如此。除了在管理和员工等灵活方面被动削减成本,宝马集团还在积极实施主动增效措施。
此前,宝马集团宣布将实现更快的流程和更精简的结构,从而提高效率。同时,宝马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研发,计划将新车的研发时间缩短多达三分之一。在产品方面,从2021年起,多达50%的当今改装变速器车辆将被淘汰,过渡将是创建增强的灵活车辆架构。
与其他车企独立构建新的电气化平台不同,宝马集团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灵活的平台,可以支持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内燃机等不同的动力系统。此外,宝马集团还宣布,将利用数字模拟和虚拟验证技术,帮助宝马在2024年前减少约2500辆原型车的需求。
在外界看来,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如果在同一个平台上打造,无疑会给人“油改电”的嫌疑,但宝马集团认为混动平台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不会被抛弃,积累了几百年。有制造内燃机车的经验。在这方面,宝马集团已经有了前车之鉴。2013年,宝马专门为旗下首款纯电动汽车i3打造了纯电动平台。平台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和碳纤维,车内大量使用环保材料,符合宝马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理念。这也造成了i3的高成本,上市后市场反应平平。对此,宝马发表声明停产i3,不会有后续车型。另一方面,在全新5系基础上打造的5系新能源,一经上市就获得了积极的反馈。数据显示,2020年,宝马5系新能源累计销量将达到2.34万辆,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十大畅销品牌,成为德系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
根据宝马集团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25年,集团纯电动汽车年销量将是2020年的10倍以上。到2025年底,宝马将完成全球第2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交付。要知道,车企投资一个新平台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以吉利庞大的平台架构为例,短短四年就投入了180亿。而且这种平台生产是一次性投入,其成本随着新车销量的增加而逐渐摊薄。
宝马还建议定期评估车辆型号组合,努力降低产品的复杂性,以提高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效率,加强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以原材料采购为例,2019年,宝马集团首席采购官安德烈亚斯·文特(Andreas Wendt)表示,供应链已经重组,从2020年开始将直接采购钴和锂。此前,宝马通过供应商间接采购原材料。Wendt表示,宝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原材料来源的透明化。对于锂和钴等重要材料,中间商将从供应链中消失。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管道运输的效率,实现了降低成本。……在组织架构方面,宝马已经向更精简的流程和更高效的结构转变。2019年4月1日,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汽车品牌的销售部门合并,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能为客户带来一致的品牌体验。在自动驾驶开发领域,宝马正在积极尝试建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联盟,成员之间互相分享成果和成本。既有助于达标,又降低了研发成本。
汽车分析师和评论员告诉汽车预测者,宝马集团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其财报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随着宝马集团更深层次的降本增效,外界有理由相信2025年自行车制造成本降低25%是可以实现的。
财联社(上海,编辑周玲)讯,当地时间周二(22日),奥迪官网正式宣布,从2026年起,该公司将只会推出纯电力驱动的新车型。2033年前将逐步停止生产内燃机。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宣布,该公司沿着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开通了其中国最长的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走廊。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6月22日,美国半导体巨头格芯表示,将投资逾40亿美元扩建其新加坡晶圆厂,到2023年第一季度,该厂年产能将达约120万片,较目前多45万片,到2024年全面运营时,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正在进行电动化改革,仅仅在欧洲,该集团就规划了6座电池工厂。大众还将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装配线,用以生产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ARCFOX极狐品牌在2016年就已经建立,2016年8月3号北京三里屯的ARCFOXSpace体验中心开业,历时4年2020年10月24号ARCFOX极狐T上市发布。
1900/1/1 0:00:00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吉利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将为极氪探索外部融资方案6月25日,吉利汽车(00175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