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武笑羽
编辑|李欢欢
“电动车的核心一定是电池。”2019年5月,李CEO李想感叹,车企与当代安培科技的合作方式是“董事长排队换电池”。
时至今日,“电池荒”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不久前,在股东大会上,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抱怨“他受不了客户的催促”。央视财经报道称,为了拿到电池,Xpeng Motors董事长何亲自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呆了一个星期。然而,7月13日,何肖鹏澄清了这一消息。
即便如此,电池不足仍然是目前最难的事情。全球新兴能源市场研究机构SNE研究公司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406 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量预计为335 GWh,缺口约为18%。到2025年,这一差距将扩大至40%左右。
“相比‘缺芯’危机,我们更担心电池供应不足。”李的员工向《汽车时代》感叹。动力电池被称为纯电动汽车的“心脏”,占电动汽车成本的近40%。为了避免产能受到牵连,一场动力电池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谁有钱就给谁电池。”
"我朋友的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了."在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销售的杨涛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记者,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电池产能配置的方式是主机厂花掉整条生产线,谁有钱谁就有产能。“如果代工不够有钱,电池是买不到的。”
“从国家队到科技公司,接下来造车的公司越来越多。”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可靠的电池却那么多。杨涛认为,除了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头部公司和第二梯队,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敢恭维,“车企不得不争抢优质电池资源”。
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来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官方
不仅仅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很多电池企业也是如此。
“为了保证下游重点客户的电池供应,生产基地正在加班加点”,郭萱高科员工方敏也感受到了电池紧缺的紧迫性。
电池厂商满负荷运转,依然难以解决车企的电池焦虑。
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李斌担心电池供应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遇到最大瓶颈。“电池和芯片的短缺将蔚来的月交付量限制在7500辆左右,这种情况将持续到7月份。”
此前,在今年1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强调,电池供应已经成为“目前电动汽车普及的障碍”。马斯克预测,“即使电池供应商以最大速度生产,电池供应在2022年及以后仍将严重短缺。”
来源:特斯拉官方
“新能源汽车需求激增,电池供应难以及时跟上。”中信证券一位汽车分析师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目前最迫切的是扩充电池容量。
郭萱高科正在加速生产扩张。该公司计划到2023年将其产能扩大至800亿瓦时,到2025年扩大至100亿瓦时。5月18日,LG化学(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第二工厂竣工仪式在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举行。6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投产。此外,根据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底发布的公告,其也在建设电池p……生产基地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和江苏省溧阳市,不断扩大产能。
来源:华安证券
但从2020年底开始,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西部证券在一份研报中介绍,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为8.95万元/吨,较今年年初上涨66.30%;氢氧化锂市场价格为7.98万元/吨,较今年年初上涨50.71%。这挤压了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或影响其扩张产能。
“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锂。这种物质并不稀缺,只是供应短缺。这是因为锂的价格无法支撑开采成本。”咨询公司EY-帕特农的合伙人詹姆斯·尼克尔森在接受采访时说。
电池领域陷入了“内卷化”
汽车公司也在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渴望实现自给自足。
4月29日,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共同规划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年产汽车100万辆,电池100GWh。
来源:蔚来官方
还有车企和头部电池厂商的“深度捆绑”。2020年,大众获得郭萱高科26%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今年5月17日,福能科技与吉利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长城汽车和上海复星拟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建设四条三元柔性电池生产线。
“与动力电池企业紧密捆绑,有利于汽车厂商控制成本,提高与电池企业的议价能力,加强汽车厂商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青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然而,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公司在开发自己的电池时面临许多问题。技术不成熟很有可能导致“高端电池产能不足,低端电池产能过剩”。此外,R&D动力电池的制造和生产周期长。如果无法形成规模,车企不得不承担巨额R&D费用。
“电池造起来容易,技术和产品升级难。中国曾经有数百家车用锂电池工厂,现在所剩无几。未来的技术竞争才是关键。”
来源:特斯拉官网
为了增强制造电池的技术实力,车企愿意花大价钱。
2019年2月,特斯拉宣布以2.18亿美元溢价55%收购Maxwell。麦克斯韦的核心技术包括干电池电极技术和超级电容器驱动的储能业务。今年4月底,福特宣布将向其新的电池实验室追加投资1.85亿美元,以加快自主电池的研究和制造。
2021年6月,保时捷正式宣布制造电池,投资数千万欧元,与一家德国电池制造商成立新的合资公司Cellforce,主要专注于电动跑车高性能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产能和技术之争,车企和电池企业混战,电池领域陷入内卷化。
未来汽车日报
来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武笑羽
编辑|李欢欢
“电动车的核心一定是电池。”2019年5月,李CEO李想感叹,车企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方式是“董事长排队换电池”。
时至今日,“电池荒”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不久前,在股东大会上,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抱怨“他受不了客户的催促”。央视财经报道称,为了拿到电池,Xpeng Motors董事长何亲自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呆了一个星期。然而,7月13日,何肖鹏澄清了这一消息。
即便如此,电池不足仍然是目前最难的事情。全球新兴能源市场研究机构SNE研究公司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406 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量预计为335 GWh,缺口约为18%。到2025年,这一差距将扩大到大约……0%.
“相比‘缺芯’危机,我们更担心电池供应不足。”李的员工向《汽车时代》感叹。动力电池被称为纯电动汽车的“心脏”,占电动汽车成本的近40%。为了避免产能受到牵连,一场动力电池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谁有钱就给谁电池。”
"我朋友的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了."在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销售的杨涛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记者,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电池产能配置的方式是主机厂花掉整条生产线,谁有钱谁就有产能。“如果代工不够有钱,电池是买不到的。”
“从国家队到科技公司,接下来造车的公司越来越多。”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可靠的电池却那么多。杨涛认为,除了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头部公司和第二梯队,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敢恭维,“车企不得不争抢优质电池资源”。
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来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官方
不仅仅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很多电池企业也是如此。
“为了保证下游重点客户的电池供应,生产基地正在加班加点”,郭萱高科员工方敏也感受到了电池紧缺的紧迫性。
电池厂商满负荷运转,依然难以解决车企的电池焦虑。
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李斌担心电池供应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遇到最大瓶颈。“电池和芯片的短缺将蔚来的月交付量限制在7500辆左右,这种情况将持续到7月份。”
此前,在今年1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强调,电池供应已经成为“目前电动汽车普及的障碍”。马斯克预测,“即使电池供应商以最大速度生产,电池供应在2022年及以后仍将严重短缺。”
来源:特斯拉官方
“新能源汽车需求激增,电池供应难以及时跟上。”中信证券一位汽车分析师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目前最迫切的是扩充电池容量。
郭萱高科正在加速生产扩张。该公司计划到2023年将其产能扩大至800亿瓦时,到2025年扩大至100亿瓦时。5月18日,LG化学(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第二工厂竣工仪式在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举行。6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投产。此外,根据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底发布的公告,其还在福建省宁德市和江苏省溧阳市建设电池生产基地,不断扩大产能。
来源:华安证券
但从2020年底开始,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西部证券在一份研报中介绍,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为8.95万元/吨,较今年年初上涨66.30%;氢氧化锂市场价格为7.98万元/吨,较今年年初上涨50.71%。这挤压了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或影响其扩张产能。
“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锂。这种物质并不稀缺,只是供应短缺。这是因为锂的价格无法支撑开采成本。”咨询公司EY-帕特农的合伙人詹姆斯·尼克尔森在接受采访时说。
电池领域陷入了“内卷化”
汽车公司也在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渴望实现自给自足。
4月29日,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共同规划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年产汽车100万辆,电池100GWh。
来源:蔚来官方
还有车企和头部电池厂商的“深度捆绑”。2020年,大众获得郭萱高科26%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今年5月17日,福能科技与吉利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长城汽车和上海复星拟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建设四条三元柔性电池生产线。
“与动力电池企业紧密捆绑,有利于汽车厂商控制成本,提高与电池企业的议价能力,加强汽车厂商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青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然而,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公司在开发自己的电池时面临许多问题。技术不成熟很有可能导致“高端电池产能不足,低端电池产能过剩”。此外,R&D动力电池的制造和生产周期长。如果无法形成规模,车企不得不承担巨额R&D费用。
“电池造起来容易,技术和产品升级难。中国曾经有数百家车用锂电池工厂,现在所剩无几。未来的技术竞争才是关键。”
来源:特斯拉官网
为了增强制造电池的技术实力,车企愿意花大价钱。
2019年2月,特斯拉宣布以2.18亿美元溢价55%收购Maxwell。麦克斯韦的核心技术包括干电池电极技术和超级电容器驱动的储能业务。今年4月底,福特宣布将向其新的电池实验室追加投资1.85亿美元,以加快自主电池的研究和制造。
2021年6月,保时捷正式宣布制造电池,投资数千万欧元,与一家德国电池制造商成立新的合资公司Cellforce,主要专注于电动跑车高性能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产能和技术之争,车企和电池企业混战,电池领域陷入内卷化。
未来汽车日报
大众集团加速转型的急切心情,从其近期密集的召开各类战略发布会就能窥出一二。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中国电动车初创企业爱驰表示,新冠疫情迫使该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直接向欧洲消费者销售汽车的计划,而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传统经销商。
1900/1/1 0:00:00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1年转瞬过半,你的小目标都实现了吗?在过去的半年里,R汽车与用户伙伴一路同行,用一个个数字记录下成长的轨迹。
1900/1/1 0:00:00来源:Unsplash作者丨丁唯一编辑丨李欢欢2021上半年,芯片荒持续在汽车行业蔓延,但豪华车似乎没怎么受影响,销量再一次跑赢大盘。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7月12日晚间,国轩高科官方宣布,其与大众汽车集团以线上签约形式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900/1/1 0:00:002021年7月12日,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集团以线上签约形式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900/1/1 0:00:00